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300.44 KB
- 文档页数:9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高铁的建设离不开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勘探,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高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就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高铁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的必要性1.1 地质勘探的意义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前的必要程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为施工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等相关地质信息,为高铁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参考。
1.2 地质勘探的范围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范围通常包括线路勘探、桥梁隧道勘探和站场勘探等。
其中,线路勘探主要针对高铁线路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坡度和平面布置等设计参数;桥梁隧道勘探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桥梁和隧道的周围地质情况,保证其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站场勘探则是为了确定车站的选址和建设条件等相关地质信息。
1.3 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对于高铁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高铁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资料,为后续的工程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地质勘探方案2.1 勘探目标和任务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总体目标是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来说,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包括:(1)获得地质构造和地层信息,了解地下岩土体的层位、产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相关特征;(2)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情况;(3)开展地震地质勘探,了解地震活动性、构造活动性等相关情况;(4)研究工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条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总结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二OO七年二月目录1、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工作概况 (1)1.3 勘察手段方法 (2)1.4 完成工作量 (2)2、岩土工程特征 (5)2.1 地形地貌 (5)2.2 地质构造 (6)2.3 地层岩性 (9)2.4 水文地质条件 (11)2.5 不良地质作用 (16)2.6 特殊性岩土 (17)3、主要勘察经验和建议 (18)3.1 活动断裂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 (18)3.2 断裂构造对地铁建设工程的影响 (19)4、存在问题及对策 (20)4.1 隐伏岩溶区高架区间的工程问题及对策 (20)4.2 隐伏岩溶区地下区间的工程问题及对策 (21)4.3 隐伏岩溶区地铁线路的工法选择建议 (22)4.4 勘察施工管理中的经验及教训 (22)1、概述我院受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A标初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1 工程概况1.1.1 A标段西起芳村区的滘口、经大坦沙、中山八路、西场、西村、广州火车站、小北、淘金站、区庄等地,共设9座车站,其中4座换乘站,分别为大坦沙南站、西村站、广州火车站、区庄站。
1.1.2 A标段滘口站、滘口~大坦沙段,大坦沙南站拟为高架线,往东线路开始转为地下线,地下线工法拟采用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线路在大坦沙与中山八路之间拟采用盾构法穿过珠江。
1.1.3 A标段勘察范围线路起止里程为YDK0+209.715~YDK11+973.307。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A标段初详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施工自2004年5月7日开始,至2006年8月完成1058个钻孔,进尺43325.42m,共完成勘察报告37份。
1.2 勘察工作概况1.2.1 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执行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总包总体部2004年4月16日是提交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五号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和各工点的勘察技术要求。
1、前言1.1工程概况XX隧道(K31+268~K31+480)凤庆县凤山镇下旧村村境内,隧道进、出口及洞身段附近均有水泥公路分布,交通较为方便。
初拟进洞口里程桩号为K31+268,出洞里程桩号为K31+480,隧道全长212m,设计洞底高程1585.90~1587.80m。
隧道净宽10.25m,净高5.0m,为短隧道。
1.2、钻孔布设及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所确定的隧道方案,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布孔原侧,共布置2个钻孔,分别位于K31+280、K31+450,勘察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要求,勘察成果真实可靠。
本次勘察钻探进尺41.30m,工程地质调绘0.18m2。
1.3、勘察目的和要求详细查明隧道所经路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评价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多种指标划分围岩类别,为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型低中山地貌,沟谷相间分布,地形切割浅,山峰齐一,山顶浑圆,脊宽坡缓。
隧道穿越一山脊,该山脊呈北北向,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隧道区高程约为1590~1633.82m,相对高差约43.82m,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所穿越的山体地表被粉土所覆盖,多为旱地与林地相间分布,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的灌木及杂草。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处,该斜坡坡向约90°,坡度上陡下缓,上部坡角25~35°,下部坡角约12~25°,进洞洞口即位于斜坡的陡缓相间处,为两山之间一凹槽中。
东侧的冲沟于进口右侧约120m通过,沟床呈梯状,总体流向呈由北向至南东,与洞轴线呈34°相交。
隧道出口位于一无名溪沟右岸的斜坡地带,该斜坡坡向295°,坡度约10~20°,前缘为较平坦的耕地。
无名溪沟位于隧道轴线西侧约120m,总体流向呈NE-SW向,最后汇入迎春河。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
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
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
交通十分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
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 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低气温-30.6o 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 C,极端最高气温38.3 o C(1961.6.20)。
地面温度,年平均9.8o 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 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 C。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
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
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隧道最大埋深37.1m。
(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国家重点公路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45+200~K89+000)一、概述(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1、任务依据依据xx省-----657号“关于委托进行xx高速公路埔前至老城勘察设计工作的函”及xx省----函[2002]1040号“关于印发xx高速公路上陵至埔前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函”,于2002年10月~11月进行了xx至xx段工程地质初勘、初步设计工作。
2、勘察目的(1)、初步查明沿线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2)、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3)、查明沿线地震基本烈度;(4)、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初勘资料。
(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要求按照国家及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则和我院《国家重点公路阿(荣旗)深(圳)公路(粤境段)上(陵)埔(前)高速公路初勘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勘察。
2、勘察方法采用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方法。
3、钻孔布置(1)钻孔编号路基:勘探孔编号为Z1A-0-×,Z1—表示初勘阶段钻孔,A—表示路线A方案,K—表示路线K方案;0—×表示0~10km间的钻孔代号,1—×表示10~20km间的钻孔代号等。
桥、隧、互通:勘探孔编号为Z1-桥、隧名-×,Z1—表示初勘阶段钻孔,×表示桥、隧工点的钻孔代号。
(2)钻孔布置结合地质条件,小桥涵结合路基一般500~1000m路线中心布置一孔,特殊路基工点每处布置1~2孔,中桥布置1~2孔;大桥一般3~5孔,特大桥及地质复杂大桥一般5~7孔,全段控制性的布置了标贯试验和静力触探测试,水、土、石取样。
某下穿铁路地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分析及应用(广东省佛山地质局)本文通过对某下穿铁路地道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的分析,阐述了该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重点分析基坑开挖与支护,并分析了基础型式,提出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标签:铁路地道;工程地质;地下水;基坑;挡土桩;抗拔;描杆1 工程概况拟建的地道分为地道箱体和U型槽两部分,跨铁路的地道箱体的设计施工由铁路部门完成,U型槽宽度约12m,最大埋深为9m,初步拟定埋深的U型槽部分设置抗浮锚桩或抗拔锚杆。
2 地道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1素填土:全场区分布,层厚1.80~7.10m,顶界标高2.30~4.99m。
灰黄色、灰色,以砂土为主,含碎石、岩块等。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120kPa,钻(冲)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 =40kPa,岩、土体与锚杆粘连强度特征值qs=20kPa。
○2粉质粘土:层厚2.60~5.40m,顶界标高-1.21~0.79m。
灰黄色、浅灰黄色,可塑。
含粉粒,土质均一性差。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150kPa,钻(冲)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 =40kPa,岩、土体与锚杆粘连强度特征值qs=45kPa,搅拌桩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si=12kPa。
○3细砂:局部分布。
层厚3.10~4.70m,顶界标高-0.99~-0.47m,灰黄色、浅灰黄色,稍密,饱和。
分选性差,多含中砂,含泥质。
下部渐变为中砂。
fao=140kPa,qik =35kPa,qs=40kPa,qsi=15kPa。
○4淤泥、淤泥质土:厚度变化较大,层厚3.70~15.50m,顶界标高-5.69~0.77m。
深灰色、灰色。
流塑。
粘滑,污手,局部含粉砂,具缩孔现象。
fao=60kPa,qik =20kPa,qs=15kPa,qsi=5kPa。
○5粉质粘土:层厚1.00~4.60m,顶界标高-13.00~-9.39m。
浅灰色、浅灰白色,可塑,粘性强,局部相变为粉土。
隧道工程勘察报告地质构造与地下水勘察隧道工程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隧道工程进行地质构造与地下水勘察的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根据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勘察数据,我们对该隧道工程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下水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
二、地质构造调查1. 区域地质背景根据勘察区域的地质图和相关文献,该区域属于XX地质构造带。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为XXXXXXX。
2. 断裂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地质测量,我们发现了几个重要的地质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于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施工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勘察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断裂带的走向、倾向、宽度等参数。
3. 岩层调查通过取样和实验室测试,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岩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地区的岩石主要由XXX组成,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也进行了测定。
4. 地质构造分析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将地质构造特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相结合,评估了地质构造对于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地下水勘察调查1. 地下水位调查通过观测井和水位计等设备,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连续监测。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较为稳定。
2. 地下水化学成分调查我们对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中主要含有XXX元素,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这对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3. 地下水动态调查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我们得到了地下水的含水层厚度、渗透性、水流方向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隧道工程的排水设计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分析与建议综合地质构造与地下水勘察的结果,我们对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和工程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针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岩锚等。
2. 根据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以避免地下水对隧道的侵蚀。
高铁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概况高铁隧道工程是高铁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铁线路中通过山区和地质复杂地带的重要工程。
高铁隧道的施工需要克服地质条件限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并且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成本。
因此,对于高铁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和规划,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施工方案针对某高铁隧道工程的施工情况,对隧道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方案、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阐述。
二、地质勘察和设计基础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对于施工的影响极为重要。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1. 地质勘察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系统地获取隧道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性和地质构造情况,确定隧道的走向、坡度、深埋和地质变形情况,并结合地下水情况,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
2. 设计基础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和相关要求,进行详细的设计,确定隧道内部结构、支护方式、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参数,确保设计符合地质条件,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基础的确定,可以为施工提供准确、具体的地质参数,有效指导隧道工程的施工进程。
三、施工工艺流程高铁隧道工程的施工包括洞口开挖、洞身掏挖、支护和衬砌、通风系统安装等一系列工序。
在进行施工工艺流程方案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施工工艺流程合理、可行。
1. 洞口开挖在进行洞口开挖时,要根据地质条件、洞口位置和地质构造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开挖方式,例如顺坡开挖、逆坡开挖或侧坡开挖。
同时,要合理布置洞口周边的施工用地,确保开挖作业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2. 洞身掏挖洞身掏挖是隧道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对材料选择、施工设备、人员管理等都有严格要求。
要保证洞身挖掘的正确、精准以及安全、合理,确保洞身挖掘的质量和进度。
3. 支护和衬砌在洞身挖掘完成后,需要对洞体进行支护和衬砌,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
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
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
交通十分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
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 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低气温-30.6o 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 C,极端最高气温38.3 o C(1961.6.20)。
地面温度,年平均9.8o 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 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 C。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
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
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隧道最大埋深37.1m。
(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阳江至云浮高速公路阳江至阳春段补充勘察鹅步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鹅步岭隧道位于广东省阳春市鹅步岭一带,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洞室净空2-11.0×5.0m,起讫桩号左线ZK50+245~ZK52+715,长2470m;右线YK50+235~YK52+730,长2495m,呈3310~3450方向展布;进洞口设计标高左线48.57m、右线48.4m,出洞口设计标高左线44.97m、右线43.82m;隧道最大埋深约280m,属长深埋隧道。
隧道进出口位置均无公路可达,交通较为不便。
1.2 勘察依据及技术要求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依据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等技术规范、规定执行,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补充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2、补充查明隧道区各类构造的类型、几何要素、岩石风化程度、规模及影响范围;3、补充查明隧道区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判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腐蚀性和洞身各段涌水量大小;4、补充查明隧道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划分隧道围岩分级,对各级围岩进行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5、对隧道进行综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评价。
1.3 勘察工作根据设计要求,于2008年12月24日~2009年1月16日采用钻探、地质调绘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对隧道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补充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448.80m/6个。
本次勘察充分利用初详勘成果资料。
完成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丘叠起,较为连续,自然坡度较陡,边坡切割较深。
山上植被较为发育,多以松树和各种灌木为主。
线路段最高标高在ZK51+060,高337m,最低标高在隧道出口,约48m,相对高差289m。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九年三月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经理:程明明报告编写:汪令明报告审核:温京总工程师:黄以光总经理:黄奕芳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九年三月目录1 概述 (1)1.1 任务依据 (1)1.2 工程概况 (1)1.3 勘察目的和要求 (1)2 勘察工作布置 (1)2.1 勘察依据 (1)2.2 勘察钻孔布置和编号 (1)2.3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2)2.4 有关说明 (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3.1 地形与地貌特征 (3)3.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3.3 岩土分界线 (4)3.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第4页4 水文地质条件 (5)4.1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5)4.2 地下水的腐蚀性 (6)5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 (6)6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 (6)6.1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6)6.2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6)7 施工勘察建议 (7)附表1、钻孔数据一览表 (1)张2、土工试验统计表 (1)张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1)张4、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 (1)张附图1、图例 (1)张2、钻孔平面布置图……………………………………………………………………3张3、工程地质线路纵断面图……………………………………………………………6张4、钻孔柱状图…………………………………………………………………………14孔5、土工试验报告 (1)张6、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1)张7、岩芯照片1 概述1.1 任务依据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工程招投标,承担了广佛线1标段【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任务。
华南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浅析武君【摘要】在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勘察,对华南某山区铁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后期设计及施工建议.【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3(039)006【总页数】4页(P45-47,69)【关键词】山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作者】武君【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2.1+11 概述该隧道位于广东省西部山区,隧道总长5.4 km,为深埋隧道,最大埋深465 m。
该隧道位于中低山区,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山坡自然坡度20°~50°,坡面多种植杉树及桉树,进出口部分地段已开垦为果园,最大相对高差502 m。
本区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4~9月降水集中。
据云浮市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1.5 ℃,极端最高气温39.1 ℃,极端最低气温-1.3 ℃,年平均降水量1 598 mm,年最大降水量2 138.8 mm,年最小降水量881 mm,年平均蒸发量1 442.4 mm,年最大蒸发量1 685.8 mm。
年平均风速1.2 m/s(主导风向NE10°),最大定时风速17.3 m/s,最大瞬时风速23.3 m/s;本区无霜冻期。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05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35 s。
2 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钻探揭示的岩性判断,该隧道穿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石炭系下统页岩,奥陶系中下统千枚岩、石英砂岩、页岩和砂岩及燕山期花岗斑岩。
综合物探解析,区域地质资料,调绘资料及钻探、试验资料分析,本隧道穿过9条断层,均为北东向。
其中:F1为清水塘断层、逆断层,F2为佛子前断层,F4为悦城断层、正断层,F9为都骑断层、正断层,F3、F5、F6、F7、F8为次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