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自然美
- 格式:ppt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66
第4章自然美一、名词解释1.自然美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
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
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是人类生活、劳动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改造的对象。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
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①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自然美与生活的客观联系。
第四章自然美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美的分类、自然美的特征;
2、能够欣赏自然美。
重点难点
1、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
2、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
一、自然美的本质
(一)概念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美。
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这一过程的结果。
(二)本质
二、自然美的分类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物质生活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作为审美经验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通过物质实践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和经过精神实践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
第二节自然美的特征
一、丰富性与天然性
二、变异性与多面性
三、喻义和象征性
四、重在形式美
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一、自然美的形式特点与欣赏
(一)自然美的雄伟
1、对比显高大
2、累叠生节奏
3、形体凝厚重
4、松石蓄生命
5、风云增气势
(二)自然美的秀丽
(三)自然美的奇特
(四)自然美的险峻
(五)自然美的幽深
(六)自然美的开阔
二、自然美的领略与升华
(一)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赏角度
(二)把自然美同人类创造的美融为一体
(三)展开自由联想和空间
三、自然美的人性陶冶功能
(一)乐山乐水,启心养性
(二)“比德”“畅神”,塑造人格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化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自然美的本质与分类,自然美的特征等;阐述了自然美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自然美的赏析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独特、壮丽、平凡或微小的景观、生物、现象所散发出的美感。
它以其纯净、和谐和无价值观的特征,深受人们的赞美和喜爱。
本文将赏析自然美的几个方面,包括大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恢弘、植物和动物的奇妙造型、自然界的平衡和无声的美妙。
第一章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恢弘当我们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我们不禁会被其壮丽与恢弘所震撼。
群山连绵起伏,蔚蓝的天空与白云交相辉映,湍急的江河奔腾不息。
登上高山之巅,俯瞰着巍峨雄伟的山脉,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而壮美的画卷之中。
大自然的景观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第二章植物和动物的奇妙造型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以其奇妙的造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参天的古树巍然屹立,姿态各异的花朵绽放出迷人的色彩,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在草原、森林和湖泊中优雅地穿行。
看着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原,心情不由得愉悦起来,这些奇妙的造型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而鸟儿翱翔于天空,游鱼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水中,它们的优雅和灵动让人们对自然的设计感到赞叹不已。
第三章自然界的平衡自然界中的每个生物和环境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们之间保持着微妙而精密的平衡。
在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作用,彼此相互依存。
例如,蜜蜂采蜜时会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衍;大熊猫食用竹子,控制了竹林的生长速度。
这样的平衡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它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让人类深切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智慧。
第四章无声的美妙自然的美丽不仅体现在景观和生物的外貌,还体现在其宁静和纯净中。
无论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斑,还是清晨的鸟儿歌唱,都散发着无声的美妙。
这种美妙无需语言来表达,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让人体验到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宁静与喜悦。
自然的无声之美,是它的独特之处,也是其给予人类的一份宁静与平和。
结语自然美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当我们沉浸于自然美中时,内心得到了平静与满足,同时也带来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学习目的:理解自然美学习重点:自然美的特点学习难点:自然美的表现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直观展示一、自然美的定义116-1-1二、自然美的来源1、客观事物本身2、主观心灵3、主、客观的统一4、生活的暗示5、社会实践三、自然审美的演变过程动物—植物—山水—宏观、宇观、微观世界(117-)四、自然美的基本表现(欣喜自然美的途径)(一)、从单个自然物看其审美特征1、审美角度物种分类:动物、植物、矿物、人物物理元素:色彩、线条、造型、声响、质感活动状态:静态、动态、变化观察角度:远看、近看、平看、仰看、俯看心理刺激:刚、柔、稳、峻2、例子:苹果、柳树、荷花、游鱼、岩石、雨丝、月亮、蓝天(另图)(二)、从整体图景看其意境、神韵1、意境体会以下图对比《鹿柴》、《天净沙·秋思》的意境2、几个特例(129—133页及彩图)(图表黄山)3、校园一角五、自然美的特点(一)、重在形式与社会美不同,自然物不涉及心灵因素,所以对自然的审美一般只看其外在形式,而甚少考虑其内容。
(二)、形中见神移情和拟人化现象(127-1-2),岁寒四友;身心与自然的缘起关系,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和医学,心灵与自然的感应、相通。
(图)六、自然美的美育意义(一)、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珍惜生存与精神的家园,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大自然不但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来源,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
资本主义把人对人的压迫剥削转化为人对自然的压迫剥削。
人类欲望的膨胀与现代科技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人类心灵无家可归。
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离不开建立和谐的人人关系。
(另图)(二)、休憩身心、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现代都市人的心理与野游的意义。
森林浴。
深山老庙。
校园里的岩石与树木(图)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