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下古镇的调研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河下古镇五一的景点介绍河下古镇,那可是个超有趣的地方,尤其是在五一的时候,简直是游玩的绝佳去处呢。
一、吴承恩故居吴承恩是谁?那可是写西游记的大文豪啊。
他的故居就在河下古镇这儿。
走进故居,就好像能看到吴承恩当年在这儿构思孙悟空、猪八戒那些活灵活现的角色的画面。
故居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有着那种传统的韵味。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屋子里还摆放着一些和西游记相关的物件,看到那些,就感觉自己离西游记的世界更近了一步呢。
二、湖嘴大街湖嘴大街那是古镇里很热闹的地方。
街道两边都是古旧的房子,现在这些房子里有好多特色的小店。
五一的时候,人来人往的。
有卖传统小吃的,像茶馓,咬一口嘎吱嘎吱的,那香脆的口感在嘴里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卖各种手工艺品的,那些小玩意儿都特别精致,像是手工编织的小挂件,充满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文楼文楼可是很有名气的呢。
它的建筑风格就很吸引人,飞檐翘角的。
文楼最出名的就是它的蟹黄汤包啦。
五一来这儿玩,怎么能不尝尝呢?那薄皮里裹着满满的蟹黄和汤汁,吃的时候要先咬一个小口,然后慢慢吸汤汁,那鲜美的味道,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要是不小心把汤汁溅到衣服上,那也是一种特别的“纪念”呢,哈哈。
四、韩侯钓台这里可是和韩信有关的地方。
韩信大家都知道,是个很厉害的历史人物。
钓台就在河边,周围的景色很美。
五一的时候,河边的垂柳随风飘舞,坐在钓台附近,感受着那种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美好,仿佛能看到韩信当年在这儿钓鱼时的那种从容淡定。
河下古镇在五一的时候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地方,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不管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喜欢美食小吃,或者是喜欢民间艺术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淮安河下古镇心得淮安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有幸来到这个古镇,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淮安河下古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古色古香。
整个古镇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的街道布局,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古老的木质门楼、青砖瓦房,以及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每一处都展示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淮安河下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里曾是江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诗词和书画作品。
我在一家古书店里翻阅了一些古籍,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镇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作坊,如剪纸、刺绣等,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手工艺的魅力。
淮安河下古镇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这里的小吃非常丰富多样,有传统的糕点、面食,还有一些特色的小吃,如蟹黄包、虾饺等。
我尝试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以上的特色,淮安河下古镇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淮安古城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墙,高大雄伟,气势非凡。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荣和辉煌。
淮安河下古镇还有一些古庙和园林,如天福寺和中山公园等。
这些古建筑和自然景观都展示了淮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淮安河下古镇是一座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古镇。
它的古色古香、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美食,以及许多其他的景点,都让人流连忘返。
我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古镇。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次来到这里,继续探索它的魅力。
河下古镇简介
河下古镇位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市,于大约宋朝时期建立,是省内最细腻的农村古镇之一。
历史悠久的河下古镇,自三百多年前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间建筑,古老的文化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
河下古镇的地理位置独特,紧邻著秀丽的滨水生态景观,距恩施市中心仅20分钟车程,是著名的湖北旅游路线之一。
随着恩施新绿
道建设的延伸,河下古镇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河下古镇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整个古镇围绕着河水而建,内外围墙建筑环绕,每个角落和路段都可以看到精美绝伦的民间建筑。
主要的古镇建筑有太平桥、马幢桥、地面石桥、柱子桥、湖中桥、虾滑桥等。
古镇内的宗教文化也由此而得名,来自两河流域的祭祀仪式通过自然景观传递着源远流长的习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特别是每年举办的河下节,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前往参观。
河下古镇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整个古镇周围延伸着绿茵茵的森林,河流潺潺流过,山顶和山谷绵延不绝,使游客在古镇中沐浴这处清新怡人的景色,感受历史尘封的恩施古镇之美。
更重要的是,河下古镇制作了大量的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以及一些古老的文化,如传统戏曲和节日活动,使古镇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游客能够在一次旅行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
总的来说,河下古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间建筑,古
老的文化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游览,成为恩施市重要的景点之一。
而在这样的古镇背后,也隐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每个游客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有趣的体验,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文化的风采。
阴王福林河下古镇历史上曾叫相湾镇,是苏中平原北部古淮河右岸的一个千年手工业大镇,受淮河、邗沟、黄河、运河4条河流的哺育,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这里既有农耕社会丰富多彩的作坊文化,又有明清盛世的漕运文化、盐务文化,及其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医药文化。
古镇河下千年手工业大镇———河下古镇街景手工业作坊门类众多河下古镇是江苏省北部最大的手工业商品集散地,有着古朴的、丰富的手工业作坊文化。
河下古镇的手工业作坊历史悠久、门类众多。
棉纺织作坊是河下古镇众多作坊中规模最大的作坊群体,有粗巾作坊、毛巾作坊、腰带作坊、麻袋作坊、套帽作坊、织袜作坊和弹花作坊等等,主要分布在估衣街及其南侧的七八条巷陌中,粗略统计有七八十户家庭作坊。
木业生产作坊的门类也很多:有制作桌、椅、板、凳、床的家具作坊,有专做木箱和箱柜的方木作坊,有专做盆、桶、马桶的圆木作坊,还有专做棺材的所谓“大木匠”作坊。
竹业生产作坊也很多,河下古镇南部的竹巷街,就是制造竹器产品较为集中的街巷,生产有竹筐、竹篮、竹篓、竹扁等竹制产品。
在竹巷街上,还有从事藤条、柳条等编织生活用具生产的作坊,生产有藤躺椅,大大小小的簸箕和笆斗。
古镇粉章巷南头靠近竹巷街的地方,有簸箕桥、笆斗桥,就是生产簸箕和笆斗较为集中的场所。
在金属制造方面,河下古镇铁器制造作坊有专门制造农业生产工具的大铁匠铺,有专门生产铁钉之类的小铁匠铺,还有专门生产剪刀的小作坊。
此外,还有铜器制造作坊、锡器制造作坊和制作银器的银匠店。
在酿造方面,有白酒、酱油、醋等酿造作坊,各种酱菜腌制作坊,生产各种豆制品的豆腐坊等。
在文化生活用品制作方面,有毛笔作坊,字画装裱作坊,篆刻作坊,账簿、纸牌印刷作坊,蜡烛作坊,制香作坊,鞭炮作坊,还有从事祭祀活动和庆典活动的纸札作坊等等。
手工业作坊历史悠久在河下古镇的众多手工业作坊中,纺织业作坊是比较古老的。
最初,中国并不生产棉花,先民的衣衫、被褥和鞋帽,皆是由麻、葛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纤维编织而成。
河下古镇及古运河调查报告调查人:园林1091 李晨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
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
文化底蕴深厚的河下古镇是运河边上有名的古镇,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如今的古运河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通过对河下古镇和古运河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对古运河进行重新的规划,使它成为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可更好地为周围的居民服务。
二、调查对象1、河下古镇2、古运河三、调查方法1、资料法:收集关于楚州河下古镇及古运河的相关资料,还有关于楚州文化的相关传说,用google earth定位河下古镇及古运河的位置,以确定其方位和具体面积情况2、观察法:实地参观考察民风民情,通过拍摄照片的方式来记录考察内容3、访谈法:采访当地居民或者景区的工作人员,通过他们来了解一些关于河下古镇及古运河的历史和传说四、调查时间10月4日下午1点1、河下古镇: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
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
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
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
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
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
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
作为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淮安鼎盛一时。
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
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通过对古镇的调查我们感受到了古镇的文化气息、历史底蕴:2、古运河现状京杭运河迄今已近2500年的历史,里运河史称邗沟。
浅析河下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那些保存较完整、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镇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前去观赏。
怎样开发古镇的旅游资源?怎样解决目前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古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等问题着手,以淮安市所辖河下古镇为例,通过分析其现状,使之得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对其改进的对策。
1.河下古镇概况及旅游资源优势1.1概况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
古镇成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河下镇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具有深厚的人底蕴。
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
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
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
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
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
作为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淮安鼎盛一时。
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
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在2002年国家建设部评定其为全国30家重点护历史街区。
近年来,为再现古镇明清风貌,发展地方旅游产业,淮安市政府加大了河下古镇旅游开发的力度,努力使古镇成为淮安旅游新景区。
1.2旅游资源优势1.2.1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深厚的人文内涵河下古镇历史悠久,人文景点丰富。
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
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镇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镇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一、活动日程: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
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
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
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
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
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
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
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
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
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
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李春芳上京赶考时,常经过这里,他与吴承恩有过多次交往他的《贻安堂文集》中记载了河下这个地方,称这里叫满浦。
看来满浦与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并行了若干年,满浦后来成为河下一个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单独存在下来了。
三、调查情况:(一)调查目的: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研究刻不容缓:古村镇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栋栋单体建筑的保护,而更应是对古村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保护。
淮安市河下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淮安市河下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河下古镇作为淮安市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本文旨在对淮安市河下古镇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探讨其历史变迁,文化特色以及保护现状等内容。
淮安市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市境内,距离淮安市区约20公里,地理环境优越。
它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区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河下古镇得名于其地势低洼,河流纵横,古镇建筑和运河水利系统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古镇始建于唐代,历经明清两代的繁荣发展,成为淮安地区贸易、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在对河下古镇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重点关注了其历史变迁。
通过翻阅古籍文献和采访当地老一辈居民,我们了解到古镇最早始建于唐代,当时是淮安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周边农民集市的集散地。
随着明代的到来,古镇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经济繁荣。
在清朝时期,古镇的商业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淮安地区最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
然而,自近现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河下古镇逐渐落寞,经济衰退。
在这个过程中,古镇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丧失。
古镇的文化特色是我们调查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对古建筑、民俗风情和口述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我们发现淮安市河下古镇独特的水乡文化成为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古镇内的各类古建筑如民居、宗教建筑和古牌坊等不仅保存较为完整,还代表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此外,古镇的民俗风情以节庆和传统手工艺著称,如一年一度的河下古镇灯会、龙船赛和剪纸制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为古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最后,我们对淮安市河下古镇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相关负责人员,我们发现河下古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镇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河下古镇景区介绍
河下古镇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总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
区内有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明清时期建筑的
古建筑群,有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古戏台。
有建于宋代的龙门桥、水心桥,以及建于清代的南关桥、北关桥和金代石拱桥曹家桥等,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曹家桥、水心桥等明清古建筑。
曹家桥为明嘉靖年间所建,因桥上有一大户人家名叫“曹家”,故名。
水心桥位于河下古镇中部,是古镇的主要建筑之一。
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桥体为两墩三孔石拱桥,桥长25米、宽3.8米、高5米。
水心桥之所以被称为“水心桥”,是因为它的桥洞向下
倾斜一分,造型像个“水”字。
河下古镇景区内还有河下古镇博物馆、河下古镇历史陈列馆等多处景点,其中河下古镇历史陈列馆内的“中国淮安河下历史文化陈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
—— 1 —1 —。
2017年5月下半月刊古镇是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古镇通过运河、水网串联城市于乡村,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水乡群落。
中国古镇大概有两种形式:一是临河以周庄、同里和甪直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拥有鲜活水乡地域文化,空间格局与肌理构造了临河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性。
二是以宿迁码头、淮安河下、新沂窑湾为典型的依大运河而生的运河重镇,拥有辉煌繁荣的漕运、水利等枢纽,生活方式多元而构成了中国城市体系的独特谱系。
一、河下古镇的地理状况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西北隅1.5公里,地势卑下,处于淮扬文化区,分布于京杭大运河周围,其诞生及变迁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与苏南地区的水网交织纵横、水陆并举的布局方式不同,在河下古镇的整个片区主要还是以陆路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河下古镇北段北岸为硬质河岸,交通功能占主要的地位,忽略了滨水空间场所记忆的特征,文化活力不足。
南岸多为生态河岸,但是缺少体验型滨水空间的营造。
二、河下古镇的景观特色河下古镇是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部分,除了个别房屋依旧新建外,包括石路在内的大片区域都保留着清代景观原貌。
大都以砖木结构,街巷以石板路为主。
光滑起伏的青石板路,这是小镇最为恒久的记忆,河下古镇的名居多坐南朝北。
景观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阅读,通过河下古镇的景观可以了解河下居民的活动、历史、土地的使用、技术、工艺及经济结构的水平。
对于河下古镇的建筑景观大概有三点认识:一是河下古镇的院落大多位于东西走向的街道上,很好满足了日照的需求。
二是河下公共排水系统建设在古镇街巷下面。
河下地区整个范围的北部原先是古黄河的河堤,呈现的整个地形自北向南都是由高到底的地势特点,便于排水系统和里运河衔接。
河下的传统街巷中间是大块的花岗岩石板,两侧为仄转铺地。
河下的主要干道都是以中间低两边高的地势,而便于雨水先收集,石板路利于渗水,在通过排水系统排出。
【写景】游河下古镇_800字游河下古镇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小镇——河下古镇。
来到河下古镇的第一眼,我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
河流清澈见底,河岸两边的古建筑错落有致,映衬着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河水中的小鱼穿梭小桥上的游人忘情地垂钓。
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河下古镇的古建筑令我印象深刻。
这里有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宛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石板街上铺满了青石板,昔日的马车轧过,留下了一串串年代感。
古街两旁是一排排的古建筑,门楼高大宏伟,瓦面上镶嵌着精美的石雕。
门楼下是一条长街,街上售卖着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街上的店铺也很有特色,有卖古董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古镇小吃的。
我边走边观赏,看到一家小店里有人在现场制作古风纸扇,好奇心驱使我走进去。
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扇,有字画扇,花鸟扇,人物扇等等。
老板娘笑着向我介绍纸扇的做法,我听得津津有味。
河下古镇的夜晚同样美丽。
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古镇被点亮了。
灯笼亮起,映衬着石板街上的行人,有说有笑。
灯光昏黄,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
石板街上还有小吃摊,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股食欲扑面而来。
我试了一家有名的古镇小吃,叫做河豚面。
只见摊主在摆设的小车上吧河豚切成薄片,一碗面上卧着浇了热油炸过的河豚,再放上点酱油和葱花,香味四溢。
我端起碗来,一口接一口地吃下去,鲜美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在河下古镇漫步时,我还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
门楼上雕刻着神秘的图案,门前还矗立着一尊古朴的石雕佛像。
我走进庙内,只见香火缭绕,悠扬的佛音回荡在耳边。
我合掌祈祷,愿这座古庙能给人们带来祥和和安宁。
河下古镇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融入到其中。
这里的山、水、古建筑都展现着古镇的魅力。
河下古镇如同一颗瑰宝,怀揣着它的美丽和秘密,等待着更多人的探索。
我希望能再次来到这里,感受古镇的美好。
基于游客体验的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二)基于游客体验的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研究研究背景•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研究目的•研究游客体验对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营销的影响•提出针对游客体验的营销策略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实地调研:了解淮安河下古镇的现状和游客体验情况•问卷调查:收集游客对淮安河下古镇的体验反馈•数据分析: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游客体验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游客体验对淮安河下古镇旅游吸引力和再访意愿有显著影响•游客对河下古镇的文化氛围、美食体验和旅游设施满意度较高•游客对交通便利度、导览服务和旅游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营销策略建议1. 提升河下古镇的文化体验•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淮扬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与当地民俗组织的合作,提供传统工艺体验和表演节目•设立文化传承基地,让游客参与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体验2. 加强美食品牌建设•开设特色餐厅和小吃摊位,推广淮安特色菜品和小吃•举办美食节或美食比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尝当地美食•开展美食文化推广活动,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河下美食3. 提升旅游设施的服务质量•增加公共停车场和便民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加强导览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详细的景点介绍•定期维护和更新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4. 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制作宣传册和宣传片,介绍淮安河下古镇的独特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提供优惠套餐和特别活动结论•游客体验是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营销的关键因素•针对游客体验进行的营销策略能够提升河下古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游客体验的淮安河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建议,可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参考和应用。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43基于游客偏好的河下古镇历史街区触媒策略研究陆松福 梁家英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城市触媒视角下江苏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SJZDA056);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以河下古镇为例》(项目编号201911049054Y)。
摘要:本文首先对河下古镇历史街区的现状作了评价,认为河下古镇历史街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游客对河下古镇历史街区的总体满意度不高。
之后,通过对游客偏好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下古镇历史街区的触媒策略,主要有:“增加民间非遗技艺展示和传统戏曲演出等文化活动,引入网红美食店、日式料理、韩式料理、休闲咖啡、创意甜品、时尚饮品、国际品牌餐饮店,引进艺术家创作工作室,展销现代艺术作品,融入时尚创意设计元素”;以及“增加民间非遗技艺展示和传统戏曲演出等文化活动,同时引入爵士乐、架子鼓、街舞等现代艺术表演,引进传统老字号品牌餐饮店,增加新潮网红商店和时尚文创商店”等。
关键词:河下古镇;历史街区;游客偏好;触媒策略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6-0143-03淮安是我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中国运河之都”而著称。
河下古镇作为淮安悠久文化的载体,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
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
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
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
目前河下古镇历史街区的旅游吸引物主要有:吴承恩故居、猴王世家陈列馆、状元楼、古文楼、韩信钓鱼台、漂母祠、梁红玉祠、左宝贵祠堂、闻思寺、程公桥、吴鞠通中医馆等。
有关河下古镇历史人文的调查研究报告-在校大学生舞蹈团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引言:在经济发展权益的驱动器下,很多具备巨大使用价值的古城镇,已经历经着社会发展前行和环境破坏所产生的极大冲击性,正遭到着非理性行为整体规划、过多的经济发展开发设计所产生的巨大毁坏,许多古城镇在社会发展转变和很多基本建设全过程中,要不忽视了对历史时间自然环境的科学研究维护,要不一味房屋拆除新建、构建假老古董,要不单纯性将财产维护主题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以及群众日常生活隔断看待,这种作法都不一样水平地对历史时间城镇的传统式面貌导致了毁坏,将许多财产变为“缺憾”。
关键字:河下古镇历史人文政府部门维护一、主题活动日程:历经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大家抵达了河下古镇,走入了一个充斥着历史人文起的城镇,觉得内心好像都获得了净化处理。
大家遭受了社区居委会的热情接待,她们针对大家本次主题活动给与了全力支持,针对本次实践活动调研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功效。
居委会主任详尽的和大家详细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时间,大家跟随他的语句穿行了一段历史时间,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化,逐渐的迷干她。
大家跟伴随着社区居委会责任人踏遍了古鎮,体会到朴实的民风民俗,她们的激情要我手足无措,以前还针对调研有一些担忧,可是见到她们那张张笑容,把我打动了。
希望根据本次主题活动可以提升河下的知名度,尽可能改进河下住户的生活品质。
期待政府部门可以全力的进行河下古镇的维护和发展趋势工作中。
我以前干了一下河下古镇的掌握工作中:河下坐落于淮安市城大西北三华里,是淮安市近城的一大马店镇。
河下一度替代末口变成南北方枢纽站和国防名镇。
大约河下这一名称即在这时逐渐创造问世于住户口口声声的。
河下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名称叫“满浦”。
周世宗(955—960)伐前唐之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道,县志有此记述。
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成软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兵战斗,即从而调兵送粮,这事记述于宋嘉定(1208-1224)年里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常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
因盐而兴,一座如今冷门但从前繁华无比的古镇:千年古镇河下河下古镇,曾经被叫做北辰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
河下古镇形成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之久,初步形成于春秋时期,发展至明清时期,蔚为壮观,兴盛至极,仅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河下古镇就诞生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以及12名翰林。
因此,河下古镇也被称为进士之乡,是文风鼎盛的地方。
至于河下古镇的所在地,也就是江苏省淮安市,虽然现在被称为苏北地区,江苏第二穷。
但淮安市经济文化也十分发达,历史上名人辈出,比如我们的开国总理,写作西游记的吴承恩,创作老残游记的刘鹗,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民旅英雄关天培,巾帼不让须眉的梁红玉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同长江与淮河,邗沟与淮河交接处,即为如今的河下古镇,当时被称为末口。
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在河下段的运河被称为山阳渎(就是狄仁杰传奇中贩卖私盐李元芳被打失忆桥段中的山阳县)。
两宋时期,为抵御金朝入侵,韩世忠和女英雄梁红玉在河下驻兵。
清朝时期,主管盐政的盐运使驻扎于河下古镇。
鼎盛时期,河下古镇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还有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
清朝后期,由于两淮盐运不再驻足河下,而且江南粮食北运改为海运,不经运河,河下古镇开始慢慢衰落。
河下古镇还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淮扬菜的淮,就是河下所在的淮安、淮阴。
河下古镇著名的美食有长鱼宴、文楼蟹黄汤包、茶馓等。
所谓长鱼就是黄鳝、鳝鱼。
小编去吃过,味道还不错。
除了美食,河下古镇中医也很有名气,这里是中医山阳派的发源地。
河下古镇虽然目前远远没有其他的诸如大理古城、乌镇、西塘等等出名,但是河下古镇比较好的一点事还原滋原味的保存着传统。
这里80%以上的民居是砖木结构,清代以前保存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
商业化气息不多不少。
2015年10月,河下古镇成为5A级景区。
关于河下古镇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艺术团暑期实践活动关于河下古镇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艺术团暑期实践活动摘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具有极大价值的古村镇,正在经历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
关键词: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政府保护一、活动日程: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
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
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
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
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
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
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
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
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
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
关于河下古镇的市场调研——对河下的认识和了解
1.您对河下古镇的了解情况:()
A.不知道
B.听说过
C.了解河下古镇的特色
D.熟知河下古镇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河下古镇的?()
A.本地人
B.朋友介绍
C.电视,报纸,杂志
D.旅行社
E.其他
3您是否去过河下古镇?()
A去过 B.没去过
4.最近一次游览河下古镇是在:
A.半年内
B.一年内
C.两年内
D.三年内
E.很久以前
5.您对河下古镇的印象是:()
A.没有特色B和其他景点差不多 C.马马虎虎,过于简单 D.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
6.您觉得几年来河下古镇的变化大吗?具体表现在:()
A.不大,没什么变化
B.有明显变化,表现在开发与重建上
C.其他
7.您更喜欢哪一个河下?()
A.之前
B.开发后
8.您是否还去过以下景点?()(多选)
A.吴承恩故居
B.周恩来故居
C.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D.楚秀园
E.钵池山
9.与淮安其他景点相比你更倾向于去河下古镇吗?
A.是
B.否
10.以下哪些可以引起您去河下的兴趣?()(可多选)
A古镇美食(如文楼汤包)B十元三张的古装照
C吴鞠通中医馆的“百草园”D古装店面(如纸扎店)
E古建筑
11.您的性别:()
A.男
B.女
12.您所处的年龄段:()
A.20岁以下
B.20——30岁
C.31——40岁
D.40岁以上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