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法律规则
- 格式:pdf
- 大小:571.37 KB
- 文档页数:8
七年级道法上册知识点道法是七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以下是七年级道法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本章主要介绍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道德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品质、品德等进行评判的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第二章: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权益本章主要介绍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权益。
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法律权益是公民根据法律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
公民应当自觉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法律权益。
第三章:公民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本章主要介绍公民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公民的法律义务是公民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包括守法、守信、尊重他人等方面。
公民的法律责任是公民违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公民应当自觉承担法律责任,不得逃避法律的制裁。
第四章: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
家庭美德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等方面。
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第五章:安全法制教育本章主要介绍安全法制教育。
安全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安全法制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识别危险、预防事故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当学习安全法制知识,了解安全法制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学会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学习七年级道法上册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单元主题:《道德与法治》一、道德和法律1.道德的概念-道德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根据价值观念判断事物好坏、正误的规范。
-道德与法律不同,道德是一种行为的自觉性,主要体现在对他人行为的内心评价;法律则是一种外部强制性规范。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相同点: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利益。
-不同点:道德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评价,法律是社会强制力量对人们行为的规范,道德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有强制执行力。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反思-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规范,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个人的幸福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道德的自觉性: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内心自觉遵守,不仅依赖于法律的约束,更需要个体自觉维护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守法与违法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威机关制定的、对人们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的规则。
2.守法的意义及要求-守法是公民应尽的一种基本义务,守法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能保护个人权益。
-遵守法律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和基本义务,追求公正和全面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3.违法的影响及原因-违法行为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犯罪的蔓延,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违法的原因有:个人对法律的无知、不负责任的行为、不正当的利益诱惑等。
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权力的基本意义-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法律和道德约束下,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既是公民的自由,也是公民的责任。
2.公民的基本权利-人生存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
-人身自由权:人身不受非法限制、人身安全、人身尊严等。
-人的财产权: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财产收益权等。
-人的人格权: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3.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必须遵守法律,不得违法犯罪。
-社会义务:遵守公共道德,遵守社会规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法治社会与公序良俗1.法治社会的特点-法治社会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秩序。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认识法律规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法律规则》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则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法律规则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是对于法律规则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法律现象,能够判断是非,但是对于法律规则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规则对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则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规则的习惯,提高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规则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法律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规则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案例中发现法律规则,理解法律规则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则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资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规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法律规则》。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规则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法律规则,并总结法律规则的作用。
4.巩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一起总结法律规则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规则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规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遵守法律规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下面将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章:人与道德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切行为准则、规范和规则的总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
2. 道德与习惯的区别道德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经过思考、选择、接受的准则和规范;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
3. 道德规范的分类道德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前者是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后者是规定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第二章:人与法律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的强制性规范。
2. 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公平的、统一的、强制性的、保护公共利益的。
3.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法律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人与权益1. 什么是权益权益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力或利益。
2. 公民权益的种类公民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权、劳动权等。
3. 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包括申请、举报、参与公共事务等。
第四章:人与责任1.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的行为、言语及其带来的后果负有法律、道义或伦理义务。
2. 责任的种类责任可以分为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
3. 责任的履行方式责任的履行方式包括尽责、公正、勤勉、积极参与等。
第五章:人与法治1.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2. 法治的基本原则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法治原则、公正原则等。
3.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并主动参与到法律的实施中来。
4. 法治与公平正义法治与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用法律和道德的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公民。
政治遵守规则知识点
《政治遵守规则知识点》
政治遵守规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它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政治遵守规则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精神
在政治活动中,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原则。
法治精神要求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不得违法乱纪,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更应该尊重法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尊重民主程序
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必须尊重民主程序,遵守选举、表决等民主程序,不得搞搞作弊、打压对手等行为。
只有尊重民主程序,才能保证政治活动的公平公正。
3.公平竞争
政治领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要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政治竞争,不得诽谤对手、搞恶意攻击等行为。
4.诚信守约
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要遵守诚信守约的原则,要言行一致,不得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要恪守承诺,不得违背诺言。
总之,政治遵守规则知识点是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政治活动的公平公正,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和和谐。
七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法律在七年级政治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七年级政治法律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1.法律的概念“法律”指的是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起着组织、指导、规范、调节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则。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大家共同约定的规范。
一个法律规定的行为是被国家认可和保护的。
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颁布和施行,是国家的最高行为。
它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一是规定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保障我国国家制度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定;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使公民有法可依,有权利可维护;三是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保障国家权力有效实行。
3.法律身份的取得和丧失中国公民通过正确途径依法取得法定身份,具有法律制度保护和享受法定权利的权益。
法律身份具体包括:国籍、户籍、婚姻和民事行为能力等。
法定身份的取得和丧失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
4.法律责任的认识法律责任是一种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法律约束力;二是有法律和事实基础;三是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四是责任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五是责任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追究。
5.公民的法律义务公民的法律义务是由法律赋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国家的安全和秩序,并且不犯罪、不违法,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总结在七年级政治学习中,我们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律身份的取得和丧失、法律责任的认识、公民的法律义务等知识点进行了学习和总结。
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七年级道法全知识点总结道法,顾名思义,就是有关“道”的法。
和一般的学科不同,道法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学科,而是包含了伦理道德、礼仪风俗、政治法律等众多方面的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作为学生,掌握一些道法的基本知识也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从七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些道法全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道法。
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准则,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方面。
在伦理道德方面,道家思想的影响尤为深远。
按照道教的观点,人们应该追求“道”的真谛,通过自我修养来强化自己的道德素质。
二、礼仪风俗礼仪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形式,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从习俗来看,酒桌上的一些礼仪也是大家需要掌握的。
三、政治法律政治法律是人们在社会中行为时所需要遵守的规范。
同时,政治法律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等,还要注意一些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等等。
四、其他方面道法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等。
对于这些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通过对道法知识点的总结,可以看出,道法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人际交往、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运用这些知识,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道法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北师大版初一政治第八课知识点:认识法律
规则
(一)部门法规范
如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等。
(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必须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3)权义复合性规范是指兼具有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
(三)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法律
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之分。
非确定性规范主要是指委托性规范,它是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由某一国家机关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
(四)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人们只能无条件地遵守,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
(2)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任意性质,允许人们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行为方式或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政治第八课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少年的权利)
人教版初一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知识点精讲。
人教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在政治学上,人教政治七年级上册是初中政治的必修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的内容囊括了多个方面的政治知识,包括国家法律、国家制度、政治组织和民主制度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人教政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
一、国家法律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调节规律,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2.法律的性质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等性质。
3.法律的层次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民间习惯法等层次。
二、国家制度1.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总称,负责执行国家法律和管理国家事务。
2.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石和保障。
所有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3.代表制民主代表制民主是指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形式。
三、政治组织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其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群众组织群众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力量,代表群众中的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力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民主制度1.民主的概念民主是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
2.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如全民公决、群众议事会等;间接民主是指通过选举和代表制来实现民主的方式。
总结人教政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国家法律、国家制度、政治组织和民主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政治知识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精髓。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一、祖国法律1.法律的含义:指国家制定和公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的种类:•立法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总括性和基本性的法律。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规范性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的法规。
•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进行解释的法律文件。
3.遵守法律的意义:遵守法律是我们国家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二、公民基本权利1.公民的权利:•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等。
•财产权利:包括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包括劳动就业权、受教育权、知情权、参与政治权利等。
2.公民的义务:•守法底线:遵守法律法规、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公德、保护环境;•参与建设:支持祖国建设、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三、道德规范1.道德概念:指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
2.道德规范的内容:•廉洁自律:尊重他人、不搞权钱交易、不受贿、廉洁自律;•称职尽责:勤奋工作、不拖延、不偷懒、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诚实守信:讲真话、不说谎话、履行诺言、遵守承诺;•礼貌热情:尊重他人、礼貌做人、乐于助人、互相关爱。
四、安全教育1.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不酒驾、不超速、不疲劳驾驶。
2.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不上当受骗,妥善存储密码、不轻易将密码泄露给他人,不传播谣言、不发布违法信息。
3.自然灾害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地震、洪水、飓风等灾害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
五、公共卫生1.健康观念: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规律,防止感冒、流感等疾病。
2.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环境卫生与健康。
七年级政治下册《法律是特殊的规则》学案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教师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
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
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
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
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
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学生目标: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法律规则的特殊性;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
难点: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
前预习:(利用自主学习时间,理解熟记本重点知识并在本中做好勾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图片、前资料。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航:、完成P74的想一想的问题?2、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其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哪两种?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3、你是如何来认识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规则?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王某在公园游览观光时,不听劝阻,乱涂乱刻。
情境二:张某在上学的路上,骑车违章闯红灯。
情境三:赵某因无钱上网吧,入室盗窃财物。
(1)以上三种情境都违反了行为规则。
请谈谈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2)我国法律有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笔记一、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是指人们根据社会规范和个人良知所做出的判断和行动,是一种内心的自觉;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通过立法程序规定,具有强制力。
二、道德基本知识1. 道德的内涵:守法、尊重、诚实、友善、公平、勤奋、守信。
2. 道德规范的分类:社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道德规范、学校道德规范、个人道德规范。
3. 形成道德观念的途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媒体影响。
4.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善于观察、模仿优秀榜样、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三、法治基本概念1. 法治的内涵: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全社会共同遵守法律、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法治社会的特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公开、高效、有序、稳定。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接受义务教育。
四、宪法和法律1. 宪法的作用: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宪法。
2. 法律的作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权益。
3.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立法、执行、审查。
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1. 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尊重国家领导、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2. 守法意识:遵守法律、依法行事、不违法、不乱法、守法自觉。
3. 明礼行为: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礼貌待人。
4. 诚信意识:诚实守信、信守承诺、遵守契约、不欺骗。
六、平等、公正、公平1. 平等观念:人人平等、男女平等、色彩平等、权力制衡、机会平等。
2. 公正原则:公正决策、公正执法、公正裁判、公正对待。
3. 公平待人:公平分配、公平评价、公平竞争。
七、规则、约束与监督1. 规则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规范社会行为。
2.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校规、班规、家庭规则、社会规范。
3. 约束和监督:自我约束、他人约束、社会约束、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