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 格式:ppt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初中历史线索图:中国近现代史列强侵略 :工业革命后,英国、法国主凶美国、俄国帮凶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840年—1842年 1856年—1862年 1865年 1894年-1895年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美德俄意日奥 倾销产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 阿古柏入侵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39年虎门销烟 除伊犁外,新疆回归 林则徐 结果: 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895年 1901年 1842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抗: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抗击洋枪队 黄海战役(邓世昌) 义和团运动扶(扶清灭洋) 抗日战争:1931年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7年12月 1938年 1940年8月 1945年4月 1945年8月15日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占领东北 张学良杨虎城 (七七事变) 李宗仁 八路军 彭德怀 延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局部抗战开始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解放战争:国民党假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政府覆灭 1978年1945年10月10日 1946年6月 1947年3月 1947年夏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产党真和平 转入战略进攻 1948.9-1949.1 1949.4 1949.10.1 对内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开放“特区。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指从清朝末年(公元1796年)至当今(201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与中华民族有关的历史。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史学家关注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教育社会学政治等领域研究中重要的背景。
中国近代史以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政治变革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变革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可以概括为“晚清政治变革”和“新中国政治变革”两部分。
1、晚清政治变革晚清政治变革是清末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和思潮所形成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以及开垦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改革、税制改革、改革行政组织等综合性改革。
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但由于受制于朝廷的缚束,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反弹的结果。
2、新中国政治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以“三大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政策:改革主权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地位,改革文化伦理原则。
按照“民主革命”和“人民运动”的思想,从反帝反封建斗争到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在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轨迹。
二、经济变革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变革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改革史,形成了当代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
1、晚清改革晚清改革是从清末时期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实现从封建资本主义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以促进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
晚清经济改革的主要成果包括开垦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改革、税制改革、工业改革、货币改革等改革措施。
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恶劣,这些虽然具有重要成果,但也受限于时代条件而未能得到完全发挥。
2、新中国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施了“三大改革”,采取“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成功,特别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纳入到改革框架,实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做主。
(注: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
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
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
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1949、4 也叫:民主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中共成立1927P58中(二)国土地革命时期近(1927、8代1937、7、7史19311936、12、1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7、7日本的侵略 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12做法:工农红军改变为新四军、八路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三)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1937、7、7—— 中国军队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 1945、8、15) 中国的反抗 的三次大捷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内容:P83 1945、4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中 1945年 加速日本投降的五件事:P84 国近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 代 也回到祖国怀抱史准备内战——重庆谈判 原 因(1945、8-——1945、10)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四) 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转战陕北 陕北战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1945、8、15-—— (1946、6——1947年夏) 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1949、9) 领导人、军队——刘邓大军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意义:P94党主力收缩,决战时机成熟主力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概况:P96—P98(1948、9——1949、1) 意义:P99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到长江北岸政权垮台——渡江战役 概况:解放军三路进攻,占领南京,政权垮台, (1949、4) 国民党一败涂地退往台湾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A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B 、蒋为赢得时间,欺骗人民C 、中共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8、15)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1945、8——1949、4)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六)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历史影响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国家才会富裕。
党对农村政策调整必须遵循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外交成就原因:①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政策③中国外交家努力(周恩来)④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祖国统一和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更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八年级历史(原因/目的/导火线)知识汇编(一)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7.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妥协退让。
8.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9.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10.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2.辛亥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4.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5.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中国近代史线索1.时间类型分期: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革命类型分期:(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也叫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形态分期: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统治类型分期:(1)1840—1912年:清王朝统治时期。
(2)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1928—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期。
(4)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5.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线索总结:(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3年)。
(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也叫国民革命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也叫“十年内战”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其中,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界,分为土地革命战争中前期和后期。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也叫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也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三年内战”时期。
(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也叫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7)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
(8)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9)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前)。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当然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近代史的主题:bai中国人名在谋du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zhi 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ao,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
近代史阶段划分:
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
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
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2、1924--1927 大革命时期
3、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
4、1937--1945八年抗战
5、1945--1949解放战争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1 反对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2 近代一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3 近代一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的两条主要线索: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前,清朝国事衰微,危机四伏,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扩张,这是中国跨入近代的内外背景。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所签定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逐渐从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内地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856-1860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是帮凶。
这场战争迫使清政府屈膝求和,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除赔款外,中国增开的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从南方延伸到北方,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
沙俄还乘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144万平方公里。
英法俄是当时侵华的主角。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也进一步加深。
此后,清政府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互相勾结,开始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
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它们不在满足于增开通商口岸,而是向中国的边疆和邻国推进,使中国面临新的边疆危机。
其中,俄国插手中国西北边疆,英国深入西南边疆,日本窥视东南海疆。
中国又失去了许多主权。
19世纪80年代,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向我国西南扩张,爆发了中法战争。
尽管中国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却决定“乘胜即收”。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后果,更大地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以“大陆政策”为国策,把中国作为侵略扩张的重点对象。
1894年,日本先侵略朝鲜,后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中国爱国官兵坚决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和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而最终失败。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的前奏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39-1842),也称“中外冲突”、“公元金边”或“定睦之战”,是一系列中英两国武装冲突,以向中国供应鸦片占有大量地区为筹码,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中国事件,给中国的外交、社会、军事、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乾隆盛世乾隆盛世,是指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繁荣昌盛。
乾隆盛世的基础是财政和文物的保存,以及改革性的政策,如封建制度的延长和对民间宗教运动的监督。
从1736年乾隆帝登基后到1796年乾隆帝去世,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其最高繁荣与辉煌。
二、中国近代史重要变革1、百日维新及后生活改革1898年,中国学者和人士受韩伦、施西拉、舒克等先声启发组织起“爱国同盟”发动维新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不仅实现了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还实行了公布“九条议定”,实施散体经济、把封建军队改造成大规模的市民部队,另外,国家也对文学宗教等文化领域进行文化改革。
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袁世凯率军发动起義,在重庆推翻清政府,宣布推翻清政府和传位给民国,史称“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幾十年來在中國一代又一代埋下怨恨,更大范圍內對抗外國侵略及抗拒中國吃了大苦頭,但最終解放了中国的民族和自由。
三、民国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上海中学大学生组织了第一次浩大的群众性革命,抗议外国帝国主义、宗教压迫以及封建落后制度。
五四运动,斩断了封建政权,激发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开启了“民主革命”百年两次大背景之中的新时代。
2、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中国最早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时号称“共产主义革命委员会”,1923年7月1日改称“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七年抗抵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取得了劣势,成为中国的主流政党,并在1949年新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解放革命的历史性胜利,在中国历史上迎来了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