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古诗词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2023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包括以下几篇:
1.《望岳》(杜甫)
2.《观沧海》(曹操)
3.《饮酒》(陶渊明)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次北固山下》(王湾)
6.《使至塞上》(王维)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8.《行路难》(李白)
9.《春望》(杜甫)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4.《观刈麦》(白居易)
1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6.《雁门太守行》(李贺)
17.《赤壁》(杜牧)
18.《泊秦淮》(杜牧)
19.《夜雨寄北》(李商隐)
20.《无题》(李商隐)
此外,可能还包括《相见欢》(李煜)、《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晏殊)、《登飞来峰》(王安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游山西村》(陆游)、《破阵子》(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己亥杂诗》(龚自珍)等。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一、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曹操)
2.饮酒(陶渊明)
3.春望(杜甫)
4.夜雨寄北(李商隐)
5.相见欢(李煜)
6.木兰诗/木兰辞
二、七年级下册
7.次北固山下(王湾)
8.赤壁(杜牧)
9.雁门太守行(李贺)
三、八年级上册
10.黄河颂(郑振铎)
11.登飞来峰(王安石)
12.己亥杂诗(龚自珍)
13.望岳(杜甫)
1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四、八年级下册
15.社戏(鲁迅)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五、八年级下册推荐古诗词
18.望洞庭(刘禹锡)
19.赤壁赋(苏轼)
20.水调歌头(苏轼)
21.游山西村(陆游)
每首诗词的译文可以在相关的诗后找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古诗词是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因此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
以上就是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还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020届上海中考语文科目课内古诗文默写篇目古诗文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0.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上海中考必背古诗词上海中考必背古诗词本文整理的上海中考必背古诗词,包括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必背古诗词,以及一些课外必备古诗词,是同学们复习很好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海中考必背古诗词之九年级篇2017上海中考必背古诗词,包括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必背古诗词,以及一些课外必备古诗词,是同学们复习很好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本文为九年级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词【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上海中学古诗文必背篇目简表(沪教版)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共60篇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
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上海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上海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古代诗文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上海中考语文必背的古诗文,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更好地掌握这些古典名篇。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雄浑的笔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诗人的情感与思绪相结合,表达出乡愁之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三、《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出对春天的美好祝福与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让人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与喜悦。
四、《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创作的名篇,以峰峦壮丽的泰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伟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的人生抱负。
五、《过零丁洋》——杨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明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辞章,以悲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混乱和人生沉浮的思考。
这首辞章以描绘历史风云变幻为主线,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痛楚,同时也表达了对坚定信念和永恒价值的强烈认同。
六、《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上海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上海地区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9. 《出塞》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学生们在背诵的同时,也应该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最后三周左右的时间,背默部分要再过一遍,尤其要避免写错别字。
【六上】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下】4.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两小儿辩日《列子》【战国】列御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七上】8.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论语》十二章《论语》【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4上海语文中考古诗文1、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水槛遣心二首(选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下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6、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8、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9、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0、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4、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目录1. 观沧海/曹操六年级(上) (2)2. 望岳/杜甫六年级(上) (2)3.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六年级(上) (3)4.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六年级(上) (3)5. 山居秋暝唐/王维六年级(下) (3)6. 雨晴唐/王驾六年级(下) (3)7. 蝶恋花宋/柳永七年级(下) (3)8. 如梦令宋/李清照七年级(下) (3)9.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七年级(下) (4)10. 野望/王继八年级(上) (4)11. 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 (4)12.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年级(上) (4)1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八年级(上) (4)14.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年级(上) (4)15. 赤壁/杜牧八年级(上) (5)16.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八年级(上) (5)17. 关雎/《诗经》八年级(下) (5)18. 石壕吏/杜甫八年级(下) (5)19. 卖炭翁/白居易八年级(下) (5)20.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八年级(下) (6)21. 送友人/李白八年级(下) (6)22. 卜算子.咏梅/陆游八年级(下) (6)23.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九年级(上) (6)2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 (6)2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九年级(上) (7)26.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九年级(上) (7)27.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九年级(上) (7)2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九年级(上) (7)29.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九年级(上) (7)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九年级(下) (7)3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年级(下) (8)32. 过零丁洋/文天祥九年级(下) (8)33.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九年级(下) (8)34. 别云间/夏完淳九年级(下) (8)35. 陋室铭唐/刘禹锡(七下1) (8)36. 爱莲说宋/周敦颐(七下2) (9)37.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八上1) (9)38.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八上2) (9)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八上3) (9)40. 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下1) (10)4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八下2) (10)42. 北冥有鱼/《庄子》(八下3) (11)43. 虽有佳肴/《礼记》(八下4) (11)44.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九上1) (11)45.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节选)(九上2) (12)46. 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1) (13)47. 曹刿论战(最后一段)《左传》先秦/左丘明(九下2) (13)1.观沧海/曹操六年级(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如下:第一篇《荀子·劝学》第四篇《孟子·公孙丑下》第五篇《诗经·周南》第六篇《史记·左丘明列传》第七篇《春秋左传·僖公十三年》第八篇《论衡·测说》第九篇《战国策·魏策一》第十篇《尚书·禹贡》第十五篇《庄子·齐物论》以上为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的篇目,考生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这些古文,以便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顺利升学!第二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将会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展示学生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机会。
古文阅读是中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将会面对多篇经典古文,要求他们能够读懂古文原意,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同时在考卷上写出清晰、准确的解读和评价。
在2024年的上海中考古文考试中,可能会包含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查:1. 古文词汇的理解。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言文里使用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汉语的特点,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义,确保对古文原意的准确理解。
2. 古文语法结构的分析。
古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古文语法结构,包括偏正结构、倒装句、并列句等,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古文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思想内涵,能够准确地理解古文的主题和观点。
4. 古文的评析和赏析。
学生需要能够透过古文表面的文字,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析和赏析,发表自己对古文的见解和理解。
在2024年的古文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文作品,比如《论语》、《庄子》、《史记》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和测试,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2022届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六上】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下】4.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上】7.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考试范围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考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关雎》
2. 《石壕吏》
3. 《卖炭翁》
4. 《行路难》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水调歌头》
7. 《题破山寺后禅院》
8. 《送友人》
9. 《卜算子·咏梅》
10. 《无题》
1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 《答谢中书书》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 《桃花源记》
15. 《小石潭记》
16. 《虽有嘉肴》
17. 《岳阳楼记》
18. 《醉翁亭记》
此外,还会涉及《论语》、《孟子》、《史记》等古代文学经典和名篇名句。
考试形式以翻译和理解为主,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正
确理解文章内容,准确翻译原文,把握古文的意蕴和文化内涵。
考试重点包括古代文学经典的重要篇目和名句名言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语义规则,例如病句、典故、句法结构等。
2022届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六上】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下】4.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上】7.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一)(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唐诗人主题: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表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一1.“造化”的意思是.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2.《望岳》一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情感,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
B。
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D。
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他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三1.“决眦”的意思是四1.这首诗是朝诗人的作品。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寄酬韩冬郎兼畏之员外(其一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采莲子(其二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惟有南风旧相识,径开门户又翻书。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就义诗明·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宿甘露僧舍宋曾公亮字明仲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清平乐宋(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府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蜂晚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为学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熟读精思宋朝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
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菩萨蛮韦庄五代前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3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鹭鸶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咏蟹. 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