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分一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将物品或图形进行等分,并能用分数表示等分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用分数表示等分结果的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各种实物、图形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内容哦,叫做分一分。
那老师先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怎么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吗?生:知道呀,就像切蛋糕一样。
师:哈哈,对啦,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怎么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呢?生:从中间切开。
师:真聪明,那分成两份后,每一份是这个苹果的多少呢?生:一半。
师:很好,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一半哦,就是二分之一。
谁来说说二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呀?生: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
师:非常棒!那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的纸,谁能上来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呀?(学生上台操作)师:那这四份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多少呢?生:四分之一。
师:对啦,那两份呢?生:四分之二。
师:三份呢?生:四分之三。
师:那如果把这张纸全部拿走,是多少呀?生:四分之四,也就是1。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呀!那我们再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分一分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快,通过实物和图形的操作,能够较好地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加强引导,比如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分一分和除法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数学有关系。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分一分和除法。
一、学习分一分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分一分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3)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一分、合一合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1)认识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
分一分的符号是“/”。
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几等分时,就可以使用分一分的符号。
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就可以用“1/2”表示。
(2)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在掌握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后,我们要开始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以4为例,我们可以把4分成两份,也就是每一份为“2”。
4的分数形式为“4/2=2”。
在教学分一分的方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例题,例如:“把6分成两半,每一份是多少?”、“把8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等等。
(3)练习分一分的运算在学会分一分的方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运算。
例如:“2/4+1/4=?”,“3/6-2/6=?”等等。
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一分知识,并且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分一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一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家庭聚餐时,有时需要按照每个人的份量分配食物,你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来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食物。
”、“你的家里有3个人,你妈妈买了12个鸡蛋,你们每个人分到几个鸡蛋?”等等。
二、学习除法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掌握数学公式“被除数÷除数=商”,并能用于解决问题。
(3)能在10以内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二年级上册分一分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二年级上册分一分教案(共)分一分(装袋)教学内容:P27、28 教学目标:1、理解重复取走的含义。
2、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表示。
3、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意义。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单教学重点: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求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带来了许多的橙子,他们挑选了12个橙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呢,他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二、新授:1、装袋4个橙子装一袋,12个橙子能装几袋?你们是怎样装的?把过程告诉大家,好吗?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反馈板书:装了()袋12里减去()个4 12-()=8 12=3×4 小结:我们重复取走的数量是4,4个4个拿出来,取了3次,也就是12里面有3个4。
(板书课题:分一分)2、15粒糖,每3粒一堆,可以分几堆?(借助圈一圈)同位之间讨论,你是怎么想的?集体反馈三、练习与巩固1、这里有12颗星星,老师也想把它们分一分,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单第一题集体反馈示范学生作业2、2、18个,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反馈3、用3米长的钢卷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学生思考,猜一猜验证四、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重复取走相同的数量,取了几次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乘法来思考。
机动:小兔每次跳2格,8格要跳几次?0 跳了()次,8里有()2, 8=()×()教学反思: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动手操作并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分一分郑秋菊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1〔什么叫做平均分〕,例2〔按份数平均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品并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教学难点:探究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圆片、扑克牌学具准备:小棒、装扑克牌的信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吗?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认识平均分1、认识平均分国庆期间,几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了。
他们在分东西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愿意帮帮他们吗?〔出示课件:6个月饼,2个孩子〕有6个月饼,欢欢和乐乐准备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你们用小棒代替月饼,分一分吧!学生独立操作。
汇报展示:谁愿意说说是怎么分的?〔指名答复〕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
谁还有不同分法?〔指名答复〕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
谁还有不同分法?〔指名答复〕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
〔课件展示分法〕欢欢和乐乐想共同享用这6个月饼,你觉得他们会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每人同样多,公平〕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你认为叫什么名字适宜?〔孩子们取的名字很有道理,只不过数学家已经提前帮我们想好了,取名为:平均分。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很重要?〔同样多〕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把最重要的词读响亮一点。
什么是平均分?跟你的同桌说说吧!孩子们说得很认真!2、分辨平均分〔1〕现在,孩子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进行拔河比赛〕现在老师选几个小朋友上台,假设要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安排两边的人数,可以吗?〔一边3人,一边5人〕为什么?〔两边人数不是同样多,不公平〕怎么办?〔把人多的调整一些到人少的一边,每边人数要同样多才公平〕孩子们真会想方法!〔课件〕刚刚孩子们认识了新朋友平均分,你敢带着你的新朋友参加下面的闯关游戏吗?〔用手势判断,平均分对的打勾,错的打叉,并说明理由。
二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生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呈现一些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和表示这些物品。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新知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并进行示范操作。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4-5人。
2. 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扮演加法和减法的角色。
3. 小组成员依次出题,小组长负责记录答案并给予反馈。
4.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礎的分數概念,包括分數的定義、分數的等值性以及簡單的分數運算。
2. 培養學生對分數的理解能力,並能用具體物品進行實踐操作。
3.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分數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整數和小數之間的轉換,以及如何進行分數的比較和加減運算。
三、教學步驟:1. 引導入門:老師可以先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數的概念,例如:一個蛋糕切開來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的是整個蛋糕的一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數」。
2. 教授新知:在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概念後,老師進一步解釋分數的構成,即分子和分母。
並且舉例說明不同分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3. 實踐操作: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分蛋糕或分餅乾的活動,讓他們實際體驗和操作分數。
4. 練習應用: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概念,包括分數的比較和加減運算。
5. 反饋總結:最後,老師要對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強調重點知識點,並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四、評估方式:1. 平時表現: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態度。
2. 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考察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 練習測試:通過練習題和小測驗,評估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運用程度。
五、教學資源:1. 分數模型:如餅狀圖、長條圖等,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分數。
2. 數學教科書:提供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練習題。
3. 教學投影片:將教學內容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的大致框架,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数学-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数学-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 学生能正确地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数量。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如分享食物或物品。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3.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4. 分数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比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
2. 新知讲解:通过实物模型或者PPT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含义。
同时解释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分纸片、分糖果等,让他们亲手操作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使用。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分数,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数量。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了解他们对分数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分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家庭作业:设计一些关于分数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分一分數學教案設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分一分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分一分P66页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分组的多样性;
2、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3、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什么是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
分的份数、每份数的概念教学
四、教学学具
小五角星6个,小棒12根
五、新课教学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内容。
2、导出课题:分一分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根据例题要求,引导学生出示学具,学生分组动
手分一分,每组分法越多越好,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将学生分的情况通过手机拍图,传到电子拍板展示。
从学生分类的情况中选取出每份一样多的分类,让学生比较分法的特点,归纳:每份一样多。
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3)、出示练习题,课堂即时练习。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例题,说出例题中要求。
(3)、学生分组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又对又快。
教师利用手机将学生分组情况及时反馈到电子白板上。
(4)、学生分享分组的方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平均分。
交说出你是分的几份?每份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份数和每份数。
(5)、出示课堂练习题,请学生动手分一分,说出你分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P68页1、2、3题。
分一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通过动作操作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2:掌握平均分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一天,孙悟空从花果山带回了6个桃子,小猴子们可高兴了,都围了过来,悟空说:“来来来,俺老孙来分一分,分一个和五个。
”小猴不同意;悟空又说:“那俺都孙再来分一分,分两个和四个。
”另一只小猴又不同意,悟空说:“那俺想想,这样分总可以了吧。
”(分三个和三个)引出平均分。
二,讲授新课1,揭示概念,说说平均分(1)揭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阅读教材,说说“平均分”2,经验迁移,辨析“平均分”下列哪些是平均分?(用手势表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实践操作,学会“平均分”活动: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支铅笔。
(1)小组合作“分一分”(2)小组内交流“分一分”(3)汇报展示分的方法师:不管一支一支地分,还是几支几支地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追问:12支铅笔除了平均分成3份以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几支呢?三,内化平均分1,12支铅笔平均分成()份,每份()支铅笔。
(1(2)集体汇报,师总结归纳2,P68页第1题对比平均分与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1,说说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1)学生自由说(2)师出示图片,学生说例:把()瓶酸奶平均分成()份,每份是()瓶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一分》二年级数学教案《分一分》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葡萄、盘子、盒子。
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
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
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
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
(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1)玩扑克牌。
人教版分一分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分一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人教版教材中的分一分概念。
2. 能够准确使用分一分的计数方法。
3. 能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分一分的概念。
2. 掌握分一分的计数方法。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2. 分一分的实物示例,如水果、玩具等。
3.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整十的概念。
2. 提问:你们还记得整十的计数方法吗?请举个例子。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出示分一分的实物示例,如苹果、橙子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提问:你们能把这些水果分成几份?3. 引导学生理解分一分的概念,即将一样的物品分成相等的份额。
4. 引导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将示例中的水果分成两份、三份等。
步骤三:计数方法(15分钟)1. 出示数字卡片,从1开始到10,让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数字计数分一分的物品吗?3. 引导学生掌握分一分的计数方法,即每计数到10时,表示物品已经分成一份。
4. 练习:出示一些实物示例,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分一分的物品。
步骤四:综合运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有20个学生,老师要将一盒糖果分一分给每个学生,问需要多少盒糖果?2. 引导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和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解决。
步骤五:小结(5分钟)1. 总结分一分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一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示例和数字卡片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分一分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分一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分一分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分一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出示PPT)我来挑战你:“我说口诀你说积”1、请一位同学挑战老师师:表现真棒。
2、请两位同学互相挑战师:两位同学太精彩了,村长要奖励你们。
可是怎么分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分一分)二、新授1、初级挑战(出示PPT)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师:奖品一共6个苹果,要分给这两位同学,要怎么分呢?谁来帮帮我。
(请同学们上台分一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出示PPT )6分成1和5 6分成2和4 6分成3和3不公平不公平公平将6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0 0 0 0 0 0(板书)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2、中级挑战(出示PPT)巩固平均分师:你会平均分吗?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来挑战吧!3、终极挑战(出示PPT)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掌握方法师:接下来的终极挑战你会成功吗?每天中午同学们练字很认真,字也写得不错,所以丁老师买了一些梨来奖励书写优秀的同学们。
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谁来帮帮我。
注意要求:和同桌一起分一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和全班同学一起说说。
A、同桌间互相展示分的方法,教师巡视。
B、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向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学生是如何进行平均分的,每次几个,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纠正补充)C、对学生没有出现的分法进行补充D、总结本次分梨18个梨:A、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分9个(2个9)18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9个B、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6个(3个6)18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6个C、分给6个人,每人可以分3个(6个3)18平均分成六份,每份是3个D、分给9个人,每人可以分2个(9个2)18平均分成九份,每份是2个三、巩固练习(出示PPT)你能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吗,每个人分几根?(请学生说)四、总结(出示PPT)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年级上分一分教案二年级(上)分一分教案分一分一、情境引入师:国庆节放假结束,小狗带来了些鱼想分给它的朋友小猫,一共有几条呢?生:12条。
师:它想把4条鱼装进一个鱼缸分给一只小猫,可是能分给几只小猫呢?你们愿不原意帮它一起分一分呢?生:愿意。
二、知识新授师:黑板上有个鱼缸,跟小狗要装鱼的鱼缸一样,哪个同学愿意上来把黑板上的小鱼帮小狗分一分呢?师:刚才老师说过,小狗希望分给每只小猫几条鱼呢?生:4条。
师:所以第一个鱼缸里我们应该装4条鱼进去。
(学生从小鱼中拿掉四个放入黑板上的鱼缸中。
)师:装了1个鱼缸,就是从12里减去1个4。
(板书:12-4)师:还可以装吗?生:可以。
(教师再画一个鱼缸,学生再从小鱼中拿掉四个放入黑板上的第二个鱼缸中。
)师:现在装了2个鱼缸,就是从12里减去2个4。
(板书:12-4-4)师:还能装吗?生:能。
师:好,我们继续装,又装了一个鱼缸。
(教师再画一个鱼缸,学生再拿掉剩下的四个小鱼放入黑板上的第三个鱼缸中。
)(板书:12-4-4-4 )师:现在装完了吗?生:装完了。
(板书:12-4-4-4=0 )师:12条鱼我们一共装了几个鱼缸呢?生:3个鱼缸。
师:我们就说12里有3个4。
(板书:12里有3个4)师:12里有3个4我们除了用连减算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来思考。
12=()* 4 ,括号里填3 12条鱼,每只小猫分到4条鱼,可以分给(3)只小猫。
师:刚才小狗是4条鱼装一个鱼缸,可是它的小猫朋友很多,刚才的分法只能分给3只小猫不够分。
现在它想把2条鱼分在一个鱼缸里,需要几个鱼缸呢?你愿意再帮帮它吗?生:愿意。
师:拿出你们的练习纸,看第1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圈一圈再填空,几条鱼分在一个鱼缸里的,你就几条一圈。
师:前后两个同学一组,把你们做的结果交流一下,根据你圈的结果说一说12里有几个2,用乘法怎么来思考?师:谁愿意把你做的练习纸给大家看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你是怎么分的,也就是你是怎么圈的?圈了几次?生: 2个一圈,把2条鱼装进一个鱼缸。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2、记录分的过程,将有剩余时,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的初步感知的渗透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学挂图、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你会怎样分呢?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把小圆片分成2堆。
2、说一说。
(1)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2) 发散学生思维: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3)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数字卡片。
1 2 3 4
8
7 6 5 4
3.想一想。
提问:怎样分,两只小猴子会既高兴又满意呢?为什么?
4.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让两只猴子都满意的分法
5、说一说。
看自己摆的或者是画的,说明为什么两只猴子都满意。
特别要强调“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8的分解,体会到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在分类和比较中体会到“平均分”的真正含义。
在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除法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除法”的鲜明表象。
(一)分类理解
一、分一分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
二、圈一圈,分一分
1、
有()双筷子,还剩()根
2、
3、
4、
这些小棒能摆成( )个△,还剩()根。
5、
这些放到2个盒子中,平均每个盒子放()个。
6、
这些气球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个,还剩()个。
三、比一比,分一分
你能把上面的6个小题分类吗?
你觉得()是差不多的,可以放在一起;而()是差不多的能够放在一起。
四、说一说
说一说你分的理由。
设计意图:给孩子思考和发散的空间与时间,在分类和比较中,对上面6个小题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是按着分一分有剩余,和分一分无剩余来分。
当然也可能会有孩子按着包含除和等分除来分。
教师将根据学生分的情况来处理后面的内容。
五、发现问题
1、4、6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呢?
筷子剩余1根;
小棒剩余2根;
气球剩余2个。
发现: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剩余的情况,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