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色彩知识内容共10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8.93 MB
- 文档页数:108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
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
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一、色彩的构成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二、色彩的对比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
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
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
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
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
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
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
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
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
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
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
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
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表面色指色纸等物体的表面色彩。
表面色依距离远近给人不同的质感。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美术色彩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艺术创作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提升美术作品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与美术色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一、色彩的分类1.原色:指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调配而得到的色彩,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
原色是色彩世界的基础,也是其他颜色的来源。
2.次要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色、紫色和绿色。
次要色位于原色的中间位置,具有中性色调,常被用于创作温和、柔和的画面效果。
3.补色:指对应原色的颜色,例如红色的补色是绿色,蓝色的补色是橙色。
补色之间呈现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增强画面的鲜艳度和对比度。
4.中性色:指不带有明显颜色色调的颜色,包括灰色、黑色和白色。
中性色常用来调和和平衡其他色彩的鲜艳度。
二、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搭配:通过使用补色、冷暖色的对比等方式来增强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对比搭配常用于强调画面的重点或创造冲击力强烈的艺术效果。
2.类似搭配:通过使用相邻或相近的色彩来创造和谐、柔和的画面效果。
类似搭配常用于表现平和、安宁的场景或情感。
3.单色搭配:通过使用同一色彩的不同色调和明暗度来创造单一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
单色搭配常用于表现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4.色彩分割:通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色彩区块的分割和划分来营造节奏感和动态感。
色彩分割常用于抽象、装饰性的艺术作品中。
三、色彩运用技巧1.明暗变化:通过改变色彩的明暗度和亮度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明暗变化对于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非常重要。
2.色彩温度:通过使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冷色常用于表现冷静、冷淡的情感,而暖色则常用于表现热情、温暖的情感。
3.色彩饱和度: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画面的明快度和浓淡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会呈现明亮、鲜艳的效果,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会呈现柔和、柔美的效果。
4.色彩协调: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运用技巧来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色彩绘画基础知识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来产生。
色彩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组成。
色相是色彩的种类,如红色、蓝色等;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如明亮的黄色和暗淡的黄色;饱和度是色彩的纯度,如鲜艳的红色和灰暗的红色。
二、色彩的分类色彩可以按照它们在色相上的位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原色、二次色和中间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过任何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二次色是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色、绿色和紫色;中间色是由一个原色和一个二次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如红紫色和黄绿色。
三、色彩的配合原则在绘画中,色彩的配合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搭配:1.对比原则:通过使用相对较亮和相对较暗的颜色,或者相对较暖和相对较冷的颜色,来制造视觉上的对比,增强画面的吸引力。
2.类似原则:使用相邻的色彩进行配合,可以制造出柔和、和谐的效果。
3.补色原则:使用互补色进行配合,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让画面更加鲜明有力。
4.色彩三角原则:选择一个主色,然后在色相环上选择与之相隔120度的两个颜色进行配合,可以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画面。
四、色彩的表现力色彩在绘画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1.明暗对比:通过在画面中运用明暗对比的色彩,可以突出主题,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2.色彩饱和度: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可以营造出活泼、充满活力的氛围,而使用饱和度低的色彩则可以表达出沉静、内敛的情感。
3.冷暖色调:冷色调可以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觉,而暖色调则可以给人以温暖、活泼的感觉。
4.色彩情绪:不同的色彩可以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如红色可以表达热情和活力,蓝色可以表达冷静和安宁。
五、色彩的运用技巧在绘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技巧来运用色彩:1.色彩过渡:通过在画面中逐渐过渡色彩的明暗和饱和度,可以制造出柔和自然的效果。
2.色彩叠加:通过在相近的位置叠加不同的颜色,可以产生出新的颜色和层次感。
绘画颜色的知识点总结一、颜色的基本概念1. 颜色的定义颜色是人眼对光信号的感知,是物体表面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产生的结果。
颜色在物理上可以用颜色三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来描述,也可以用色谱图来表示。
2. 颜色的三属性-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属性,即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本质属性。
色调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光的波长来实现的。
- 明度:是颜色的亮度,即颜色的明亮度和暗淡度。
明度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光的强度来实现的。
- 饱和度:是颜色的纯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
饱和度的改变是通过改变颜色的混合程度来实现的。
3. 颜色的色域颜色的色域指的是在可见光谱中包含的所有颜色的范围。
不同的色域表现了不同种类的颜色范围,常见的色域包括RGB色域、CMYK色域、Lab色域等。
二、颜色的分类1. 按照光源分类- 发光颜色:如红、绿、蓝等。
- 非发光颜色:如黄、青、紫等。
2. 按照色带分类- 三原色:即红、绿、蓝。
- 三辅色:即品红、黄、青。
3. 按照颜料分类- 钛白色:纯白色,不含任何其他颜色。
- 源自自然的颜料:如赭石红、赭石黄、石绿等。
- 合成的颜料:如化学合成的颜料。
三、颜色的心理效应1. 视觉心理颜色具有视觉心理效应,即在视觉上会产生某种感觉。
不同颜色的心理效应不同,如红色会让人感到兴奋,蓝色会让人感到安静。
2.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红色会让人感到愉悦和兴奋,蓝色会让人感到平静和冷静。
3. 色彩对人的行为和作息的影响颜色还会对人的行为和作息产生影响,如红色会让人感到饥饿和渴望,蓝色会让人感到饱食和满足。
四、颜色的调色1. 原色调色原色调色是指通过混合原色来获得其他颜色,常见的原色有红、绿、蓝。
这种调色方法适用于光的调色。
2. 增色调色增色调色是指通过混合颜料来获得其他颜色,常见的颜料有红、黄、蓝。
这种调色方法适用于颜料的调色。
3. 减色调色减色调色是指通过混合适量的颜色以减少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来获得其他颜色,常见的颜色有青、洋红、黄。
1.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称之为原色。
注意: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现在给大家讲的是颜料的三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2.间色三原色中任何的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调出的颜色,叫间色,亦称第二次色。
(红+蓝=紫色、黄+红=橙色、黄+蓝=绿色)如果两个原色在混合时的分量不等话,又可以产生其他种颜色。
如黄和红混合,黄色成分多则的中络黄、但珞黄等的黄橙色等颜色。
3.复色任何两种间色(或一个原色与一个间色)混合调出的颜色则称复色,亦称再间色或第三次色。
(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种颜色与黑色混合得到都是复色。
即凡是复色都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成分。
)4.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
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5.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
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6.纯度指色彩色素的纯净和浑浊的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
纯正的颜色无黑白或其他颜色颜色混入。
纯度低颜色,给人灰暗、淡雅或柔和之感。
纯度高颜色,给人鲜明、突出、有力,但是感觉单调刺眼,而混合太杂则容易感觉脏,色调灰暗。
注意:同学们在画色彩的时候在画纸上不要铺垫太多的颜色,这样画面会显得厚重和脏。
而是要果断,拿准了再下笔。
7.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
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8.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9.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
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
补色相减( 如颜料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 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绘画色彩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1. 三原色。
- 色彩中的三原色为红、黄、蓝(在颜料中)。
这三种颜色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得到,但可以混合出其他各种颜色。
例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可以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紫色。
2. 间色与复色。
- 间色:由两种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
如橙色(红 + 黄)、绿色(黄+蓝)、紫色(蓝 + 红)。
- 复色:由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例如,橙绿混合、紫绿混合等,复色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3. 色彩的三要素。
-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等。
它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
-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在同一色相中,也有明度的变化,例如浅蓝比深蓝明度高。
- 纯度: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原色纯度最高,混合的颜色越多,纯度越低。
例如,纯红色的纯度高,而加入白色或黑色混合后的红色,纯度就降低了。
二、色彩的混合。
1. 加法混合。
- 加法混合主要是指色光的混合。
例如,在舞台灯光中,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
红 + 绿 = 黄(色光),绿+蓝 = 青(色光),蓝+红 = 紫(色光)。
这种混合方式随着色光混合量的增加,明度也会增加。
2. 减法混合。
-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颜料的混合。
如前面提到的颜料三原色混合。
与加法混合不同,减法混合中,混合的颜色越多,明度越低,色彩越暗。
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 色彩对比。
- 明度对比:指色彩之间明度差异形成的对比。
例如,将黑色与白色放在一起,明度对比非常强烈;而浅灰色和深灰色之间的明度对比相对较弱。
- 纯度对比:高纯度色彩与低纯度色彩放在一起时产生的对比。
如鲜艳的红色与灰红色放在一起,鲜艳的红色会更加突出。
- 色相对比: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
可以分为同类色对比(色相环上15°以内的色彩对比,如深红与浅红)、邻近色对比(色相环上30° - 60°的色彩对比,如红与橙)、对比色对比(色相环上120° - 180°的色彩对比,如红与绿)、互补色对比(色相环上180°的色彩对比,如黄与紫)。
美术生色彩画知识点总结
一、色彩的分类
1. 基本色彩
基本色彩是指红、黄、蓝三原色,它们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只能从颜料中提炼出来,是所有颜色的基础。
2. 间接色彩
间接色是指由两种基本色彩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
3. 辅助色彩
辅助色是指通过基本色和间接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二、色彩的构成
1. 色相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蓝、绿等。
2. 色调
色调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亮的颜色称为高调,暗淡的颜色称为低调。
3. 色度
色度是指颜色的饱和程度,比如高度饱和的颜色是鲜艳的,低度饱和的颜色是灰暗的。
三、色彩的运用
1. 对比
在绘画中,通过对比不同颜色的色相、色调、色度,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强作品
的张力和表现力。
2. 色彩的搭配
在绘画中,要注意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避免产生过于刺眼或无法辨认的效果。
3. 色彩的运用
在绘画中,要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灵活运用不同色彩,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
染力。
四、色彩的表现形式
1. 平面色彩
平面色彩是指绘画作品中呈现在画面上的颜色,通过平面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2. 立体色彩
立体色彩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光影和透视效果,使平面色彩产生立体感的表现形式。
美术色彩知识点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冲击。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介绍美术色彩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色彩的分类、色彩的特性、色彩搭配以及色彩在不同主题和情感表达中的运用。
一、色彩的分类1. 基本色彩:基本色彩是构成一切其他色彩的基础,包括红、黄、蓝三种色彩。
它们是色光三原色,可以通过叠加形成其他颜色。
2. 二次色彩:二次色彩是由基本色彩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绿、紫三种色彩。
它们是在基本色彩基础上进行混合组合而成的。
3. 补色:补色指与某种色彩在调和色环上相对立的色彩。
例如,红色的补色是青色,黄色的补色是紫色,蓝色的补色是橙色。
补色之间有很强的对比度,搭配使用可以产生鲜明的效果。
二、色彩的特性1.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在色谱中所处位置的属性,也可以理解为颜色的名称。
常见的色相有红、橙、黄、绿、蓝、紫等。
2.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可以说是色彩的纯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显得鲜明、鲜艳,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显得暗淡、柔和。
3. 亮度: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看作色彩的明亮度。
亮度较高的色彩给人以明朗、轻松的感觉,而亮度较低的色彩则给人以低沉、压抑的感觉。
三、色彩搭配1. 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是指使用互补色或相互对立的色彩进行搭配。
例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
对比色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鲜明、活力的感受。
2. 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是指使用相邻的色彩进行搭配。
例如,红橙黄、蓝绿青等。
类似色搭配给人以和谐、柔和的感觉,常用于表现柔和、平和的情感或主题。
3. 冷暖色搭配:冷暖色搭配是指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色彩进行搭配。
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等,给人以冷静、沉稳的感觉;暖色调包括红、黄、橙等,给人以温暖、活泼的感觉。
冷暖色搭配能够产生良好的视觉对比,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四、色彩在不同主题和情感表达中的运用1. 自然主题:自然主题中,可以运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特征。
绘画色彩知识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冲击。
色彩由光线经过一个物体后,被物体吸收或反射而产生。
色彩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 色相:也称为色调,是指色彩的种类。
常见的色相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它们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色谱。
2.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高的色彩看起来明亮,明度低的色彩看起来暗淡。
3.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看起来鲜艳,饱和度低的色彩看起来灰暗。
二、色彩的分类色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按照色相分类:将色彩按照色相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红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
2. 按照明度分类:将色彩按照明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明亮色、暗淡色等。
3. 按照饱和度分类:将色彩按照饱和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高饱和色、低饱和色等。
4. 按照冷暖色分类:将色彩按照冷暖程度进行分类,如冷色调、暖色调等。
5. 按照色彩的情感分类:将色彩按照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类,如喜庆色、悲伤色等。
三、色彩的运用色彩在绘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者的情绪。
1. 色彩的对比:通过对比明度、饱和度和色相的差异,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 色彩的配合:不同的色彩可以相互配合,产生和谐、统一或对比的效果。
配色的技巧可以运用色相的互补、对比或类似关系,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会引起观者不同的情感共鸣。
例如,红色常常与热情、活力相关联,蓝色常常与冷静、安宁相关联。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四、色彩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色彩的效果。
1. 渐变色:通过在色彩之间渐变过渡,产生柔和的过渡效果。
这种手法常用于描绘天空、水面等自然景物。
2. 点彩:通过使用小颗粒的色彩点,使色彩在观者眼中产生混合效果。
绘画色彩基础知识一、色彩的混合与变化一个红色的物体,单纯的红色刺激视锥细胞的感红视色素,使其兴奋,传入大脑,这时视网膜上的感绿视色素、感蓝视色素没有受到刺激而处于被抑制状态,于是我们只感觉到红的颜色。
复杂颜色的物体,是由于感红视色素、感绿视色素、感蓝视色素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兴奋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又好比感红视色素和感绿视色素同时受到刺激而兴奋(感蓝视色素基本处于抑制状态),我们就会感觉到这个物体是黄色的。
这种情况正如光学中所提到的色光源红、绿、蓝可以合成许多丰富的色光一样,人类是通过三视色素引起的兴奋程度不同而感知到各种颜色的。
因此,红、绿、蓝又被称为视觉三原色。
色光和色觉的源色是一致的,因为人类的眼睛就是在感受太阳光的自然环境中逐步进化而来的,它受颜色光学混合原理所支配。
人们所看到的自然界的色彩,极为鲜艳的纯色是不常见的,大部分的色彩都是复合色,其色彩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没有一些色彩知识是很难辨别出色彩相貌以及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区别。
复杂的颜色不管有多少种,不管有多么大的变化,归根结底也是由少数几个鲜艳的颜色混合出来的。
我们在学习色彩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色彩学中的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懂得它们各自的含义,进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色彩形成的规律。
(一) 色光的混合-称之为加光混色法色光的混合始于牛顿,红光加绿光产生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相加合成白光。
彩色电视机制造中利用红、绿、蓝作为“三基色”,显示出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光混合的原理在舞台灯光、布景、夜景灯光、现代广告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 颜料色的混合-称之为减光混合法绘画是用颜料来表现光。
颜料本身不能产生光,它只是一种在一定光照下的显色物质。
无论是透明色彩的调和或是直接混和颜料,对于光而言,都是在做减法,其原理和加光混合法并非无缘,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只不过在光亮的程度上是方向相反的。
(三) 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色彩知识,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分类: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和白,以及各种纯灰色。
试将纯黑逐渐加白,使其由黑、深灰、中灰、浅灰直到纯白,分为11个阶梯,成为明度渐变。
从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灰、灰、暗灰、黑灰、黑等。
2.有彩色系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值来确认。
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和亮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和彩度,这就是色彩的三个属性。
3.特别色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类色彩在使用时的效果不同于以上两种色彩,具有特殊性,被称为特别色,比如金色、银色、荧光色。
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印刷的发展,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和设计效果。
二、色彩分析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1.色相色相是有彩色的一种属性,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的说是以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12基本色相,按照光谱顺序依次分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光亮程度,所有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光亮。
其中,亮色被称为高明度,暗色被称为低明度。
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其中的灰色按照顺序,明度依次降低。
在表现上,明度越高的色彩,月给人一种轻、淡、薄的感觉。
明度越低的色彩,越给人一种重、浓、厚的感觉。
3.纯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程度,也就是说,纯度是指深色、单色等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指数。
随着纯度降低,就会变换为黯淡的,没有色相的色彩。
纯度降到最低时就会失去色相,变为无彩色。
同一色相的色彩,不掺杂白色或黑色,则被称为纯色。
在纯度中加入不同明度的无彩色,会出现不同的纯度。
在七色中除了各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
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4.色调色调是色相饱和度、纯度之间的关系,表现色彩程度。
绘画色彩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讲座提纲〉〈白头翁〉第四讲色彩的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要全面了解一种颜色,要首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色相〈一〉色相的定义: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如红、黄、蓝、橙、绿、紫等,每个名称都代表一种颜色的色相。
〈二〉色相的表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分辨的色相大约有150种,大体用两类方法表述。
1、粗略表述:把每种颜色都归类于由相关色相组成的、以该系统中共有的最显著的色相做为统领的一个系统,用彩虹色彩七个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一个色相来命名。
如:把朱红、曙红、大红、深红、胭脂红、玫瑰红等“红色系”的不同的红统称为“红色”。
2、精确表述:即准确地描述不同的色相。
①使用颜料时一般是按厂家标签称呼色相。
如:玫瑰红、酞青蓝、恩培灰、深褐、浅绿、赭石……等。
②评论画面色彩的色相时往往按色彩中的主次成份来描述。
如:某种颜色中蓝色占98%、红色占1.9%、黄色占0.1%,可描述某色为“蓝色偏红”。
其原因是该混合色中绝大部分是蓝色,所以归入蓝色系;红色对色彩产生明显影响,使之区别于其它蓝色,所以点明“偏红”这个特征;而黄色因量小影响微弱则忽略不计。
〈三〉色相的表现力:不同色相的特性、表现力和适用场合是不同的。
1、红色:波长最长,穿透力强,刺激性高。
正面表现力为强大、兴奋、活泼、热情、充实、幸福;负面表现力为血腥、原始、危险、庸俗。
适用于欢迎、喜庆和歺饮的场合。
2、橙色:平衡性好、没有红的刺激牲、具有黄的明快性。
正面表现力为活泼、温情、甜蜜、轻松、舒适、跃动;负面表现力为平庸、疑惑、嫉妒、伪诈、简单。
适用于家庭欢聚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3、黄色:所有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彩。
正面表现力为轻快、光辉、活泼、辉煌、希望、快乐;负面表现力为轻薄、不稳、软弱、冷淡、廉价。
适用于交通标识〈安全色〉和休闲场合。
4、绿色:自然中面积最大的颜色。
正面表现力为生命、青春、和平、自然、新鲜、野性;负面表现力为土气、艰涩、庸俗。
(一)光与色的关系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于光的存在而产生,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彩。
光的光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荧光以及灯光、烛光、电焊光等等。
前者是天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按光谱序列红色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蓝再次之,紫色光波长最短。
它们的波长大约在十万分之八厘米之间,一百万个光波的波长连在一起还不到一米长。
由于光的照射,一切物体才呈现出原来的种种颜色,其原因即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质地的不同特性,它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物体呈现的色彩。
例如红旗的固有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基本被红布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绿布则是反射出绿光而吸收了其它六种色光的结果,余此类推。
黑色的物体对色光是基本全吸收,白色的物体则是基本全反射,而灰色则是每种色光有部分吸收与反射。
这里所说的白与黑仅仅是相比较而言,在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
黑有种种不同的黑,若以浓淡论之,有深黑、浅黑,若以色彩的冷热来说,有的黑里带红,有的黑里偏青。
画人像时,头发、眉毛、眼睛虽然同是黑,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各部不一样。
一般来说,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吸收的多,反射的少,这类物体固有色强,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金属等。
从以上分析可了解到:色彩一方面凭借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