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 化学真奇妙
- 格式:ppt
- 大小:8.03 MB
- 文档页数:54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四节元素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第九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化学改变了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1)衣: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2)食:使农业增收的化学制品。
(3)住: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
(4)行:现代交通工具。
2.化学与社会发展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以上每一个时代,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3.化学研究的领域 (1)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
(2)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5.我国现代取得的化学成就(1)1965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2)屠呦呦率领团队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钻木取火的 石器时代 青铜器 时代铁器 时代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如蜡烛燃烧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光能;煤炭燃烧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干电池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电能;绿色植物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起来。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对比分析,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的特征:① 的改变;① 的改变(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奇妙的化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学会观察化学变化,会描述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了解并热爱化学科学。
2.培养服务于社会,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正确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一、学习要求1、遵守课堂纪律2、学习用品的准备。
二、什么是化学问:你是怎样理解化学的?学生讨论。
问:物质与物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化学改变了世界活动: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归纳:材料的分类。
练习:[学生活动] 设想我们周围所有的化学制品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讲: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四、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但变化也有着不同。
1、化学变化分析P4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我们把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思考:把木材做成桌椅,铁铸成铁锅,瓷器粉碎与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的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什么表现呢?观察下面的四个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评课稿一、前言《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教材。
本评课稿旨在对教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以促进九年级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二、教材概述《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的研究方法》、《物质的变化与运动》、《溶液与溶度》、《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和《常见酸碱盐》。
每个单元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或实验现象开篇,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思考欲望。
三、教学内容分析1. 逻辑性和结构合理性教材的单元结构清晰,开篇以实例引入,引出本单元的主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和延伸。
各个单元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连接,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理解。
2. 内容与课标的契合度教材内容与课标相符合,涵盖了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实验现象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实用性与生活联系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实例和实验现象,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4. 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思维。
5. 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教材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也给予了足够的解释和例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评估《化学真奇妙》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