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知识教育讲座目标:1、认识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2、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3、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教学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2、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
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
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
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3.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云山村健康卫生知识讲座)——糖尿病高血压为何是难兄难弟通过进行季度性抽血验血糖和血压测量。
根据化验结果与血压值我们不难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对难兄难弟。
我们今天就谈谈:“糖尿病和高血压这对难兄难弟”。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因中风和心脏病所致死亡的总人数的一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无可否认,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人群)已不再是中老年患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饱受其威胁,甚至是一些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患者。
事实上,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合并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了60%。
即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38%同时合并有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将引起相似的靶器官损伤,最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脏,它们被称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危险因素。
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约是单一疾病患者的2倍,是正常人的4倍。
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往往被认为是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做好血糖筛查是极为重要的。
单独的空腹血糖测定并不足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因此我建议同时进行餐后血糖的测定,这将大大提高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紊乱者的检出率。
而无论是对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都应尽早开始,其根本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手,戒烟戒酒,实施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政策。
另外,由于这些患者常常合并有脂代谢紊乱,低脂饮食也是目前所推荐的,因为进食过多的脂肪会加速动脉硬化的风险,使外周血管阻力加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除此之外,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进行定期适度的运动,都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知识教育讲座目标:1、认识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2、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3、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教学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2、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
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
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
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
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
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从讲座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讲座的目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旨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
具体来说,讲座的目的是:1、增强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2、帮助人们认识到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3、教授人们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4、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重视程度,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二、讲座的内容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2、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3、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风险防范,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4、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如定期检查、遵医嘱用药等。
三、讲座的形式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线下讲座、在线讲座、专题讲座等。
其中,线下讲座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可以同时面向大量的听众,便于组织和管理。
在线讲座则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方便快捷。
专题讲座则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如高血压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能等。
四、讲座的效果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
具体来说,讲座的效果包括:1、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2、帮助人们认识到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3、教授人们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4、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重视程度,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主讲:张恒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
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
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
如血压≥220/120m 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
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产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弥补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1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常见病因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身分有关:1)自身免疫体系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使辖区居民了解低盐膳食的功效意义,以及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知识,为居民提供科学营养膳食指导宣讲材料:低盐膳食与高血压防治什么是低盐饮食低盐饮食指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约一牙膏盖,含钠克),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
主要适用于心脏病、肾脏病(急性、慢性肾炎)、肝硬化合并有腹水、重度高血压及水肿病员。
低盐饮食的功效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对流感的易感性与食盐摄入量有关。
高浓度钠盐具有强烈的渗透作用,这种渗透作用不仅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样也可影响人体细胞的防御功能。
摄入食盐过多,一方面可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存在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以致病毒在上呼吸道黏膜“落脚”更安全了;另一方面因为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被抑制、大大减弱或丧失了包括分泌干扰素在内的抗病能力,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细胞表面黏液多糖类发生作用而侵入细胞内,使咽喉黏膜失去屏障作用,其他病毒、细菌亦会“趁虚而入”,所以往往可同时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炎症。
专家认为,“受寒”并不是引起流感流行的根本原因,个体的抵抗力对于是否感染流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盐饮食严重降低人体细胞的防御功能,从而抗御流感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所以,专家建议,为了减少感染流感的几率,要大力提倡低盐饮食,以增强人体自身对流感的抵抗能力。
低盐饮食做到这些人的口味是可以逐步减淡的,一旦养成清淡口味,喜欢吃原味的食物,再吃咸的东西反倒会不习惯。
儿童从小习惯清淡口味,将使其终身受益。
特别强调的是,不要用成人的口味为孩子调味,婴幼儿食品不应使用味精、酱油等,这样可使孩子从小习惯低盐饮食。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稿(精选3篇)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篇1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仁们:年11月14日,IDF借“联合国糖尿病日”全球关注糖尿病之际正式公布了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
你知道在这3.82个亿人中各个国家占据多少吗?年全球共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
该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548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支出的11%。
预计到年,与糖尿病相关的全球医疗花费将达到6273亿美元。
糖尿病在和其他发展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经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趋势的估计中,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其次是印度(6510万)、美国(2440万)、巴西(1190万)、俄国(1090万)。
其他患病人数低于1000万但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德国、埃及和日本。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统计,全球糖尿病在20-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估计到年全球将有近5.92亿人患糖尿病。
当前在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1.75亿(46%)没有得到诊断。
年怀孕妇女有高血糖的人数为2100万,占全部当年产妇的17%。
年全球共有79000名新的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诊断。
自从接触到糖尿病时我一直在想糖尿病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他会让生病的非常惶恐,同时带来多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一直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的三个问题1、糖尿病是什么?2、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3、我们应该做什么?那么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总结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总结篇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静静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亲密。
患有糖尿病后尤其要留意饮食,糖尿病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应当吃什么、怎么吃,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饮食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怎样吃水果,提倡健康生活,我院于2022年12月01日上午在我院三楼为广阔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健康宣教—怎么吃水果”的健康讲座。
活动向我辖区乡村医生及百姓发出通知,共有24名糖友和23名乡医参与活动。
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扬糖尿病饮食,特别是怎样吃水果的相关知识,活动介绍了糖生成指数〔GI〕,介绍了常见的各种水果的糖生成指数及糖尿病病人吃水果原则。
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介绍了测血糖的考前须知,讲课完毕后与糖友进行互动,活动结束后赠送小礼品。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饮食知识讲座,糖尿病患者对平常应当怎么吃、吃什么,特别是怎样吃水果有了更多了解。
糖尿病患者们听了此次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日的讲座对我们平常的饮食有很大帮助,对我们平常的血糖管理奠定了基础。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总结篇2为了做好我乡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我们在院领导指导和帮助下,对此次讲座作了充分预备和周密部署,首先安排符合我乡居民健康需求的讲座内容,如依据我乡困难户多、老年人多、高血压多、糖尿病多、残疾人多等五多人谈论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讲座方案;今日到会一共42人,。
此次讲座使我们和居民在高血压防治和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方面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启发。
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讲座,发觉我们在高血压病管理方面除重视程度不够外,还存在以下详细问题:。
1、很多居民对高血压病防治常识缺少,用药上处于不规范状态,我们平常也没有实时指导,形成错误的用药习惯。
2、没有采用有效措施调动居民参加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积极性,结果引起无人气、无效果的局面。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云山村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糖尿病高血压为何是难兄难弟通过进行季度性抽血验血糖和血压测量。
根据化验结果与血压值我们不难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对难兄难弟。
我们今天就谈谈:“糖尿病和高血压这对难兄难弟”。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因中风和心脏病所致死亡的总人数的一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无可否认,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人群)已不再是中老年患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饱受其威胁,甚至是一些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患者。
事实上,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合并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了60%。
即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38%同时合并有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将引起相似的靶器官损伤,最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脏,它们被称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危险因素。
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约是单一疾病患者的2倍,是正常人的4倍。
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往往被认为是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做好血糖筛查是极为重要的。
单独的空腹血糖测定并不足以
全面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因此我建议同时进行餐后血糖的测定,这将大大提高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紊乱者的检出率。
而无论是对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都应尽早开始,其根本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手,戒烟戒酒,实施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政策。
另外,由于这些患者常常合并有脂代谢紊乱,低脂饮食也是目前所推荐的,因为进食过多的脂肪会加速动脉硬化的风险,使外周血管阻力加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除此之外,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进行定期适度的运动,都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相对的,降糖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则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需遵循合理、规律的用药原则即可,重点是应长期坚持下去,断断续续的用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要让患者做好血糖、血压的自我监测,病情病况的定期评估也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那些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应更为严格,例如:“血压建议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6.5~7%以下”。
但需强调的是,由于低血糖的严重风险和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其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更是如此。
总之,糖尿病、高血压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于其发生,我们应正视且重视,但无需恐惧惊慌,给予及时综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两者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