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48 KB
- 文档页数:3
《串联和并联》学校物理面试说课稿《串联和并联》学校物理面试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串联和并联》学校物理面试说课稿,欢迎阅读与保藏。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串联和并联》选自人教版学校物理九班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叙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征,是在学习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又为之后电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把握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同学。
我所面对的是九班级同学,他们具有较强的惊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也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构成,会画简洁的电路图,具有确定的学问储备,但是他们对电的熟识仅限于电器的使用,缺乏对电路的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确定的困难。
所以我会给更多机会请同学自己动手动脑,连接和争论电路,培育同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连接简洁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串、并联电路试验的探究,培育同学分析,观看和动手力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同学现有的学问储备和学问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与识别。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学习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节课实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试验法,自主探究法和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理解。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串联和并联》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
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悟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三)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重要一节,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认识串、并联电路,在实践中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实验观察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从“猜想——设计——论证——归纳——结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
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
2、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
串联和并联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串联和并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串联和并联”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连接方式的关键环节。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电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电压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问题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际操作来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同时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电路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串联和并联讲课稿(5篇材料)第一篇:串联和并联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讲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电路。
上节课我们绘制了家用手电筒电路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手电筒几个灯泡?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两个灯泡的电路。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原有电路图的基础上设计出两个灯泡的电路图,要求开关闭合两灯泡都亮,开关断开两灯泡都灭。
同学说一下你设计电路图的思路,在原图的基础上,直接把另一个灯泡替换后面的导线,使电流通过导线依次流过两个灯泡。
另一个同学,我认为有电流通过就可以使小灯泡亮,所以在图中位置又引了一条电流出来。
大家说可行不可行?那么现在我们动手进行实物验证。
在这里注意两点1、电源不能短路。
2、链接开关时候,开关要断开。
展示一下你们的结果,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亮了,第二个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亮了。
说明这两个电路都能够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我们管第一个电路叫做串联电路,第二个电路叫做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用电器依次相连,顺次链接?那么图上老师标出了红色及蓝色点,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红色是流入,蓝色是流出,我们管流入叫首,流出叫尾,那么串联电路的链接特点就是首尾依次相连。
好,我们一起来链接一下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灯泡,灯泡,回到负极。
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首连首,尾连尾。
我们一起链接一下。
那么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四个图哪个是并联,依据什么判断的?对并联的用电器连接方式。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这个是什么链接方式呢?还有我们的教室里面的灯是什么连接方式呢?能看到电路图的我们能知道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那如果不能看到,怎么办?我们还需要一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才能进行判断?下面,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小组一起来动手探究串并联的电路特点,这里老师给大家了几个问题,我们从几个问题出发,第一个1、电流路径的特点。
2、两个小灯泡的通断是否互相影响?3、开关位置的特点。
注意后面的提示信息。
现在开始。
6分钟后,告诉老师结果。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组成和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连接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等知识的重要前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电路的构成和连接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今后解决实际电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元件符号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来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2、教学难点(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识别复杂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串联和并联”。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单元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其电流、电压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其特点。
2.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3. 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连接和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前一课的电路基础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电路的布局,引出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 首先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并通过图示加以说明。
- 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
- 讲解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同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正确进行,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尝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恒定电流的特征分析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规律.(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4)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过程与方法(1)运用欧姆定律的知识,对串、并联电路进行计算和分析.(2)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树立善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本节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2.本节难点是电表的改装.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法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量程电流表、演示电流表(可拆卸演示用表)、演示电压表(可拆卸演示用表)、自制演示实验教具.教学设计(设计者:董萍萍)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上述两种电路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回顾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说明:上述两种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分别为串联(如(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感觉熟悉并引发兴趣,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甲乙【归纳总结】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I0=I1=I2=I3甲如图乙,若不考虑导线电阻,则1、2、3点没有电势乙【归纳总结】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甲乙)并联电路:I=I1+I2,U=U1=U2,所以IU=I1U+,对于多个电阻的并联:1R=1R1+1R2甲)满偏电流I g乙【巩固练习】解:电压表V由表头丙【巩固练习】的电流I R=I-I g=0.599 A. 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分流电阻×10-3。
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1课时2 重点、难题:本节的重点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
本节难题是根据需要或依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质电路,特别是连并联电路。
3教程剖析:本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联、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的特征,会画它们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有哪些用途。
在撰写第一部分时,让学生考虑用电器的连接方法可能有所不一样,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电路的出发点。
通过观察课本图13—22和13—23,并画出其电路图,给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进一步剖析其特点。
如此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观察、实验、剖析、比较、交流与合作来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则是让学生动手连接由两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和若干导线来组成的不一样电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时探究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可以发挥不一样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4课标需要知晓啥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容易的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征;掌握连接容易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尝试依据已有常识和经验,设计容易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依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领会科学常识在实质日常的应用。
5 手段与建议教学中应充分使用教程的插图、考虑题与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逐步学会画电路图和依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这部分技术。
连接电路时,应该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办法,加大示范与校正,提升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学生观察,教师边讲、边操作,起到示范用途。
教学中最好不要引入混联电路,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的概念不必追求严谨,仅需指出电路元的连接特征。
教师要多举例介绍判断串联或并联的办法,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金海学校魏云杰2007.1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教材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时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它是学好电学的基础,是教材中第9、10、11三章中最基础的部分。
对整个电学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
要想学好电学,这部分知识必须要非常熟练。
【重点难点】重点:1、串并联电路的连接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难点:串并联电路的区分【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1.5V干电池2节,2.5V的小灯泡(灯座)2个,开关3个,导线若干。
【学生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学,对电学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到认识,只能从个别现象去分析、讨论。
这次试验课是学生第一次做电学实验,好多学生没接触过电,对电还有许多疑问甚至恐惧,通过这次课,要让学生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法分析】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很难,但知识点较多,好多都是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
根据初中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动手的特点,将本部分内容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用电器很多,但对于这些电器的电路连接情况却知之甚少,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进行“灯泡实验”中,通过对不同连接情况下的灯泡的亮度的观察,感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从而探究生活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中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
【设计思想】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说课稿云溪区文桥中学袁玲一、说教材【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上期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教材是电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是以后学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框架。
本节内容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判定方法,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
本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在前面的2节中学生已知道简单的电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元件符号,在此用这些符号构成简单的电路图是顺理成章的事。
且为以后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编排十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知识的发生过程。
按现象-------探究------发现-----运用进行编排,让学生体验基本电路的组成。
完全符合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了解现象本质的好奇心。
二、说学情学生已对电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缺少真正对电的使用能力和不同电路的判断能力。
课堂中构造合理的思维场所,使学生保持中等学习强度,实际应用与课本知识恰当地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连续不断的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会连接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说出生产、生活中的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2)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连接特点。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断。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本节重点是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学习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并和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要求或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获得较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乘前中学刘龙飞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等部分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本节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好电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1)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联、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的特点,会画它们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连电路图。
(3)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B、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C、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以及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学法指导:(一)教法1、教学中主要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运用远教资源上的媒体展示以及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串、并连电路的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乘前中学刘龙飞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等部分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本节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好电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1)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联、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的特点,会画它们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连电路图。
(3)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B、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C、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以及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教学中主要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运用远教资源上的媒体展示以及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串、并连电路的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 4 种机会: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提供操作、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难关"逼迫"学生要想
要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学生用:每组干电池 2 节,3个开关, 3 只带灯座的小灯泡,
导线若干教学学案(每人一份)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远教资源下载),示教板(带灯座小灯泡 3 个,干电池
2 节,3个开关,连接线若干)。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在示教板上演示上节课的实验,让学生画出电路图,复习电路的组成。
2、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基本的电路,电路中只接了一个用电器,在实际的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只一个,电路也要复杂得多,那么,多个用电器在电路中如何连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吧。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认识串联和并联
(1)[思考]给有“两只带灯座的小灯泡、干电池 2 节、开关 1 个、导线若干”等器材,请大家设计一下,如何连接这两只小灯泡可让它们发光,有哪些连接方式呢?
(2)[设计]思考后将电路图画在学案上,然后然后选几份用实物投影仪投
出来。
(3)[交流讨论]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的定义)。
(设计说明:教材上是先让学生观察13-23 图和13-24 图,比较各自的特点,画出电路图,最后给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定义。
我认为这样学生还是在被动地接受,学生积极性就会降低,我在教学中准备稍加变化了一下,先给定器材,再让学生思考、设计,画电路图,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的定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观察、分析、比较、交流与合作来得出结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4)课件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和尚胸前的佛珠类比串联电路,用肋木架类比并联电路。
(说明:这样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思考]家庭用的各种用电器设备采取的是哪种连接方式?教室的日光
灯是采取的哪种连接方式?
(说明: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2、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利用所给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连接
A、学生按前面设计的串联电路图完成学案上的实物连接图。
B、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尝试串联电路的连接,教师巡查,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C、禾U用课件展示串联电路的连接,从而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强调电路
连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D、学生交流讨论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E、将开关分别接到A、B、C 三处,探究开关的控制作用。
(2)禾用所给器材,探究并联电路的连接
A、学生按前面设计的并联电路图完成学案上的实物连接图。
B、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尝试并联电路的连接,教师巡查,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C、利用课件展示并联电路的连接,从而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D、思考:要想单独控制甲灯或乙灯,开关应该怎么连接?如果要同时控制甲乙两灯,开关又该连在什么地方?
E、学生交流讨论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3)思考:1、假如给你三只灯泡,你还有其他的连接方式吗?
2、在刚才的探究实验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说明:对于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予以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游戏:1、请三位同学上台,以每个人为用电器,讲台为电源组成一个串联电路。
2、请三位同学上台,以每个人为用电器,讲台为电源组成一个并联电路。
(说明:通过课件展示、游戏等方式练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交流与讨论根据刚才的探究,现在请大家讨论下列问题,把结论填在学案上。
a开关与用电器总是联的。
b、如果要使几个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即任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通断,这几个用电器必须联?
c、在并联电路中,拉在干路的开关跟接在支路上的开关作用相同吗?
d、用电器联时,任何一只用电器开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e你还可以举出生活中用电器串联或并联的事例吗?
f、你现在可以识别并回答图13-25的连接是采用的什么方式了吗?(说明: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例题]远教资源上的典型例题
(三)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同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在每一个组中选一位同学做小结)
(四)作业设计
1 、课本第5
2 页1 、2、3、4、5。
2、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自己家庭电路的连接,并画出电路图(说明:通过作业1 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作业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的想法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我充分运用了远教资源,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2013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