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 制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决 定
一、占主体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 配的主体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 本要求 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 发展的现实要求
按 劳 分 配 的 必 然 性
按劳分配尚未覆盖全部社会经济,只是占主体。 按劳分配主体是企业等具体单位,尚未在全社会 有统一分配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必 须通过商品货币媒介。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案例:
广西梧州的“索芙特公司”股本结构如下:
广西索芙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9% 广西梧州麦得益生产基地20% 梁国坚18.31% 广西通作投资有限公司(集体)13.87%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国有)5.43% 其他各类资金20.3%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同于按劳分配)
-----个体劳动者、受雇于非公经济的劳动者
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 -----利润、利息、租金等 以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
-----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
• 中共十五大报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中共十六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 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中共十七大报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 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