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茶具和泡茶顺序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泡茶方法步骤茶艺小组:一、茶具简介茶巾~擦拭茶具公道杯~~盛茶汤茶壶~~泡茶茶杯(品茗杯)~~喝茶茶虑~~过滤茶汤茶托~~放过茶漏茶垫~~放茶杯茶夹~~夹洗杯子,拇指食指捏中下部位,偏身体左侧夹杯,夹杯是夹向自己的一面。
茶针~~疏通茶壶嘴茶匙~~拨干茶茶荷~~放干茶(茶叶→茶荷→茶壶)茶则~~盛茶入壶茶漏~~放在茶口上以防茶掉出来随手泡~~煮开水一、泡茶步骤①茶具的摆放:公道杯和茶壶的壶口相对,随手泡的壶口向左,茶组放在右上角,茶荷放在左上角,茶托放在左下角,茶垫放在右上角。
②折茶巾: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再左右对折,折成长方形摆放在自己的面前。
③洗茶壶,将随手泡中的开水从茶壶柄处绕壶口外围浇一圈,然后将水注入壶中,浇时高冲低收,高处高出壶口20厘米低处接近壶口,然后洗茶壶结束。
④将洗壶水倒到公道杯中前先在公道杯上放茶漏,然后将公道杯中的水洗茶杯,倒一个来回将公道杯中的水倒完,如若倒不完就将其倒在茶盘上,倒完水后就是洗杯了,用茶夹夹住杯子靠自己的一侧,夹起轻轻绕圈震荡杯中的水,然后就可以将杯中的水倒掉了,然后将洗好的杯子放在客人面前(一般茶很热的话,就要放茶垫,茶垫要在洗杯前放)。
⑤洗完之后就可以泡茶了,将茶荷中的茶倒到茶壶中,然后倒水,要壶口一周然后高冲低收,水到三分之二,用热水逆时针浇壶一圈,然后浇壶盖,待几秒,茶就好了。
(第一道茶叫洗茶,一般不喝)。
⑥将茶倒到公道杯中,倒完后点三点,然后就可以分茶了。
给客人斟茶只倒杯子的七分,一般不倒满,客人喝完再续。
注:六堡茶一般用水100℃,绿茶水85℃,花茶、黑茶、红茶水90℃,乌龙水100℃。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那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有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中华的茶文化饮茶方法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
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
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
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里,茶是药。
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
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
至唐代,还多用这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种饮用方法。
茶道倒茶有哪些顺序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倒茶也是有一定步骤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倒茶顺序,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茶道倒茶顺序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
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泡茶的流程及礼仪和工具使用一、泡茶的流程泡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下泡茶的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准备茶具:茶壶、盖碗、茶杯、茶匙等。
–准备茶叶:选择适合泡茶的茶叶,可以选择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准备开水:用优质的水进行烧开。
2.温杯:–将开水倒入茶杯中,让茶杯蓄热片刻后,将水倒出。
3.盖壶:–将茶叶放入茶壶,一般约为3克-5克。
–倒入适量的热水,用盖碗盖住茶壶。
4.温壶:–取一杯开水,将热水倒入茶壶外面,让茶壶加热。
5.冲泡:–先倒入一些热水,稍微冲洗一下茶叶。
–再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茶壶盖。
6.倒茶:–泡茶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的口感需求而定,一般约为1分钟-3分钟。
–先将茶水倒入盖碗中,然后再将茶水倒入茶杯中。
二、泡茶的礼仪在泡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泡茶礼仪:1.客人先饮:–如果有客人在场,应该先倒给客人一杯茶。
–服务客人时,用右手捧盖碗的盖子,用左手托盖碗,将茶水倒入客人的茶杯中。
2.小口品味:–品味茶水时,应小口小口地品尝,可以品味出不同泡法和泡茶器具对茶水的影响。
3.勿抿嘴:–饮茶时,不要发出吸气、啜饮声,也不要抿嘴,这样显得不雅观。
4.送茶道谢:–泡茶后,可以用右手持茶杯,左手托着杯底,将茶杯递给对方,表示感谢。
三、泡茶的工具使用在泡茶的过程中,合适的工具使用可以提升泡茶的效果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泡茶工具:1.茶壶:–茶壶是泡茶的核心工具,可以选择紫砂壶、玻璃壶、铁壶等不同材质的茶壶。
2.盖碗:–盖碗用来盖在茶壶上,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盖碗或陶瓷盖碗。
3.茶杯:–茶杯是用来饮用泡好的茶水的工具,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杯或陶瓷杯。
4.茶匙:–茶匙用来取茶叶和搅拌茶水,可以选择檀木茶匙或不锈钢茶匙。
5.茶盘:–茶盘用来放置茶具,可以选择竹质茶盘或陶瓷茶盘。
以上是泡茶的流程、礼仪和工具使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泡茶的步骤和礼仪泡茶既是一种独特的品茗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礼仪。
以下是一般的泡茶步骤和茶道礼仪的简要介绍:1. 准备茶具和茶叶:- 选择合适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 选择优质的茶叶,如龙井茶、铁观音、普洱茶等。
2. 温洗茶具:- 将茶壶和茶杯用80℃左右的热水冲洗一遍,清除灰尘和异味。
3. 盛茶叶:- 取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一般以3克茶叶配200毫升水为宜,具体情况可根据茶叶种类和口感调整。
4. 浸泡茶叶:- 将80℃-95℃的热水冲泡在茶叶上,浸泡时间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而定,一般为30秒至2分钟。
5. 倒茶:- 先将第一泡茶水倒入茶海或茶杯中,此泡一般较浓,称为茶的灵气泡。
- 接下来的泡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叶特性决定,可以选择一次性倒完或分几次倒。
6. 品茶:- 小口品尝茶汤,感受茶香、滋味及口感的变化。
- 可以用眼观察茶汤的颜色、澄清度,用鼻闻茶香,让茶味在口腔中停留,领略茶的韵味。
茶道礼仪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茶道礼仪:1. 对待茶具:- 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刮损。
- 使用茶具前后要注意洁净。
2. 茶席准备:- 茶席要整洁,不要有杂物。
- 茶席要选取安静的环境,以便静心品茗。
3. 茶艺表演:- 可以在品茗过程中展示一些经典的茶艺动作,如倒茶、斟茶、递茶等。
4. 礼仪待客:- 当有客人来访时,要热情招待,并遵循一定的传统礼仪。
茶道礼仪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区和文化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基本的泡茶步骤和茶道礼仪就足够了。
在享受茶的同时,也要尊重茶文化的传统和习俗。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第一道:净手和欣赏茶具从卫生角度上看,泡茶之前必须洗手。
客人来喝茶之前自然也是先看茶具也就是所谓的“赏具”。
第二道:汤杯温壶泡茶需先将茶具用开水冲洗一遍,不仅是给茶具清洁卫生,更是为了给茶具预热,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更香。
然后再将开水倒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依次预热,也有茶友管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简单的说就是将茶叶放进杯中,很多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的茶艺师还会加上一些花式动作,这样会更显得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洗茶就是慢慢的将沸水倒入壶中,让茶叶浸泡在水中,然后又将沸水倒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那些炒制不好的茶叶过滤掉,将茶叶表面的污物清洗掉。
第五道:冲泡洗过茶之后,便是泡茶,将沸水倒入壶中,不过倒水时要将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就把壶倒满了。
第六道:春风拂面倒入沸水时,水需要高处壶口,然后用壶盖将表面飘起来茶末去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在喝茶时不让漂浮在表面的茶叶进入口中。
第七道:封盖把壶盖盖上,再用沸水浇遍整个茶具,为的是不让冲泡的香气散出。
第八道:分杯喝茶之前,需要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这样好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慢慢的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让每位客人品尝。
第十道:分壶倒茶讲究七分满,在分壶时将每一个客人的闻香杯中只倒七分满,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双手抬起茶送到客人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本“以茶奉客”。
第十二道:闻香把茶汤倒入品茶杯中,拿起盖闻杯中的余香,这是客人做的事情,茶艺师只需在一旁观看。
第十三道: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成三口饮下。
中国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中式喝茶的流程和礼仪
中式喝茶的流程和礼仪丰富多样,以下是一种普遍的、较为传统的品茶流程和礼仪:
1、预备茶具:
1按照茶席的布置,摆放茶壶、茶杯、茶匙、茶荷(盛放茶叶的器皿)、茶盂(废水盂)、茶巾、茶盘等器具,并确保茶具洁净。
2、鉴赏茶叶:
1用茶荷展示茶叶,邀请宾客观赏茶叶的颜色、形状和香气,称之为“观茶”。
3、温杯涤器:
1用热水烫洗茶具,既是为了清洁,也是为了让茶具预热,有利于茶汤口感。
4、投放茶叶:
1根据茶具和人数适量投放茶叶,通常以茶与水的比例为准,不同茶叶种类投放量不同。
5、冲泡茶叶:
1用热水(根据不同茶叶特性调节水温)沿壶壁缓缓注入茶壶,第一泡通常用于洗茶,也叫“润茶”或“醒茶”,第二泡才正式饮用。
6、分茶敬客:
1待茶泡至适当时间后,使用茶勺或直接倾倒将茶汤均匀分配至每位宾客的茶杯中,茶满七分表示尊敬,留三分为空则寓含虚怀若谷之意。
7、品饮鉴赏:
1宾客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后品其味,欣赏茶汤色泽,品尝茶的甘醇、苦涩、鲜爽等滋味。
8、续水礼让:
1当茶汤饮尽,主人会适时续水,过程中会注意观察宾客茶杯,以示意是否需要加水,同时遵循先宾后主的原则。
9、交流分享:
1茶艺不仅仅是品茶,更重要的是茶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分享,品茶过程中,可以畅谈茶艺、生活琐事或人生哲学。
10、收尾清理:
1品茶结束后,将茶渣倾倒,茶具清洗干净,还原茶席,保持整洁。
以上流程和礼仪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庄重与优雅,但不同地区和茶艺流派可能存在细微差别,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茶道的泡茶顺序茶道的泡茶顺序 茶道被视为⼀种烹茶饮茶的⽣活艺术,⼀种以茶为媒的⽣活礼仪,⼀种以茶修⾝的⽣活⽅式。
下⾯是⼩编精⼼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泡茶顺序,⼀起来看看。
茶道的`泡茶顺序 净⼿,先引茶⼈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烫杯温壶”是将沸⽔倾⼊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宫”:将乌龙茶放⼊茶壶。
洗茶:将沸⽔倒⼊壶中,⼜迅速倒出。
冲泡:沸⽔再次⼊壶,倒⽔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敬. “春风拂⾯”:⽔要⾼出壶⼝,⽤壶盖拂去茶末⼉。
封壶:盖上壶盖,⽤沸⽔遍浇壶⾝。
分杯:⽤茶夹将闻⾹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公道杯,使每个⼈都能品到⾊、⾹、味⼀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闻⾹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客⼈将茶汤倒⼊品茶杯,轻嗅闻⾹杯中的余⾹。
品茗:客⼈⽤三指取品茗杯,分三⼝轻啜慢饮。
茶道茶具的使⽤ 置茶器 的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茶壶的⽤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放于壶⼝上导茶⼊壶,防⽌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
⑤茶擂:⽤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便投⼊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茶罐。
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被烫。
②茶匙:⽤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于通壶内⽹。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具;尖端⽤于通壶嘴。
⑤茶⼑:取、倒茶叶。
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茶海,然后依⼈数多寡平均分配;⽽⼈数少时则倒出茶⽔可避免因浸泡太久⽽产⽣苦涩味。
茶海上放滤⽹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于品啜茶汤。
②闻⾹杯:借以保留茶⾹⽤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托盘,可避免茶汤烫⼿,也起美观作⽤。
涤洁器 ①茶盘:⽤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
正确的泡茶顺序1.1、温具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1.2、置茶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1.3、冲泡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1.4、倒茶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1.5、奉茶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1.6、品茶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2、泡茶的方法是什么2.1、绿茶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
2.2、红茶先用热水烫杯,再沸水冲泡。
红茶是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
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
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
2.3、乌龙茶用沸水多次冲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
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3、泡茶用什么水好3.1、泉水众所周知,在天然水当中,泉水的杂志比较少,透明度高,受到的污染最少,水质值得肯定,泉水是比较清爽的一种水。
3.2、常年流动之水溪水、江水与河水等常年流动之水,用来泡茶也是非常不错的。
3.3、自来水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水或湖水。
中国茶道泡茶步骤中国茶道是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体系,它将泡茶过程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茶叶的品质、泡茶器具的使用以及泡茶的仪式感。
下面将介绍中国茶道泡茶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准备器具和茶叶在泡茶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和茶叶。
传统的泡茶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海、茶船等。
茶壶通常是以紫砂泥制成,而茶杯则是瓷器或玻璃器皿。
此外,选择高质量的茶叶也是泡茶的关键。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的茶叶。
第二步:洗净器具在泡茶之前,应先将器具进行清洗,确保无异味和杂质。
使用清水冲洗茶壶、茶杯等器具,避免对茶叶的影响。
第三步:烧开水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不同的泡茶方法,需要烧开适宜的水温。
一般来说,绿茶适宜的水温为80-90℃,红茶和乌龙茶适宜的水温为90-95℃。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步:预热器具将开水倒入茶壶中,既可以预热茶壶,也可以让茶叶展开。
稍等片刻后,将热水倒入茶杯中,将茶杯也进行预热。
第五步:投放茶叶预热完成后,将茶叶放入茶壶中。
一般来说,绿茶需要放入较少的茶叶,而红茶和乌龙茶则需要放入较多的茶叶,以保证泡出的茶有足够的香气和口感。
第六步:冲泡茶叶倒入热水,按照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控制冲泡时间。
绿茶一般泡制时间较短,30秒至1分钟即可;红茶和乌龙茶则需要泡制较长时间,一般为2-3分钟。
注意控制水温和冲泡时间,过高的水温和过长的冲泡时间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第七步:品饮茶汤泡制完成后,将泡好的茶倒入预热的茶杯中。
在品饮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茶汤的色泽、闻茶香气和品尝茶的口感来感受茶叶的魅力。
第八步:多次冲泡中国茶道注重多次冲泡,认为每一次冲泡都可以带来不同的茶味体验。
因此,在一壶茶中,可以多次冲泡,享受茶叶在不同冲泡阶段的变化。
中国茶道注重茶叶的品质、器具的使用和泡茶的仪式感。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在家中感受中国茶道的独特魅力,品味出优质茶叶的风味和个性。
不过,泡茶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尝试和领悟,才能逐渐掌握泡茶的技巧和艺术。
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一,备具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内,三只杯及托呈倒三角形在茶盘横中心线前部位置,茶盘前方摆放已经置样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壶。
二,备水急火煮水至浮腾,冲入热水瓶备用。
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备用。
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热后的水壶贮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三,布具双手(在泡茶过程中特别是女性强调用双手做动作,一则是显的稳重,二则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为显大方,可用双手。
)将水壶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盘右侧桌面。
将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后方;将盘左上角的杯及托端至盘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线状排列,将茶匙筒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再将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后方,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四,赏茶将茶荷奉给来宾,请他们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及嗅闻干茶香。
五,润杯经消毒柜消毒后的茶具常带有一些消毒的异味,故用开水润杯,以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经湿润后,冲跑时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以便观赏,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内壁冲入,约占容量的1/3,右手转碗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与茶巾复位。
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壶冲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转动,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顺序回选,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置茶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别投入3个茶杯中。
一般茶与水的比为1:50,每杯用茶叶2-3克,冲水为100-150毫升。
七,浸润泡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少量开水,目的是使茶叶充分浸润,促使可溶物质析出。
浸润跑时间20--60秒,可视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
八,试香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运动,称作摇香。
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
泡茶顺序10个流程泡茶的10个流程为备具、赏茶、温杯、投茶、冲泡、奉茶、收具、品饮、续水、清洗。
1、备具泡茶前要先准备合适的茶具,将茶杯放在茶托中,杯口朝上,茶匙、茶荷等茶具需要放在茶盘上,茶壶防止茶盘的右下角,茶巾需要摆放在泡茶者和茶盘之间的茶桌上。
2、赏茶利用茶匙从茶罐中取出适量的茶叶,放入茶荷中呈给宾客观赏,让宾客欣赏茶叶的外形、色泽,嗅闻干茶的香气等。
这一步除了让宾客观赏茶叶,还能够起到让宾客安心品茶的作用。
3、温杯在冲泡茶叶之前要先对茶具进行清洗,用烧开的开水将准备好的茶具冲烫一遍。
可使沸水在茶杯中逆时针转动三遍,待茶杯内壁充分浸润后,将冲烫后的水倒入茶洗中。
4、投茶茶具冲烫完成后,按照相应的茶水比例,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到每一个茶杯中。
采用回转书法往茶杯中倒入少量开水,开水需没过茶叶,浸润20秒左右再倒去杯中的水,达到洗茶和醒茶的效果。
5、冲泡正式冲泡宜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进行,“凤凰三点头”是指右手执茶壶,以三起三落的方式将壶中的开水注入茶杯,以注至七分满为最佳。
6、奉茶主人家要将泡好的茶汤依次敬奉给在场的宾客,再行伸掌礼邀请宾客用茶。
奉茶时需要用双手捧着茶杯,表示主人家对客人的重视。
客人在主人家奉茶后,需要用扣手礼来回应主人。
7、收具奉茶后主人家需要将不需要用到的茶具依次收回,归纳到位,避免在品完茶后还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将茶具收纳。
8、品饮品饮的步骤是先嗅闻茶汤的芬芳怡人的香味,再观赏茶汤和茶汤中的叶底状态,最后小口细品茶汤滋味,好的茶叶会在品饮时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9、续水主人在招待宾客饮茶时,要留意宾客茶杯中的茶汤,在客人杯中的茶汤剩余三分之一时,主人家就要提茶壶给客人续水。
在喝茶时长时间不给客人续水,让客人一直等待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10、清洗清洗茶具时泡茶的最后一步,主人家在宾客离开后,要及时将泡茶时用到的所有茶具用清洗干净,避免茶垢、茶渍的产生。
茶具在清洗过后还需要用沸水冲烫一边,达到消毒的效果,便于茶具下一次的使用。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入宫”:将乌龙茶放进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进壶,喝水过程中壶嘴“摇头”三次,即为所谓“凤凰三摇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于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缠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到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放入公道杯,并使每个人都能够Fanjeaux至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遣茶:以茶遣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MB990CH品茗杯,分后三口重啜快饮老庄之道思想,强调自然,超凡脱俗,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和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欲求长生不死,变化飞升,不信天命,不信业界,以生为乐,在静观默察中,清静无为,坐忘虚心,以素朴人性与诸物本性自然契合。
道教戒酒戒杀生,要求静坐息心,无思无虑,茶有破睡之功,固道教离不开茶。
道教发详地在巴蜀,其形成时期,巴蜀的饮茶习俗已广为传开,因此茶成了成仙的灵药,西汉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荼,久食羽化”。
南朝齐梁时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杂录》中说:“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启服之”。
丹丘子是一位仙人。
卢仝七碗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说明茶与道教关系,喝了七碗茶,就可飞到天上,羽化成仙了。
中国人这种神仙观念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
反映在茶文化中,“乐生”精神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强调自然,是道家思想,中国茶道没有严谨的规范,其道理也在于此。
因为自然之道乃变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法无法,有生命的无秩序。
喝茶的时候忘记了茶的存在,快乐自足,泡茶不拘于规矩,品茗不拘于特定的环境。
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异。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清与淡,要求心无杂念,忘却自我和现实世界的存在,追求虚无飘渺的极乐幻境,淡泊人生,无所追求,以脱尘世苦海。
冲茶的步骤礼仪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饮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以下是一般冲茶的步骤和礼仪:
1. 准备茶具:首先要准备好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荷等。
茶具的选择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喜好来决定。
2. 清洗茶具:在冲茶之前,要先用开水将茶具冲洗一遍,以去除茶具上的灰尘和异味,同时也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
3. 观赏茶叶:将茶叶倒入茶荷中,供客人观赏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等。
4. 投放茶叶: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茶具大小,适量地投放茶叶。
一般来说,每100 毫升水投放2-5 克茶叶为宜。
5. 冲泡茶叶:将开水冲入茶壶中,然后倒掉,这一步骤被称为“洗茶”,目的是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和异味。
然后再将开水倒入茶壶中,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选择适当的冲泡时间。
6. 倒茶:将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一般以七分满为宜。
倒茶时要注意不要将茶水倒满,以免烫手。
7. 奉茶:将茶杯放在茶盘上,用双手奉上给客人,表示敬意。
8. 闻香:待客人接过茶杯后,先闻一闻茶香,再品茗。
9. 品尝:品茶时,先小口品尝,让茶汤在口中停留片刻,感受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然后再慢慢咽下。
需要注意的是,冲茶的步骤和礼仪可能会因为茶叶的种类、茶具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在冲茶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和整洁,避免嘈杂和杂乱的环境影响品茶的心情。
总之,冲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礼仪。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冲茶技巧和品茶水平,同时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12道茶艺表演程序
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列举了12道茶艺表演程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茶艺文化。
1. 洗茶器:将茶具放入茶盘中,用清水洗净并擦干。
2. 烫杯:将杯子放入茶盘中,用开水烫杯并倒掉水。
3. 取茶:将茶叶放入茶具中,将热水倒入茶具中,待茶叶发开后倒掉水。
4. 冲泡:将热水倒入茶具中,冲泡茶叶,待茶汤浓郁后倒入茶杯中。
5. 倒茶:将茶汤倒入茶杯中,直到七八分满。
6. 闻香:将茶杯放到鼻子下面,闻一闻茶香。
7. 品茶:将茶汤小口喝入口中,感受茶汤的滋味。
8. 赏色:观察茶汤的颜色和清澈度。
9. 赏形:观察茶叶的形态和大小。
10. 赏器:观察茶具的造型和材质。
11. 聊天:与朋友聊天,分享喝茶的心得体会。
12. 敬茶:向客人敬茶,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以上是12道茶艺表演程序,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才能够展现出茶艺的精髓。
茶艺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茶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中国茶道喝茶顺序步骤及完整茶具中国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喝功夫时都会一套完整的茶具,很多人在喝茶时,觉得茶叶苦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喝茶顺序步骤是不对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茶道喝茶顺序及茶具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茶道喝茶的全部顺序(1)恭请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3)丝竹和鸣:低播古典名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叶嘉酬宾: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
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手法之岩茶代称,意为茶叶嘉美。
(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6)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
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7)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8)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9)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10)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
“清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11)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
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喻为若琛。
(12)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13)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14)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15)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三色:认真观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17)喜闻幽香: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18)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9)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
“兰芷”泛指岩茶。
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20)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泛指岩茶。
(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石乳”是元代岩茶之名。
(22)令略岩韵: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23)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24)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是什么一,备具将三个玻璃杯的杯口向下放入杯托中。
三个玻璃杯和支架在茶盘横向中心线前方呈倒三角形。
放在茶盘前面的茶花和茶匙筒。
茶杯放在左下角,茶巾放在中下角,水壶放在右下角。
二,备水用大火把水烧开,直到浮起来。
将其倒入热水瓶备用。
泡茶前,用少量沸水加热茶壶,然后倒入沸水备用。
当温度较低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暖水壶可以防止水温下降过快。
三,布具在用双手泡茶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女性来说,用双手做动作很重要,一个是为了表现稳定,另一个是为了表示尊重,但男性可以用双手泡茶来表现慷慨。
将水壶和杯子一个接一个地提到茶盘右侧的桌子上。
将茶巾末端放在茶巾水杯后面;将杯和杯托端放在托盘左上角至托盘左下角,使三个杯从右前到左后呈对角线排列。
将茶匙桶放在托盘左侧上方的桌面上,然后将茶莲花端放在茶匙桶后面。
用双手将茶杯从右向左直转。
四,赏茶向客人提供茶莲花,让他们欣赏干茶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五,润杯消毒柜消毒过的茶具往往有一些消毒异味,所以用沸水湿润茶杯以消除异味。
另一方面,当干玻璃是湿的时,可以防止水蒸气在杯壁上冷凝,以保持玻璃在观看时晶莹剔透。
双手拿着茶巾,斜放在左手的手指上,右手提起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使水沿着杯子内壁流动,约占容量的1/3,右手转动碗,切断水。
一个接一个地注满水后,重新设置水壶和茶巾。
不使用茶巾时,左手半握紧桌边,右手提壶冲水,右手握茶杯座,左手握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旋转,杯边按后、右、前、左、右、右、右的顺序向后选择,使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用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茶杯中,将茶杯放入茶托中。
六,置茶将茶莲花中的干茶分别放入三杯。
茶水比一般为1:50,每杯茶2-3克,冲水100-150毫升。
七,浸润泡通过旋转技术向玻璃中注入少量开水,以充分渗透茶叶,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沉淀。
浸泡时间为20-60秒,具体取决于茶叶的紧密程度。
八,试香左手握住杯底,右手轻轻握住杯底,右手逆时针转动,左手轻轻握住杯底做相应动作,称为摇香。
一、泡茶工具
茶盘: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茶道: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茶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茗炉:烧水的器具
茶匙、茶海、茶拨、茶壶品饮杯(茶盏、茶碗)、
二、正确的泡茶方法的顺序:
1、烫壶: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关于金蟾的传说故事,内容大致都一样: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
释义:“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
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三脚蟾蜍天性喜欢金银财宝,对钱财有敏锐洞悉力,很会挖掘财源。
刘海禅师平生喜欢布施济贫,得到三脚蟾蜍之相助,救济贫穷百姓无数。
此后,三脚蟾蜍被认定为”招财宝物”。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为坐蹲于金元之上的三足蟾蜍,背负钱串,丰体肥硕,满身富贵自足,有“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