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__神奇的货币
- 格式:ppt
- 大小:9.85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商品、货币、纸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检验预习成效;步骤二:考点导航全面把握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三)货币的基本职能(四)纸币的发行(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步骤三:重点讲解(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商品?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正确区分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要看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即是否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常见词有:商品的品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探究题: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买很多东西,为何有这种神奇的力量,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概念导入:同学们都买过东西,日常购买的柴米油盐衣帽鞋袜等,共同的名字:商品。
看图说话:下面哪些是商品?①家里种的、用来自己吃的粮食蔬菜②你自己制作的、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的蛋糕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树木④经过加工、超市出售的矿泉水,人工砍伐、用于出售的木材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①②③不是商品,④是商品理由:①②没有用于交换,若是拿去卖的粮食蔬菜蛋糕就是商品了③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④是,经过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从上面的例子中,总结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劳动产品(自然状态下的东西不是商品)如阳光、空气、水等,但为何超市矿泉水(农夫山泉广告词),木材是商品,(阿凡提、巴依老爷、树荫),土匪口号此山此树买路财。
用于交换(问:自生产自消的是不是商品,消而非销,礼品是不是商品,救灾物资是不是商品)(氧吧、水吧)拓展、辨析:商品、产品、物品物品:对所有无生命东西的统称产品:经过人类劳动的物品商品:用于出售的产品▲范围层层扩大(2)商品的基本属性从商品的定义中可总结出商品的2个基本属性用于交换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价值为获得使用价值而交换劳动产品为什么能交换商品包含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一需要的属性(W的有用性)(定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如:粮食充饥,衣服保暖。
不同的自然属性满足不同的需要;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是有限的交换产生(交换的必要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劳动/抽象类劳动(人的体力、智力的消耗)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价值(撇开各个具体劳动的抽象概括,如:衣粮的生产都消耗了体力脑力)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的加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小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矛盾统一体:不能同时拥有两者(必须让渡其 中一个) 教材P4划重点,理解、记忆(商品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体决定了我们要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 (比值越大,说明我们同样的价格买到的使用价值就越多,获得的需要的满足越多,或者说,满足同样的需要所花的价钱越小)练习题:高考选择题两道(编制的食品不具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二者均不是商品,而只能是产品)2.货币商品的定义表明商品是伴随着交换产生的,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大家知不知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今天可以有很多方式:现金、微信、支付宝、刷卡,但是最初只能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定义和种类;2. 掌握货币的基本特征;3. 学会识别和使用不同货币;4. 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并征求他们的回答。
2. 概念介绍: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3. 特征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货币的基本特征,如可流通性、稳定性、持有性等。
4.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图片,让他们辨认并归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结果。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货币的定义和特征,并提出他们对货币的疑问。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2. 讲解: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货币种类,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
3.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辨认并说明使用场景。
4.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讨论其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5. 总结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货币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学资源:1. PPT和教案;2. 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2. 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3. 学生的反馈问卷。
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或金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的了解货币和金融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货币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3. 走访当地货币博物馆或金融机构,亲身感受和了解货币的历史和发展。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
神奇的货币教案教案标题:神奇的货币教案目标:1. 了解货币的定义、作用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不同国家的货币名称、符号和汇率。
3. 理解货币交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价值和使用的认识。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15分钟):1. 介绍货币的定义和作用,包括方便交换、衡量价值、储蓄和投资等。
2. 讲解货币的历史背景,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出现和发展。
3. 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名称、符号和汇率,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活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研究。
他们需要了解该国货币的名称、符号、汇率以及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关系。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国家货币,并解释其特点和重要性。
3. 模拟货币交换: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货币交换的场景,练习使用不同货币进行兑换和计算。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货币,培养对货币价值的认识。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国际货币市场的运作和影响因素。
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虚拟国家的货币,并写一篇短文介绍该货币的名称、符号、价值和特点。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国家的货币,形成一个货币收藏册,并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
2.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4. 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用于学生研究不同国家货币的信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货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监听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达和解释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银行职员或经济学家来班级做一个关于货币和金融的专题讲座。
神奇的货币优秀教案标题:神奇的货币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概念、价值和作用,并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金钱管理技能和经济意识。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货币。
2. 了解货币的价值和作用。
3. 学习金钱管理技能,包括预算和储蓄。
4. 培养经济意识,包括理解供求关系和消费者权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和活动材料。
3. 硬币和纸币的实物样本。
4. 班级活动奖品。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货币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货币。
2. 展示硬币和纸币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主体(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货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货币进行交换和消费。
3. 个人练习:发放学生练习册和活动材料,让学生完成与货币相关的问题和练习,例如计算货币兑换和编制预算。
巩固(15分钟):1. 班级活动:组织一个模拟市场活动,学生可以使用自己设计的纸币进行交易。
鼓励学生在交易中应用他们所学的金钱管理技能。
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讨论他们在交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金钱管理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与经济相关的主题。
教学扩展:1. 邀请一位金融专家或银行工作人员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有关货币和金融的知识。
2. 组织参观当地银行或货币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货币的制作和流通过程。
3. 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经济项目,如设计和运营一个班级小店铺,以培养他们的商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估方法:1. 学生练习册和活动材料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表述: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本质商品及其价值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纸币的产生纸币的发行规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经济生活》学习口诀(一)(本篇内容:《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第一至六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都有共同点,属性实质需分辨1。
货币产生促流通,职能分为两方面2。
纸币流通有规律,通胀通缩来做伴3。
信用工具帮结算,币值稳定记心间4。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变,买方卖方市场现5。
价格大小价值定,时间效率意义重6。
价值规律两内容,上下波动得运行7。
价格变动影响多,涉及生产和生活8。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居民收入和物价,消费高低它当家9。
认清类型和结构,把握内容及变化10。
消费心理各不同,理智消费在行动11。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经济各环生产定,消费能起反作用12。
发展生产是必然,意义措施要记清13。
公有经济三方面,主体地位看表现14。
多种经济共发展,基本制度不能乱15。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类型有多种,公司形式最典型16。
目的营利很必要,成功因素要记牢17。
劳动就业意义重,多方努力辟新径18。
权利义务主人翁,维权要求三步行19。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便捷投资搞储蓄,商业银行帮你理20。
股票风险收益高,债券稳健较可靠21。
商业保险减损失,投资理财要比较22。
注解: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同种类的商品都具有共同点:一是人们耗费一定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二是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而逐步出现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除了基本职能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