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疔毒痈疽、淋巴管炎(红线)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1.疔疮是中医外科病名。
大多发于颜面及四肢末梢,形小根深,其状如钉故名。
轻症:初起顶部大多有脓头一点,四周坚硬,或痛,或痒,常伴有寒热、头晕、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重症:本病发展迅速,如见疮顶忽然黑陷,没有脓汁,四周皮肤发紫,全身发高热,干呕心烦,口干,水喝得很多,大便秘结或肚子泻,乱说乱动,或不知人事,呼吸困难,舌苔干黄或干黑,脉多数实,则为“疔毒走黄”(败血症),最为危急,应及早治疗。
2.痈比疮疽更大,呈红色,生在肌肉深部,疮口一片,还有2~3个脓头,流脓,疼痛,多发寒热。
成脓穿溃后,流出奶黄色浓稠的脓液,有的有血液混杂流出。
3.疽疮口有洞,流水。
4.手指感染(指疔、蛇头疔)常见的有化脓性指头炎和甲沟炎,中医称为“指疔”、“蛇头疔”。
多因手指受创伤后细菌感染而造成,疔毒内攻易引起全身高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严重的可有神志不清,引起败血症,叫“疔毒走黄”。
5.化脓性指头炎手指末端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时可如鸡啄样跳痛,并有发热。
最后变软,呈青灰色。
6.甲沟炎开始时仅指甲一侧轻度红、肿、热痛,如处理不当,可绕指甲根部皮下蔓延,甚至延及对侧和指甲下,形成甲下脓肿。
7.淋巴管炎(红线)常发生在四肢。
当四肢发生疖子、虫咬或其他急性炎症时,在病变或咬伤部位的上方皮肤出现发红的线条,很快向上延伸。
有的人“红线”发硬,触摸时很痛。
这条“红线”就是发炎的淋巴管。
如果病变在下肢、腹股沟(大腿与腹部之间)的淋巴管,常会肿痛。
如果病变在上肢,腋部淋巴结也常会肿痛。
此外,还有全身怕冷、体温升高、头痛等。
患淋巴管炎时,不可挤压、按摩“红线”,免得疾病扩散。
【治疗】1.疔毒(1)雄黄、大黄、巴豆(去壳、心、皮)或巴豆霜各生用10克,共合一处捣如泥,以飞面(或面粉)陈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重者35丸,轻者21丸于热水送下。
体弱者慎用。
(2)香油、滷水各30克共装玻璃瓶内,摇荡匀和即成,用时将瓶振荡再下再用,倒出后用炭火化开,另用铜钱1个,扣在疮上,使疮头正在钱孔露出,然后用秫秸捻结实,沾药向钱孔肉疮头上点2或3次。
疮的最佳治疗方法治疗疮疖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通过控制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和促进伤口愈合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消炎药物:使用消炎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和感染。
常用的口服消炎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等。
局部应用消炎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促进伤口愈合。
2. 局部抗菌药物: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疾病的病原菌,防止感染蔓延。
常用的局部抗菌药物有碘伏、氯己定、红霉素软膏等。
在使用局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当使用引起耐药性。
3. 创面清洁:保持创面的清洁是治疗疮疖的重要步骤。
应使用温开水或医用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洗创面,去除脓液和死皮。
清洗后应用干净的纱布包扎,避免细菌的侵入。
4.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和排除脓液。
用温水浸湿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5. 休息和饮食:疮疖的治疗过程中,休息和饮食也很重要。
应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上要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鱼类和豆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无法控制或伤口无法愈合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组织,加速伤口愈合。
手术治疗通常由专业医生进行,并在术后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如果病情严重或无法控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预防疮疖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身体免疫力的良好状态。
如出现疮疖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痈疽疔疖怎么根治文章目录*一、痈疽疔疖怎么根治*二、痈疽疖疔的鉴别*三、痈疽疖疔的中医治疗痈疽疔疖怎么根治1、痈疽疔疖怎么根治体质好的人,该病完全可以自愈,使用药物治疗可以促进自愈。
比如在高热、疼痛的时候用新鲜的蒲公英、菊花、败酱草捣烂外敷;可以加快疾病康复,但是痈如果生长在体内,就比较危险了,轻则器官腐烂,重则脓毒入血扰心,所以痈疽治疗必须及时、妥当。
比起西医的手术,中医治疗似乎更佳恰当有效。
中医是治疗皮肤病最佳的方法。
2、痈疽疖疔的饮食禁忌2.1、狗肉邪热炽盛的痈疖疔毒患者切禁食或少食狗肉。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痈疖疔毒者都为气壮多火之疾,-切温补食物应忌,否则必加重病情。
2.2、糯米糯米甘温黏滞,若制成糕饼,食之难消化,火毒内盛的痈疖疔毒患者不宜食用。
在《饮食须知》中提到:“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
”2.3、鲢鱼鲢鱼性温 ,味甘,有补中暖胃、健脾益气作用。
但痈疖疔疮患者切勿服食鲢鱼。
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多食令人热中,动风,发疥。
疮家忌之。
”2.4、带鱼带鱼性温味甘,能补气暖胃,也是一种海腥发物。
病者食之,易加重病势,尤其是外科病症 ,如疔疖疮疡,食之令加速化脓。
3、痈疽疖疔的特征痈、疽、疔、疖,是四种发生于体表各有不同病理变化和形状特征的外科疾患。
痈是感染毒邪,气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脓性疾病。
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
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
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
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发热胀痛,易向四周扩大。
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发于肌肉之间,凡皮肤厚而坚韧的地方都可发生,但多发于项后及背部。
疔,名疔疮,发病迅速,而且病情较重,因其坚硬而根脚如钉,故名。
疔疮发无定所,随处可生,一般以头面及四肢较为多见。
其命名亦随所生部位不同而异,如生于人中的,名人中疔;生于口角而口不能张开的,名锁口疔;生于手指各处的名指疔,生于足趾的名趾疔。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疔疮,又称为脓毒病或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疔疮病症状明显,患者会感到剧痛,并且会导致皮肤发红、肿胀,常伴有化脓和溃疡。
疔疮通常发生在脸部、胸部、颈部、腋下、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毛囊和皮脂腺比较密集,容易受到感染。
一般情况下,当皮肤受到微小创伤时,病原菌容易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导致疔疮的发生。
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1. 剧烈的局部疼痛:疔疮通常会导致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特别是当疔疮位于面部或其他敏感区域时,疼痛感更为明显。
2. 红肿和局部发热:疔疮会导致患处的皮肤发红、肿胀,并且局部温度会升高,有时还会出现皮肤潮红现象。
3. 化脓和溃疡:疔疮破溃后,常常能够看到有脓液从疮口排出。
如果没有及时排除脓液,疮口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坏死组织。
4. 发热和乏力:如果感染比较严重,病原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全身的发热和乏力。
治疗疔疮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方法如下:1. 局部消毒和湿敷:在疔疮初期,可以使用消毒药物如酒精或碘酊进行局部消毒,并使用湿敷水包裹患处,帮助疮口排脓。
2. 抗生素治疗:一般情况下,脓毒病常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例如青霉素或红霉素。
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
3. 切开排脓:当疔疮发展到一定程度,脓液无法自行排除时,医生会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手术后还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除了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大型、严重感染的疔疮来说,手术治疗能够更彻底地清除感染灶。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方法:1. 疔疮切开和排脓:在手术中,医生会使用手术刀开刀,将疗程中的脓液彻底清理干净,并清除病原菌。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2. 排查导管:有些疔疮会形成导管,导致脓液无法排除。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进行导管的手术切除,使得脓液能够顺利排出。
痈疽疔疮要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痈疽疔疮要怎么治疗1. 痈疽疔疮要怎么治疗2. 痈疽疔疮的中医治疗方法3. 什么是痈疽疔疮*二、痈疽疔疮的食疗偏方*三、痈疽疔疮要注意什么痈疽疔疮要怎么治疗1、痈疽疔疮要怎么治疗 1.1、一般疗法注意皮肤卫生。
避免搔抓摩擦。
注意有无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予以相应治疗。
1.2、全身疗法可根据病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敏感的抗生素。
对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毛囊炎及疖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苗。
1.3、局部疗法疖应着重杀菌消炎,早期促进吸收。
早期可用热敷或20%~30%鱼石脂软膏局部厚敷,亦可用20%鱼石脂酊涂布,如己化脓,可切开排脓引流,切忌挤捏和早期切开。
1.4、其它可选用紫外线、超短波及音频电疗等疗法。
2、痈疽疔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方义:该方取督脉经穴为主,以督脉统率诸阳,泻身往、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二穴又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灾。
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多气多血,泻之以泄阳明火毒,面唇疔疮尤为适宜。
取郄穴委中,刺血以清泄血热。
2.2、中药治疗:三花二石汤【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
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
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
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
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3、什么是痈疽疔疮痈疽疔疮是属于局部毛囊炎多个混合引起的症状,会引起局部疼痛和包块等症状的,你的情况需要积极治疗的,这种情况最好积极用药物外涂局部,积极输注菌必治针剂和左氧氟沙星针剂治疗,效果佳。
疔疖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疔疖怎么治疗*二、疔疖的食疗方*三、疔疖治疗注意事项疔疖怎么治疗1、疔疖中药治疗方法1.1、三花二石汤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
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若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栀各10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
1.2、芩连消毒饮黄芩10克,黄连6克,生山栀10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半枝莲各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清热凉血,解毒护心。
颜面疔疮,每易动风,加草河车、僵蚕合野菊花有入肝经、熄肝风之效;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透脓泄毒;便燥腑结改用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邪热伤阴,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甘寒清热;神识昏糊,加神犀丹1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60克凉血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2、疔疖的针刺疗法2.l.针刺法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方义: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疗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泻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泻血热。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2、挑治法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
每次取2~4穴。
3、疔疖的艾灸疗法隔蒜灸法选穴:阿是穴方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壮,每日l次,10次为l疗程。
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l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痈疽疔疮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痈疽疔疮怎么治疗*二、预防和治疗痈疽疔疮单方*三、痈疽疔疮症状痈疽疔疮怎么治疗1、痈疽疔疮治疗方剂五味消毒饮金银花30克,野菊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紫背天葵子15克。
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3次,或煎后加酒1~2匙和服。
药渣可捣烂敷患处。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热毒疮疡、疔疮,红肿焮热疼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
可用于疔疮、多发性疖肿、蜂窝组织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败血症、急性肾炎、大叶性肺炎、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牛皮癣、痢疾、产褥热、赤带、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肺部感染、预防手术后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肝脓肿、疱疹性口内炎、急性湿疹、化脓性胆管炎、肺脓疡以及其他感染疾病等病症。
蟾酥丸蟾酥6克,轻粉15克,枯矾3克,寒水石3克,煅铜绿3克,乳香3克,没药3克,胆矾3克,麝香3克(后入),雄黄6克,蜗牛21个,朱砂9克。
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如绿豆大。
内服:每服3~5粒,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外用:以米醋烊化,敷于患处。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痈疽、疔疮,初起红肿热痛。
可用于疔疮、痈疽、化脓性淋巴结炎、乳腺炎、化脓性骨髓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多种外科急性化脓性炎症等病症。
2、痈疽疔疮外用药方疔疮二虫散止痛消散,拔毒提脓。
用治疔疮初起,肿痛较剧,或疔毒走黄,肿势散漫者。
苍耳虫100条,青蒿虫100条,百草霜6克,梅片1克。
将前2种虫捣烂,和入百草霜,放在石灰甏中,吸去水分,使之干燥后研细,再加人梅片研匀。
置膏药中贴患处,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橡皮膏固定。
三黄蜂房散黄柏、黄连、黄芩各2克,野蜂房1个。
将前三味研末,将野蜂房烧存性(烧至外皮黑褐色,里面黄褐色为度,不可烧成灰烬)。
研末,与三黄末混匀调茶油敷患处。
若敷上药不干脱,则不必换药。
用此方治疗疔疮患者(其发病部位均在面部)60例,一般在敷药后2天内出脓,至第3天即可结痂痊愈。
在使用本方期间,未配合任何药物治疗,均治愈。
治各种疮疡溃烂腐烂不收口、恶疮秘方名方1、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2、秘方提毒散【主治】:各种体表溃疡,顽固性溃疡,手术后引起感染及窦道等慢性溃疡。
【方药】:煅石膏27克,红粉3克,冰片3克【制法】:上药共研末和匀,装瓶备用。
外用,撒疮面上,疮口深者,用药捻浸湿75%酒精,粘上药粉插入疮内,再敷盖膏药或软膏(红肿者外敷金黄膏、无药肿者敷生肌膏,局部皮肤痒甚者敷拔毒膏),隔日换药1次。
【验案】:白某,男,38岁。
1988年5月7日就诊。
4月前因患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流脓,至今未愈。
查腹部窦道深约4厘米,流脓性分泌物。
予以提毒散药捻、生肌膏,隔日换药1次;内服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中药3剂。
共换药5次而愈。
3、各种疔疮的治疗偏方: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
又方:益母草,烧存性。
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捻子把药送入底部。
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红血乃止。
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愈。
4、疔疮恶肿: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酒送下。
以出汗为见效。
5、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
是一种险症)。
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
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8、疔疮肿痛。
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
药干再涂。
9、疔疮初起:用水调白蔹末涂搽。
10、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11)生肌散【主治】:疮疡溃后创口未敛【方药】:朱砂1克,煅石膏30克,冰片0.15克【制用法】:分别研细和匀备用。
薄掺疮口,上盖膏药或软膏,每日1次。
【编按】:生肌散是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潘春林老中医验方,具有拔毒生肌之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治疗一切疔疮痈疽无名肿毒等未破溃者。
-此乃江西上高县锦江镇株桥村王桂芳老人所传,他治无名肿毒远近有名,从不收人钱财,好-了买条烟,或是几瓶酒给他就满足了。
人心肠特别好。
-老人经常来我这里配药,但从不到我这里配齐,他只看中我的蜈蚣和银朱,因为别的地方的-蜈蚣很小,我这里的好大,银朱是毒药,药店不卖给他,有一年他得带状庖症,余留神经痛好几个月不好-,我跟他治好以后,他有一天突然来找我:陈医师,说句老实话,这个方子我是受人之托不能轻易告诉别-人,但是我现在老了,儿子他们又不肯学,留着进黄土也实在化不来,我也没有精力去跟人配方了,我现-在告诉你算了,我在你这里配了几次药,我想你也知道个大概了,再说这个药别的地方也配不到,干脆告-诉你,也感谢你帮我治好了病,你得了这个方以后,我也不图你什么,以后我们两老婆子到你这里看病,-你不挣我的钱就好了,当然本钱一定要收。
-听到这里我真的喜出望外,当即满口答应。
据老人讲此方来自一老妇,靠此方养活一家入-,远近疔疽痈毒都找她拿药,并说这个妇女心事不好,开始蜈蚣放足量,待疮快要好了则减少蜈蚣,以延-长病程,得人钱财。
-说了这么多,无非要朋友们不要轻易认为这是个普通的方,看后就丢到九霄云外!!有时-候我们看到有用的东西,如果不马上行动去配药试药,很可能就丢一旁。
过久就忘了。
如果这样大家辛苦-发上来的经验有什么用,不是枉费工夫!-请大家记住如果你拥有这个方以后就再也不要切开排脓了,因为它会箍毒,透顶,自己排-脓!-方如下:大蜈蚣6只,全虫4克,上二梅4克,银朱3克,生肌拔毒散一瓶,樟脑4克,研末-醋调外敷。
我一般在鱼石酯膏上洒一点以上药粉即可。
注:上二梅是上好的冰片-。
生肌拔毒散象皮: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
取象皮浸泡约3天,洗净,稍闷,晒至八成干,再沾水一次,至内外湿度一致,切成厚约之毫米的薄片,晒干。
象皮用于生肌,敛疮。
止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之症。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疔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它通常在体毛较多的区域出现,如脸部、腋窝、脖子和会阴等部位。
疔疮具有以下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1. 出现红肿疼痛的包块:疔疮首先会形成一个红肿疼痛的硬包块,大小约为2到6毫米,通常由毛囊周围的脓液引起。
2. 发生脓肿:包块逐渐变软,并在几天内形成脓肿,表面有明显的脓头。
3. 疼痛感:脓肿通常会伴随剧烈疼痛,特别是当脓液增加时会加重。
4. 脓疮破裂:脓疮破裂后,脓液会流出,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溃疡表面。
5. 溃疡覆盖和结痂:溃疡表面会形成一层黄褐色或黑色的痂,直到愈合为止。
治疗方法:1. 热敷:热敷是治疗疔疮的一种常见方法。
使用温水浸湿的干净毛巾,轻轻地敷在疔疮部位,约15分钟,可以多次进行。
热敷可以帮助扩张毛囊,促进脓液排出,减轻疼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2. 多休息和保持局部清洁:疔疮患者应该休息,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保持局部清洁非常重要,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清洗疔疮部位,每天进行多次清洗,保持局部干燥。
3.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疔疮病例,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通常会给予口服抗生素或者局部外用抗生素药膏来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4. 不要自行挤压:虽然很诱人,但是挤压疔疮是不建议的。
它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导致疔疮的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5. 外科处理: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当疔疮很大或无法自然愈合时,医生可能会选择外科处理。
外科处理包括切开和引流脓液,以便加快伤口的愈合。
6. 饮食调理:饮食也可以对疔疮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治疗期间,建议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糖分较高的食物。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帮助增强抵抗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总结起来,疔疮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的包块、脓肿、疼痛感以及溃疡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热敷、多休息和保持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不自行挤压、外科处理和饮食调理。
疔疖反复发作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疔疖反复发作怎么治疗*二、治疗疔疖的偏方*三、疗疔疖的望珍疔疖反复发作怎么治疗1、疔疖反复发作怎么治疗中药治疗:1.1、三花二石汤【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
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
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
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
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1.2、挑治法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
每次取2~4穴。
1.3、隔蒜灸法选穴:阿是穴方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壮,每日l次,10次为l疗程。
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l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2、疔疖形成的原因2.1、疔疮大多是由于外伤因素引起的,由于外伤怕引起感染,不易于清洗,导致肌肤不干净,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保持皮肤的干净。
2.2、疔疮也有可能是由饮食因素导致的。
由于长期酗酒,导致内脏热毒内发,如果热毒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证。
这是很严重的一种症状了,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适量喝酒,以免疾病摆放。
2.3、引起疔疮的最重要一个因素是细菌的感染。
多为葡萄球菌的感染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的炎症。
这是会引发其他病症的,我们要引起重视,如果身体有不适,就要及早就医,不要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3、疔疖的症状3.1、颜面部疔疮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颜面部疖、痈。
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之状。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疔疮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
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
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疔疮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疔疮治疗方法:
1.刺灸法
(1)治则: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2)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取穴。
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神昏—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恶血。
(3)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挑治法
(1)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2)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3)选穴:阿是穴。
(4)隔蒜灸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
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3.疔疮痈疖中药方剂(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中医处方(一)
【组成】野菊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
【禁忌】忌食辛辣。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二)
【组成】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白菊花30克,紫背天葵子30克。
【用法】水煎服。
【禁忌】忌食辛辣。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三)
【组成】鲜蒲公英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四)
【组成】马齿苋适量。
【用法】捣烂,加井水(或冰水)调敷,中留一孔,使出毒气。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温馨提示:中医认为疔疮主要是由火热之毒内侵,留聚于皮肉之间,使经络阻滞,热壅血瘀,肉腐成脓所致。
故临床治疗尤以清热解毒,排脓拔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等为治疗法则。
采用内服和外敷并举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原文链接:/cc/2014/0922/19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