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 格式:docx
- 大小:12.81 KB
- 文档页数:4
司马光简介资料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早年经历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光出生,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
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
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
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步入官场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20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历史学家,他广泛涉猎经史,思想开明,有深厚的历史学和文学功底。
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主要是通过该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向学生们介绍我国古代历史的一部分,让他们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名人和要事件。
一、司马光的生平司马光,字时中,号曰遵道居士,河南临颍人。
生于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逝世于北宋徽宗治世宣和两年(1120年),享年八十。
他自小聪慧好学,曾经在家乡读书,后来赴京师学习,师从有名的学者。
在显德六年(1139年)被选拔入宫任翰林学士,后来历任为知制诰、资政殿学士等职位。
二、司马光的事迹1、司马光在政治上的成就司马光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历任大理寺丞、礼部侍郎等职,后来担任司封郎中、权知开封府等职,官至枢密使。
他在政治上主张忠于国家和民众,为官清廉正直,深受人民爱戴。
2、司马光对历史学的贡献司马光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撰写了《资治通鉴》,被誉为我国古代最具权威的编年体通史,成为我国历史学上的经典著作。
《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以讽刺时弊为忧,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有着重大的贡献。
3、司马光的思想和风范司马光在治学和为冠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思想和原则,他的《切齿痛心疾首言》和《零陵篇》等著作,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观念。
他主张忠于国家,忠于民众,倡导清廉正直,要求官吏勤政廉政,秉公执政。
司马光的思想和风范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三、我对司马光的认识通过学习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我对司马光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是一位深受人民尊敬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清廉正直、忠于国家和民众的思想和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马光》这篇课文让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名人的风采和事迹,也让我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四、总结在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这篇课文中,通过对我国古代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生平和事迹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名人和要事件,也让他们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课文司马光原文
三年级《司马光》原文如下: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2、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解决问题。
3、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司马光在故事中观察到了周围的环境和条件,并利用一块石头解决了问题。
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来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司马光》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以及通过故事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品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
难点: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课文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品质。
5. 随堂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进行辅导。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生字词:聪明、才智、助人为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作文。
2. 课后练习: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重点生字词展示。
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司马光生平简介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一、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二、功名早成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
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
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
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
考中进士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
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
这件事,到了司马光晚年,被他写进家训来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
第24课司马光课文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原文+知识点
【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知识点
人物介绍: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我会写: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
我会认: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多音字:得děi (得亏)dé (得救)没mò(沉没)méi(没有)课文翻译: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人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林老师编辑整理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林老师倾情推荐。
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奋。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这一名字,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
可能在小时候我们就已经听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还知道司马光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那么,司马光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
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全篇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
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尽心尽力辅佐皇帝,视国家兴亡为己任。
公元1067年,神宗赵顼继位。
年轻气盛的神宗想要振兴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为宰相。
同时,神宗也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十分重用他。
但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的政见不同,经常在上朝的时候大声争吵。
司马光后来更是一怒之下辞官回乡,一走便是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每日用心编撰《资治通鉴》。
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
皇太后本来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于是她启用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为副宰相。
司马光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还原旧法。
司马光每天呕心沥血的工作,为北宋王朝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有着许多富有智慧和启示的小故事。
以下是其中三个简短的故事:
故事一:砸缸救人
司马光小时候聪明过人,机智勇敢。
有一次,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小孩都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司马光却十分冷静,他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向水缸,水缸被砸破后,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故事二:勤奋好学
司马光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他每天都刻苦读书,直到深夜。
他的学问日益渊博,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故事三:刚正不阿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有一次,他为了国家利益而冒犯了一位高官,虽然遭受打压和排挤,但他始终坚守原则和立场。
最终,他成功地为国家争取到了利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强权和压力。
以上是司马光的三个小故事简短介绍。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司马光的思想和品质,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智慧。
司马光
20.《司马光》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 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会写“别、到”等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二、课前准备:
学生:1。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2.认读字卡片
教师:1。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2.课文插图,第4、5 自然段的文字。
三、课时安排: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