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物理一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62.00 KB
- 文档页数:23
(完整)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初三物理第一轮复教案1教学目标- 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机械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了解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和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教学内容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机械振动的定义及示例- 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周期、频率、振幅- 机械振动的图像表示及解析表示方式2. 机械振动的计算- 振幅的计算方法及示例- 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及示例3.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振动中的应用4. 机械波的传播- 机械波的定义及特点-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纵波和横波- 机械波的图像表示及解析表示方式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堂实例引出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知识研究做好铺垫。
2. 观察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理论研究: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机械振动的计算方法和机械波的传播特性,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概念和解题技巧。
4. 练与巩固:提供一些练题目,巩固学生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应用领域,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 练题的完成情况- 口头提问回答情况- 实验和观察报告的撰写质量难点解析- 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理解-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区分教学资源-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波浪机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延伸- 布置练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发散思维,探索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更多应用领域。
以上是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滚动测试(三) 质量与密度运动和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2015·泉州)下列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B.矿泉水瓶盖上刻有花纹C.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D.黑板擦使用粗纤维做擦面2.(2015·枣庄)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20 g 0.8×103kg/m3 B.60 g 0.8×103kg/m3C.60 g 1.0×103kg/m3 D.20 g 1.0×103kg/m3 3.(滚动考查声现象)(2015·石家庄42中一模)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不同人说话的响度一定不同D.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4.(滚动考查速度和参照物)(2015·聊城)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5.(2015·岳阳)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B.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6.(2015·河北二模)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运动员跑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②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③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惯性④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是因为人具有惯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2015·广东)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8.(多选)(2015·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则苹果受力是不平衡的B.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手对水桶的作用力大于水桶对手的作用力C.木箱静止在地面上,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沙狐球离开手后,在水平台面上滑行越来越慢,是由于沙狐球受到阻力作用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2015·衡阳)中国姑娘李坚柔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在滑行的过程中,以李坚柔为参照物冰面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填“滑动”或“滚动”)摩擦.10.(2015·陕西)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11.(2015·东营)质量为0.5 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0 kg,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 1.7 kg,此液体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12.(滚动考查热量、物态变化)(2014·达州)完全燃烧0.3 m3的天然气来加热水箱中的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若放出热量的84%被水吸收,则可以将水箱中20 kg,20 ℃的水加热到________℃【天然气的热值为3.0×107 J/m3,c水=4.2×103J/(kg·℃),当地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洗浴过程中我们看到浴室里有大量“白气”产生,这些“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三、作图题(3分)13.(2015·资阳)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弹簧上并压缩弹簧向下做减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G和弹力F.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14.(11分)(2015·营口)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_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15.(11分)(2015·泰州)有一种巧妙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测量前需先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几种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备用.(1)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上,当移动游码至零刻度处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如下: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测出烧杯和溶液的质量为49.2 g;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溶液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溶液的体积为20 mL;③测出烧杯和剩余溶液的质量,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3)测定血液密度时,具体操作如下:在几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密度已知且不等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滴入一滴待测溶液,只要看到哪一支试管中的血液处于悬浮状态,就知道被测血液的密度了,这是为什么?请利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写出推理过程.分析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计算题(共16分)16.(8分)(2015·张家界)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内,玻璃桥十分新颖、造型简洁美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十分协调.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430米、宽6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全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层99块,每块规格3 m×4.5 m、厚2 cm.桥面单层玻璃最低可承载20吨.(g取10 N/kg)(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了10分钟的时间,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已知此种玻璃的密度为 2.5×103 kg/m3,求:一块玻璃受到的重力多大?17.(8分)(2015·烟台)现代社会上汽车大量增加,交通事故也在增多,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操纵刹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制动器发生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是一个机警的驾驶员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1)分析上表数据,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果在雨雪天,汽车的制动距离又将怎样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2)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出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若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 km,消耗汽油10 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计算这辆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油的密度为0.7×103 kg/m3,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B 6.D 7.D 8.AD 9.运动 滑动10.运动 脚 上身 11.0.8×103 12.9×106 100 液化 13.14.(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甲 乙 (3)不变 (4)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中读数,误差较大/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拉动木块匀速运动非常困难15.(1)水平工作台 左 (2)28.2 21 1.05 (3)血滴悬浮,F 浮=G ,V 排=V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ρ液V 排g =ρ血Vg ,∴ρ液=ρ血16.(1)所用时间t =10 min =600 s ,则平均速度v =s t =430 m 600 s≈0.72 m/s.(2)玻璃体积V =3 m×4.5 m×0.02 m=0.27 m 3,由ρ=m V得:玻璃质量m =ρV =2.5×103 kg/m 3×0.27 m 3=675 kg.重力G =mg =675 kg×10 N/kg=6 750 N .17.(1)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速度;变长,雨雪天路面湿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对汽车的阻力会变小.(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反应距离不同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分别为t 1=s 1/v 1=7×10-3 km/40 km/h =0.175 h ;t 2=s 2/v 2=11×10-3 km/60km/h≈0.183 h;t 3=s 3/v 3=19×10-3 km/100 km/h =0.19 h .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 =(t 1+t 2+t 3)/3=(0.175 h +0.183 h +0.19h)/3≈0.18 h.(3)消耗汽油的质量为m=ρV=0.7×103 kg/m3×10×10-3 m3=7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qm=4.6×107J/kg×7 kg=3.22×108J,所做的有用功W=30%Q=30%×3.22×108J=9.66×107J,则这辆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W/s=9.66×107 J/100 000 m=966 N.。
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 错误.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初中物理综合复习要点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第一讲、机械运动课型:复习主备:罗长海审核:【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图1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一、方案背景介绍初三的小老弟老妹儿们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这个大挑战啦,物理这门学科在中考里可是占了不小的比重呢。
就像打游戏,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卡,我们得好好准备,不能马虎。
咱这个一轮中考备考方案啊,就是要给初三的小伙伴们在物理复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二、目标与需求说明目标嘛,很简单,就是让初三的同学们在物理中考里取得好成绩。
那需求呢,同学们可能对物理的一些概念还模模糊糊,像力学里的受力分析,电学里的电路连接,这些都是需要重点攻克的地方。
而且大家还得熟悉中考物理的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解决方案概述1. 基础知识巩固把初中物理的课本都找出来,从最简单的声、光、热开始复习。
比如说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概念、公式都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上,每天早上拿出来读一读,就像背单词一样。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像质量和重量,功率和功,要做专门的对比练习。
可以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者小实验视频,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
2. 重点知识突破力学方面,重点复习牛顿定律。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比如用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滑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然后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牛顿定律的应用。
电学部分,电路的连接和欧姆定律是关键。
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让他们自己连接电路,测量电压、电流,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
对于能量转化这部分,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电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让同学们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题型专项训练中考物理的题型就那么几种,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针对每种题型,收集大量的练习题。
比如说选择题,要让同学们学会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技巧。
填空题要注意单位的填写,实验题要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
计算题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写清楚已知条件、公式、代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专题15 抛体运动1.在空中同一位置同时将三个小球a 、b 、c 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 、2v 和3v ,某一时刻三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排布应是下列图中的: ( )【答案】A2.如图所示,某一小球以v 0=10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 、B 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 m/s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 ( )A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3s B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t=1 s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10 m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15 m 【答案】C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v yA =v 0=10m/s,v yB =v 03v 03则小球由A 到B 的时间间隔103(3)10110yB yAv v t s s g-===.故A B 错误.A 、B 的高度差2230010010220=yB yA v v h m m g --==,故C正确,D 错误.故选C 。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球A 、B 完全相同.用小锤轻击弹性金属片,A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实验中两球同时落地.图中虚线1、2代表离地高度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B.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C.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D.A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答案】A4.(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O点正上方不同高度的A、B两点分别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两球均落在同一点C上,则两小球: ( )A. 落地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B. 落地的速度方向可能相同C. 落地的速度大小不可能相等 D。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本文将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介绍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的相关知识点。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力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是力和质量。
力的大小是通过测量其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来确定的。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的度量,可通过称重来确定。
在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热学是研究物体热量传递和热平衡的学科。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它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热量传递相关的实验室操作和装置。
此外,理解温度和热量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容量来定量描述,热容量是物体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了解热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理解热学知识点很有帮助。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粒子性质。
在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
折射是光通过介质界面时的改变方向现象,其规律可以由斯涅尔定律描述。
反射是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弹的现象,根据法线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则反射和入射角不等于反射角的非规则反射。
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结果,它包括光的波峰和波谷叠加形成的明暗条纹。
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和电流的学科。
电荷是原子基本粒子带有的性质之一,电荷的守恒和电荷的相互作用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
专题24 探究动能定理1.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 错误!,②W∝v,③W∝v2.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每次实验,物体从不同初始位置处由静止释放.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初始位置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并得出结论W∝v2。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答案】(1).不合适 (2)。
应进一步绘制L-v2图像(3)。
不会2.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水平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1、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两光电门间距离为x,绳悬吊的砝码的质量为m (m远小于M),重力加速度为g.滑行器从G1到G2的过程中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合力对滑行器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
(用t1、t2、D、x、M、m和g表示)【答案】2222211()2D DMt t,mgx3.如图l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和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瞬关系”的实验: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运动。
右手螺旋定则课后作业1.如图中小磁针的指向正确的是()A. B. C.D.2.在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A.b端是N极,磁性减弱 B.b端是S极,磁性减弱C.a端是N极,磁性增强 D.a端是S极,磁性增强3.图中的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A.两线圈左右分开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C.两线圈静止不动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4.如图所示,不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是()A.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B.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C.探究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D.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5.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巨磁电阻(GMR)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在闭合开关S1、S2且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暗,这说明()A.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B.流过灯泡的电流增大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增大D.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的强弱没有关系6.(1)根据如图1所示的电流方向,判断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两极.(2)如图2,请将三孔插座连接在家庭电路中.右手螺旋定则参考答案1.解:A、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A正确;B、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B正确;C、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则内部磁感线向左,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C正确;D、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应该是S极,右端是N极,故D错.故选ABC.2.解:(1)由于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所以电磁铁中电流方向是从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磁铁的右(b)端为N极,左(a)端为S极.(2)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在线圈匝数和铁芯不变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选A.3.解:根据安培定则判断,L线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P线圈的左端也是N极,右端也是S极,也就是说,中间靠近的位置,两线圈的极性相同,因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则这两个线圈相互排斥而左右分开.故选:A.4.解:A、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的关系,可以应用安培定则直接判断,不是比较得出.符合题意;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的大小,得到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靠近带电的玻璃板,看到的现象不同,可以说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符合题意.D、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通过比较可以得到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5.解:A、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A正确.B、在闭合开关S1、S2且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暗,右侧电路电流变小.故B 错误.C、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则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变大,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的强弱有关,故D错误;故选AC.6.解:(1)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由图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是“前上后下”,则大拇指指向左端,所以左端是N 极,右端是S极.答案如图:(2)为了安全,开关接在火线上,三孔插座中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下图:。
第1课时运动的世界1.动与静⑴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⑵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
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如果同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的,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2.妈妈送小强上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并列的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去,小强朝窗外站台看了看,说,“别急,我们乘的列车还没开动呢!”请解释为什么母子俩的结论不同?3.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跑步可分为起跑(约10米)、途中跑(约60米)和冲刺跑三个阶段,根据三个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可判断运动员的优点与不足,你认为怎样测定运动员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第2课时声的世界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⑵固、液、气体都可传声,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乐音的特征⑴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⑵物理学中把人们能感觉到的声音的称为响度。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该因素越大,响度越。
声音的强弱常用(dB)来表示。
⑶物理学中把声音的称为音调。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有关,该因素越快,音调越。
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来表示,称为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该单位的符号是。
⑷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就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4.噪声及其防治⑴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
⑵通常人们从噪声的、及这三个环节对噪声进行防治。
5.超声与次声⑴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Hz到Hz之间的声音。
通常把高于Hz 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
⑵超声的应用:①利用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鱼群位置、潜艇位置等。
②超声诊断仪(如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都是因为超声有很强的能力。
③超声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
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因此用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
是因为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能力。
⑶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航发射等都能产生。
次声具有很高的能量,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6.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
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7.妈妈在超市买碗时,用手轻轻敲击,通过听声音来辨别好坏。
这样做有道理吗?第3课时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⑴的物体叫做光源。
⑵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⑶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等。
⑷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约为m/s。
⑸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直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平面镜成像;B.日食;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2. 光的反射⑴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反射角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⑵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光的反射可分为和。
我们之所以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则光在粉笔字上发生反射。
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⑷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
⑸物理学上把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通过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像。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商场里卖鞋的摊位,一般都摆着一种比较矮的镜子(高度约为30厘米),你注意过这些镜子是怎么放置的吗?你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放置吗?4.为什么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布制作?第4课时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2.光的折射现象岸上的人看池水变浅、、、等。
3.斜放入水杯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时,好像是在水面处折断了,而且是向上折断的,这能说明斜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弯折,而且是向上弯折吗?4.隔着火炉看对面的东西,总觉的晃晃悠悠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第5课时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1. 光的色散⑴光的色散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因此,有时我们能看到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鹊桥”——彩虹。
这七种色光分别是、、、、、、。
⑵光的三基色是、、,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⑶颜料的三原色是、、,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各种不同颜色。
2. 透镜⑴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
⑵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这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⑶凸透镜对于光有作用,凹透镜对于光有作用。
⑷凸透镜成像规律3. 眼睛与视力矫正⑴人眼看物体和的原理是一样的。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实像。
⑵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需要佩戴合适镜来矫正。
⑶远视眼(老花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
需要佩戴合适镜来矫正。
4. 神奇的眼睛⑴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 、 和 。
⑵放大镜应该将被观察物体放在 才能正常工作,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⑶照相机是利用被拍摄的物体在镜头的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⑷投影仪则应该将投影片放在镜头的 时才能成 、 的实像工作的。
5. 为什么大自然中几乎没有黑色的花?绿色植物最不喜欢的是什么颜色的光?6.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老花镜(凸透镜),一副是近视镜(凹透镜)。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如何识别它们?第6、7课时 质量 密度1. 质量⑴质量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 及所处的 而变化。
⑵体检时所说的“体重”实际上是物理学中的“ ”。
⑶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
天平上所标的“称量”是指“ ”。
所标的“感量”是“天平所能测量出的最小质量”,它反映天平的灵敏度,感量越小,说明天平的灵敏度越高。
⑷使用天平的操作要点:① ;② ;③ ;④ ;⑤ 。
2. 密度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根据密度可鉴别物质。
⑵密度的两个常用单位是: 、 。
⑶水的密度值为 ,其物理意义为 。
人体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颜色不同的酒界面分明,因为颜色不同的酒有( )A.不同质量B.不同体积C.不同温度D.不同密度4.你认为托盘天平是依据什么原理设计而成的?5.为什么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6. 小明同学学习密度公式ρ=Vm 后认为,从该公式看,可以推出“某种物质的密度 与其质量成正比 ,与其体积成反比”的结论。
你认为这种推论对吗?为什么?第8课时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⑴力的概念: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而单独存在。
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举例说明:。
要想产生力至少需要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一个物体是。
这两个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⑶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⑷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2.力的描述⑴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也即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变化。
⑵力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⑶体会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扛起50kg化肥所用的力大约为;拿起一瓶矿泉水所用的力大约为。
⑷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可用画的方法。
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⑴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弹簧测力计是由原理制成的。
它主要是由、、、构成的。
⑶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②检查指针是否对准,若没对准则校准;③测量前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④测量时所测力不能超过,以免损坏测力计;⑤在测量过程中,所测力方向应与测力计的一致,避免弹簧与测力计的外壳发生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4.重力⑴概念: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用符号表示。
⑵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当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其计算式为,其中重力常数g= ,物理意义是。
⑶方向:重力的方向,应用。
⑷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是。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使用、的方法找重心。
5.摩擦力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受到的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的方向相反。
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以及有关,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⑷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所用的科学方法是。
⑸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7.想一想:生活在南半球的人受到的重力又是指向什么方向呢?第9课时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可推广使用的条件是。
⑵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出来的。
⑶牛顿第一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点,说明力是的原因。
⑷课本127页实验探究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是,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改变小车在水平面所受的大小,找出小车运动远近与受力关系,进一步推广到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当小车不受摩擦力时,它将。
2.惯性及惯性现象⑴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惯性的具有不需要条件,惯性不是一种力,它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
惯性的大小只和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受力情况等无关。
⑶解释惯性现象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及原来所处状态;(2)指明哪个物体(或物体哪部分)受外力作用后如何改变运动状态;(3)被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状态不变;(4)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
例如:拍打身上的灰尘上时,灰尘原来在衣服上,用力拍衣服时,衣服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变为,而灰尘由于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脱离了衣服。
⑷有些时候惯性对我们有益,我们要利用惯性,例如、;有些时候惯性对我们有害,我们要防止惯性的危害,例如、。
3.要求驾驶员和编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吗?请阐述你的回答依据。
4. 斧头的手柄松动了,人们往往会将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者树墩,斧头就会被套牢,请学着用惯性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