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切口设计 (2)
- 格式:pdf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64
【基层】史上最⽜的头⽪切⼝⼿术设计---纯技术篇伤⼝愈合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对于提前设计的头⽪切⼝,必须考虑到诸如以下因素:头⽪⾎管解剖,⽆创性组织处理,切⼝缝合以及重建技术。
图1:如图显⽰了Harvey Cushing的两个患者于⼿术后出现了闹蕈样膨出(脑组织通过尚未完全愈合的⼿术切⼝疝出并坏死)。
Cushing对于伤⼝严格⽆菌的 Halstedian处理原则⼗分注重,从⽽⼤⼤降低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率,这使得当时⾯对来⾃各⽅质疑的神经外科⼿术发展初期得以幸存(图⽚来源于耶鲁⼤学的Cushing脑肿瘤病例)。
伤⼝愈合伤⼝的愈合过程分为炎性期,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多核⽩细胞最先开始向伤⼝处迁移,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也紧随其后向伤⼝处迁移。
由于边缘的基底细胞迁移并覆盖创⼝的缺陷处,使得保护性表⽪层于伤⼝闭合后48⼩时即被重新修复。
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约需要4-5天,然后⽣成杂乱⽆章的胶原蛋⽩。
缝合的伤⼝于3周后恢复原来⽪肤张⼒强度的20%,于6周后恢复原来⽪肤张⼒强度的60-70%,1年后可恢复⾄原来⽪肤张⼒强度的80%。
辐射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迁移和⽣成胶原蛋⽩的能⼒。
基于以上的机理可以看出,垂直于⽪肤表⾯取⼿术切⼝以及避免斜形切⼝和伤及邻近真⽪组织是⼗分重要的。
在切⼝缝合过程中,缝合针应该垂直于⽪肤表⾯进针,每次进针距离切⼝边缘的距离和深度应该保持⼀致。
这种缝合⽅式可以防⽌⽪肤切⼝的边缘翻转,表⾯不规则的⽪肤切⼝可以抑制上⽪形成的效率。
不规则的缝合可以导致⽪肤切⼝愈合不良,形成不美观的疤痕。
仔细的对合伤⼝边缘对于表⽪再⽣也是⾮常重要的。
在伤⼝缝合时,应该保持⼀个适当的张⼒,从⽽使切⼝的边缘对合,避免其过度翻转。
缝合时过⾼的张⼒会使伤⼝边缘发⽣绞窄,造成组织缺⾎,抑制伤⼝的愈合。
切⼝的设计为了最⼤限度减少切⼝愈合的并发症及切⼝不良愈合的发⽣,最关键的就是⾸次⽪肤切⼝的精⼼设计。
恶性肿瘤常常术后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因此,这些部位的伤⼝就会存在伤⼝裂开及术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