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头面部成套类推拿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629.24 KB
- 文档页数:33
头面部放松按摩
一,开天门,10次-------先点按印堂,然后再开,以点按神庭结束。
二,拨下眼眶至耳前,9次------每拨三次,按揉耳前穴位一次。
三,拨额前三线(眉弓、发际与眉毛之间、发际),各9次,每三次按揉太阳一次。
四,从印堂点按督脉至百会,3次。
五,点按迎香、攒竹,然后沿着膀胱经一路点按至百会附近,3次。
六,点按颧髎、四白、鱼腰,然后沿着直线一直点按至头顶,3次。
七,点按丝竹空(太阳),然后沿着直线点按至头顶,3次。
八,顺时针绕着耳朵打圈点揉头部两侧胆经、三焦经,3次。
九,摆侧顾客的头,点按揉侧边,3次。
十,搓耳并轻拉耳垂,3次。
备注:
上述之法,为全身按摩中头部的时间,若是理疗辅助按摩,次数减半。
中医经络养生之头面部按摩头面部按摩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实对于自我按摩保健法无论是对于小孩子还是老年人都是很有效果的,可以让大家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获得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头面部按摩的具体操作吧!【操作方法】1.头面部操作(1)浴面:两手搓热,或以温水温热后,手指并拢,平掌紧贴面部,作洗脸上下推擦动作,上至发际下至颌骨下缘。
然后按揉面部各穴。
(2)擦鼻:用两手中指指腹推擦鼻之两侧,由攒竹至迎香。
然后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配合振法,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滑动按揉。
(3)按抹捏鼻:两手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然后揉鼻尖,并向鼻根部移动;再以拇、食二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最后以拇、食二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
(4)鸣天鼓:两手掌掩耳,食指叠于中指指背侧,再下滑使食指轻轻敲击枕部风池穴处,耳中可听到击鼓之声,名日“鸣天鼓”.然后以拇、食指或食指分别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等耳周穴位。
(5)振耳: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
(6)扯耳叩翳风:用拇、食二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适中。
然后以食指指尖叩击两侧翳风穴。
(7)捏耳揉穴:以拇食二指自耳垂起逐次捏揉全耳廓。
然后拿一火柴棒,按压耳穴,由下而上逐次按揉,如有痛点或敏感点,则多按揉一会。
(8)梳发:五指张开按于前额部,由前向后顺手运顶摩发,宛如梳头状。
(9)按百会:食指或中指指面按于百会,并作前后、左右推揉动作。
(10)抹眼按睛明:闭目,用两手食指指面按于眼睑上,自内向外抹动,每分钟抹动60次;然后按揉睛明穴。
(11)切承泣:再上动作,以食指指尖切压承泣,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
(12)叩齿:口唇微闭,上下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嚼齿交替进行。
(13)净口吞津:口唇微闭,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左右摆动;然后舌顶上腭,津流自溢满口,再徐徐咽下。
头脸部推拿全身调理术自古以来,中国人最好体面,在日常生活中也总喜爱察言观色,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也都是通过脸面来熟悉,但是很多人却不知头面更深层的意义,现代医学以为,大脑皮层在调剂性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感觉,思维乃至最细微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脑的支配,祖国医学以为头面居于人体首要部位,与经络,脏腑有着紧密的关系,心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等等。
咱们运用中医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和具有医治作用的安杰玛精油推出了一套个性化的头脸部按摩疗法。
一,脸部皮肤脸部皮肤的直观感觉,一般人当先论妍媸,却不知皮肤的色泽可直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及健康状态,如:“面色缺少光泽为气虚或气血俱虚,易显现心悸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动那么汗出等症,面色青白为元气虚弱的寒证,如手脚冰凉、怕冷、腰膝酸软、关节冷痛等,面色发红潮红为胃有热。
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烧或脏腑实热。
面色暗红者,提示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微循环障碍,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
面色灰暗预示免疫功能下降或肝肾解毒排毒功能减弱。
面色青暗为肝郁气滞,肝、脾功能失调,常显现口苦、不思饮食等。
二,经络学说中医以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
”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散布到脸部,其余的阴经通过内外两经的经别相合而上头脸部,奇经八脉也循头面,使脸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脸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
由于脸部气血丰硕,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
因此,人体有病时,往往能够在颜脸部有所反映。
1经络在头脸部的散布(图十二经络图)2头脸部的重要腧穴(头脸部穴位图)神庭定位仰靠坐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印堂经外奇穴。
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取穴。
攒竹两眉头处取穴鱼腰两眉中间部位丝竹空两眉稍处四白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直对瞳孔睛明目内眦角上方0.1寸凹陷处。
「图解」小儿头面部推拿手法,安神醒脑利于益智在临床的小儿推拿中,头面部和手部的推拿尤其重要。
手部多以调理脏腑为主,而头面部的推拿则以开窍醒脑、解表、止咳、镇静安神为主,多用于治疗咳嗽、感冒,还可以用于益智。
因此,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头面部的推拿手法。
小儿取仰卧位,操作者坐或站于小儿头侧。
操作者双手屈曲拇指指间关节,以拇指桡侧面作为着力点,其余四指轻放于头部两侧以辅助固定小儿头部,肩、肘关节放松下垂,稍用力掐按,边掐按边沿头部五条线顺序移动。
1 头部五条线正中线——从眉心(印堂穴)至头顶百会穴。
旁开 1 线——从两侧眉毛中间(鱼腰穴)至左右神聪穴,左右各一条线,共 2 条。
旁开 2 线——从两侧眉尾(丝竹空穴)至左右神聪穴向外旁开 1.5 寸处。
掐按移动顺序:正中线→旁开 1 线→旁开 2 线。
功效:掐按头部五条线具有醒脑益智、镇静安神、清利头目、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
这个手法在本书的疾病治疗中会多次提到。
2 梳头法小儿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一手或两手微屈,自然分开,以指甲背部为着力点,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对头部进行类似梳头的推拿,然后再顺时针方向进行头部梳理 50 次(图 1)。
或小儿坐位,操作者一手或两手微屈自然分开,以指甲背部为着力点,自后枕部梳向前发际,再顺时针方向对头部进行环形梳理 50 次(图 2、图 3)。
3 提抓法操作者一手或两手五指屈曲,以指腹为着力点,轻快而有节律地提抓头皮,约 200 次,注意要轻抓重提。
4 振眼法小儿闭眼,操作者双手拇指、食指成“八” 字形,食指指腹轻置于小儿两眼球表面,其余三指屈曲与拇指均轻放在额头,协助固定头部,食指用力轻柔,快速、有节律性地敲打眼球。
5 抹眼法操作者两掌心相对,以双手大鱼际吸附于小儿双眼内侧紧邻鼻根处,轻柔地由内向外抹动双眼,抹至两侧太阳穴处。
6 点按睛明穴操作者两手拇指屈曲交叉,其余四指并拢且轻轻地固定于两侧头部,两手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同时稍用力向内上方点压小儿睛明穴。
头面部保健推拿套路
1.从治疗角度讲,头面部按摩是按摩中最重要的,在健康状态中,脑疲劳、头痛、视力下降往往是最容易发生,而头面部按摩可以活跃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起到健脑的作用。
2.从美容保健角度讲,头面部按摩还能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1、开天门(印堂——前发际)30s
2、大鱼际推(整个颜面部,顺经络或者顺肌纤维)得
气为度2.5min(镇静安神,醒脑明目,缓解疲劳)
3、捏提印堂+钩点睛明
4、点按面部腧穴(上——下,中间——两边)以得气
为度4min+按揉穴位2min
5、点按+按揉翳风1min(头痛、头晕、眼皮跳眼睛痛、
口歪、牙齿痛)
6、大鱼际揉颜面部2min
7、戳差耳廓+提拉耳廓1min
8、轻扣头部1min
9、点按头部穴位3min(缓解头痛、头晕、失眠)
10、钩点风池30s
11、捏拿劲椎两旁筋肉2min
12、指腹揉头部2min
13、搓手敷面30s。
头面部手法步骤1.提拉面部肌肉①双手并拢,至下颌处分开,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
重复2-3次②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分抹下颌,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
重复2-3次手法操作要求:力度轻柔渗透,由下至上,由内向外,手掌贴服。
太阳穴取穴方法:眉尾与目外呲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手法作用: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消除水肿。
2.双手重叠,抬下颌提拉颈部肌肉及颈纹。
重复2次手法操作要求:嘱咐产妇放松,充分保护下颌,动作缓慢,用身体后倾力带动手部提拉,提拉力与床面平行,高度在产妇能承受范围内。
手法作用:刺激颈部淋巴,促进血液循环,牵拉颈肌部群缓解疲劳。
3.依次点按承浆、地仓、颊车、颧髎、水沟、迎香、鼻通、睛明、四白穴。
承浆穴取穴方法: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作用:消肿止痛,疏调任督,治疗口干、口臭。
地仓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与嘴角连线交点。
作用:改善口周皱纹、口唇皲裂,治疗齿痛、流涎。
颊车穴取穴方法: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神经炎,口腔炎等,缓解面部皱纹。
颧髎穴取穴方法:目外眦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肿,三叉神经痛。
水沟穴(人中穴)取穴方法:鼻唇沟上1/3与中2/3交界处作用:昏迷急救穴,醒脑开窍,苏厥止痛。
迎香穴取穴方法:鼻翼旁开约1厘米处,鼻唇沟中。
作用:疏风解表,通利鼻窍,可治疗鼻塞、痤疮、口周皮炎鼻通穴取穴方法: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作用:通利鼻窍,通络止痛,可治疗鼻炎、头痛睛明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内侧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明目退翳四白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作用:通经活络,可缓解眼周发黑、眼周眼袋、眼睑浮肿。
4.中指与食指交替提拨鼻梁,重复交替4遍后,换大拇指指腹从眉头划至眉尾处。
依次点按攒足穴、鱼腰穴(瞳孔直上,眉中)、丝竹空穴(眉梢外侧凹陷),重复2-3次手法操作要求:指腹着力,避免指甲划伤产妇,动作缓和连贯。
头面部的保健按摩套路仰卧式头部1指梳头双手食指微曲,自前前额发迹经头顶向后推。
(15—20次)2干洗头双手食指安于头部做微屈伸的抓挠动作。
如洗头状。
(15—20次)3轻扣头皮双手食指和无名指交叉握好,并拢食指和中指,指尖分开,轻叩头部一分钟。
4 按压头穴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于头部穴位,节律性按压,每穴15—20次5提拉头发双手手指微曲,插入头发,握住轻轻上提。
(15—20次)6指尖扣头双手手指微曲以指尖叩击头部一分钟。
7啄头双手或者单手手指微曲成梅花状,指尖着力,以腕部上下摆动带动指尖啄击头部一分钟。
8指压发迹双手食指指腹分别置于前发际,节律性的按压1—3分钟。
9十指按头双手食指指腹对置于头部两侧,节律性按压1---3分钟。
二面部1·开天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至神庭穴交替做平推法。
(15—20)2·分推前额双拇指在前额做分推(9---12)3·搓前额双手拇指置于前额部,对称用力,交叉搓揉前额部。
4·揉前额以大鱼际置于前额部,以腕带动鱼际做轻柔的摆动。
1—2分钟。
5·抹双柳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头至眉梢抹动。
(4---6次)6·掐鱼腰双手拇指指甲掐十秒,揉十秒。
3---5次7·掐睛明双手指指向外,轻推眼球,用指甲掐睛明穴十秒,再揉十秒。
3—5次8分抹眼睑双手拇指指腹贴于眼睑部,从内向外分抹一分钟。
9·熨手熨日双手掌互相磨热,掌心置于两日上反复熨日15—20次10·推察鼻翼双手中指指腹置于鼻根部,沿鼻梁两侧向下推摖鼻翼1—3分钟。
11·点四白双手食指指腹点按四白穴。
12—15次12·点按迎香双手食指点按迎香穴12—15次13·点按巨髎双手食指指腹点按巨髎12—15次14·揉太阳双手拇指按太阳穴一分钟。
(顺时针,逆时针各三十次)15·推揉頬车先用拇指揉頰车穴30秒,然后四指指腹自頬车穴推至耳根。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1.指揉印堂。
(5-10秒)2.开天门。
(指推法20-30次)3.分阴阳。
(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各分推20-30次)4.压三经法。
(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四神聪,3条直线依次指按法2-3遍,每穴5—10秒)5.分抹前额法,(以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额部正中向头两侧分抹5—8次)。
6.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周围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
(揉30—50次)7.指振睛明、分抹眼眶、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8.指揉太阳。
9.指按揉面部穴位:睛明、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巨髎、颧髎、下关、耳门、听宫、听会、太阳等穴。
(每穴10秒)10.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率谷、耳后高骨、翳风等穴)11.指推面部六线。
(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目内眦、承泣-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分推10—15次12.大鱼际揉面颊,拿捏下颌骨,搓掌浴面。
13.揉捏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4.拿五经法。
(从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15.扫散法,(沿胆经操作10~20遍)16.搔头法(1分钟)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7.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20—40秒)。
18.颈椎摇法,颈椎扳法。
19.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
…………………………结束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
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按揉膻中。
(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3.按压中府、云门。
4.术者在两肋部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