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重心的转移
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发展
在《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2—2020) 》中, 提 出沿江地区应形成以扬州 中心城区为核心,江都市 区、仪征市区为两翼协调 发展格局。此阶段城市发 展方向为“主导向南、西 进东联”。南延扩大经济 开发区。跳跃开发港口分 区和瓜洲分区。适度发展 河东分区,加强和江都的 交通联系与协调发展。
扬州市城市空间自组 织演化律解析
具体表现 动力机制
扬州市概况
扬州市城市空间演进历程
古代(春秋——明清) 现代(民国——今)
具体表现
• 初始据点的区位择优——自发性
扬州市城市空间自组 织演化律解析
具体表现 动力机制
• 城市空间发展重心的转移——自生长
初始据点的区位择优
从自然条件来看, 蜀冈一脉 平坦、宽广又较周围高亢、 干燥, 宜于居住和建城。且 以蜀冈为依托建城, 城池有 高屋建扳之势。南又有长 江天险, 东有小茅山,西有观 音山诸峰作为屏障, 于此建 城最为安全。同时蜀冈周 围河湖密布, 尤其是北边的 雷破, 既可供城市用水,又便 于航运, 邢沟又沟通江淮, 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扬州 城址位于蜀冈之上一千多 年, 充分证明了这一城址的 优越性。
扬州市城市空间自组 织演化律解析
具体表现 动力机制
扬州市概况 扬州市城市空间演进历程
古代(春秋——明清) 现代(民国——今)
扬州市城市空间演进历程
从最初的城邑邗城起, 扬州城市的空间不断变迁, 城址 推移, 城区范围和城池规模也时有伸缩。
扬州市城市空间自组 织演化律解析
具体表现 动力机制
扬州市概况
明代时期——旧城与新城
明代扬州城分为旧城和新城。 旧城是明攻占扬州后,元至正十七年(1357 年)在宋大城西南角基础上改筑成的,其东、 西、北三面有城濠相绕, 南以运河为界。 新城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56 年)。 即在宋 大城东南隅筑城与旧城相连, 称为新城。新 城东、南以运河为濠, 北面挖濠与旧城壕及 运河相通,西以小秦淮与旧城为界, 总长8.5 km, 东西长2.2 km,南北宽2 km, 城区面积 约5 km²。 新旧两城并连, 成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