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法律护我成长
- 格式:ppt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12
家庭保护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
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
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
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
吸毒、卖淫。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
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
约。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适用于: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的教学(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课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竖立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难点三种诉讼的形式、非诉讼方式的内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辩论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我保护的典型案例和资料,总结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材料收集情况;分析学生中依法维权、依法律己的典型事例;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收集“机智勇敢”的典型案例。
〔新课导入〕未满12岁骑车上路承担事故责任夏军、曾强、梅霖三人是同学。
1996年10月21日下午12时许,三人一起回家。
梅霖骑一辆自行车,夏军与曾强交替乘坐梅的自行车。
当行至河南省新县城关将军路坡顶时,夏军要求梅霖骑车带他先走,曾强也要求坐上梅霖的车走。
争执中,夏军坐上梅的车。
曾强见状,便用手去拉夏军,致使夏军从自行车上摔下,将左眉弓部摔伤,当即被送往新县人民医院治疗,并住院10天,花医疗费273元。
后夏军仍觉头痛、头晕,1996年10月30日,新县人民医院诊断夏军为脑外伤后神经症及颅内血肿,又住院治33天,花医疗费2646.60元。
夏军伤情经新县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为:头部软组织损伤系外伤直接形成;神经症系外伤诱发形成。
提问:在这个案例中谁应该承担责任?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对"骑车不准带人"这一规定,众人皆知。
但对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准在道路上骑车为限定性规定,知道的人却不多。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一课时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知道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初步了解四大保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国家保护的内容。
教学难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国家保护的内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寻找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读本,选读部分章节;体验家庭保护,观察学校保护,关注社会和司法保护的情况。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材料收集情况,并对学生收集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直接指导。
〔新课导入〕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广州市海珠区看守所现有6个少年监舍,共在押未成年人77人。
这类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不少人初中只读了一年;以外地人员为主,占总人数的86%。
独生子女占未成年犯罪的80%,团伙犯罪案最为突出,占70%;离异家庭孩子犯罪率高,溺爱打骂造成不良品行;三成学生沉迷玩“机”,中“毒”成瘾诱发犯罪,玩游戏机引发犯罪案占10%。
提问:阅读以上资料,你的感受如何?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五单元遵纪守法知识点第二十课法律护我成长(P17-18)一、why特殊保护未成年人?P17 1、原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P18 2、意义: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二、法律通过谁来保护?四大保护1、学校保护:基地、摇篮2、家庭保护:基础、十分重要3、社会保护: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4、司法保护:公检法、司法行政部门(违法犯罪、父母离异过世等情况下)5、(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进行自我保护三、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课护佑生命安康(P20-21)一、生命健康权:1、(人身权利)最重要、最起码2、∴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二、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1、学校:(1)学校教育阶段是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2)人身安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2、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三、关爱你我生命健康: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P21 1、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首先、其次、再次、最后P21 2、共同责任:自己、家庭、学校、国家、社会P21 四、(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保护)考察一个国家人权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十二课筑起“防火墙”(自我保护)(P23-24)一、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二、依法进行自我保护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2、第一原则:保护生命3、不可取:忍让(未进行自我保护)、报复(未依法进行自我保护)why(权利义务关系)4、“打官司”: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P24 三、权利与义务关系1、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一致)的2、享有各种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P24 ∴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报复)第二十三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P26-27)一、社会公共秩序(内容):社会生活秩序(有社会关系)、公共场所秩序(无)、交通秩序二、why秩序:1、原因:离开了一定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P27 2、意义:保障、标志、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1、共同准则(维持)——(1)法律确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2)道德:自觉维护P27 2、(我们应该)(1)自觉遵守(how)(2)谁扰乱了公共秩序……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义务)P27 3、(国家)如何维护秩序?(1)首先要……;(2)加强法治;(3)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七年级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本课由“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两框,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主要介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有关内容。
了解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
阐明了家庭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主要作用。
说明了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主要介绍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
通过雇佣童工案,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社会保护必要性,并指出社会保护的要求和内容。
介绍了什么是“司法机关”并指出司法保护的内容。
让学生明确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并介绍了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鼓励学生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尊严、社会的稳定。
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善于斗争”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
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
第二部分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我国未成年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当中,主要有:
1.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2.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
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
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
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
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中,必须依照上述宪法和各种法律的规定进行,以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适用于: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敢打官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
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
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教案法律护我成长9篇法律护我成长 1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违法与合法行为,提高对自身行为举止的自控能力,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2.逐步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情分析】中学生已经明显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
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地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教材分析】所用案例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20、法律护我成长—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与法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我们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
3.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引入话题,例如:你知道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2. 学习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定义,即由国家制定并由公民遵守的行为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法律的作用,例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3. 学习法律法规(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意义。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中学习法律知识。
4. 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法权益?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例如盗窃、欺诈等,并让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3)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向父母、老师或警察寻求帮助,向相关部门投诉等。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法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课堂延伸1.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活动,以模拟一些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律师、法官、被告等角色,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冲突和争议。
2. 制定校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校规。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考虑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充分体现法律的作用。
4.8.2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问题1: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问题2: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
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
他不知如何是好。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办法解决,机构:消协、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
【板书】这些机构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协调,解决问题。
如果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省时省力,是最好的。
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幻灯片)△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
课前应对法律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了解,了解其职能。
学会维权海鲜、蔬菜等副食品及食油、工业用铜、自行车等财物,价值人民6000余元。
──刑事诉讼案例二:某校一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并向看车的阿姨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
他问看车的阿姨,阿姨说不知道。
当即要求赔车,可是看车的阿姨却说,她不承担赔车的责任。
于是他将看车人告上法庭。
──民事诉讼案例三: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三假如此时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晨报,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二)教师归纳“猝然临之而不惊”,这是胆略与智慧的表现。
在险境中,只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