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灾情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天堂寨镇6·30特大洪涝灾害灾情汇报县政府办公室:我县天堂寨镇位于金寨县西南端,总面积246.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71个村民组,4927户,人口17580人,其中农业人口16037人。
全镇耕地总面积为18767亩,山场面积22.8万亩,其中茶叶面积4133亩、茭白1500亩、瓜蒌1000亩。
天堂寨地区山势险峻,雨量富有,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系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淮河支流西淠河源头,每逢汛期,极易引发洪涝事件。
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
经济作物以茶叶、瓜蒌、山核桃、茭白等为主。
6月30日大约晚18:00至7月1日晚,天堂寨地区发生了我国安徽省自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强降雨之一,且降雨持续至7月6日左右,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天堂寨镇各项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房屋等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和灾难,天堂寨镇党委政府在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抗洪抢险不等不靠,转移群众态度坚决,生产救灾迅速有力。
现将天堂寨镇6·30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及救灾情况请示如下:一、灾情情况全镇受灾人口约1.7万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旅游),经核实统计,截至7月12日为止,全镇紧急转移安置1485户3742人,受灾房屋1629户3375间,共涉及群众4000余人。
本轮洪水造成全镇农作物受灾15682亩。
本次洪水导致我镇农田水利工程损失巨大,小型水利工程(除塘外)几乎全部毁灭,主要河道河堤倒塌75处2100米,拦水坝冲毁120道,引水渠冲毁7900米,重点饮水工程损坏15处。
境内快速通道路面冲断12处,挡墙、护栏倒塌27处,全镇171个村民组无一条完整道路。
洪灾造成高压线路倒断杆37根,损毁光缆杆线路达35处。
二、救灾情况灾情发生后,我镇广大干群不等不靠,连续作战,迅速组织抗洪救灾,恢复生产,各类救灾生活物资已先行到位,自7月4日以来,我镇先后接收上级主管单位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赈灾物资共15笔,其中捐款12.1万元(春雨公益协会捐款2.1万元,金寨天祥置业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大米、猪肉、油、矿泉水、被子、方便面、蔬菜等物资约80000元;民革安徽省委、民革六安市委为黄河村捐赠了总价值5.5万元的帐篷20顶、折叠床100张,棉被100床。
受灾情况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受灾情况统计表是一种统计和记录灾害发生后的情况和相关数据的工具。
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其他灾害事件发生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受灾地区的情况、评估灾害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救援和恢复计划,需要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受灾情况统计表,可以对灾情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受灾地区的基本信息、灾害类型、灾情程度、伤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受灾人口、受灾房屋和农作物的状况、救援和恢复工作进展情况等。
受灾情况统计表的制定和填写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经过实地调查和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会被整合到统计表中,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灾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灾害管理和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受灾情况统计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灾害对受灾地区的影响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救援和救助工作。
同时,这也为灾后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助于迅速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受灾情况统计表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全社会的合作机制。
在灾害面前,政府、救援机构、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应当密切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受灾情况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减少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实现社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给读者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组织,使文章更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受灾情况统计表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统计表的背景和目的。
文章结构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使读者能够逐步了解受灾情况统计表的相关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受灾情况统计表的三个要点。
第一要点可能包括灾害类型、灾区范围和灾情严重程度等内容。
第二要点可能涉及灾民救助措施、灾后重建计划等。
第三要点可能包括灾后心理疏导、灾害预防措施等。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指出受灾情况统计表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
表号:国汛统10表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填报单位: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起止日期: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6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
表号:国汛统11表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填报单位: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起止日期: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6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
表号:国汛统12表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填报单位: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起止日期: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6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附件2:雷电灾情数据统计表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填写说明:一、指标说明1.填报单位:是指填报本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
2.填报时间:是指填报本表的时间。
3.填报人:是指填写本表的工作人员。
4.联系电话:是指填写本表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
5.雷灾事故:是指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起数。
“雷灾事故”的计算,对单位而言,以一个法人单位受灾计为一起;对社区或农村居民而言,以一户受灾计为一起;对雷击伤亡事故而言,以发生在同一地点的伤亡事件计为一起。
6.农村雷灾事故:是指发生在农村的雷灾起数。
7.雷击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是指由于雷击造成的火灾或爆炸事故的起数。
8.雷击人身伤亡事故:“起数”是指由于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雷击伤亡事故数;“伤”中的“总数”是指因雷击造成受伤的总人数,“伤”中的“农村”是指因雷击造成受伤的农村居民人数;“亡”中的“总数”是指因雷击造成死亡的总人数,“亡”中的“农村”是指因雷击造成死亡的农村居民人数。
9.建(构)筑物受损:是指由于雷击造成建(构)筑物损坏的雷灾起数。
10.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起”是指造成办公所用电子电器设备损坏的雷灾起数;“件”是指因雷击造成办公所用电子电器设备损坏的件数。
11.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起”是指造成家庭所用电子电器设备损坏的雷灾起数;“件”是指因雷击造成家庭所用电子电器设备损坏的件数。
12.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雷击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
物品损坏按其购买的原值计算,建筑物受损按损毁部分的修缮费用(或预估修缮费用)计算。
以万元为单位,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3.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引起的其他经济损失。
以万元为单位,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4.电力行业:是指在电力行业发生的雷电灾害起数。
四川泸定地震灾害评估涉及统计表摘要:I.引言A.四川泸定地震简介B.灾害评估的目的和意义II.灾害评估涉及的统计表A.受灾人数统计1.伤亡人数2.失踪人数3.受伤人数B.经济损失统计1.房屋损失2.基础设施损失3.财产损失C.救援情况统计1.救援人员数量2.救援物资数量3.救援行动次数III.灾害评估结果分析A.受灾程度B.救援效果C.未来防范建议IV.结论A.灾害评估总结B.展望未来正文:四川泸定地震灾害评估涉及统计表2022 年9 月5 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及时、全面掌握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派出多个以省减灾委专家委专家为成员的工作组赶赴震区,对损毁房屋、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进行实地核查。
目前,省减灾委专家委及省减灾中心已组织20 余人的专家团队,分别在前后方开展查灾核灾、灾情值守、遥感监测等工作。
灾害评估涉及的统计表主要包括受灾人数统计、经济损失统计和救援情况统计。
受灾人数统计方面,截至9 月7 日14 时,地震共造成74 人遇难,其中甘孜州40 人,雅安市34 人;还有14 人失去联系。
经济损失统计方面,地震导致房屋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和财产损失总计约3.6 亿元。
救援情况统计方面,救援人员共计出动3 万余人次,调集各类救援物资1.8 万余件,开展救援行动900 余次。
此次灾害评估结果显示,地震受灾程度严重,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3.6 亿元。
救援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救援物资充足,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此次地震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房屋抗震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等。
因此,未来在地震防范方面,应加强房屋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抗震标准,同时加大对地震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总之,四川泸定地震灾害评估涉及统计表全面反映了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救援情况,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第二季度,我省相继发生了干旱、风雹、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致使部分农作物受灾,人员伤亡,群众住房倒损,部分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局部地区灾情严重,给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困难。
2012年第二季度主要灾情数据统计表分灾种情况如下:一、旱灾。
今年,截至6月20日前,我省未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多,特别是5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7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63%,是我省2002年以来降水最少的月份,平均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3℃,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6月上、中旬,全省多数地区仍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加之高温日数多,土壤失墒加快,导致受旱地区旱情进一步加重,直接影响到部分已播种的秋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尚未播种的秋作物因旱无法适时播种,涉及到洛阳、商丘、南阳、周口、驻马店、鹤壁、济源等6省辖市的29县(市、区)及固始县。
6月23日以来,我省陆续出现降水过程,旱情得到一定缓解。
旱灾主要灾情数据统计表二、风雹、洪涝灾害。
进入4月份以来,我省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涉及到开封市的通许县,洛阳偃师市,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安阳市的汤阴县、林州市,焦作市的温县、武陟县、温县、孟州市,济源市等6个省辖市的9个县(市)及滑县、巩义市、固始县3个省直管试点县(市)部分地区遭受风雹、暴雨袭击,形成风雹、洪涝灾害。
通许县平均降雨量达91.6毫米,部分乡(镇)降雨量达110毫米,平均风速13.4米/每秒,最大风速达17米/每秒;林州市临淇镇西南部降雹时间长达30分钟左右,冰雹最大直径2.5厘米;固始县瞬间风力达12级。
由于风力强劲、降雹密度大、短时降水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致使部分小麦倒伏严重,蔬菜大棚、电线杆、树木等遭到毁坏。
风雹、洪涝主要灾情数据统计表三、生物灾害。
由于受小麦品种综合抗性较差;气候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地区间种子频繁调运、大型耕作和收割机械的地区间辗转作业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平顶山市的叶县、鲁山县、宝丰县、舞钢市,安阳市北关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纹枯病、蚜虫病、全蚀病等多种病虫灾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致使小麦减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