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6.9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生、变动,“充满了历史意义,是一个历史现象辩证的发展的卓越标本”,“至于它的朴实雄厚的壁垒,宏丽的城门楼、箭楼、角楼也正是北京体形环境中不可分离的艺术构成部分”。北京城墙的消失,令人惋惜,而今天,比北京城墙更大的历史遗迹毁坏现象却在普遍发生。如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在近几年旧城改造和西湖沿线改造工程的启动中,不少散落在西子湖畔、街市中间的名人故居在人们的视线中被损毁,乃至消失。而在北京,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成片的灰砖灰瓦胡同和四合院被拆毁和迁址,得以幸免的也被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所淹没。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上海的石库门、云南丽江古城,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今天的中国,许多城市建设,都毫不顾及这个城市与历史的联系,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常常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切断,意味着这个城市历史内涵的消失。而这一点,与欧洲的许多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延续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2.2地域文化特征的缺失

地域文化常常反映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中国传统的城市建筑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位于平原地区,是几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古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湖水面、人工堆筑的山丘,并把它与宫殿、庭院、城楼、塔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有皇家气派的建筑群落和空间,同时又不失自然的美丽和地域风情。又如古代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建设,也是在充分考虑吴越文化特色和江南秀山美水的地域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今天,这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建设却日见稀少。如浙江绍兴原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代表,而如今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广场、草地等,使绍兴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城市风貌。

除此之外,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景观主要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标记所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规划,讲究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山水胜景与历史文化的统一、居住环境的选择与审美诗意空间营造的统一,城市的主体建筑常常包围在山水、庙堂、田园、乡

村、湖泊之间,所以具有非常丰富的景观文化内涵。一个城市的建设常常有着“十景”、“八景”之类的著名景观,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记和引人入胜处。而这一特色,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却日见消失。

许多城市建设,并没有建造出新的城市景观,而由于设计者不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景观特色。如古称“三面荷花一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大明湖,就因为四周的高楼林立,已失去了旧日的诗情画意和景观特色。社区也是一个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应该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在国外的许多社区建设中,都有意识地保存民族、地域、职业、风俗、道德、宗教、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在中国,社区建设单调如一也成为普遍特点。

二、以杭州地域文化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为例

2.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表达的具体探究。这座校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漫步其间,让人感受到一种传统江南水乡的意境。白墙、青砖、小青瓦、茅草、竹子这些传统建筑与景观元素在象山校区里重复出现。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也体现了设计师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工艺和民间智慧的欣赏。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院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是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与建筑的关系,从来不是景观关系,而是某种共存关系。于是,象山校区便是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建筑共存活用在今天的范式。

校园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建筑和自然景观各占一半。建筑不再突显,而是让位于境界和气象,得到得山水之照应和领引。校园中心是郁郁葱葱的象山,山脚下是一弯流水,30余座建筑像书法笔触一样顺着水势围绕象山一气呵成,平静的沉浸在平缓的山水之间,这一群建筑就像守护的星座,一张一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