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PDCA联合案例(护理部 )终结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15
护理pdca循环案例汇报
摘要:
1.护理pdca 循环的概念与含义
2.护理pdca 循环的实施步骤
3.护理pdca 循环的案例分析
4.护理pdca 循环的意义与应用
5.总结
正文:
一、护理pdca 循环的概念与含义
护理PDCA 循环,全称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
二、护理pdca 循环的实施步骤
1.计划(Plan):分析现状,明确问题,制定目标和实施措施。
2.执行(Do):按照计划实施措施,开展护理工作。
3.检查(Check):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行动(Action):针对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实现目标。
三、护理pdca 循环的案例分析
以压疮护理为例:
1.计划: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制定压疮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等。
2.执行:按照计划实施压疮预防措施,记录翻身频率、皮肤状况等。
3.检查:定期评估压疮发生情况,检查皮肤状况,了解措施效果。
4.行动: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翻身频率、气垫床压力等,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四、护理pdca 循环的意义与应用
护理PDCA 循环的意义在于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PDCA 循环,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升护理水平。
五、总结
护理PDCA 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环节,实现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
护理PDCA循环案例汇报标题:基于护理PDCA循环的病房感染控制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医院的病房感染控制为案例,运用护理PDCA循环进行分析和改进。
在计划阶段,通过分析病房感染数据确定改进目标;在实施阶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在检查阶段,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效果;在行动阶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经过PDCA循环的反复实施,感染控制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关键词:护理PDCA循环、病房感染控制、数据分析、改进效果1.引言病房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病房感染控制水平,本文以医院的病房感染控制为案例,运用护理PDCA循环进行分析和改进。
2.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首先收集病房感染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数据,确定病房感染控制的改进目标和重点,例如降低感染率、提高消毒措施的有效性等。
3.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例如,加强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操作技能。
同时,规范病房消毒程序,并加强对消毒效果的监测。
4.检查阶段在检查阶段,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效果。
例如,通过随机抽查病房消毒记录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记录,评估感染控制的执行情况。
同时,收集和分析病房感染数据,评估感染率是否得到降低。
5.行动阶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感染控制效果良好,可继续巩固和推广相关措施;如果评估结果不理想,需对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增加宣传教育的力度等。
6.结果与讨论经过多次PDCA循环的反复实施,病房感染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病房感染率明显下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本次病房感染控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
7.结论[1]李婷婷.护士生职业认同感与护士患者传染控制职业心理意识的相关性探讨[J].华夏护理学杂志,2024[2]陆瑾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及院感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加强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应用PDCA提高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率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0.00%。
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
关键词:PDCA;身份识别;正确率引言:当前患者身份混淆错误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开展中较为常见,受到上述情况影响,将会严重威胁患者安全,还会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医患纠纷事件出现[1]。
并且相关调查[2]显示,在所有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中,给药时身份识别错误占比50.00%。
因此,通过在给药过程中,提升患者身份辨识规范性,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3]。
总体而言,以保障护理安全作为重点,避免受到身份识别差错影响,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强调临床应高度重视身份识别正确率。
身份识别属于护理核心条款,通过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可确保各项治疗护理的正确执行,有利于提高身份核对的质量[4]。
因此,本文决定进行此项护理专案改善,找出可行的改进措施,积极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加强身份识别管理,通过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加强数据分析工作,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程序,可有效提升检查工作主动性,进而确保身份识别顺利进行,供全院借鉴,提高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和质量。
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一、立项背景“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核心制度。
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并落实,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更是一项核心条款。
2016年第二季度我院各临床科室共计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203例,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占比26%,用药错误发生率高说明我院在核心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存在问题,护理安全存在风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何提高查对制度的落实?如何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围绕这些问题,护理部启动“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质量改进项目。
二、计划阶段(一)现状调查1.我院2016年第二季度全院各临床科室共上报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其中遗漏差错10例,占18.9%;身份识别错误9例,占17.0%;液体渗漏9例,占17.0%;配制差错7例,占15.1%;未遵医嘱用药6例,占11.3%;给药剂量差错4例,占7.5%;给药速率差错2例,占3.8%;处方差错2例,占3.8%;给药途径差错2例,占3.8%;抄写差错1例,占1.9%。
具体分析见下图:结论:由上图可以看出,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白天治疗集中时或中夜间护理人员较少时;给药错误发生率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呼吸科、儿科门诊。
2.根据各科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科室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
具体见下图:3.根据查检表,绘制出柏拉图,找出主要问题,见下图:4.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见下图督导不到位制度流程护士长信息系统知识缺乏执行不规范支撑不到医生无PDA 护士医护沟通不到位识别系统风险意识不强 惯性思维药物识别不醒目 病人多, 工作量大佩戴腕带依从性差 外界干扰5.总结:由此图可以看出: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培训带教未落实、信息系统不完善为主要因素。
(二)目标值设定给药错误发生率下降至0.2%(三)计划1.制度①全院统一规范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两种方式和方法。
PDCA在门诊注射输液室提高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率中的应用提高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率。
CQI小组活动。
患者身份辨识率由原来的88.89%提高到现在的94.44%。
标签:CQI小组活动;患者身份辨识;正确率;提高1选题理由原因一:患者身份识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检查用于正确的患者。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1]。
原因二:护士甲给患者输液约2min,其家属从门诊回来,见药水是有颜色的,就问:”前两天打的药水是白色的,怎么今天的药水是有颜色的,有没有打错”?护士甲问患者的名字,家属答叫朱某某,护士甲发现患者的液体输错了,马上拔掉了液体,并为患者输上正确的药液,对患者做好解释,输入的液体对身体无伤害。
2 小组概况见表1,表2。
3现状调查小组成员对2013年8月1日~ 11月30日在门诊输液室接受注射的患者抽样检查,样本数300人进行正确率的分析,发现8月9月2个月的辨识率差,8个月是88.89%,9个月是91.66%,根据数据CQI小组成员分析了造成辨识率差的原因。
见表3。
4目标设定见图1。
现状调查表明,由于现行流程不规范.不合理,导致护士执行标准不一,是造成患者辨识率低的重要原因.小组讨论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可控因素,可通过规范流程.全员培训等解决.据此,小组成员对目标值进行测算,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率=(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数/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总数)×100%,活动目标是100%。
图1患者身份辨识操作真确率5原因分析见图2 。
图2原因分析图6 要因确定见表4。
7制定对策见表5。
8 实施实施一:加强培训。
查阅文献[2], 护士长和CQI小组组织全科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2次,并在晨会上反复强调重点内容.共同商议如何提高患者身份辨识操作正确率.培训后对全体护士进行考核,95分以上为合格,均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