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五单元测评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五单元测评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五单元测评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五单元测评

作品编号:8567941235890031445888659

学校:量印超jgj市收高眉镇页设小学*

教师:谢德刚*

班级:字文叁班*

第五单元测评

一、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二、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三、谁的说法对?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四、连一连。

1.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五、下面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写在()里。

六、选一选,填一填。

,A.),B.),C.)

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七、下面的图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画一画。

八、下面两个物体从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圈一圈)

1.

2.

九、下面的暖水瓶和水杯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将相应的序号填在()里。

()() ()

参考答案

一、

二、丽丽刚刚明明

三、A.×B.√C.×

四、1.

2.

3.

五、略

六、A C B

七、略

八、1.圈第一幅图

2.圈第一幅图

九、②③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题 一、直接算出得数: 二、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 4.25分钟=小时45厘米=米 5.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6.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的差是() 8.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不同。()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6.() 五、计算下面各题。 六、解放程。 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八、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4.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答案: 一、略 二填空。 1.,7。 2.相同。 3.分子相加减,通分。 4., 5., 6.2。 7.,。 8.略。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C 2.B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 2.× 3.√ 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检测 一、直接写出得数。 28+9= 12+40= 9+46= 25-7= 12+7=24+62=80+10=52-40=二、算一算。 三、计算下面各题。 25+68-39 60-(33+15)78-(18+13) 95-(12+19)4×9+65×(30÷6) 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45-12=33 33+28=61 2.6×9=5454+3=57 3.46+20=66 80―66=14 4.15-9=6 30-6=24

五、下面是二年级4个班在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男生 得分25分 比二(2)班女生 多得8分 比二(1)班男 生少得5分 18分 女生得分比二(1)班男 生多得12分 8分16分 比二(1)班女生 少得10分 总分()分()分()分()分 六、解决问题。 1.水果店原来有42个柚子,上午卖了12个,下午又进了50个,现在有多少个? 2.东东、月月和童童三人一共收集了90枚邮票。东东收集了42枚,月月收集了17枚,童童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3.国庆节到了,学校要搬100盆花布置喷水池。他们还要搬多少盆? 4.同学们种了60棵月季花,又种了4行菊花,每行8棵。种的月季花比菊花多多少棵? 5.王爷爷家养了8只鸭,还养了4笼鸡,每笼鸡8只。王爷爷家有鸡和鸭共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37 52 55 18 19 86 90 12 二、47 23 63 39 75 51 88 64 27 33 54 47 64 59 35 31

三、54 12 47 64 42 25 四、1.45-12+28=61 2.6×9+3=57 3.80-(46+20)=14 4.30―(15―9)=24 五、62 24 36 45 六、1.42-12+50=80(个) 2.90―42―17=31(枚) 3.100-(42+38)=20(盆) 4.60-4×8=28(棵) 5.8×4+8=40(只)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真题)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真题)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___)段,还剩(_____)米。 2、2个6相加是(______),2个6相乘是(______)。 3、一个三角板中有(_____)个角,其中直角有(_____)个。 4、根据六八四十八写出的算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___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最小时间的单位。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一块橡皮长4(__________)一张桌子高60(__________) 一棵大树高8(__________)一座桥长30 (___________) 7、丽丽家有公鸡15只,母鸡比公鸡多23只,母鸡有(____)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____)只。 8、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___),1与任何数相乘都得(___)。 9、算盘里,一个上珠表示(_______),一个下珠表示(________)。 10、常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2、如下图,如果x点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表示为() A.(4,4)B.(4,5)C.(5,4) 3、班级图书架放着一些书,上层有128本,中层有112本,下层有86本,书架上大约有几本书?应选下面()算式计算 A.128+112+86=326(本)B.130+110+90=330(本)4、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 5、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左图中有三个角。() 3、100厘米长的铁丝比1米长的绳子要长。() 4、计算混合运算的算式,一定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5、从一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一定还剩一个三角形。() 四、计算题。(10分) 5×8=24÷4=22-7=2×6+8= 18÷2=52-9=8×6=45÷5÷9= 55+10=40÷8=64÷8=4×8÷8=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56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在计算36-5×4时,应先算();计算(12+24)÷6时应先算()。 2.算式32-5-25和32-(5+25)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3.根据36-12=24,24÷6=4这两个算式,列出综合算式是()。 4. 23与31的和除以9,商是多少?列式是()。 二、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12分) 三、在里填上“>”“<”或“=”。(4分) 42-6×3 20 (25+24)÷7 49 24÷3÷4 24÷3÷2 38-12-16 38-(12+16) 四、计算下面各题。(共18分) 45-23+18 45÷5÷9 8×(32-27)42+56÷7 90-(36+34) 64÷(57-49)五、看图列式计算。(共8分) 六、给下列算式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8分) 30 + 18 ÷ 6 = 8 7 - 6 × 4 = 4 54 ÷ 6 + 3 = 6 8 ×10 - 6 = 32 (44分) 七、解决问题。(共44分)

1.学校买了1个和2个,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2.一本故事书96页,聪聪已经看了40页,剩下的打算七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5分) 3.李老师买了8根跳绳,每根6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5分) 4.二年级(1)班有学生45人,(2)班比(1)班少3人,两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5分) 5.(12分) (1)买4块蛋糕和1块巧克力,应付多少钱?(2)买了4个汉堡,付了40元,找回4元。每个汉堡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6.小马虎在计算“6+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了加法后算了乘法,得数是45,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6分) 7.女儿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当女儿20岁时,妈妈多少岁?(6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中心;方向;角度。 解析:考查了对图形旋转三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图形的旋转,所以允许答案有先后顺序的改变。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考查目的:旋转的中心。

答案:B;A;D。 解析: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通过观察题目可知,图形(1)是以B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D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考查目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知识看图填空。 答案:D;B;顺;180;逆;180。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D四个点与圆心的连线把这个360°的圆心角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度是90°。指针从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D,逆时针旋转90°到B;而要从A点旋转到C点,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都是180°。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顺;90;B;90;C;逆;D;顺;90。 解析: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度数,某个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某个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了相同的度数。通过仔细观察,依据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关键答题。 5.观察图形并填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填空题。 (1)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千克。 (2)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与n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3)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名。 (4)运送了a千克苹果,比李叔叔多运12.5千克。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两人共运了()千克。如果a=130,那么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 (5)买8个苹果(苹果x元/个)共()元。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元。 如果每个苹果3.5元,应找回()元。 (6)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m吨。一天上午运了a车,下午运了b车。这一天共运土()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如果a=10,b=8,m=5,那么:一天共运土()吨, 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7)一本书有a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b天。 8b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 a-8b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本书如果有94页,张华看了7天。用上面的式子求出还有()页没看。 (8)两辆车从 A地同时出发背向而行。客车车每小时行a千米,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x小时后两车同时分别到达甲、乙两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_______________;到达甲地时客车行的千米数_____ _ _______; 到达乙地时货车行的千米数_________ __;甲、乙两地相距的千米数___ __ _____; 乙地比甲地离A地近的千米数______ ____________。 (9)甲数比乙数大a,若甲数是b,乙数是(). 比x的2倍少18的数是( ).a的平方与b的2倍的和是( ). (10)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那么 a =____ ____,t =___ ______,c =___ _______ (11)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 (12) 蜗牛走8米用了a分钟。(用式子表示)蜗牛每分钟走:__ __米,走1米用:______分。 (14)根据运算定律在_____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7.2+(a+2.8)=a+( ___ + ___ ) (b+5.7)+4.3=b+( ___+ ____) (b×125) ×8=b×(____×___) 2.5×(a×4)=( ___×___)? ___ 4×(25+a)= ___×____+ ___×____ 4b+7b=(___+ ___)?___ ab+ac=___ ?(___ + ___ ) (15)当x= 6 时,x2=( ), 2x=( );当x =()时,x2 =2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2〕15+9=24 24÷4=6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再算〔〕,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5、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综合算式是〔〕。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算式是〔100-5〕×9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可以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知识点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在○里填上>,<或=。 27+141 125+104 425+311 873-122 276-115 452-320 345+114 967-452 2、70比(________)大1,比(________)小1。 3、左图中有(____)个锐角,(____)个钝角,(____)个直角。 4、比直角小的角叫(______)角,比直角大的角叫(______)角。 5、常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裤子73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4元,买一件上衣至少要带(____)张。 7、用可以摆成(_____)个两位数。 8、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______)。 9、一个角有(____)个顶点,(____)条边。 10、6个4相加的和是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A.536和361 B.649和341 C.792和208

2、张阿姨水果店买了一个火龙果13元,一把香蕉29元,张阿姨付给售货员100元,这两种水果一共()元。 A.58 B.16 C.42 3、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 A.4 B.6 C.8 4、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B.C. 5、把一个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它的周长()。 A.变长B.变短C.不变D.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3、三位数减两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4、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至少也有2个0.() 5、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80,两个减数都是30,差是50。() 四、计算题。(10分) 9×3=________ 4×6=________ 5×3=________ 45÷5=________ 32÷8=________ 21÷3=________ 1×8=________ 2×6÷3=________ 4×2×5=________ 48÷8÷3=________ 5×9+3=_______ 4×9-2=________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 元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预案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完成第81页上“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61—64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所占比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 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和和和和【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识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是正式的数学视图,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观察立体图形是初步感知数学视图。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掌握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单元重点: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物体及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新课 3课时 练习 第课时观察物体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 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熊猫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地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来介绍你自己的画,讲讲你画出来的形状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为什么熊猫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因为我是星熊猫的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后面看到的……) (4)请学生交换座位,再观察,说说自己在新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学生回答。(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练习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12a-b/12。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100ab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 +5n = ( 9+5 )n a ×0.8 ×0.125 = a (0.8×0.125 ) ab = ba 运用乘法交换律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 表示五年级订阅《希望报》的份数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 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100)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12厘米)。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数是(156);乙数是(15.6)。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2、5x 表示5个x相乘。(×)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 ,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 1。(√)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三、解下列方程。 3.5x = 140 2x +5 = 40 15x+6x = 168 X=40 X=17.5 X=8 5x+1.5 = 4.5 13.7—x = 5.29 4.2 ×3—3x = 5.1 X=0.6X=8.41X=2.5 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数学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做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在数学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做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空题。 1.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儿童乘坐火车时,身高达到()厘米时需要买票。 3.一根木头长4m,用了30dm,还剩()m。 4.在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7是()cm。 5.填上合适的单位。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00cm=()m100dm=()m8dm=()cm 7.在里填上">""<"或"="。 8m 10m4m 40dm9dm 1m35cm+60cm 1m

3dm 3cm200cm 3m4dm 80cm 20m+2m 22m 8.把40厘米、1米、9分米、80厘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臂间的长度大约是125()。 ①厘米②分米③米 2. 巴掌大约长()。 ①8分米②8 厘米③8米 3.3米的铁丝与300厘米的铁丝比,()。 ①3米的铁丝长②一样长③300厘米的铁丝长 4.5枚硬币的厚大约是()。 ①5厘米②1米③1厘米 5. 铅笔盒长大约() 。 ①2厘米②20厘米③2米 6.小刚的身高是1()32厘米。 ①米②厘米③分米 7.讲台高大约() 。 ①1厘米②10厘米③1米 三、解决问题。 2.如下图,把两根长都是3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处长5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从前、后、侧三种角度观察物体 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出对称轴 轴对称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运用 认识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也已接触过大量对称图的全过程。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空间观念。 5、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欣赏数头美。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全面感知事物的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理解镜面对称现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根据镜子里的“像”判断物体的形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1、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增强空间观念,并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1、师: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你都认识了吗?(认识)好,看看你们究竟有没有这本事。 2、多媒体出示学生照片,背面及顶部照。猜出来了吗?为什么猜不出呢? 3、然后出示侧面照及正面照。 4、师:其实,刚才同学们在猜他是谁的时候,就用上了观察的方法,你们在用眼睛看,也在用大脑思考,还要做出判断,这就是观察。老师拍了这位同学的背面、顶部、侧面、及正面。再猜猜,老师分别站在他的哪一面?(后面、上面、侧面、前面) (二)引导探索,学会观察 【典型例题】 1、本位观察 请小组拿出所带学具,正面朝向讲台。 小组交流,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是学具的哪一面?并简单地画一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一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锐角都比直角(______),钝角都比直角(______)。 2、这把小刀长________厘米。 3、连接两点可以画________条线段。 4、比20少5的数是(__________),比31多8的数是(___________)。 5、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______)。 6、两位数乘一位数(不为0),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_位数。 7、一个三角板中有(_____)个角,其中直角有(_____)个。 8、8050读作:(_________________);二千零二写作:(____________) 9、游乐园国庆搞活动,1张门票可以换2瓶水,小王一家三口的门票能换(____)瓶水。 10、1米-50厘米=________厘米6米+39米=________米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B.C. 2、一盒巧克力65元,一瓶红酒86元,爸爸带了200元买这两样东西,( )。A.够B.不够C.不能确定D.可能不够 3、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12 B.10 C.8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 )。 A.30 B.34 C.35 5、张阿姨水果店买了一个火龙果13元,一把香蕉29元,张阿姨付给售货员100元,这两种水果一共()元。 A.58 B.16 C.42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2、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分3个。() 3、读数和写数都从个位起。() 4、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5、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四、计算题。(10分) 12-7=6×5=5×2=6×6=2×6+5= 3×5=4×2=4×4=1×5=4×5+7=80-8=72-50=9+48=38-3=6×4-8=20+39=5×5=6×3=4×5=25+17-25=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 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五年级数学学业成长评价题 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的面积的一半。 (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m ,下底7m ,高4m ,它的面积是(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高3㎝,它的面积是( )cm 2;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 2。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5分米,面积是60平方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高是( )分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高是5m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m 。 (6)看下左图,图形①和②都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比较,( )。 (7)看上右图,三角形A 和三角形B 的面积比较,( )。 (8)下图是破损的瓷砖,( )块损坏的最多,损坏最少的一块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注:每个小方格为1平方厘米) a a 二、看图列式计算(选择合适的条件,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28分,(1)~(4)每题4分) (1) 20 第(6)题图 第(7)题图 a b c

(2 (3 ) (4) (5 )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m )。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计算,都写出来。(12分) 5 9 10 10 5 5

三、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46分) (1)下图这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5分) (2)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这个拦河坝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5分) (3) 下图是面积为96平方米的三角形,底是16米。(5分) 高是多少米? (4)右图是上底10厘米,下底15厘米、面积100平方厘米 的梯形。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6分)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4.5米,高是12米,每平方米收青菜6千克。这块地可收青菜多少千克?(6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共19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6与x的和:__________ (2) 20减去a的差:______________ (3)比x小9的数:__________ (4)b除以13的商:_____________ 2、用、 a b、c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作业本有页 a,已经写了b页,还剩下()页。 4、一辆汽车12小时行驶x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5、含有未知数的()叫作方程。 6、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5cm,b=3cm时 S=()cm2。 7、当a=0.5时,a2=();当a=46时,2a=()。 8、当a=1,b=2时,在括号里填上“>”“<”或“=”。 a·b()a+b2a()b·b·b a÷b()b-a3a+1()2b 9、在 填上适当的符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分) (1)如果x-11=36,那么x-11+11=36 ()。 (2)如果3x=99,那么3x÷3=99 ()。 10、如果定义a※b=2a+3b,那么2※(3※4)的结果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b×1可以简写为b1. () 2、3x=0是方程。() 3、给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因为2a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所以2a一定大于2a。() 5、周长都是x分米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3(x-0.5)=5.2 B、a+2.8-1.2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 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 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 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 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 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 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一、连一连。(4题10分,其余每题6分,共28分) 1.右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下面各图是谁画的? 3.下面各图是谁拍到的? 4.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各是从什么方向观察的,连一连。 (1)

(2) 二、填一填。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每空2分,共20分) 1. 2. 3.

三、从上面看下面各图形,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10分) 四、选一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6分) ①②③ ④⑤⑥ 1.从上面看是的有( )。 2.从正面看是的有( )。 3.从侧面看是的有( )。 五、辨一辨,找出亮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在里画“√”。(每题3分,共6 分) 1. 2. 六、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找出从正面、上面、右侧面

看到的形状,在( )里填上正确的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 ()()() 2. ()()() 七、(变式题)下面各图是谁看到的?连一连。(6分) 八、填一填。(每题6分,共12分) 1.下面各图是谁看到的? 2.观察左边的物体分别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1. 2. 3. 4.(1) (2) 二、1.兰兰华华青青2.小熊小兔小鸡小鸭3.小猫小蜜蜂鸡 三、略。 四、1.①②④⑤2.①⑥3.②④⑤ 五、1.第3个图下面画√2.第1个图下面画√ 六、1.上面右侧面正面2.右侧面上面正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