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离开过故土)
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茫然,好奇)
穿一件破红花棉袄 ( 贫穷)
所 思: 汉家寨是汉人坚守一千多年的地方
在绝境中,人一定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
两个木讷而近
乎静态的人物形 象恰恰是对汉家 寨天荒地老地存 在的一种最佳诠 释。汉家寨的寂 寞、荒僻从人物 的行动中一览无 遗。所以,作者 把这样的地方称 为“绝紧守的地方。
汉家寨?
汉人紧守的地方。
汉家寨在哪里? 新疆吐鲁番北、天山南麓。
张承志,回族。 生于北京,高中毕 业后在内蒙古插队 当牧民。毕业后搞 考古工作,获民族历 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亚、新 疆、甘宁青伊斯兰 黄土高原的历史宗 教考古调查。游历 美国、日本,使用 数种外语。
当作者离开汉家寨 之后,汉家寨对作者 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 了哪些影响呢?
请阅读第三部分, 并找出能够表现作者 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 句子。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 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那么作者在汉家寨身上寄托了什么情感呢? 是否也在表达自己一种什么样的坚守呢?或者说 遇到了另一片“沙漠”?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张承志是一个别具
言说意味的独特存在,是文学界的“异端”、 “另类”,更是思想界的斗士。长久以来, 他对中国文坛和社会现状的道德批判,对人 文精神的张扬护卫,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坚守, 甚至在东西文明的冲突下激烈紧张的危机感, 一直是文学界关注和争议颇多的作家。
1989年至1992年秋,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 大“漂泊”了两年。而这两年异国生活,不是 观光访问也不是讲学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生 活,为生存而打工,或忙于写作或忙于餐馆洗 碗。正是这种沉潜深入而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生 活,让他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所面临的 危险形势”,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对第三世 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 中国所应面对的文化危机,这些进一步刺激强 化了他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认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