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有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4
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张国军;吕虹;周亚莉;方芳;王雅杰;康熙雄
【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023)005
【摘要】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物不耐受的8例,2项以上食物不耐受的54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张国军;吕虹;周亚莉;方芳;王雅杰;康熙雄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1;R446.62
【相关文献】
1.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 [J], 白婕;岳燕
2.过敏性鼻炎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J], 陈润钿;林暖君;张胜键;刘岳明
3.克罗恩病患者检测食物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J], 苏雅青;王承党
4.婴幼儿湿疹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张艳林; 吴剑波
5.在慢性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吴义森;吴明红;黄喜顺;邱耀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在体检中的应用报告北京小汤山医院韩萍1.概述“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是大伙儿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可是有些敏动人群对一些美食却要额外的谨慎警惕乃至望而却步。
因为这些敏动人群一旦不警惕食用到含有过敏原的食物,轻那么产生不良反映,重那么可能发生严峻后果。
1.1 食物不耐受的概念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映性疾病。
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做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爱惜性免疫反映,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发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映,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病症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活着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1.2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应当前仍然存在不合,可是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
这一研究领域此刻取得较普遍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论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
FOOKE博士以为,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如此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致使免疫反映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1]。
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看成废物从肾脏排除。
同时,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致使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
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致使水肿和肥胖。
IgE介导的速发型的过敏反映,发病大多在摄人食物后的数十分钟到2h发生,病症突出且与食物摄人显著关联,要紧表此刻皮肤、胃肠道和肺等部位,多次发作后患者也可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式也日臻完善。
而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映属迟发性反映,多在进食不耐受的食物2小时或数天后发生,大多由多种食物引发,少有单一食物引发。
为何要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
作者:杭州臻景功能医学中心
来源:《健康人生》2015年第10期
不同的人对于食物种类有不同的偏好,但某些食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往往因为迁延时间较长而不易被察觉,如:蛋、乳制品、花生、酵母等。
这些食物都可以引发食物不耐受,造成肠道慢性发炎或激素增加,会使人体产生炎性症状,如慢性湿疹、气喘、慢性肠胃炎,长此以往将导致慢性病发生及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功能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慢性症状,其中很多都是亚健康的症状,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并持续下去。
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出现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一系列症状或疾病。
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能会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的现象,其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
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生,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
同时,食物不耐受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不规律、不特异、因人而异等特征,也使得临床医生往往忽视食物不耐受对机体的损伤。
所以,针对机体出现慢性症状和疾病之前进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根据结果积极进行食物干预措施,通过饮食调整使抗体恢复到正常水平,阻断食物不耐受对机体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
目前功能医学检测试验室可对蔬菜、肉类及水果等多达90种物质的不耐受抗体进行检测,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受检者制订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指导患者避免摄取不耐受食物,从而控制疾病发展的源头,阻止疾病继续发展,从而解除长期病患,提高生活质量。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20-07-06T08:19:12.92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0期作者:谭文涛于建江[导读] 分析食物不耐受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克拉玛依 833699)【摘要】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疾病患者400例,对患者均采用血清学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对比最终检测结果。
结果:经过检测后,牛奶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3.00%;其次为鸡蛋、大豆,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0%与25.00%,且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
结论:食物不耐受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防控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食物不耐受;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0-0022-02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od intolerance test in allergic diseasesTan Wentao, Yu JianjiangDushanzi People's Hospital of Karamay, Karamay, Xinjiang 83369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od intolerance test in allergic diseas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00 cases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as carried out. The serum levels of 14 kinds of food intolerance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all patients, and the fin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test, the positive rate of milk was 53.00%, followed by eggs, 41.00% and soybeans 25.00%. The positive rate of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 > 0.05). Conclusion Food intolerance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patients. Effective food intolerance test results can play a strong role in guid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tients.【Key words】 Allergic disease; Food intolerance; Clinical application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可知,在过敏性疾病中食物不耐受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理在于人体机体对食物产生特异性IgG 抗体而诱发的保护性免疫反应[1-2]。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是大家生活中最大的享受,但是有些敏感人群对一些美食却要格外的谨慎小心甚至望而却步。
因为这些敏感人群一旦不小心食用到含有过敏原的食品轻则产生不良反应,重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1 1 食物不耐受的定义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12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理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
这一研究领域现在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阐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
FOOKE博士认为: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当作废物从肾脏排除。
同时,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
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水肿和肥胖。
IgE介导的速发型的过敏反应,发病大多在摄人食物后的数十分钟到2h发生,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人显著关联,主要表现在皮肤、胃肠道和肺等部位,多次发作后患者也可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
而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属迟发性反应,多在进食不耐受的食物2小时或数天后发生,大多由多种食物引发,少有单一食物引起。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
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
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现象,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食物不耐受时出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长期食用也可引起慢性症状,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性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
13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调查英国过敏协会统计显示: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
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几乎所有的系统疾病都与食物的不耐受有关。
其中,肠易激综合症、皮肤病、偏头痛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最大。
对于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4%-2.4%。
小于3岁孩童的患病率为6%左右一般发生皮肤症状轻微或严重的的比例约为35%发生儿童哮喘的比例约为6-8%,患病率可因人种而有所差异,并因年龄的大小,饮食习惯,居住地区及诊断的方法而有所区别。
14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常见食品引起食物不耐受的食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世界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八大”过敏原食物,并提交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审核,经过反复论证,于1999年23届会议中通过此“八大过敏源”并要求对所有食品如含有此八大过敏源的食品都需要加以标识。
此八大过敏源为:1花生及花生制品2介壳类产品虾、蟹、龙虾、小龙虾等3鱼类带蹯的海及淡水鱼类4蛋类及蛋类制品5乳类及乳类制品奶酪、酸奶及发酵制品6 坚果类杏仁、胡桃、山核桃、巴西果、榛子等7大豆及大豆衍生物8含面筋的谷物类产品小麦、黑麦、燕麦等1999年,23届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议指出,此八大类过敏原:即花生、坚果类、乳类、蛋类、鱼类、介壳类、麦类、及大豆。
占所有过敏原食品的90%以上其他常见间歇性的食物过敏原,差不多160多种,仅占10%以下。
15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的各种各样症状消化系统--恶心、腹痛、腹泻、腹部剧痛、口臭、打嗝、胀气皮肤系统--湿疹、面疱、指甲和头发脆性大、头皮屑、荨麻疹、皮肤干燥、黑眼圈神经系统--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焦虑、困惑、忧郁、无法专心、暴躁易怒、坐立不安呼吸系统-- 气喘、慢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鼻后黏液分泌、慢性鼻窦炎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发炎、关节疼痛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阴道搔痒、阴道分泌物异常心脏血管系统--胸部疼痛、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加速其它方面--体重快速变动、肥胖、磨牙、口腔溃疡等。
2食物不耐受与相关疾病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发生于人的各个年龄段,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其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长期慢性症状。
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
21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患病率可达8%~23%,在美国成为仅次于普通感冒的缺勤原因。
如今已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可导致IBS患者肠道功能的紊乱,已有实验证明,根据食物IgG抗体来剔除某些食物成分,是控制IBS 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检测像炎症性肠炎等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的疾病患者的食物IgG抗体水平,就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1982年Firer发现IgG参与了牛奶的过敏反应。
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属Ⅲ型变态反应,与经典的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不同。
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发病迟缓,通常在摄人食物24--120 h后,临床表现为多个系统的慢性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的发生率最多为44%。
患者很难做出自我诊断,并且由于检测手段滞后、诊断方法不普及,及医师对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认识不够,造成临床诊断的困难。
3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结果4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6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7.5 %。
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5 %)和牛奶(72.5 %)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0 %,27.5 %)说明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食物特异性IgG具有极高的发生率。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3周内明显改善者62.5%,症状有所改善者32.5%,总有效率为95.0%。
结论表明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22食物不耐受与皮肤病食物不耐受的皮肤速发型反应有风疹、血管神经型水肿、红斑迟发型反应可观察到严重皮疹。
急性风疹中约有40%-60%是由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而食物添加剂则引起慢性风疹。
食物过敏原能引起婴儿和儿童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AD是多病因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细胞介导的免疫高反应性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细胞分泌增加等免疫异常表现。
研究发现皮肤损害型AD 患儿体内抗心磷脂抗体(anti- cardiolipin, ACL) IgM与抗一螨IgE有相关性,同时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对51例AD患儿,男35/女16,平均44月龄的研究表明,ACL IgG升高主要在皮肤损害型AD组,没有证实高ACL IgG 与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但发现低龄儿童,平均26.5月龄,的ACL IgG升高较多,特别是在食物过敏原致敏之后。
在敏感人群中皮肤症状可经食物摄取引起也可经直接皮肤接触诱发。
如亲脂性食物过敏原可通过毛囊或受损的皮肤屏障侵入皮肤。
2 3 食物不耐受与偏头痛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医生都发现食物不耐受与偏头痛有关。
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选取41例偏头痛患者,38例用饮食调整治疗,结果25例效果显著,其中24例激发实验证实找到食物过敏原。
可引起偏头痛的食物有奶酪、巧克力、热狗、柑橘类水果、谷氨酸钠、脂肪食物、冰激凌、咖啡因提取物、巧克力饮料、白酒和啤酒等。
由此可见,饮食调整,平衡膳食对改善偏头痛有很大帮助。
3食物不耐受的预防食物不耐受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
对于那些父母双亲或单亲是食物不耐受患者的婴幼儿,其患病概率比其它婴幼儿要高。
早在2000年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就对食物过敏的高危婴幼儿提出了如下建议。
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哺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哺乳期间,可以选择食用低过敏的配方食品作为高危婴幼儿的母乳补充剂。
母亲在哺乳期间应该避免食用花生及其它坚果,而且视情况避免食用鸡蛋、牛乳、鱼。
小儿出生半年后才喂固体食物,1 年后喂乳制品,2 年后食鸡蛋,3 年后吃花生等坚果。
在怀孕期间除花生外可以考虑不忌口,忌口的母亲应该考虑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对于儿童和成人的食物不耐受患者严格避免不耐受食物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对食物不耐受患者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患者学习食物不耐受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耐受食物的种类及食品存在的各种免疫交叉反应,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从而选择安全的食物。
在个人健康管理中加强对食物不耐受的重视,提早预防,防微杜渐。
4食物不耐受检测在体检中应用的意义41食物不耐受的国内外研究状况4.1.1很多慢性疾病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而调整饮食对治疗很有意义。
4.1.2食物不耐受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包括美国、加拿大、整个欧洲、日本、马来西亚、中国等。
4.1.3国内关于食物不耐受的发表文献也在逐年增多,说明该项目在学术方面逐渐得到专业的认可。
以上几乎所有的慢性症状,其中很多都是亚健康的症状,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食物IgG水平在体内不断升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抗体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前,是不会引起明显的病症和疾病,很多人只会偶尔出现不适,此时通过饮食调整可以使抗体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针对机体出现慢性症状和疾病之前进行检测,根据结果积极进行食物干预措施,就可以阻断食物不耐受对机体影响。
同时通过食物调整来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为患者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制定饮食计划,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指导患者避免摄取不耐受食物从而控制疾病发展的源头,阻止疾病继续发展从而解除长期病患,提高生活质量。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检验科--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