古诗文教学模式共3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7
古诗词教学模式第一篇:古诗词教学模式古诗词五步教学模式一、提出模式小语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160篇,推荐篇目70首。
”由此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古诗教学五步教学模式:(1)课前查询解诗疑(2)激趣导入揭课题(3)初读诗词读韵味(4)想像诵读悟诗情(5)迁移拓展背诗文。
二、模式操作流程图三、模式解读(一)、课前查询,解诗疑1、查询诗人。
利用网络资源或与相关的教辅书查询作者。
2、了解背景。
利用学生现有的图书资料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
3、读文释词。
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通过课前预习,为下一步学习古诗词打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激趣导入,揭课题上课伊始,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点燃学生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
(三)、初读诗词,读韵味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
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画出节奏,做到停顿正确。
每教习一首新学习的古诗词,都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感觉出它的停顿应该在哪里。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节奏再加上古诗本身原有的那些押韵,反复地读,让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潜移默化,制造出浓郁的诵读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原有的音乐境界,促使学生对古诗词阅读感兴趣,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读出作者的神韵,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借景引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如何描写景物,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联想中再现作品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一:古诗教学(一)课前游戏学(二)谈话引入,你读我读大家读。
1.要求:不加字,不减字,读准字音有韵味;2读诗形式:师生合作读;同桌读一读;一浪接一浪;举起你的手,抬起你的脚拍打节奏读一读)(三)师生同聊古诗(轻轻读,静静想)过渡语:、哇,这可真是一浪接一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一会儿工夫,古诗我们就读得字正腔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这一次的轻轻地读,静静地想,要求是:一、二、三预设:你读懂了什么?你明白了哪一句?哪一个词?你想到了身边的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仿佛听见了什么?1.要求:一、看注释读;二、想故事读;三、看诗意体悟读!聊诗的题目;聊诗人;聊诗里面的字义表面;聊诗意;聊意境;迁移,以前学过的。
(四)师生玩读学我们跟着范成大老爷爷一起在节日里敲鼓、饮酒、一起玩斗草的游戏,真是开心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商量商量,这首古诗,怎么读最好玩,最好听,也最有趣?重复读、唱读、对白读、老夫子版本、表演读、加动作读、合作读、拍手读、跺脚读。
(五)扩展(六)画古诗。
(10分)1、平时人们都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春社日这一天,大家分食品祭肉,饮酒作乐,尽情地玩耍。
孩子们,你们会读、会说、会演,那这句诗中的两个字,你能正确的写进去吗?(课后“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
注意这两个字)2、一首诗,一幅画,此时啊,你的心里一定有一幅画,有喝醉的家人,当然更有那玩耍的孩童,请你拿出笔,开始作画吧!(配乐,涂鸦)写字,准备3、展示涂鸦。
(2分)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和欣赏(鼓掌)请大家欣赏我的画。
4、小结(1分)孩子们,范成大爷爷写了一组田家诗,今天我们又学了一首,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带学生齐读。
下课了,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这首诗,把它送给自己,也送给今天听课的老师,好吗?下一节国学课再见!。
古诗文教学方法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古诗文的语言古奥,内容深邃,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一、导入背景和讲解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以便于向学生进行相关介绍。
通过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文化常识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对古诗文的主题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逐字解读与翻译对于古诗文的解读和翻译是学生理解其意义的基础。
教师可以逐句逐字地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并进行翻译。
通过逐字解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形式和结构,掌握其中蕴含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背诵和朗读背诵和朗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背诵和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感,还可以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节奏和美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模拟古代人物的朗诵,以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体验和感悟。
四、情景再现与意象导入对于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古诗文,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和意象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例如,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呈现与古诗文相关的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和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文中的意象,从而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五、创设互动和讨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互动和讨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中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反思。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深入分析: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并会写生字“床”、“头”、“光”、“疑”、“乡”,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李白在异乡夜晚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静夜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2. 难点:体会诗人在异乡夜晚的思乡之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静夜思》的原文、译文、作者介绍及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静夜思》,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李白画像,简要介绍李白及其作品。
2. 学生分享对李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静夜思》,注意读音和语调。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语调。
(三)品读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四)背诵课文1.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背诵兴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导学生改进。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异乡夜晚为何会思念家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夜思》的韵味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古诗词的喜爱。
五、作业布置1. 课后背诵《静夜思》。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现实意义。
一、《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古诗文的阅读与解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将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解析诗文的韵律、意境、情感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理解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作者、韵律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文的意境、情感等。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赏析等。
3. 学生期末的诗文创作或解析报告。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文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诗文及其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的背景、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解读诗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诗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本节课的诗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诗文解析和感悟分享。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书籍和网站。
2.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教学视频和文章。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古诗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目标的设定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学会正确朗读古诗词,培养良好的语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分析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篇:根据年级和学情选择合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以生动的故事、图片或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介绍作者及背景,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词,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指导学生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含义。
3.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等。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展示-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
-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练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和韵律。
-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2. 深入分析- 分析古诗词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等。
-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创新实践-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现代语言描述古诗词的内容。
-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4. 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效果、讨论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古诗词创作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进步。
语文古诗词教学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词世界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
比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先通过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间秋景图:“在一个初秋的傍晚,空旷的山谷中,新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的缝隙洒在地上,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然后,再展示一些与山间秋景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美景。
或者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诗人那种闲适、宁静的心境。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诵读品味法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然后,要让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最后,要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情感。
例如,在诵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可以读得豪迈奔放,体现出诗人的壮阔胸怀;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可以读得自信坚定,表现出诗人的乐观豁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配乐诵读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三、背景介绍法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了解这些背景对于理解诗词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
比如,杜甫的《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模板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蕴涵的价值1.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富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
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
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
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
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表达手法和韵律节奏。
(2)学会鉴赏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表达手法和韵律节奏。
(2)学会鉴赏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古诗词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生归纳总结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表达手法和韵律节奏。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如何鉴赏古诗词?(2)分享鉴赏心得,互相学习。
4. 课堂讨论(1)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情感和表达手法。
(2)学生发表观点,进行辩论。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古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6.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词,并撰写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心得,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抒情性强- 艺术性强- 语言精炼2. 古诗词的表达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起承转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3. 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诗的韵律:平仄、对仗、押韵- 词的节奏:平仄、押韵、句式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古诗词》教学设计样本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
《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授课模板
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在现代教育中,古诗教学被视为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古诗教学,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古诗教学需要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表达等能力为主要目标。
为此,教师应注重深入浅出地讲解古诗中的文字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理解、感受和表达古诗。
其次,古诗教学需要注重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诗词具有着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诗句所蕴含的宗教、哲学、历史、传说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第三,古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美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在古诗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从中感悟诗歌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位。
第四,古诗教学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
在教学中,应将古诗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古诗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并引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语言、思想、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去发掘和创造更多的文化成果。
总而言之,古诗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有计划有方法地去开展。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诗歌的文化价值,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意识和推动文化传承。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诵读古诗文古诗文以琅琅上口的韵律、精炼的语句、含蓄深刻的寓意深得大家的喜爱,素有“一言搏千语”的美称。
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我开始尝试用“自主诵读”的古诗教学模式:一读,整体感知;二读,理解诗句;三读,入情入境:四读,读以至诵。
下面,我就《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此模式的实施:一读:整体感知《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描写了气势雄壮的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初读几遍,便能体会到瀑布的雄壮气势。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不到之处我及时纠正、补充。
然后可通过范读、自由读来整体感知诗中所描写的瀑布的雄壮气势。
二读:理解诗句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讨论等形式来理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起到组织、指导和点拨的作用,教给学生理解诗句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加深学生对诗句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把学生蕴藏着的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
三读:入情入境在学生理解了诗句含义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诗文,不强加给学生朗读诗文的格式和节奏,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挥。
如《望庐山瀑布》一诗,学生认为诗文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美,就可以让他将诗文中的美朗读出来;学生认为诗文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壮气势,就可让他将诗文中表现的雄壮气势朗读出来;学生认为诗文中蕴含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就可以让他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教师只需要作适当的引导,将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及时总结。
最后,可让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地朗读,运用挂图把学生引入庐山瀑布前,充满感情地诵读自己写的诗文,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感情也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读:读以至诵这个环节在处理时较为顺畅,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后,学生大部分能达到背诵出诗文的程度。
在这一环节,我告诉学生不仅要能够背诵出诗文,还要在背诵时有感情,并且要能将诗句灵活运用于平时的说话中,让学生体会古诗诗句的“一言搏千语”之妙。
古诗授课模板一、引言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意境、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一份古诗授课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古诗授课模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
二、背景知识在开始授课之前,有必要给学生一些背景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背景知识:2.1 古诗的起源古诗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古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在不同的朝代有所不同,但古诗的核心特点一直保持着。
2.2 古诗的分类古诗可以按照体裁、题材和风格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古诗体裁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常见的古诗题材有山水、爱情、田园等;常见的古诗风格有豪放、婉约、清新等。
2.3 古诗的特点古诗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韵律、节奏、意象和修辞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授课目标在授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授课的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诗。
3.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将学习到以下知识:•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诗的分类和特点;•古诗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分析和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运用修辞手法写作古诗;•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古诗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内容:4.1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是古诗的基本特点之一,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读懂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1.古诗的平仄–什么是平仄?–如何判断平仄?–平仄对古诗的意境和节奏有何影响?2.古诗的韵脚–什么是韵脚?–常见的韵脚有哪些?–韵脚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何影响?4.2 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古诗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和解读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