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格式:ppt
- 大小:20.64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二节 洪积相第三节 河流相第四节 湖泊相第五节 三角洲相第六节 海岸沉积相第七节 碳酸盐岩相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几个事实: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观察•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室内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一、相标志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
包括以下几方面:1、岩石的成分、结构2、岩石的沉积构造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3、古生物、包括遗迹化石。
4、地球化学组成。
5、岩石的几何形态。
6、岩石的纵向序列,即相序。
7、岩石的电性,地球物理测井。
8、岩石的地震响应。
二、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层是地球表面不同岩石的堆积序列,其中沉积岩层是沉积岩和沉积物构成的。
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描述了这些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背景。
了解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于研究地质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沉积物的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性质。
根据沉积物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相。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水下沉积相水下沉积相是指在水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海相、湖相和河相。
海相沉积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海底沉积结构,如潮汐沉积、浪潮沉积和海底碎屑沉积。
湖相沉积物则呈现出平静水体的特征,如泥页岩和石灰岩。
河相沉积物则主要是由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构成的。
陆相沉积相陆相沉积相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沙漠相、冲积扇相和盆地相。
沙漠相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冲积扇相沉积物是由山脉中的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冲积扇上堆积而成的。
盆地相沉积物主要是在构造盆地中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多样,包括泥岩、煤炭、盐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堆积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特定环境条件,包括盆地、海陆界面和陆相地表等。
沉积环境不仅影响着沉积相的形成,还决定了沉积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海相沉积环境海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近岸海域、大陆架和深海盆地等。
近岸海域是沉积物最活跃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有砂岩、页岩和泥岩。
大陆架是海底浅海区域,在这里形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通常与生物作用有关。
深海盆地是海水深埋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包括深海碳酸盐岩和热液沉积物。
陆相沉积环境陆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
河流是地表水体流动的区域,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这里堆积形成沉积岩。
湖泊是由于地形或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静止水体,主要沉积物有泥岩和煤炭等。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是风成沉积岩。
冰川是寒冷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有冰碛石和冰碛土。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一、引言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反映地球表面物质的沉积历史,还可以为矿物资源勘探和地质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针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做一综述性的介绍。
二、沉积环境的定义和分类1. 沉积环境的定义沉积环境是指沉积岩层形成时所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的总和,是一种具有特定空间和时间属性的地球体系。
根据不同的载体,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水相环境两大类。
2. 沉积环境的分类•陆相环境:包括三角洲、河流、湖泊、冲积扇等。
•水相环境:包括海洋、浅海、深海、海岸线等。
三、沉积相的定义和类型1.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岩相单位。
它包括颗粒度、结构、矿物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2. 沉积相的类型•冲积相:由流水冲积物质形成,具有横向变化和纵向层次性。
•湖相:在湖泊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湖泊环境控制。
•海相: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海洋环境控制。
•陆相:在陆地上沉积形成的相,受陆地环境控制。
•湿地相:在湿地环境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湿地特有环境控制。
四、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关系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之间密切相关,沉积环境中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沉积相的形成。
沉积相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环境条件,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结论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和岩石的形成机理。
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地球历史提供重要线索,还可以为勘探矿产资源和指导地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希望能带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一、引言沉积学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岩石中的沉积物以及它们的沉积过程。
沉积物主要由岩屑、生物残骸、化学沉淀物等组成,这些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堆积、沉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沉积学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信息,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地理空间和环境条件,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性质和组成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主要的沉积环境包括陆相环境、浅海环境、深海环境、湖泊环境等。
1. 陆相环境陆相环境是指在陆地上或陆地附近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特点是水流缓慢、物质输送能力较弱。
在陆相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砂岩、页岩、粘土岩等。
2. 浅海环境浅海环境是指在海岸线至浅海水深处形成的沉积环境,水深较浅、光照充足、生物活动较发达。
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砂岩、海相页岩等。
3. 深海环境深海环境是指在海岸线以外深水区域形成的沉积环境,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快、物质输送能力强。
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深海泥岩、玄武岩等。
4. 湖泊环境湖泊环境是指在陆地上形成的封闭水体,水体稳定性强、光照条件良好。
在湖泊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湖相石灰岩、湖相泥页岩等。
三、沉积相沉积相是指在某一具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类型的沉积物,反映了该沉积环境的特征。
沉积相可以按照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组成、沉积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划分。
1. 水动力沉积相水动力沉积相是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河流沉积相、河口沉积相、海滨沉积相等,其特点是颗粒粗大、沉积结构发育。
2. 洞穴沉积相洞穴沉积相是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溶洞沉积相、溶蚀孔隙沉积相等,其特点是溶解作用引起的空隙充填。
3. 生物沉积相生物沉积相是在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生物礁沉积相、生物粪礁沉积相等,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生物遗迹明显。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尹涛61110713资源勘探项目一、沉积环境概念术语“沉积环境”通常指发生沉积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发生的自然作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没有被要求,因此地球表面可以被分成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并且每个单元构成一个自然地理环境。
暴露在地表的各种地质体,从风化、剥蚀、搬运到沉积形成各种沉积物,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虽然沉积作用也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质构造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但地质构造总是通过改变自然地质条件间接影响沉积和沉积过程。
所谓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动植物、水深、水温、水动力、水化学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地貌特征在限制各种环境的范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习惯于根据地貌单元来划分沉积环境。
例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三角洲环境、海岸环境、礁石环境、海底风扇环境等。
二、沉积相的概念沉积学中的“相”或“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概念。
在地质学的早期发展中,“相”一词是由丹麦学者斯特凡诺引入地质学文献的。
当时,斯特凡诺只用“相”来代表地层意义上的“时期”和“阶段”。
瑞士学者格利泽是第一个给“相”赋予沉积学意义的人。
当时,盖尔斯利在研究瑞士西北部的胡罗吉地层时,发现了岩性和古生物的巨大变化。
因此,格利泽用“相位”来描述这种变化。
他认为地层单位的“相”或“像”的变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岩性相近的地层单位必须有相同的古生物组合;另一个观点是不同岩性的地层单位不能有相同属和种的生物群。
然而,后来其他定性科学家在混乱中使用了术语“阶段”,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有些是指岩石类型的地层,如“旧砂相”和“石灰岩相”。
有些是指岩石的成因类型,如“浊积岩相”和“礁相”。
有些涉及沉积环境,如“河流相”和“滨海相”,有些涉及构造环境,如“磨拉石相”和“复理石相”,而“相”在地层学中用作地层单位的观点很少被再次使用。
由于术语“阶段”的含义相当混乱,有人主张在使用术语“阶段”时,只要明确指出该词的含义,那么术语64B’的各种用途都是可行的。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环境:指沉积物在沉积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流、构造、生物、物源、物理及化学变化。
沉积相:指在特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沉积体。
分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大类,每一类中细分为:相、亚相、微相等不同级别。
沉积相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和油气田的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级相(相组):是指按沉积物及其沉积环境所划分的沉积相最大单元,分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三大类。
二级相(相):是相组中次一级相。
如陆相组可分为残疾相、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等。
三级相(亚相):是二级相的细分。
如河流相可细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堤岸亚相等;湖泊相可细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是三级相的进一步细分。
如河道亚相细分为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滞留微相等;浅湖亚相细分为水下砂洲微相、席状砂微相、生物滩微相、及泥坪微相等。
细分沉积相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认识油层非均质性及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
5、流体
通常把容易流动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储层流体:指储层中所含的天然气、原油及地层水。
三者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流体系统。
一沉积环境:沉积学研究的沉积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沉积相: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的特征的综合沉积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在对一定环境中的现代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沉积相的发育、演变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包括沉积体的空间形态、岩性组合、沉积结构、生物特征、动力状况、构造背景等要素。
)——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沉积体系)的全面概括,称为沉积模式。
沉积序列:沉积相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
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的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雷诺数:Re=惯性力/粘滞力=ρvd/μ,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1左右,层流型无背流尾迹,1~40,规则背流尾迹,>40,紊流不规则背流尾迹)缓流:Fr<1,在明渠中水流中受到干扰微波后,若干扰微波既能顺水流方向朝下游传播,又能逆水流方向朝上游传播,流水的性质为缓流。
急流:Fr>1,在明渠中水流中受到干扰微波后,向下游的流速大于向上游传播的波速,此时不可能有向上游移动的波,流水的性质为急流。
弗劳德数:Fr=惯性力/重力=v2/lg,表示惯性力与重力关系的一个数值,(=1临界流)重力流:由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质与流体形成的高度混合的高密度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使混合的流体整体搬运。
牵引流:是指带动碎屑作牵引运动的流体,搬运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流体作用在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推力主要取决于流速,推力愈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颗粒愈大。
二是负荷力(或称载荷力),主要取决于流量,负荷力愈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就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