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议论文的写作时需要结构分明的,在我们下笔之前我们就需要构思好全文的一个走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一、写作指导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
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一)议论文论点分解的方法1.横向分解法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
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入手进行分解。
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
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
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
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
如,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
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议论文分论点(附优秀范文+精细点评)高考议论文设置分论点,会让文章论证立体化,让读者能够清晰把握行文思路。
所以,掌握分论点设置方法会让写作事半功倍。
【设置思维】(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设置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设置分论点。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设置分论点。
一、分论点设置方式(一)并列式设置——打造并列式结构模板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或“……是A”“……的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比如:(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并列式结构模式列出写作框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中心论点: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分论点可以这样设置:①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痛苦与欢乐并存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前行。
②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计与民生共举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发展。
③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过去与未来交织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作富强。
(2)话题“手”的中心论点:用双手播撒种子。
从“种子是什么”的角度切入,可以这样设置分论点:①:用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
②:用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
③:用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如果再多想一步,加上从“双手是什么样”的角度切分,可以这样设置分论点:①:用(勤劳的)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
②:用(热情的)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
③:用(温暖的)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设置好分论点后,不仅论点本身丰富了,而且写作内容也清晰了。
【范文参考】遵守做人规则,走出完美人生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
议论文如何科学分解分论点★前言:分解分论点是议论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高考作文不论是否以分论点的形式呈现,分论点的思维一样是贯穿在其中的。
所以,每位同学都要掌握分解分论点的方法,并在作文实践中熟练运用。
一般议论文的展开总是从三个范畴入手: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如:以“拒绝诱惑”为题什么是拒绝诱惑,要拒绝诱惑(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拒绝诱惑(为什么,分析问题)怎样拒绝诱惑(怎样做,解决问题)★方法回顾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1、递进分解法: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进行分解(法1)2、并列分解法:用并列的思维多角度分解(1)并列分解“是什么”(法2)(2)并列分解“为什么”(法3)(3)并列分解“怎样做”(法4)3、对照分解法:用对照的思维多角度分解(1)对照分解“是什么”(法5)(2)对照分解“为什么”(法6)(3)对照分解“怎样做”(法7)4、综合分解法:将以上几种情况综合起来,增强论证的力度与层次(法8,有十多种组合形式)★下面以一道作文题具体阐述如何运用上述方法分解分论点。
【题目】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自信地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虽然他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却能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人生需要支点,友情,亲情,事业,理想,追求……请以“人生的支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设置两个以上(含两个)分论点。
【审题指导】1.深入思考什么可以作为人生的支点,选取一到三个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1)材料已经提供了:友情,亲情,事业,理想,追求(2)还有:信念,仁义,情操,坚强,执着,目标,爱国,诚信,奋斗,知识,学习,健康,谦虚等。
支点应该是比较可靠的,大家比较公认的,以下即不可:机遇,运气,偶然,灾难,敌人2.文章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生的支点?(2)它为什么是人生的支点?(3)认识到了这一点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4)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这一支点?【分解分论点示范】本文如何分解分论点呢?方法: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思维基准,选择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以并列、递进、对照的方式进行分解。
高考议论文写作「五段三论式」技法精讲【本质定位】我们把议论文归结为“五段三论式”或者叫“五段三论+1式”。
1.“五段”就是文章写足五段(也可超过五段,但仍为五部分);2.“三论”既指全文分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又指本论部分主要论述段分起始、展开和终结三部分。
本论部分的这一特点又称为“主论三分法”。
3.“+1”指主体三论之后还可以加一个“当然”段。
【基本模式】论题论点:文章首段要精彩,可引用古诗名言引论或开门见山,直接指出论题;或概括现象、事实,引出论题;或介绍前人观点、前人看法、材料要点,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本论:论点最好放在段首,并且保持几个分论点的句式一致,便于阅卷老师查看。
无论用何种论证方法,都一定要加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否则不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
论述段一: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论证可以不举例,而是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论述段二: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最好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也可辅助几个自己举的例子,字数要比前例少。
如作文题提示中没有列举例子,则采用自己举的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注意举例时不要忘记结合论述,否则会模糊文体特征,影响得分。
论述段三: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最好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的时代意义所在。
联系实际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生活或社会的任何一个方面。
目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困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结论段:或总结上文,突出中心论点;或指出希望,给人启发、鼓励;或发出号召,抒发感叹,感染读者。
引论段要精彩,结尾段要有力。
【要点剖析】1.首段:引论,针对生活现象、作文材料,引出论题或论点;或者针对论题,在介绍论题含义的基础上引出论点。
在此处生活现象与作文材料概述要简练,突出要点。
同时,概述生活现象、材料,要有过渡句,然后再引出论点。
过渡一般有三个方向:对概述材料的分析肯定,正面引出论点;对概述材料的分析否定,从反面引出论点;对材料分析后换一个角度引出新的观点。
专题03:议论文分论点提炼内涵阐释法【速成讲解】对话“诚信”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旱灾,赤日炎炎,颗粒无收。
爱民如子的晋文公找大夫箕郑紧急商量救饥荒的对策。
箕郑回答说:“很简单,那就是讲诚信。
君主要讲诚信,官位名分要讲诚信,法令要讲诚信,办事要讲诚信。
”晋文公追问一句:“这是讲诚信的原则,那么,讲诚信会有什么意义呢?”箕郑笑了:“君主讲诚信,那么善恶就会分明;官位名分讲诚信,那么高低上下就不会冒犯;法令讲诚信,那么就会时时成功;办事讲诚信,那么老百姓就会各得其所。
这样看来,我们即使遇到饥荒,只要讲诚信,又有什么害怕的呢?”晋文公以为然,便开诚布公地号令富人拿出自己的粮食赈灾,这些富人果然纷纷响应,晋国很快熬过了饥荒。
这个故事中晋国大夫箕郑与晋文公关于诚信的对话,运用的就是内涵阐释法。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是什么”。
这种方法是对中心论点的内涵的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议论,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的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运用内涵阐释法主要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一、分析理解内涵。
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要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理解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特别是把握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同时弄清作文的要求,因为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以“说‘面子’”为题的作文,作者依据“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这一中心论点阐释提炼出两个分论点: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说“面子”》)显然,这两个基于对中心论点内涵的准确理解之后而阐释出来的两个分论点是合理的,不仅有利于中心论点的论证,而且揭示了题目的实质意义,同时还可以防止偷换论题、转移话题。
二、准确阐释内涵分析理解中心论点内涵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准确地加以阐释。
议论文分论点的拆解方法议论文分论点的拆解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并列分解:包括对是什么的分解(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向)、对为什么的分解、对怎么样的分解、对会怎样的分解;2、递进分解: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的顺序分解、按照论点的内涵进行递进分解;3、辩证分解:辩证分解需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即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4、比喻分解:这是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
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主要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
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话题“勇敢”可以这样分解:①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②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③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二是外延角度。
如话题“肩膀”,就从外延展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微笑“是什么?”微笑,是一剂化解矛盾的神气药水。
微笑,是一种善意单纯的交流方式。
微笑,是和平的象征、友谊的传达机。
2.并列分解“为什么”,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中心论点的成立。
高中语文备考-写议论文条理清晰的方法议论文写作中,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是议论文表达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思路清晰的策略,以提高议论文表达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这一点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还要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论证思路,这一点很多考生无法做到。
一、开宗明义,亮出观点写文章犹如抽丝剥茧,找对了头儿,丝会源源而出,长抽不断;找不对头,则会时时梗阻,纠缠错乱。
开头写好了,作文就会顺畅。
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它告诉我们议论文开头要精彩亮丽,亮出观点,直接告诉读者我们要说什么,才对读者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让其觉得有可读性,收到夺人耳目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唐代白居易强调“首句标其目”,主张好的开头要开宗明义。
梁启超也规劝我们:“文章最要让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
”开门见山是一种节省文字、直入主题的很好的方式。
这种开头,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以统摄全篇,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如:作文《知足常乐》的开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
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这篇议论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知足方能常乐”,收到了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运用题记,展示主题题记一般语言优美,要么提示论点,要么富有哲理,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情。
读者一读题记,便可以有先入为主的功效。
它是一种靓丽文章、使思路清晰的很好的方式。
如:作文《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运用题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与道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道义;利与诚信不可得兼,舍利而取诚信”开头。
这个题记化用诗文,既展示了考生的才情,又提出了文章观点“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明白文章的观点。
2025年高考语文第十章作文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设置方法一、议论文结构安排的误区1、误区: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作文开头入题太慢,扣题不紧,结尾处又画蛇添足,或缺少对相关结局或结论的必要交代等,影响对主旨的表达。
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层次安排混乱,各层次内容杂糅;在某一层次中硬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意思的单一性和内容的完整性。
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文章各部分衔接不紧密,转换处过于生硬,缺少相应的过渡性语句,以致前面表述的内容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在前面也没有铺垫。
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在写作过程中,脱离中心,中途岔到别的话题上。
任意而为,逻辑混乱。
对文章思路缺乏整体把握,想一段写一段,不尊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二、议论文常用的框架(结构)(一)并列式结构1并列式结构类型:(1)并列分解是什么:内涵、属性、对象(2)并列分解为什么:原因、条件(3)并列分解怎么样:方法、途径(4)并列分解会怎样:结果、效能、意义、作用、价值、影响(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概述材料,提出论点:要坦然面对生活引述论据,分层论证分论点1:坦然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分论点2:坦然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分论点3:坦然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重申论点,总结全文我们只有坦然面对生活,生活才能给我们以快乐的体验(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概述材料,提出论点:战“疫”的青春更昂扬引述论据,分层论证分论点1:战“疫”速度彰显了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的担当。
分论点2:战“疫”方法彰显了中国青年善用科技、敢于创新的活力。
分论点3:战“疫”心声彰显了中国青年信念坚定、堪当大任的光芒。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3)途径分析法(怎么做)概述材料,提出论点:做最美的时代青年引述论据,分层论证分论点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青年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
分论点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代青年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定。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做到纲目清楚,让阅卷人一目了然。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它又附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效劳。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议论文的分论点要清楚,最好采用排比句。
正文每段开头用同样句式的话,让人一目了然,这样可得高分。
即使不能用一样句式,也可用首先、其次、再次等。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横向并列式分解①概念分析法——立足中心论点,分析关键概念的含义,明确其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形成分论点的方法。
就是并列分解决概念中的“是什么〞的问题。
例如?做好生活中的减法?这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生活中的减法〞即是要减去生活中多余的东西,“做好〞即是要注意减去什么,有何意义。
由此即可形成分论点:(并列式构造A .减去名利,心胸纯洁;B .减去旁骛,目的专一;C .减去重负,人生轻快。
例如:?为生命着色?A .为生命着上红色,焕发生命的激情;B .为生命着上蓝色,维护生命的纯洁;C .为生命着上绿色,保持生命的朝气。
A .奉献劳动为生命着上炽热的红色;B .淡泊名利为生命着上纯洁的蓝色;C .汲取知识为生命着上旺盛的绿色。
②因果分析法——以中心论点为出发点,或透过现象深化本质,或提醒问题产生的原因,或预感事物开展的趋向和结果,从而形成分论点的方法。
就是并列分解中心论点的“为什么〞的问题。
如?不要轻易说不?一文,标题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全文要分析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对其原因作分析,还是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并列式构造A .面对挑战,轻易说不会丧失机遇;B .面对困难,轻易说不会丧失自信;C .面对求助,轻易说不会丧失真情。
再如?有志者事不一定能成?一文,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全文要分析的问题就是“有志者事为什么不一定能成〞,对其原因作分析,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并列式构造A .有志还需要认清方向才能成功;B .有志还需要讲究方法才能成功;C .有志还需要具备条件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