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入院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急诊急腹症抢救护理常规【评估】1.年龄、性别、婚否、既往史。
常见的急腹症为急性阑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腹部损伤等。
2.现病史,发病诱因,发病急缓及与饮食、劳动的关系。
3.观察姿势、体位,询问腹痛的范围,了解腹痛程度和性质。
4,呕吐物和大小便的性质、量、气味及颜色;是否有黄疸、发热、大汗。
5.有无阳性体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状腹等。
6.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和尿量。
【急救护理】1.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尽快安排病人就诊。
2.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注意腹痛、体温变化。
3,必要的血、尿、便常规化验。
4.掌握未明确诊断四禁原则,即禁食、禁用止痛药、禁热敷、禁灌肠。
5.腹部损伤有脏器经伤口脱出者,禁忌挤压或回纳,应尽力减少使腹腔内压力增加的因素,以免脏器继续脱出,用无菌敷料或无菌治疗碗覆盖伤口。
6.如病人有脱水、酸中毒症状出现,应遵医嘱静脉输液,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7.做好术前准备,如查血型、血红蛋白、配血、胸透、备皮、留置尿管等。
8.胃肠减压,并在病人呕吐后,观察胃管是否通畅,做到持续减压。
【病情观察要点及记录】1.观察病记录腹痛的变化,每30〜60分钟1次。
9.观察胃肠减压的量、性质并记录。
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据情况给予适宜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1.介绍胃肠减压及留置导尿的意义,取得病人的配合。
10介绍有关手术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包括翻身、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早期运动等)。
11指导病人休息,对因剧痛而辗转不安的病人,要防止坠床。
常见急腹症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急腹症是指突然发生的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的疾病,必需紧急处理。
急腹症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急腹症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的详细内容。
1. 胆囊炎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常常由胆囊内结石引起。
患者常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腹部膨胀等症状。
在观察患者时,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体温、腹部的肿胀和压痛,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呕吐频率。
护理方面应该给患者禁食并保持完全卧床休息,同时给予静脉输液和止痛药等治疗措施。
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 肝炎肝炎也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以是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观察患者时,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肝功能、黄疸程度和腹部肿胀。
护理方面应该给患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和卫生护理。
3. 肾绞痛肾绞痛是由于肾结石或尿路感染引起的剧烈腰部疼痛,患者通常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的症状。
在观察患者时,护士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疼痛部位,同时检查尿液和血液等方面的指标。
护理方面应该给患者供给足够的水分和药物治疗,并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 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由于肠道内部的某种原因造成的阻塞,通常会引起腹痛、呕吐和腹水等症状。
在观察患者时,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腹部肿胀,听肠鸣音和排泄情况。
护理方面应该给患者禁食和卧床休息,并经常进行体位转换和按摩,以帮助恢复肠道通畅。
总之,对于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心。
同时,护士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护理水平,以确保急腹症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肠梗阻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面对外科急腹症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外科急腹症病人护理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在接待病人时,首先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
询问病人腹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2.疼痛缓解:3.腹部检查:在病人疼痛缓解后,护士需要进行腹部检查以了解病情。
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肿块、触诊腹部以判断有无腹壁紧张、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如果病人的腹部出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
4.疼痛时间和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危险信号,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5.维持患者的卧位和休息:确保病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6.治疗饮食:病人在急性期通常无法进食,需要进行禁食以减轻腹胃负担。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可以给予适量的液体摄入以保持水平衡。
7.密切观察监测:护士需要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心理支持和交流:9.定期随访:病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疾病的完全康复。
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安排好病人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并向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做好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工作,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并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康复过程。
最重要的是,护士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医院妇科急腹症护理常规
妇科急腹症包括宫外孕、卵巢囊肿扭转、黄体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等。
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积极配合抢救并作好术前准备工作(按腹部手术术前准备)。
3、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安慰病人,给与身心整体护理。
4、暂禁食或按医嘱给予饮食。
5、严密观察病人面色、神智、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腹痛部位与性质,如腹痛突然加剧,应立即报告医生。
6、腹痛时禁用冷热敷及止痛药,禁止灌肠。
7、有阴道流血者,应注意观察出血量及阴道排出组织物,应报告医生并保留标备检。
8、如出现失血性休克,病人应去枕平卧,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准备输血等抢救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注意保暖等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9、确诊需做手术者,迅速按剖腹探查术前常规准备及护理。
10、手术后护理同腹部手术后护理。
急腹症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急性腹痛,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程度随病因或诱因、发生时间、始发部位、性质、转归而不同。
特点: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抢救不及时,就有可能危害生命。
护理问题/关键点1 腹痛2 出血3 高热4 感染性休克5 胃肠减压6 出血性休克7腹泻8体液不足9电解质紊乱10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 入院方式、时间、年龄、性别、过敏史、育龄妇女末次月经时间、生育史、既往史、手术史2 心率、血压、呼吸型态及气味、氧饱和度、神志、疼痛评分、体温3 有无休克征象4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5 心理状况6 腹痛的病因、诱因7 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及伴随症状8 有无消化道症状:呕吐特点及呕吐物性状、肠道排便排气情况、大便颜色及性状、其它伴随症状9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持续评估1 心率、血压、呼吸及形态、氧饱和度、神志、疼痛评分、体温2 饮食、活动、睡眠状况3 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承受程度、对治疗的期望值4 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5 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全身检查(注意患者表情、姿势、体位和神志状态),评估腹部肌肉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情况,巩膜、皮肤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体征等6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尿常规、血尿淀粉酶、大便常规及OB、肝功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尿HCG等7 辅助检查7.1腹部X线检查:包括X线透视或平片、造影、钡剂灌肠或充气造影7.2 B超检查7.3腹部CT平扫、增强或MRI7.4内镜检查:包括胃镜、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肠镜、腹腔镜7.5诊断性穿刺:包括腹腔穿刺、阴道后穹穿刺8 是否存在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高龄、糖尿病、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9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10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干预措施1 体位非休克患者取半坐卧位,有助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休克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卧位。
急腹症的护理措施如下: 1.严密观察病情(1)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定时观察T、BP、P、R,注意有无脱水等体液紊乱或休克表现。
(2)定时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如有腹痛应注意腹痛的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有无牵涉性痛。
如腹部检查见腹膜刺激征出现或加重,多提示病情恶化。
(3)注意观察有无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发热、大小便改变、黄疸等,以及呼吸、心血管、妇科等其他系统相关表现。
(4)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三大常规、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等检查;同时注意X线、B超、腹腔穿刺、直肠指检等特殊检查结果。
(5)注意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6)观察有无腹腔脓肿形成。
2.体位一般情况良好者或病情允许时,宜取半卧位;有大出血休克体征者给予平卧位。
3.饮食根据病情及医嘱,做好相应的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人院后都暂禁饮食;对诊断不明或病情较重者必须严格禁饮食。
4.胃肠减压根据病情或医嘱决定是否施行胃肠减压。
但急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或破裂者,必须作胃肠减压,并保持有效引流和通畅,避免消化液进一步漏人腹腔。
5.四禁外科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严格执行四禁,即:(1)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禁饮食:以免增加消化道负担,或加重病情。
(3)禁服泻药: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加重病情。
(4)禁止灌肠:以免导致炎症扩散或加重病情等。
6.输液或输血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输血或血浆等。
以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营养失调。
7.抗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甲硝唑。
注意给药浓度、时间、途径及配伍禁忌等。
8.疼痛护理一般可给予针刺止痛。
但在病情观察期间应慎用止痛剂;对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胆绞痛、肾绞痛等可给予解痉剂和镇痛剂;凡诊断不明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急腹症患者应禁用吗啡、哌替啶类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对已决定手术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以减轻其痛苦。
9.心理护理应安慰、关心患者。
适当地向家属、患者说明病情变化有关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的意义,以便于配合医护工作。
医院急腹症患者护理常规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状,是一种急诊情况,而不是指某种单一的疾病。
除了外科疾病外,内科、妇产科、神经科以至于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或表现为急性腹痛。
急腹症很常见,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过急性腹痛的经历。
外科急腹症是泛指常需手术治疗的腹腔内非创伤性急性病变,是许多种急性病变的集中表现,对一个病人来说毕竟是由某一具体疾病引起,接诊医生应该作出疾病的诊断。
然而由于引起急性腹痛的病种繁多,腹腔内各器官多层次紧密比邻,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情况又多变,再加上病人对疾病反应和耐受的差异,有一部分病人常难以迅速作出诊断,但应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所谓判断是指确定有无外科情况,如果确属外科急腹症,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探查,抑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暂时观察一段时间,并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导致急腹症发生的诸多疾病中,多数是常见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之类,所以急腹症在外科急诊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在一般综合医院中,约占普通外科病人的25%以上。
多数急腹症发病急剧,腹腔内病变为进行性,发展较快,如果病人就诊过晚,或接诊医生诊治不及时甚至失误,可造成一定的死亡率。
一、急性腹痛的机制急腹症的突出症状是急性腹痛,而腹痛的症状又多种多样而且多变,同一疾病可以表现不同的腹痛,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类似的腹痛,腹痛的轻重程度,以及病人本人对腹痛发作和性质的叙述更因人而异,相应的体征在不同病人的身上又不完全一致,所以急腹症的诊断常有一定困难。
腹部疼痛的感觉不同于体表,有其特殊的感觉途径并相互掺杂,因而了解急性腹痛发生的机制,掌握其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对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来自腹腔各器官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通过自主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的传入纤维属自主神经系统,其神经末梢的感受体广泛存在于空腔器官的腔壁和实质器官的被膜之中。
腹腔内绝大部分器官,包括食管下段的传入纤维循交感神经通路上行,经腹腔神经丛及内脏大、小神经,交感神经干神经节和白交通支,进入脊髓后神经节而达脊髓后角,交换第2神经元交叉至对侧,沿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
外科急腹症病人应该怎么护理?外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外科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情多变,因诊断、治疗困难而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与诊断及正确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外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对达到上述要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虽然现代影像技术非常发达给临床诊断提供了便利, 但在临床工作中还会遇到一部分外科急腹症的病人, 诊断不明, 是否有外科急腹症的存在, 一时难下结论。
对此, 均需严密观察。
根据多年来临床护理实践, 现将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病情观察病人入院后首先了解病史非常重要, 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史、慢性胃肠道疾病史、女性病人有无停经史等。
对于外科急腹症病人应及时监测其生命体征, 记录液体出入量,分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时刻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或早期休克的表现出现,尤其是伴有腹膜炎体征的病人,更要防止病人发生休克的危急状况。
观察其脉搏和血压,若发现病人脉搏细弱,血压水平低下,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出冷汗,口唇发绀,则判断有无休克的可能。
对有休克症状的病人需要快速建立起静脉通路,并保持时刻通畅,为病人取休克卧位,注意病人的保暖。
一般外科急腹症通常没有明显的高热,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则是菌血症的特征,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
持续发热或体温进行性增高,多提示伴有腹内感染蔓延和加重的情况,如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体温突然下降伴皮肤湿冷应警惕休克的可能;若发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脉搏快、弱,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都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
如脉快而细,很可能有腹膜炎、肠绞窄或内出血;如脉搏由前者向后者转化,则说明病情在进展;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腹部损伤病人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变化时应考虑合并颅脑损伤可能;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
对有呕吐、腹泻者,在护理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其颜色、量、性质、气味等。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外科疾病。
期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情多变,因诊断、治疗困难而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而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也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因此,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病因及腹痛的分类(一)病因部分外科和妇产科疾病常成为急腹症的病因,如腹部损伤、腹腔内急性感染、腹腔内内脏破裂、穿孔、梗阻、扭转、缺血和出血等。
1.感染性疾病引起急腹症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1)外科性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或胆囊穿孔、肝或腹腔脓肿破溃。
(2)妇产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
(3)内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大叶性肺炎。
2.出血性疾病常见于:(1)外科疾病:如腹部外伤导致的肝脾破裂、腹腔内动脉瘤破裂、肝癌破裂等。
(2)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等。
3.空腔脏器梗阻常见于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结石或蛔虫症引起的胆道梗阻、泌尿系结石等。
4.缺血性疾病常见于:(1)外科疾病:如肠扭转、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2)妇产科疾病:如卵巢或卵巢囊肿扭转等。
(二)分类1.内脏痛内脏性疼痛是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引起的疼痛。
其特点是:(1)内脏感觉纤维分布稀少,纤维较细,兴奋的刺激阈较高,传导速度慢,支配的范围又不明显。
(2)疼痛特点: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一般只对较强的张力(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等几类刺激较敏感。
(3)疼痛过程: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或精神反应。
(4)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
如空腔脏器绞痛,部位不精确,且难以忍受;实质性脏器内虽无痛觉,但急性肿胀使包膜承受一定张力而致痛,部位固定且弥散,常呈持续性。
2.躯体性疼痛在腹部即为腹壁痛。
急腹症的腹壁痛主要是壁腹膜受腹腔病变(血液、尿液、消化液、感染等)刺激所致,是由躯体神经痛觉纤维传入的。
急腹症护理常规一、处理原则外科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处理应以及时、准确、有效为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适应症1.诊断明确、病情较轻者。
2.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
3.诊断不明确,但病情尚稳定、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者。
4.非手术治疗包括:(1)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2)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
(3)药物治疗:包括解痉和抗感染治疗。
(4)观察辅助结果的动态变化。
(二)手术治疗适应症:1诊断明确、需立即处理的急腹症病人。
2诊断不明,但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加剧,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二、术前评估健康史及相关因素:包括腹痛的病因和诱发原因、发生时间、与饮食和活动的关系;腹痛的特点,与腹痛加剧或缓解相关因素:有无消化道穿孔或伴全身症状;疼痛与活动和睡眠的关系。
1.身体状况2.腹痛部位;腹痛位于上腹部还是下腹部,是左侧还是右侧,是局限于某一部位还是波及全腹。
3.腹部形态:腹式呼吸是否存在,腹部有无手术瘢痕、腹部呈隆起或舟状,是否对称,有无肠形或异常蠕动波。
4.有无腹膜刺激征,如肌紧张和反跳痛三、护理措施(一)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伴随症状。
1.体位:非休克病人取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2.禁食和胃肠减压;禁食并通过胃肠减压抽吸胃内残存物,减少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少消化液和胃内容物自穿孔部位漏入腹腔,从而减轻腹胀和腹痛。
3.解痉和镇痛:对疼痛剧烈的急腹症病人或术后切口疼痛病人,可遵医嘱实施镇痛。
(二)维持体液平衡1.消除病因:有效控制体液的进一步丢失。
2.补充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
3.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和量。
4.采取合适体位(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四)心理护理四、健康教育1、形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保持清洁和易消化的均衡膳食。
3、积极控制诱发急腹症的各种诱因,如有溃疡者,应按医嘱按时服药;反复发生肠梗阻者当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后剧烈运动。
医院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术前护理包括与患者交谈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做好全面评估。
同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嘱患者空腹;检查患者的化验单、X光片等。
确保患者手术前的身体状态良好,减少手术风险。
2.术中护理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要做好手术场布置,准备好所需的抢救器械和药品。
注意维持手术室的洁净和无菌环境。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配合医生做好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噪声和光线,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并密切观察术后出血、感染等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或与医生沟通。
另外,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术后亦要给予必要的疼痛处理,保持患者的舒适。
4.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术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促进患者迅速康复。
辅助患者进行相应肌肉锻炼,保持关节活动度,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不提重物、不剧烈运动、适量休息等。
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醒患者遵循医嘱,按时进行复诊和复查,避免因自行康复带来的并发症。
5.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外科干预的过程,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情绪状况,帮助其释放压力和恐惧。
提供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总结来说,医院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护理的常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
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促进患者迅速康复。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摆脱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小讲课资料
急腹症护理
【病情观察】
1.病情判断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射部位及饮食的关系;协助医生鉴别腹部以外脏器的病变或全身性病变可有急腹症样的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大叶性肺炎、尿毒症等;无需手术的腹腔内脏器官病变也可有急腹症的表现,如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蛔虫症等;需要手术的腹腔内脏器官病变属非外科性疾病,有外科急腹症相同的临床表现,如妇科的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
2.观察要点
(1)观察疼痛部位与性质:患者的姿势、体位等常可反映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如梗阻性绞痛发生时,患者坐卧不宁或满床翻滚,但有时对青年人、经产妇、严重毒血症患者等体检时,须注意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的范围、程度、变化及肠鸣音的改变,对呕吐、腹泻者应注意观察其量、颜色、性质、气味等。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及观察其量、颜色、性质、气味。
【急救护理要点】
1、在未诊断前,对急腹症患者应禁食,禁水,禁热敷,禁灌肠或禁用泻药,禁用止痛剂。
但应实施抗感染、抗休克、抗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抗腹胀。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保持输液通畅,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脱水、酸中
毒。
3、放置胃管和导尿管。
对腹胀明显,胃肠穿孔等患者,应尽早放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休
克、酸碱失衡等危重患者,应及时留置导尿。
4、正确采取标本送检。
如血型鉴定及血型交叉试验、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等。
5、需紧急手术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各种药物试验、术前用药、心理护理等。
急性腹痛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外科急性腹痛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可发生于腹部损伤及多种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疾病、胰腺炎等。
临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和积极的对因治疗。
【护理常规】1.体位急腹症患者可选择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休克患者,注意经常更换体位,防止长期卧床引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2.控制饮食与胃肠减压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但应严格控制进食量。
对病情严重者,禁食、禁饮,以免有胃肠道穿孔而加重腹腔污染;疑有空腔脏器穿孔、破裂,腹胀明显者放置胃肠减压。
3.密切观察病情(1)一般情况的观察: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包括神志、脸色、脱水程度,有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前兆症状。
(2)特殊症状的观察: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腹痛时间的长短、恶性呕吐情况及排便情况。
(3)遵循"五禁四抗"原则:"五禁",即禁食、禁饮,禁用镇痛药、禁用热敷、禁灌肠及使用止泻药,禁止活动;"四抗",即抗休克,抗感染,抗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抗腹胀。
(4)补液护理:建立静脉通路以控制感染及补充营养。
(5)若要行手术需做好术前准备。
【健康教育】1.稳定患者情绪,安慰患者,保持病室安静。
2.患者腹痛时,给予心理安抚,稳定情绪,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3.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发作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如果疼痛突然加重,性质改变,且经一般对症处理疼痛不能减轻,需警惕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
4.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
5.观察非药物性和药物镇痛治疗的效果。
急腹症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生尽快到位。
2.医务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务人员了解患者正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
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
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并按要求书写体温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5.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医师接诊新患者。
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例夹中,核对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一览表、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
6.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生、责
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室环境、餐饮服务、休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须知”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7.患者病情平稳后,给予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代家属带离医院。
8.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9.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服药后的反应。
10.运用护理程序,及时报告医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做好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治疗、手术阶段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12.可疑传染病例,应按隔离原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