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年级“数学花园探秘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614.93 KB
- 文档页数:5
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数学,这门被誉为“科学之母”的学科,在很多人心中或许是一堆枯燥无味的公式和定理。
然而,如果我们细心探寻,会发现数学其实是一座充满神秘与美丽的花园。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数学的魅力,近年来,“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逐渐兴起,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数学、爱上数学的重要桥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活动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脱离实际、重视成绩而忽视兴趣培养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人才,各国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科普活动。
其中,“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意和互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活动目的“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活动还致力于提高参与者的数学素养,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活动还希望通过吸引更多社会关注,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活动内容1.数学游戏活动通过设置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数学接力等,让参与者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这些游戏既适合儿童参与,也能吸引成年人的兴趣,实现了跨年龄段的互动与交流。
2.数学讲座与展示活动期间,邀请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精彩的科普讲座,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重要成果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还通过数学模型展示、数学实验表演等形式,让参与者直观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3.数学创意比赛为了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还设有数学创意比赛。
参赛者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创作出与数学相关的绘画、手工制品、动画短片等作品。
这一环节不仅展示了参与者的才华,也促进了数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
4.数学问题挑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活动设置了难度各异的数学问题挑战。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利用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数学思维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归纳出植树问题中三种植树类型中的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难点: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我们先来猜个字谜,看谁的思维更敏捷,谜面是“又到村中”。
(树)同学们看,我们学校四周种了很多树,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植树,这里面还包含着十分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讲授】合作探究一)基本关系出示课件: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小路一侧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有几种栽法?各栽几棵?这里的40米是这条小路的什么?(板书:总长)那这个5米呢(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简称为间距(板书:间距)。
那你们知道这条40米长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可以分成几段来栽呢?(8段)怎样列算式?(40÷5=8)好,在植树问题中,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一个间隔。
也就是每两棵树之间或树与端点之间的空隙叫做间隔。
那这条小路可以分成几个间隔?(8个)我们把间隔的数量叫做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通过这么简单的一个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吗?那就是:(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那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说出另外的两个吗?总长÷间隔数=间距间距×间隔数=总长师:同学们举一反三的本领真让老师佩服。
2年级数学花园探秘1、今天是2017年1月1日“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在下面的两个算式中,相同汉字表示相同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那么“数学花园”所代表的四位数是多少? 数+花+园=花学 花+花=数2、我来拼一拼:小朋友玩拼图游戏,妈妈只给图1形状的图片,小朋友想一想,下图A 、B 、C 中哪一幅图是用图1拼成的作品图1图A图B图C3、数字的和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有一个数字,这六个数字恰好是连续的,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和想等,这个正方体你能看到其中三个面,上面写着数字2、5、6,问这六个数字之和是多少?4、新年的灯光今年是2017年1月1日元旦节,广场上的灯板由许多个小方块灯组成,亮其中部分小方块灯就会显示一个数,比如最早显示的是年份2017,接下来这块灯板需要关闭一些小方块灯,打开另一些小方块灯,将灯板显示日期为“0101”,请问至少需要多少小方块灯改变状态才能实现?→5算一算时间欢欢到学校后,与老师进行对话。
欢欢:“老师,你能告诉我几点么?”老师:“可以,不过你要根据我的话猜一猜,从现在到中午十二点吃饭的时间,刚好是昨晚你9点睡觉到现在所过时间一半”,那么你帮欢欢猜一猜,这段对话发生时的准确时间是早上几点?6、哪一个最重?把A、B、C、D四个重量不相等的正方体块摆放在天平山,轻重情况如图所示,想一想A、B、C、D中哪一个正方体块最重?7、共有几颗糖:星星想数一数自己有多少颗糖,于是他将糖果摆成一排。
首先把两颗糖摆在两端,第一次在两颗糖的正中央摆第一颗糖,第二次在每组相邻的两颗糖的正中间各摆放一颗糖,第三次又在每组相邻的两颗糖的正中间各摆放一颗糖,直到第五次摆放完成后,星星手上还剩3颗糖,问星星原来共有多少颗糖?8、火柴棒游戏:用火柴棒摆成数字0-9,如下图所示:按照上面的摆法,用17根火柴棒先摆出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再用17根火柴棒摆出一个最小的三位数,请计算一下,这个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多少?老师和东东、西西、南南三位小朋友玩猜纸牌游戏,这三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且都不说谎。
考点分析一:数字谜【考点解析】数字谜是一类有趣的数学推理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游戏,我国古代称它为“虫蚀算”,探秘中结合当年年份和事件多为文字考察。
数字谜主要以四则运算的法则和性质为依据。
通过观察、猜想、分析、推理、判断、尝试和验证等思维方法进行解题。
其中找准突破口是巧解数字谜的关键。
【帅永分析】数字谜在探秘中考察一般多为第1题,而且难度不大。
由于是一、二年级共卷所以不会涉及乘除法的数字谜,而且多以一位数为平台进行考察,那么也就是说考试当中如果没有思路可多进行尝试,当然如果孩子学过数字谜的五位分析法:首位、末位、退位、进位、位数,做题肯定会更快一些。
【真题展示】答案:2014【模拟练习】数、花、园三个汉字分别表示3个不同的数字,观察下边的三个算式:那么“数花园”表示的三位数是多少?数=花+花+花数+园=7 花=园+园答案:621考点分析二:巧填算符【考点解析】巧填算符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及数感,也是一种特别好的数学游戏。
巧填算符主要以四则运算的法则和性质为依据。
通过倒推、分组、构造、尝试和验证等思维方法进行解题。
【帅永分析】巧填算符一般在探秘中属于较少考察题目,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一、二年级共卷无法考查乘、除法,所以如果要出巧填算符一般对孩子们来说得分率会较低一些,因为这类题目对于孩子数感要求较高,所以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多玩玩24点游戏以培养孩子数感和计算能力。
【真题展示】答案:8.【模拟练习】请在等式1□2□3□4□5□6□7□8=10的每个方框中,填入“+”和“-”,使等式成立。
答案:1+2+3+4+5-6-7+8=10.考点分析三:火柴棒问题【考点解析】火柴棒问题依然是一类特别经典的数学游戏,以其独特的形式深受孩子喜爱。
火柴棒问题主要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类是图形模式;一类是数字模式。
着重考察孩子动手操作、观察力和数感等。
【帅永分析】火柴棒问题一般在探秘中属于常考题目,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一、二年级都可以使用,所以如果要出火柴棒问题一般对孩子们来说不难但是却有小陷阱。
2014年“数学花园探秘”网络评选活动详解视听题第一关看谁算得快1)1+3+5+7+9+11=362)26+35+74=1353)56+48-36=684)72-6-6-6-6-6-6=365)354-(72+54+28)=200【难度】★★【题目解析】1)1+5+3+7+9+11=6+10+20=362)26+74+35=100+35=1353)56-36+48=20+48=684)72-6-6-6-6-6-6=72-36=365)354-(72+54+28)=354-(100+54)=354-154=200【考察知识】计算及速算巧算第二关考考你眼答案:C。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侧重考察观察力,A选项上排2个绿色相邻,B选项左上右下均为紫色,C选项右上右下绿色相邻,D 选项左上右下均为白色,然后根据选项中的颜色特点在原图中筛选有无符合选项规律的正方形即可,只有C选项没有。
【考察知识】图形找规律第三关我来排排序答案:4、2、3、1。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考察了常识推理,根据生活常识,同时需要按照钟表上显示的时间得出答案。
【考察知识】常识推理及钟表认识。
第四关爸爸去哪儿答案:C。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考察逻辑推理能力,根据题目所给3句话可逐一排除选项。
1、我爸爸从不戴帽子,故排除A2、我爸爸总戴蓝色领带,排除B、D故选择C。
【考察知识】逻辑推理第五关我会折一折答案:A。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考察空间想象及动手操作能力。
题目关键在于小方格中的斜线方向,根据这点可选出答案A。
【考察知识】空间想象及动手操作。
第六关巧找规律答案:16。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考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目所给算式,观察总结规律并计算,规律为所给两个数的和加两个数的差。
【考察知识】找规律第七关我帮妈妈算一算答案:20 。
【难度】★★★【题目解析】本题考察部分与整体关系,36+52=88(个)算出4筐重量,88-68=20(个)算出结果。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活动简介中国少年科学院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创办的青少年兴趣社团。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是中国少年科学院创新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
2002年8月,第二十四届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100多年来中国第一次主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主办这一盛会。
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举办的同时,由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中国数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科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少年数学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在全国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两次为同学们亲笔题词“数学好玩”和“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大大鼓舞了广大青少年攀登数学高峰的热情和信心。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活动是一项面对小学三年级至初中八年级学生的综合性数学活动。
通过“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数学建模小论文答辩”、“数学益智游戏”、“数学发现之旅”、“团体对抗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使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陈省身先生所说的“数学好玩”、“数学之美”和“数学是有用的”,实现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过程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走美”的核心理念:数学好玩;数学之美;数学有用。
数学好玩——数学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字,数字的巧妙组合与各种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神秘、有趣、好玩的世界。
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尽早进入这个好玩的世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的内容“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数学益智游戏比赛”、“数学发现之旅”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24年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探究》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4和5,理解数量概念,学会用点数和物数进行数量匹配,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数字间的顺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数字4和5,理解其代表的数量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点数和物数进行数量匹配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和5的认识,数量匹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小白板、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点数卡片、物数卡片、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数学小花园”,引导学生观察花园中的花,提问:“你们知道花园里有多少朵花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数字4和5的认识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和5,讲解数字的书写方法。
(2)数量匹配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用点数和物数进行数量匹配。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换点数和物数卡片,进行数量匹配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6. 情景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在“数学小花园”中寻找隐藏的数字4和5,进行数量匹配。
六、板书设计1. 数字4和5的认识2. 数量匹配3. 数字顺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数学小花园,要求包含至少4朵和5朵花。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4和5的认识和数量匹配掌握较好,但对数字顺序关系的探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4和5,进行数量匹配游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情景引入与实践活动设计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2024年中班数学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 图形组合与分解;3. 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图形组合与分解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组合的实物模型;2. 学具:彩色卡纸剪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胶棒,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美丽的“数学小花园”,花园里有各种形状的花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图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卡纸剪成的图形进行组合,尝试拼出不同的图案。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图形组合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尝试分解图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形卡片,进行图形组合与分解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小花园》2. 内容:(1)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图形组合与分解(3)图形的对称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彩色卡纸剪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合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给图案涂上颜色。
(2)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对称的例子,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学生自由发挥,创意无限。
(2)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蝴蝶、剪纸、建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024年幼儿中班数学课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节《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学会比较大小,掌握简单的数物对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进行对应的能力,增强数学实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数字书写的正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物品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数学小花园”,引导学生观察花园中的各种物品,如花朵、树叶等,让学生发现花园中的数字。
2. 例题讲解(1)认识数字110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跟读,并让学生在画纸上书写数字110。
(2)比较大小教师出示磁性数字,让学生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磁性白板上,并进行讲解。
(3)数物对应教师展示物品卡片,引导学生将数字卡片与物品卡片进行对应,如“3朵花”对应数字“3”。
3. 随堂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换数字卡片和物品卡片,进行数物对应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数字110的大小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数物对应。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书写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2. 数物对应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数物对应练习,将数字110与对应的物品连线。
答案:略2.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数物对应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掌握较好,但在数物对应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车牌号等,提高数字敏感度。
(2)开展“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中班数学优质优质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数学小花园》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6和7,理解数字6和7的顺序,能够用数字6和7进行简单的计数,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掌握数字6和7的认知,了解它们在数列中的位置,学会用数字6和7进行计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6和7的顺序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6和7的认识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玩具、小花园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玩具、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花园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中的花朵数量,引导他们用数字6和7进行计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认识数字6和7。
(2)通过数数游戏,让孩子们理解数字6和7的顺序。
(3)分组进行计数活动,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字6和7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数字6和7的书写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数字6和7进行简单的计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孩子们在画纸上画出数字6和7。
(2)分组进行计数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6和7,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数字6和7的书写方法。
2. 数字6和7的顺序。
3. 用数字6和7进行计数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数字6和7分别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写出花朵的数量。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画,写出对应的数字6和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数字6和7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对数字6和7的掌握情况,针对个别孩子进行辅导。
中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数学小花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了解图形的属性,如边长、角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分类和组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分类和组合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分类和组合图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几何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周围的物品,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基本几何图形,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讲解图形的属性,如边长、角度等,让幼儿了解图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分类和组合。
(2)邀请幼儿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心得。
4. 小组活动(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棒。
(2)让幼儿用学具制作一个以基本几何图形为主题的画作。
(1)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挂出挂图,标注各个图形的名称和属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找出家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鼓励幼儿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2024年中班数学教案《数学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数学小花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学会用图形拼凑出不同的图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能正确命名。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凑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基本图形,学会用图形拼凑出不同的图案。
难点: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拼图板、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美丽的花园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花园中的基本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基本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讲解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示范如何用图形拼凑出不同的图案。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学具拼凑出不同的图案。
(2)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4. 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强调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 课堂评价(5分钟)(1)评价学生在随堂练习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小花园2. 内容:(1)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图形拼凑:示范图案、学生作品(3)空间想象力培养:图形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基本图形拼凑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给图案上色。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主题:花园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花园”这一情景,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境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几何直观对于解决问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花园”这一情景,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境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几何直观对于解决问题的意义与价值。
三、学习目标:1、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3、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四、重难点分析:1、能运用“倍”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解决画图表示倍数关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五、信息技术运用:课件、磁力板、磁扣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运用——总结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和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些天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内容?(和倍数相关的问题。
)明确今天这节课我继续在花园当中去解决和倍数相关的问题。
(板书:花园)(二)自主探究师出示花园中的数学信息(课件),问:对于这么丰富的数学信息,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问题?(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意图: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有目的地选择信息的意识)问题一:1、师出示第一个数学问题。
(板贴: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请同学读题,其同学在心里默读这四条信息,找到相关信息。
生:蜻蜓有12只,蝴蝶有4只(生边说,师边板贴两条信息)2、请同学利用用找到的相关信息在横式格本上画图分析,列示解决第一个问题。
1、数、学、花、园这四个汉字分别代表4 个不同的数字,观察下面两个算式:
那么,“数学花园”所表示的四位数是多少?
2、下图(1)与图(2)中的空白部分谁占得地方更大些?
3、如左图,一个由5 块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小木块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得到它右侧的结果.那么,如右图,有另一个立体图形,它从正面看如图(3),从上面看如图(4),这个立体图形至少用了多少块小木块?
4、如下图(6)所示,小蚂蚁要找到回家的路,但有箭头的格子必须按照箭头方向走,并且必须不重复的走满所有格子(不能斜着走),请在答题纸上用线画出蚂蚁回家的路线.
例如:
5、用火柴棒可以摆出数字0-9,如下:
按照上面的摆放要求,用火柴棒摆出了一个四位数2014 如下图,请你添加5 根火柴棒,变成1 个新的四位数,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6、如图,将图(7)的卡片翻过来,它将变成下面四张卡片的哪张呢?
7、如下图,每一组的三个大正方形代表一个三位数,每一个大正方形代表一个数字,相同的大正方形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大正方形代表不同的数字.下面四组图表示的四个三位数有358、475、648 和963.那么(a)图表示的是哪一个数?
8、观察下边三个天平,已知苹果、香蕉的重量都是整数克,
请判断A 、B、C、D 中正确的选项.
9、下边左图是由若干1×1 的小格子组成的一个图形,请问(A)、(B)、(C)、(D)四个选项中,哪一组不能拼出左边的图?
10、一条很长很长(比整个迷宫总长度还长)的贪吃蛇要经过一道迷宫关卡,迷宫很窄,没有任何可以同时容纳两个蛇身宽度的位置.还有一点要注意:贪吃蛇如果走重复的位置就会咬到自己,游戏就失败了(下面的图(9)分别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和一个成功的例子).请问贪吃蛇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此关?
11、假期郭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快乐庄园探险,需要通过一个迷宫,如下图所示.要求如下:找出从迷宫入口到其出口的通行路线,路线不能重复交叉,且使得途经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18.请把正确的路线在答题纸上画出.
12、如右图,图中是一个小区,每一个方格都有一栋楼,每行、每列都恰巧是1、2、3、4层的楼各一栋,由于高楼会挡住矮楼,旁边的数字表示的是从那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的楼的数目(左图为示例).请在答题纸上填出每个方格中的楼的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