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3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43
沉积相知识汇总1.朵状三角洲:是指三角洲前缘的指状砂体受到海水的冲刷、改造,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的三角洲。
2.鸟嘴状三角洲;是指当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时而形成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的三角洲。
3.建设性三角洲;是指在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堆积的速度远大于波浪所能改造的速度的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
其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沉积厚、面积大,砂/泥比值低。
4.破坏性三角洲;是指在海洋作用增强而超过河流作用时,河口区形成的泥砂堆积被海洋水动力改造,破坏时形成的三角洲。
其特点是形成时间短,分布面积小。
5.港湾型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的港湾所堆积的泥砂被潮汐作用破坏和改造,外形受港湾控制的三角洲。
6.扇三角洲;是指从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7.深水三角洲;是指曲流河注入水体深度一百米左右的蓄水盆地所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
8.浅水三角洲;是指曲流河注入水体,深度一般几米~几十米的蓄水盆地所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
9.三角洲平原;是指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是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
10.三角洲前缘;是指位于三角洲平原向海方向一侧,处于海平面以下的河流与海水剧烈交锋的河口地区。
11.分流间湾;是指分流河道间相对低洼的与海(湖)相连的海湾地区。
12.远砂坝;是指位于河口坝前方较远部位,沉积物较河口坝细的主要为粉砂,并有少量粘土和细砂组成的沉积体。
13.三角洲复合体;由于河流与海洋作用的消长以及河口的往返迁移,三角洲的成长、废弃多次重复出现,形成多个单一的三角洲沉积体交错叠置,称为三角洲复合体。
14.辫状河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前的辫状河注入蓄水盆地所形成的沉积体。
15.曲流河三角洲;是指曲流河注入蓄水盆地形成的沉积体。
16.浅水湖泊三角洲;是指河流注入广阔的滨浅湖区形成的沉积体。
17.澙湖;是指滨浅海地带由于障壁地形的遮挡而形成的与广海呈隔绝或半隔绝的水域。
第三节常见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及岩相古地理图一、大陆环境沉积1、山麓及山间盆地沉积类型特征:形成于山间和山前地带。
地势起伏悬殊,高差和坡度大,以快速堆积为特征。
如:洪积扇或冲积扇堆积,以粗砾为主,多呈棱角状,分选和磨圆极差,砾径大小混杂2、河流相分为河床、堤岸、河漫及牛轭湖亚相。
1)河床:可分为河床滞留、心滩或边滩微相。
河床滞留——砾石沉积,与下伏岩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心滩——辫状河沉积,可见砾石;边滩——曲流河沉积,环流侧向加积。
2)堤岸亚相:主要细砂、粉砂和泥互层3)河漫:垂向加积。
发育层面构造和水平层理。
河漫滩(发育粉砂岩、泥岩)河漫湖(发育泥岩)河漫沼泽(泥炭沉积发育)4)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留下废弃河道,发育粉砂和富含有机质粘土沉积,有化石河流沉积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河床沉积(下);河漫滩沉积(上)。
呈现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常有冲刷面。
3、湖泊相湖水深度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
特点:水体封闭,沉沉积相分布基本上呈环带状分布。
3、沼泽相:发育在潮湿区,水体滞留。
低能环境,暗色泥岩为主,夹煤层或煤线。
4、冰川沉积:寒冷地区,冰碛物多为棱角状,混杂堆积,砾石表面具擦痕。
二、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以三角洲环境为典型代表。
沉积体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组成。
1)、三角洲平原(顶积层):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陆生生物化石丰富;2)、三角洲前缘(前积层)3)、前三角洲(底积层):海(湖)生生物化石增多由于三角洲沉积体不断向海(湖)方向推近,这时则以侧向加积为主,形成反旋回序列反旋回序列:在剖面上,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出由细到粗,是三角洲沉积的一个主要识别标志。
(三)海洋环境沉积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半深海(大陆斜坡)、深海(大洋盆地)1、滨海沉积相类型:也称滨岸沉积环境。
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a有障壁的海岸:潮坪环境(有沉积作用),无沉积作用的称为潮浦。
以潮汐作用为主。
潮坪可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亚浅海),0—50m 三个带。
沉积相一、基本概念1、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相标志: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也成为相标志。
3、相序定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4、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5、洪积扇: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地区的风化、剥蚀作用剧烈,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6、泥石流:当水携带的砾石和泥沙沉积物达到足够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
7、弯曲度:指河道长度(l)与河谷长度(L)之比,又称弯度指数。
8、河道分岔参数:指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砂坝的数目。
9、浪基面:通常把相当于湖浪1/2波长的水深界面称为“波浪基准面”,简称为“浪基面”或“浪底”。
10、三角洲:在河流入海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11、扇三角洲:由相邻高地进积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扇。
12、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成为辫状河三角洲。
13、障壁岛:指海浪造成的长而低的、狭窄的沙岛。
14、潮道:在障壁岛之间,联系障壁岛后泻湖和海洋的通道。
15、澙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
16、淡化潟湖:潮湿气候区,注入潟湖的淡水大大超过潟湖蒸发量,澙湖水面高于海水面,引起上部水体进入海洋,长期如此外流逐渐淡化,形成淡化澙湖。
17、海流:由地球重力场或海水温度、盐度分布不均产生密度梯度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Chapter3沉积相的研究⽅法与沉积⽅法第三章沉积相的研究⽅法与沉积作⽤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鉴别主要是依据各种相标志;然⽽,这些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则主要来⾃三个⽅⾯:①地质;②地震;③测井。
⽆论哪种类型的资料分析与研究,它都离不开讨论这些标志的形成机理或沉积作⽤,因⽽可以说沉积标志是基础,测井和地震标志则是辅助。
第⼀节流体动⼒学的概念与⽔动条件分析⼀、流体动⼒学的概念⼀)⽜顿与⾮⽜顿流体及其搬运⽅式1、⽜顿流体与⾮⽜顿流体从流体⼒学性质来讲,凡是服从⽜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均称做⽜顿流体;否则称为⾮⽜顿流体。
所谓服从⽜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为⼀常数。
牵引流属⽜顿流体,沉积物重⼒流属⾮⽜顿流体。
1)牵引流(Tractional current)定义:“服从⽜顿内摩擦定律使碎屑物质作牵引运动的流体”,如含有少量碎屑物的⽔流(河流、海流、湖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源流等)和⼤⽓流等;因此,牵引流也有⼈称流体重⼒流(fluid gravityflow)。
2)重⼒流(Gravity current or gravity flow)定义:“在重⼒作⽤下使碎屑物质与流体⾼度混合,不符合⽜顿内摩擦定律的⾼密度流体”,也称沉积物重⼒流(sediment gravity flow),它可进⼀步划分为①碎屑流(泥⽯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流;④浊流。
3)浊流(Turbidity current):属于重⼒流的⼀种,是指由⼤量泥、砂物质和⽔混合,受紊流⽀撑的⼀种⽔下重⼒流。
2、流体的基本搬运⽅式从物理学上来看,有两种最基本的物质搬运类型(或搬运⽅式),即悬浮载荷(悬移质)和床沙载荷(推移质),相对应的有两种搬运形式,悬浮搬运和推移搬运1)悬浮搬运(Suspension transport)空⽓或⽔流把细粒沉积物弥散开来(如粉砂、粘⼟级颗粒以及不同⽐例的砂级颗粒),并使其在流动的内部呈悬浮状进⾏搬运。
沉积相有关概念1. 4.1沉积作用(沉积)从供给区母岩的离解,碎屑物的搬运,到沉积场所的沉积和沉积物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直到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沉积作用,简称沉积。
1.4.2沉积间断在沉积过程中,沉积作用停止期叫沉积间断,或称沉积的不连续性。
1.4.3 沉积环境指沉积物在沉积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流、构造、生物、物源、物理及化学条件等。
1.4.4沉积相指在特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沉积体。
分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大类,每一类中细分为:相、亚相、微相等不同级别。
沉积相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5 沉积体系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组合体。
1.4.6 一级相(相组)与二级相(相)一级相(相组)是指按沉积物及其沉积环境所划分的沉积相最大单元,分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三大类。
二级相(相)是相组中次一级相。
如陆相组可分为残积相、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等;海相组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海陆过渡相组可分为三角洲相、(?)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等。
1.4.7三级相(亚相)与四级相(微相)三级相(亚相)是二级相的细分。
如河流相可细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堤岸亚相等;湖泊相可细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是三级相的进一步细分。
如河道亚相细分为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滞留微相等;浅湖亚相细分为水下沙洲微相、席状砂微相、生物滩微相及泥坪微相等。
细分沉积相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认识油层非均质性及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
1.4.8 相序(相层序、沉积层序)亦称相层序或沉积层序,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或环境)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
1.4.9 相变指沉积相在纵向上与横向上的变化。
它反映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特征的改变。
沉积相有关概念1. 4.1沉积作用(沉积)从供给区母岩的离解,碎屑物的搬运,到沉积场所的沉积和沉积物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直到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沉积作用,简称沉积。
1.4.2沉积间断在沉积过程中,沉积作用停止期叫沉积间断,或称沉积的不连续性。
1.4.3 沉积环境指沉积物在沉积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流、构造、生物、物源、物理及化学条件等。
1.4.4沉积相指在特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沉积体。
分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大类,每一类中细分为:相、亚相、微相等不同级别。
沉积相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5 沉积体系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组合体。
1.4.6 一级相(相组)与二级相(相)一级相(相组)是指按沉积物及其沉积环境所划分的沉积相最大单元,分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三大类。
二级相(相)是相组中次一级相。
如陆相组可分为残积相、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等;海相组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海陆过渡相组可分为三角洲相、(?)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等。
1.4.7三级相(亚相)与四级相(微相)三级相(亚相)是二级相的细分。
如河流相可细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堤岸亚相等;湖泊相可细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是三级相的进一步细分。
如河道亚相细分为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滞留微相等;浅湖亚相细分为水下沙洲微相、席状砂微相、生物滩微相及泥坪微相等。
细分沉积相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认识油层非均质性及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
1.4.8 相序(相层序、沉积层序)亦称相层序或沉积层序,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或环境)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
1.4.9 相变指沉积相在纵向上与横向上的变化。
它反映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特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