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教与佛教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45.56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宗教和传统习俗日本是一个充满着丰富宗教和传统习俗的国家。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宗教和传统习俗对于深入理解日本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宗教和传统习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1. 宗教1.1 佛教(Bukkyō)佛教是日本最主要的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印度,通过中国传播到日本。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和慈悲,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日语中,佛教的寺庙被称为“寺”(tera),僧侣被称为“僧”(sō)。
1.2 神道(Shintō)神道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与日本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神道崇拜自然和祖先,认为神灵存在于万物之中。
在日语中,神社被称为“神社”(jinja),神官被称为“神主”(kannushi)。
2. 传统习俗2.1 新年(Shōgatsu)新年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除夕(大晦日)被称为“除夜”(joya),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和祭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新年的前几天,日本人会写“年砂”(年賀砂)或挂上“门松”(かどまつり)来招财和祈福。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通常会去神社参拜,并在家庭聚餐时吃传统的节日食物,如“年糕”(mochi)和“凤梨饭”(おせち)。
2.2 满月(Tsukimi)满月是日本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感谢神灵的时刻。
在满月的夜晚,人们会在室外欣赏月亮,并摆放月亮形状的饼干和水果来祭祀。
日本老故事中的兔子与月亮相连,因此在满月时,人们也会品尝制作精美兔子形状的月饼。
2.3 歌舞伎(Kabuki)歌舞伎是日本最著名的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
歌舞伎以它独特的化妆和服装而闻名,演员们在舞台上诠释着各种故事和传说。
歌舞伎戏剧中的语言和动作都非常夸张,并配以特殊的音乐和乐器。
2.4 茶道(Sadō)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的礼仪和艺术形式,通过烹泡和品饮绿茶来展示一种内敛和平静的生活态度。
茶道的核心是重视细节和感受当下的美。
参加茶道活动时,人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特定的礼仪和动作,以体现对茶道精神的尊重。
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古代日本是一个重要的亚洲文明史阶段,其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古代日本的知识点,包括日本的起源、古代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技术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方面。
一、日本的起源1. 邪馬台国:古代日本的起源地,位于今天的奈良县。
邪馬台国是古代日本的第一个国家,其君主被称为倭王。
二、古代政治制度1. 大王制度:官位最高的是大王,下设近卫、阿遅井、豊浦等贵族。
大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主要政治制度。
2. 地方豪族:以豪族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如桓武平氏、平氏等。
这些地方豪族在政治和军事上对日本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宗教文化1. 神道教:古代日本的国教,崇拜神明。
古代日本的皇室与神道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2. 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对日本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艺术技术1. 和服:古代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具有独特的款式和装饰。
2. 陶瓷艺术:日本的陶瓷工艺非常发达,代表作为信贵山烧和黑木辻利庵等。
3. 浮世绘:古代日本的一种绘画形式,以描绘日常生活和戏剧为主题,具有鲜明的风格。
五、与周边国家的交流1. 唐朝:古代日本与中国唐朝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高丽:古代日本与高丽(今天的朝鲜半岛)之间有频繁的交流,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
六、总结通过本文对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日本的起源、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技术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并对现代的日本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什么是神道教: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神道教提到中国的本⼟宗教,许多⼈会想到道教,⽽⽇本的本⼟宗教,则⾃然是神道教了。
神道教的起源⽇本的神道教,是⽇本本⼟的萨满崇拜起源,来⾃于对⾃然界的万物崇拜,属于泛神论宗教,区别于基督教的⼀神论。
认为万物皆有灵,⾃然界的⼭川、森林、太阳、⽕、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神、⽔神、海神、⽥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神)等等。
神道教标志虽然这个宗教起源很早,但是却⼀直都没有名字。
直到公元5⾄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本,渐渐在当时的⽇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词来区分⽇本固有的“神道”,与从外国传⼊的“佛法”区分开来。
⽇本的神道,按照地域划分⼜分为⼤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和神道最初以⾃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
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起源于琉球群岛。
⽇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记》和《⽇本书记》两本书作为经典,曾经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学说⽽⼀度衰微为佛教的附庸。
德川幕府时期,⽇本的神道学者结合了中国的朱熹理学,把神道教内容强调到尊皇忠君,之后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吹以⽇本为中⼼,建⽴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成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具。
战后在盟军的要求下,⽇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宣布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之后神道教才不再成为思想控制⼯具。
神道教的神职⼈员⽇本的神道教,我们最经常能了解到的,⼤概就是什么神官啊,巫⼥啊等等了,那么他们⼜是什么⼈呢?神官,神官头顶的帽⼦和⼿⾥的笏板都是沿袭⾃唐朝巫⼥神官和巫⼥都是神社⾥的神职⼈员,⼤概类似于我们的道⼠和道姑朋友。
古代的神官和巫⼥都是终⾝职业。
神官在神道中是神与⼈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负责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
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因此⽒族⾸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
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的关系往往很深。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成份。
有不少人认为日本是一个佛教国家,但只需回顾一下日本佛教的历史就会发现,日本的佛只是日本的佛。
使佛教日本化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
可以说日本民族文化就是广意的神道。
亚洲的宗教信仰各有特色。
中国为道教、印度为印度教、朝鲜为巫教、日本为神道。
从古代到现代,神道一直是日本文化的中心。
古神道往往同古神话有着不解之缘。
日本的神话比较发达,体系完整,其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哲理。
本居宣长曾经说过,通过古神话、古传说可以了解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探求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的本质和源泉。
外国人往往注意日本民族的特点以及长处、短处等,对本质性的东西却了解甚少,所以他们的批评往往是印象式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探讨日本精神文化的中心——神道的世界观。
根据日本古神道的理论。
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
“上天”即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地下”即阴间,是恶鬼们居住的黑暗世界。
处于两者之间的“地上”即人间,是光和暗、野和昼、吉和凶、善与恶相互交错存在的世界。
天国是诸神的世界。
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那里是超越时间的世界,是天神永久居住的地方。
诸神不会消亡,五谷是从神的躯体上生长出来的。
天国是光明世界、诸神的本质是善良的。
日本人将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断然分开,主张者始终是人,神始终是神。
广意而言,日本人认为介于天国和阴间之间的广阔世界为人间,这个世界包括陆地和海洋。
具体地说大八洲包括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及附近岛屿。
日本人认为天神生下日本诸岛屿,并且生下统治人间的诸神,如风神、海神、港神、树神、草神、山野神、山神等。
这些主宰自然现象的神的出现,说明日本人开始发现各种自然现象。
日本古神道世界观的中心是,地上万物必须遵循的意志,由神主宰。
日本民间神话“天孙降临”将天国与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
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子孙,手持神圣的稻穗降临人间。
天孙降临的神话始自稻种起源论。
日本神社参拜礼仪有方镜龛中的山水:日本经典庭园将带你在红叶盛景下聆听古都庙宇最深沉的钟鸣。
△平野神社△天台宗的曼殊院神社与寺院的差异神社和寺院的差异要追溯到日本的两大宗教信仰: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远古,是日本人传统的民族信仰。
而佛教则属于外来宗教,在公元六世纪由中国经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
此后两者共同构成了日本主要的宗教信仰,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也随之布满日本群岛。
△严岛神社的鸟居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最明显的标志物是入口处的鸟居,这在伏见稻荷大社、严岛神社中都极其典型。
鸟居类似于中国的牌坊,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横梁及梁下的枋组成,暗示着神域和世俗世界的分野。
△奈良东大寺南山门寺院则是佛教的信仰圣地,入口的山门是它的标志物。
奈良东大寺、东京浅草寺等大寺院的楼式山门都带有屋顶,楼柱上还有哼哈二将的雕像。
神社的参拜仪式第一步:进鸟居。
△出云大社入口处的鸟居在日本神道教的观念中,走过鸟居,就意味着进入了神界。
神社可以没有供奉神体的正殿,但不能没有鸟居。
尽管这一意识近来在日本有所淡薄,但按照礼节,进鸟居前,应该稍微示礼。
此外,神社中央的路是神进出的通道,参拜者应当避开路中,靠边走更能表现出虔诚之心。
第二步:在手水舍洗手、漱口。
△平安神宫的水手舍在日本的神社前都会有一个名叫手水舍的地方。
手水舍有水盘,旁边放置勺子,供人们膜拜抽签之前清洗尘世污浊。
古代,参拜前要裸身在海里或河里清净身心,可以说手水舍是这一传统的传承及简化。
流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1右手握勺,舀水洗左手。
2左手握勺,舀水洗右手。
3用右手舀水到左手掌,然后用左手掌上的水漱口。
不能将勺子内的水直接送到口中。
4最后竖起勺子,用剩下的水清洁勺柄。
△水手舍使用指南第三步:二礼、二拍手、一礼。
△双手合十,向神明默述内心的感恩之情每个神社拜殿的规矩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礼、二拍手、一礼这几个步骤,即鞠躬两次、拍手两次、鞠躬一次。
1把香资轻轻投入赛钱箱,香资象征着参拜者献给神的贡品。
日本神道教神道,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包含各种土生妖魔鬼怪),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日语写法日语原文神道,惟神の道(随神の道)假名しんとう,かんながらのみ历史神道起初没有正式名称。
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以在《日本书纪》“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
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膨胀,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尧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
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
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
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
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
日本三大宗教小窥对于日本目前所广为接受的宗教一般认为有三种,即神道教、儒教和佛教。
其中佛教对于日本的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的影响最为广泛。
按照郭永恩老师的话说,不了解日本的佛教学会日语也枉然。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很大的不同,从郭老师大半节课的说明中,略知一二,遂课后整理,以方便爱好日本文化的同学共同探讨。
一、神道教日本最先有的宗教是神道教,有一说法神道教是从中国道教传入日本后被本土化的衍生物。
但是,据考证中国道教在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已经开始有了神道教的形态,故不能一言蔽之认为日本的神道教是原原本本made in China。
我猜想,在早期科学还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崇尚自然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无法用既有的知识解释雷电等自然现象,便假象有个神在操作这个世界,然后演化出了这种自然崇拜——神道教。
祭天、祭祀、崇拜祖先都是这类宗教的特点之一。
二、佛教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公元6世纪经韩国传入日本,并且迅速成为成为日本最大的宗教。
目前有67%以上的日本人是佛教信徒,剩下的大部分人信奉神道教,小部分人是无神论者或者信奉基督教,极少有人信奉伊斯兰教。
我国也是佛教大国,佛教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当中国人遇到日本和尚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1.日本“花”和尚【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对于和尚“不喝酒”、“不吃肉”、“不近女色”的印象一定和深刻,当时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样的话,活着还有什么人生意义可言呢?日本的和尚就比中国的和尚“爽”多了,他们一般都有温柔贤惠的妻子,而且生了一串一串的小孩。
他们一般都是大寺院的理事,或者自己家里就经营着一个小寺庙,像上班一样当当主持,下了班就恢复正常人的身份。
寺庙一般都接受周围佛教信徒的香火钱,所以日本的和尚几乎都是有钱人。
同时,和尚喝酒吃肉在日本人眼里更是很自然的事情。
郭老师举例到05年共事的一位参与日本某部辞典古典文法部分编撰的老师也是一位日本的和尚,一次同事办婚礼,和尚先生应邀前往,酒桌上大吃特吃,周围中国人就纳闷了。
日本人信仰日本现有人口一亿两千八百万,但是据官方统计,全日本的宗教信徒超过了两亿。
其中神道超过一亿人,佛教为9600余万人,基督教为146万人,还有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信徒。
导致这个统计结果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兼信两种以上宗教的人很多,许多人往往既是神道的信徒,有事佛教的信徒。
人们在出生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都要到神社举行仪式;丧失一般按照佛教仪式,火化后将墓地安在思源的也不少。
另外,每年年初的昔年已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丰收的祈年祭庆祝丰收的秋祭祈求本地的保护神保佑地方平安的镇守祭等都与神道有关,而春分区分以及盂兰盆会是的扫墓祭祖等于佛教有关的节日也不少。
而且,除了一些具体点额分工以外,日本的神道和佛教都具有保佑平安健康幸福繁荣的功能。
日本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不仅有神道佛教基督教,还有为数甚多的民间宗教,而且信仰孔孟思想的人也不再少数,而且各种宗教并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而是并存而立的。
神道----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大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中心就是神道,也可以说日本的民族文化就是广义上的神道。
在神道中基本上不谈论死,因此有人说神道是关于生的宗教。
与此有关,日本人在出生的时候参拜神宫,在神前举行结婚仪式,但绝对不会在神社举行丧葬仪式。
日本人也不太考虑未来,不相信转世和来世的理论,他们可以说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就是神的展现,没有必要再想象比现实更美好的世界,充实地度过一生就是人生的最大意义。
他们也根本不考虑死后上天堂或者入地狱的问题,不上天,不入地,墓地就是永久的居住地,但灵魂仍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是日本人的主要世界观。
神道崇尚明净正直、真心诚意等,代表了日本人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神道崇尚白色,表示洁净、清明,这是神道中的主要思想。
因此,神职人员穿的衣服是白色的,神社里也挂着许多白色纸条。
但中国人感到亲切的和视为崇高的是黄色和红色,只有在丧事时才多用白色,所以去神社最能感到中日两国文化的距离。
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日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
这些神话和信仰不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理解和崇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日本的神话。
日本神话是古代日本人对世界起源、神灵和英雄故事的传承和创造。
其中最著名的神话之一是《古事记》,它记录了日本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古事记》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神灵,如天照大神(太阳女神)、伊邪那美命(海洋女神)和素戔嗚尊(战争之神)等。
这些神灵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情感,人们通过祭祀和崇拜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依赖。
除了神话,日本还有多样的宗教信仰。
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它将神灵崇拜作为核心信仰。
神道教认为神灵存在于自然界的万物中,人们通过祭祀和仪式来与神灵沟通和祈求祝福。
神道教强调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与神道教不同,佛教是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解脱,通过禅修和念佛等方法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佛教在日本发展出了多个宗派,如禅宗、浄土宗和日莲宗等。
这些宗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于佛教信仰和实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强调。
除了神道教和佛教,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宗教信仰,如道教和基督教。
道教是从中国传入的,它强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追求长寿和永生。
基督教则是在16世纪由欧洲传教士引入日本的,它的信徒相对较少,但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的来说,日本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日本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崇拜,也对于塑造日本社会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神道教的祭祀仪式,还是佛教的禅修修行,都体现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
这些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存在,并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日本的传统神话和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它们仍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对日本神道的影响燕 青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宗教。
在佛教传入之前,神道只是一种朴素的宗教形态。
随着具有完备宗教体系的佛教的传入,神道开始与佛教相互会通,即“神佛习合”。
一直到明治维新“神佛分离”,神道教终于摆脱了佛教而独立。
一、佛教传入之前的日本宗教佛教传入之前,日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可说是初期神道。
但此时的神道只是一种朴素的宗教形态,没有神宫、神社、神的塑像,教义方面也没有复杂的理论,组织上是由氏族首领或部落首领身兼祭司,后因大和朝廷统一日本,故由天皇身兼全国最高祭司。
二、佛教的传入与日本神道552年,佛教正式传入日本。
百济明王进献金桐释迦佛像一尊和经论、幡盖等物给日本钦明天皇,史称“佛教公传”。
面对佛教的传入,在日本出现了排佛派和奉佛派。
排佛派代表物部氏认为佛是“他国神”,是“蕃神”,恐引致国神——神道诸神之怒,故将佛视为灾厄之神;而奉佛派的苏我氏,认为佛是招福之神,将佛奉为自己的氏族之神。
物部氏和苏我氏的斗争,最终以崇佛者苏我氏的胜利而结束。
8世纪,佛教在日本盛行之后,才出现了“神道”一词,来称谓本民族固有宗教信仰,用以区别于外来宗教——佛教。
三、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在日本,佛教的传播大略可分为七个时期: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鎌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新之后。
飞鸟时代为佛教在日本的初传期。
这一时期,圣德太子将佛教定为国教加以推广。
奈良时代传承了飞鸟时代的护佛政策,以兴隆佛教来护国佑民。
这一时期主要宗派有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律宗和华严等六家,即所谓“奈良六宗”,又称“南都六宗”。
平安时代,最澄、空海入唐。
最澄兼学密、禅、戒各宗,融合而创立天台宗,又称“台密”。
空海创立真言宗,又称“东密”。
镰仓时代,新兴宗派纷纷出现,奈良六宗亦有复兴之势,新旧宗派之间相互影响并发展。
室町时代,社会动乱,佛教式微,唯禅宗一枝独秀。
室町末期,进入战国时代,佛教分化。
一部分为统治者武士所信仰,如:真言、天台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