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历史传说及名人典故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新余的红色故事摘要:一、引言二、新余红色故事概述1.秋收起义2.赣西起义3.红军长征三、新余红色景点介绍1.仙女湖景区2.抱石公园3.峡江烈士陵园四、新余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红色旅游产业发展2.红色文化传承3.旅游产品创新五、新余红色故事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启示1.充分利用红色资源2.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3.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六、结束语正文:关于新余,这座位于江西省中部的小城,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故事。
新余的红色故事,是一部英勇悲壮的史诗,是一段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历史。
新余的红色故事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这里爆发,点燃了革命的烽火。
同年,新余籍共产党员陈毅、肖华等人在这里组织领导了赣西起义,为新中国的诞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此后,新余地区成为红军的重要活动基地,红军长征也曾经过这里。
在新余,有许多红色景点见证了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
仙女湖景区,这片美丽的湖水见证了秋收起义的筹备和爆发;抱石公园,以新余籍画家傅抱石的名字命名,公园内的红色纪念馆记录了赣西起义的英勇事迹;峡江烈士陵园,安葬着为新中国献身的英勇烈士。
如今,新余的红色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当地政府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升级。
在新余,你可以看到红色文化在这里传承,旅游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这里的红色故事所吸引。
新余的红色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将红色旅游打造成地方特色产业。
新余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余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将红色故事融入旅游产业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新余的红色历史。
爱我家乡——新余作者:杜玉婷指导老师:胡勇我的家乡——新余,地处赣西北,有钟灵毓秀之美,袁河涓涓细流,滋养着新余人民。
新余,是一个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七仙女下凡的发祥地,是一片浪漫、热情的新天地。
新余,展翅高飞、欣欣向荣的城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宝地,你有着宽阔亮靓的抱石大道,有着美丽多姿的抱石公园,青翠欲滴的毓秀青山,小桥流水的湿地公园…… 这么美的家,叫我怎能不爱她,叫我怎能不去保护她.作为城市的小主人,不但要作美的守望着而且要作美的创造者,把新余建设成和谐、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城市,让新余人们如火如茶的行动起来了.虽然我们小,但是我们也不甘示弱.我们不乱扔垃圾,让她永保洁净;我们不踩踏花草,不攀摘树枝,让她永保美丽;我们遵守各种规章铁序,让她和谐有序;我们文明守礼,让她充满魅力……新余--我的家,我一定会用我最美的心灵去装扮着你,爱护着你.新余,爱你的N个理由作者:周求臻指导老师:胡勇我爱你新余,找不到不爱你得理由。
但爱你却有N个理由。
我爱你美丽的山。
新余的山有毓秀山、蒙山、百丈峰等。
每座山中都是苍松翠柏,繁花似锦。
而最有名的要算毓秀山了。
在那里有一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已成为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许许多多的后人经常到这儿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里建有一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置身其中就仿佛来到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我爱你美丽的水,袁河、孔目江争奇斗艳。
袁河养育了这儿的一方儿女。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很多到袁河挑过水喝,也有很多到河中捉过鱼虾。
因为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们在水里就像淘气的小孩子一般游来游去。
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在这几年的保护和美化中,更加显示出它那靓丽迷人的风韵。
我爱新余辉煌的文化成就。
唐朝时期江西第一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相王钦若等,都有各自辉煌的文化成就。
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也是享誉全国的知名人物,他的山水画维妙维肖,国画功底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
新余历史发展情况汇报新余,古称新林,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自古以来,新余就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将对新余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新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新余是楚国的一部分。
随着历史的变迁,新余先后归属于汉、唐、宋等朝代,历经千年沧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其中,新余的文化古迹尤为丰富,如庐山、三清山等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历史的长河中,新余也曾是一座重要的商贸城市。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新余曾是货物集散地,商业繁荣。
如今,新余的商贸业依然十分发达,各类商铺林立,市场繁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余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新余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文化教育方面,新余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余拥有一批高等学府,如江西师范大学、新余学院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同时,新余的文化事业也日益繁荣,各类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新余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城市规划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成为了一座宜居城市。
同时,新余也将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
总的来说,新余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余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风采。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红色苏区新余革命斗争史说新余地处江西中西部,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土地革命时期,扼湘赣与湘鄂赣之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 1857年至1861年,新余农民配合洪秀全太平军多次攻破县城。
☆ 1900年后的10年时间,新余反封建反地主阶级黑暗统治的民间组织——“洪江会”,曾发展到数千人。
☆ 1926年9月,北伐军由湘入赣,开辟江西战场。
9月13日至16日,我党在北伐军第二、第三军担任军、师级领导职务的李富春、朱克靖、肖劲光等指挥北伐军与顽守在仰天岗一带的北洋军阀邓如琢部两师一旅血战三昼夜,敌军大败东逃。
此役,北伐军2000余人为国捐躯,新余有1000多农民参战,200余人英勇牺牲。
☆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余的工农革命运动遭受镇压。
从此,革命斗争的重心转移到袁河以南的九龙山地区,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苏区革命斗争。
7月,分宜苑坑田心村建立了中共田心支部,刘辉煌任书记。
10月,新余九龙棕形里建立了中共花桥支部,罗日光任书记,这是新余最早的两个农村党支部。
同时,新余沙汾游击队和分(宜)安(福)边界游击队相继成立。
1929年5月,分宜县田心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0年春,新余发生了花桥、下保、太子庙等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
☆ 1930年上半年,新余县和分宜县创建了六个红色区,各区先后都建立了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武装和群众组织。
4月至5月,先后成立了中共分宜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新余县委、县苏维埃政府。
☆ 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一方面军进驻袁水流域,分兵新余各地,城乡出现了革命高潮。
10月25日至30日,毛泽东在罗坊陈家闹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委行委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
会议于26日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决议案,30日,决定了“诱敌深入”作战方针,11月1日,发布了红军东渡赣江的命令。
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找来了从兴国送来当红军的八位农民召开调查会,后写下了《兴国调查》一文。
新余有趣的地名
新余有有趣的地名,不信你来看一看,有仰天岗、仙女湖、抱石公园、孔目江等。
先说说仙女湖吧,新余的仙女湖来自于古老的传说,是古书《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传说的发祥地,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偶会下凡的毛衣仙女,并与最美丽最年轻的仙女结成夫妻,由此而得名。
再说说新余人常去的抱石公园,你可不要以为是抱着石头的公园哦!这可是为纪念新余著名的大画家傅抱石先生而建的,他的画《江山如此多娇》还被挂在北京大会堂里呢!
再来说说新余的仰天岗吧,你以为是人在山上仰着头望天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其实是山上有许多悬崖,仿佛是在比天还高的山上,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
这就新余有趣的地名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怎么样,不错吧。
新余文化习俗300字夏布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布绣又称夏布刺绣,质地粗犷古朴、经纬分明,绣面配色淡雅、质感强烈,造型淳朴自然、栩栩如生,感情色彩浓郁,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喜庆婚嫁、生儿育女等方面。
造型上,夏布绣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和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充分体现了夏绣的厚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故事的一种类型。
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叫天鹅姑娘、羽衣仙女、仙鹤女等。
中国毛衣女故事的最早记录,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故事梗概是:豫章新喻县有个青年,看见田里有六、七个年轻的女子,他不知道她们是鸟变的。
于是匍匐前去,拿到她们中间一个女子的毛衣,藏了起来。
等他走到跟前时,别的姑娘都变成鸟飞走了,只有这个姑娘不能飞走。
这个青年就把她带回去作了妻子。
后来,毛衣女生了三个女儿。
一次,她让女儿问爸爸,才知道毛衣放在稻堆下面,她穿起来就飞走了。
不久,毛衣女把女儿也接走了。
在敦煌石室中收藏的唐代句道兴《搜神记》中,有一篇《田昆仑》,是毛衣女故事比较发展的形态(罗振玉《敦煌零拾》七),除了和干宝《搜神记》相同的情节外,又讲述了毛衣女后代的种种活动。
中国汉族、纳西族、苗族、傣族等民族中间,都有这一类型的故事。
这些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上述文献所记相近,但又有各种不同的异式。
这个故事反映普通劳动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曲折的生活经历。
由于故事产生较早,流传时间较长,现代流行的故事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广泛地含有变形、禁忌观念,有些异式还反映中国西南高原早期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和服务婚习俗等。
毛衣女类型的故事想象丰富、情节变幻,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由于其中包含某些古代观念和习俗,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如英国的哈特兰德,日本的西村真次,中国的钟敬文等,都注意到此类故事的搜集和研究。
新余历史发展情况汇报新余,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新余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古都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余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新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新余是楚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余逐渐成为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新余曾多次成为战乱的焦点,但也在这些战乱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在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新余都曾是江南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近代以来,新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余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基地之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新余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余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留下了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景观。
如今的新余,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新余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江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新余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新余也在文化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江西省的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
总的来说,新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新余的历史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新余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爱家乡新余一中班级:初一(21)班姓名:胡凯荃我读了《爱我家乡,爱我新余》之后,深深的爱上了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
新余的历史悠久,是一座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城市。
早在三国吴宝鼎二年,就设立了新渝县,后经几次变更,设立新余市。
近年来,新余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余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有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明朝权臣----严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医学巨子----何大一……,这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汇聚成一片耀眼的星云,闪耀在新余的大地上。
这是新余人民的骄傲,也是新余人民的宝贵财富。
新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美丽的仙女湖就坐落在这里。
说起仙女湖,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早在1600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所著的《搜神记》就有“七仙女下凡”的记载。
每年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纷至沓来走进美丽的仙女湖去寻找仙女的足迹。
新余也因此而永远年轻﹑秀丽﹑生机盎然。
新余还是个经济繁荣的城市。
新能源、钢铁、新材料已成为新余的三大支柱产业。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新余蜜橘、分宜夏布享誉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富裕幸福。
今天的新余,以“开放、创新、争优”的新余精神,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理念,挥洒辛勤汗水,奋力进行赶超,在加快绿色崛起的同时,赢得了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项项国家级荣誉。
新余已成为赣西一颗耀眼的明珠。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余人,我为家乡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同时,我一定要发奋努力,不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长大后报效家乡。
我爱你,新余。
我美丽的家乡。
新余城市介绍文案新余,这座位于江西省中部的美丽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
下面是对新余的详细介绍:一、地理风貌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地处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
新余市拥有美丽的山水风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历史沿革新余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新余属吴、越、楚。
秦置新余县,但旋废旋置。
直到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才“并入宜春县”。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复置新余县,属临江府。
清沿明制。
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新余市。
三、经济发展新余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
新余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钢铁、电力、煤炭等重工业行业。
近年来,新余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旅游资源新余市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其中以仙女湖最为著名。
仙女湖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如万年桥、抱石公园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五、美食特产新余市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以辣味和米粉为主要特点。
新余市的米粉口感细腻、爽滑可口,配以独特的调料和配菜,味道鲜美。
此外,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和土特产,如新余蜜桔、渝水豆皮等。
这些美食特产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六、城市文化新余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如渝剧、采茶戏等民间戏曲表演艺术在新余市广泛流传。
此外,新余市的剪纸、刺绣、编织等传统手工艺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传统在新余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新余地处江西中部,自古便是一处山温水软的灵秀之地,从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时就已正式设立县治,如今更是朝气勃勃、生机盎然地成为了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工业城市。
新余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新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朝权臣严嵩,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和著名医学教授美籍华人何大一的故乡。
明代世界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就是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之职期间完成的。
新余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曾山、滕代远、王震、王首道、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著名的罗坊会议和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新余是江西最美丽的城市,也是神话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请鸟。
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
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
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搜神记》中记载了毛衣女下凡新喻的传说,它就是天仙配故事的原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神仙与凡人缔结姻缘的文字记载。
因为有了这一段美妙、神奇的仙俗奇缘传说,蕴籍了仙女湖的美丽与神秘。
神州之大,可供仙女洗澡的地方很多,神通广大的仙女下凡来到了人间洗澡,应该找一个人烟稀少没人居住之处,可她们甘愿冒着被窃走衣物和偷窥走光的风险选中了这里来洗澡,连神仙都眷恋的地方,可见新余是极其美丽的。
我的父亲曾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我先后来过好多次,对新余的山山水水比较熟悉。
新余的山有几分雄健的阳刚之气,新余的水有几分灵动的阴柔之美。
新余山水相依,就簇拥在青山里、江河中。
新余这个地方无疑是美丽的,而新余的男人更是幸福,能娶个仙女当老婆,想呼风就得风,想唤雨就得雨,男耕女织,小家庭温韾,小日子和谐。
我从这篇神话的字里行间隐隐嗅出了古人也为之的羡慕与向往。
仙女湖在市西南郊16公里处,岛屿星罗棋布点缀湖中,湖光山色连成一片。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红色苏区新余革命斗争史说新余地处江西中西部,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土地革命时期,扼湘赣与湘鄂赣之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1857年至1861年,新余农民配合洪秀全太平军多次攻破县城。
☆1900年后的10年时间,新余反封建反地主阶级黑暗统治的民间组织——“洪江会”,曾发展到数千人。
☆1926年9月,北伐军由湘入赣,开辟江西战场。
9月13日至16日,我党在北伐军第二、第三军担任军、师级领导职务的李富春、朱克靖、肖劲光等指挥北伐军与顽守在仰天岗一带的北洋军阀邓如琢部两师一旅血战三昼夜,敌军大败东逃。
此役,北伐军2000余人为国捐躯,新余有1000多农民参战,200余人英勇牺牲。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余的工农革命运动遭受镇压。
从此,革命斗争的重心转移到袁河以南的九龙山地区,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苏区革命斗争。
7月,分宜苑坑田心村建立了中共田心支部,刘辉煌任书记。
10月,新余九龙棕形里建立了中共花桥支部,罗日光任书记,这是新余最早的两个农村党支部。
同时,新余沙汾游击队和分(宜)安(福)边界游击队相继成立。
1929年5月,分宜县田心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0年春,新余发生了花桥、下保、太子庙等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在这块仙女下凡的乐园上,有着积厚流光的文明传统。
自古以来,江西新余就以其山温水软,天清地馥而人杰地灵,朝气勃发。
考古挖掘表白,早在20万年前,新余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江西半坡”的拾年山遗迹,展现了6000多年原始农业文明一:仙女湖的文明和精神:在这块仙女下凡的乐土上,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其中尤其以仙文化深入人心。
“仙文化”蕴含了和谐精神、卓越精神和创造精神,它追求天地的和谐、天人的和谐,要求突破生命极限,追求现世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先秦以来,处在吴头楚尾的新余地区同时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新余文化中既有吴文化的精致、细腻与淡雅;又有楚文化的潇洒与飘逸。
三国吴宝鼎二年新余建县后,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晋,虽然是一个战乱频仍、生死无常的时代,却是心灵独立、个性风发的时代,新余也处于玄仙之风双盛的豪放与洒脱中,有了葛洪、娄阳炼丹洪阳洞的事迹,又有许旌阳修建翔云观、太平观的活动。
隋唐之际,又有陈太素、罗太冲二仙炼丹飞升的神话。
北宋则有黄公真人羽化成仙、显身助国的传奇,明代又出现七雨道人体恤百姓,为民祈雨得遂所愿的逸事。
仙文化赋予了新余人改变自己现状的创造精神,佛教文化又赋予了新余人善良、智慧、勤劳的秉性。
南宋初年的德光禅师也是一位从新余走出去的高僧。
每一个熟悉宗教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以一条偈语破解金人妄图以千手千眼观音像羞辱当时南宋孝宗皇帝图谋的故事,更不会忘记他关心家乡、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
德光的法脉众多,人才辈出,衣钵所传,有撰写著名佛教典籍——《五灯会元》的普济和尚,有曾帮助明成祖朱棣成就帝业的道衍法师,他们把德光的佛教哲学发扬光大,也把由仙女湖水养育的新余文化传向了四方。
二:历史名人:卢肇: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卢肇,他从小笃志好学,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唐会昌三年(874年)状元及第后先后在朝中和地方为官,所到之处,皆有贤声。
他的文章为人所推崇,颇得韩愈文风,袁州知府杨应瑶称赞曰:“袁州之文章,节义自肇始”。
刘式与新余墨庄刘氏刘式与新余墨庄刘氏新喻刘氏开基始祖刘逊生子刘超,刘超生刘逵,刘逵生刘琠。
刘逵、刘琠父子生活在五代,因时局混乱,二人都隐居乡下,没有出来做官。
刘琠,字珪继,事父母以孝闻名,因持家有方,家丰于财,乐善好施,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
刘琠去世于保大元年(943年),高寿99岁。
后人为之立祠祭祀,称其神主为“评事大王”。
刘琠娶夫人欧阳氏,生5子:刘晟(克明)、刘昰(克敬)、刘式(克几)、刘阶(克已)、刘详(克勤)。
其中,刘琠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带动新喻刘氏宗族崛起的核心人物刘式。
刘式娶妻陈氏,生有5个儿子:刘立本、刘立言、刘立之、刘立礼、刘立德。
刘式的妻子陈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贤惠的母亲。
据记载,刘式去世后,陈氏召集5个儿子,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为官清廉,身后没有为你们留下什么金鱼财产,所遗留下来的只有书籍数千卷。
这就叫墨庄,希望你们都在墨庄中安心耕读,以后能够学有所承,继承光大你们祖先的事业。
”她的儿子们都遵从母亲的教诲,刻苦攻读,后来果然都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做了郎官。
此事在刘氏家族和当地传为美谈,人们因此称陈氏为“墨庄夫人”,新喻刘氏家族也从此以“墨庄”为堂号,被称为“墨庄刘氏”。
刘式和陈氏的这5个儿子都颇有才华,其中长子刘立本以父亲遗泽被宋真宗赐学究出身,其他4个儿子都是进士出身。
第四子刘立礼历任度支员个郎、开封府推官、秘书监、殿中丞等到官,第五子刘立德也做过屯田郎中。
5兄弟中又以刘立言和刘立之最有名。
刘立言(981--1061年),字禹昌,年轻时发奋读书,中天禧三年进士。
历任福州怀安县尉、萧山知县、都官职方郎中、知广德军。
史称刘立言为人"乐易简直,不汲汲于进取",为政以廉洁奉公著称,政绩突出。
刘立之,(958--1048年),字斯立,少年丧父,发奋苦学,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
历任连江县尉、青溪县主簿、南陵县令、大理寺丞、金华知县、泸州通判,后升为尚书虞部比部员外郎、润州知府、提点福建路刑狱、荆湖北路转运使。
江西新余分宜有一个山洞,相传少年严嵩在此读书,有美丽狐仙伴读想不到,江西新余的分宜县有一个山洞,竟然与明代奸相严嵩有些瓜葛!记得是2014年4月份的一个周末,应老友根林之盛情邀请,我从南昌前往分宜去拜访他。
我俩相聚在分宜县城一日游。
根林,昵称根深叶茂,原在新余市某行政事业单位任职,干保险属半路出家,工作经历与我有些相似,二十多年前,我们在南昌开会时相识结缘,从此常联系,友情颇深。
当时他在分宜一家公司任要职。
久别重逢,自然话题较多,我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
根林首先是领着我游览了分宜县城街景,然后又领着我去探访那被世人冷落的严嵩洞。
严嵩洞位于距分宜县城西南十里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其石洞深邃,四壁叠石,洞内空间从下至上逐渐缩小,像个倒立的漏斗。
至上方约十来丈的顶端部位,只剩一个小孔,漏出一线光亮,古时称它为分宜的“古今胜迹”。
严嵩洞又名洪阳洞,因东晋时期道学家葛洪,娄阳两人曾先后在此修道炼丹,后人在其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得其洞名。
严嵩洞的来由,民间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
在当地民间流传得最广的是这个说法: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生在分宜县的少年严嵩,读书十分刻苦用功,常独自一人到离家不远的一个石洞里去读书,有一只美丽的狐狸精常相伴其左右,当他肚子饿了,狐狸精吐出一粒宝珠给他吞下,就顿时感觉到腹饱眼明,神清气爽了。
从此他犹如有神力相助,变得十分聪明,参加科举,屡试超群,视为神童,再后来是仕途顺畅,官至明朝宰相之位;但他也一直妖气缠身,所以就当了奸臣。
人杰地灵,洞因人鸣,这洪阳洞当时也就改称为严嵩洞了。
据史载,严嵩曾做过帝师,写过堪称典范的马屁文章《庆云赋》,设计杀害了顶头上司夏言,在位弄权三十年,大行逆我者之亡,最后落得个儿子世藩被处极刑,自已年逾八旬,贫病交加,寄食于墓舍而死的可悲下场!据说,在明史记载269年间的明朝人物中,有资格进入奸臣传记的,只有6人,而分宜县人氏严嵩则名居榜首!我和根林站在洞前唏嘘不已:如果严嵩不是奸相,其洞内塑像应该是描金重彩吧!如果严嵩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其洞前也不会如此破败不堪,车马稀疏吧?!。
讲好抱石故园故事在网上查“傅抱石”的资料,有说他是江西南昌人的,有说他是江西新余人。
傅抱石于1904年10月5日出生于南昌,而他的籍贯则是新余(新喻),说他是新余人,或说他是南昌人,都是没错的。
不过,照我国传统说法,傅抱石该是江西新余人。
我曾在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家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傅抱石的家乡,就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章塘村。
傅大师生在外,长在外,只在早年回过一次故乡。
然而,就这一次回乡探亲,成了淳朴的故乡人们几十年来一直挂在嘴边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的情节几乎成了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传说。
那时的傅抱石,已经是一位遐迩闻名的大画家,引以自豪的父老乡亲无不企盼能亲眼见一见这位家乡才子挥毫作画的风采。
这一日,傅抱石来到一位叫傅光族的乡亲家里拜访,傅光族好不容易才红着脸代乡亲们说出了酝酿已久的心愿,请他作一幅画,给乡亲们留个纪念。
傅抱石欣然允诺,说:“你到街上买3尺白竹布,磨好墨,明日我定为乡亲们效劳。
”第二天,傅光族买好布,磨好墨,备好笔,铺好台,傅抱石也及时赴约。
众多乡亲闻讯赶来,以图一饱眼福。
傅抱石见满屋是人,就对傅光族说:“还是把桌子搬到外面去吧,外面可以站更多的人,让乡亲们都给我挑挑毛病。
”傅光族就把桌子搬到屋外,傅抱石把3尺白布铺在桌上,却迟迟不动笔作画,而是和乡亲们聊着家常,眼睛不时地望着天空,搜寻着什么飞鸟似的。
聊着望着,望着聊着,忽见天空盘旋着一只苍鹰,他往天上一指,说:“你们看,那是什么?”众人的目光全都随着他的手指的方向望去,而傅抱石则趁众人不注意,端起砚台把墨往白竹布上一滩一滩地泼上去,顿时,好好的白布墨渍汪汪,大失光彩。
回过神来的傅光族大吃一惊道:“喔呀,这是怎么搞的?这一下你怎么作画?”傅抱石笑笑道:“不要紧,不要紧。
”只见他放下砚台,提起毛笔,在布上涂抹起来。
在乡亲们看来,这简直像小孩在乱涂乱画。
但是眨眼功夫,白竹布上出现了一幅虬枝劲干,松桠似铁,鹰击长空,展翅腾扑的松鹰图。
在这块仙女下凡的乐园上,有着积厚流光的文明传统。
自古以来,江西新余就以其山温水软,天清地馥而人杰地灵,朝气勃发。
考古挖掘表白,早在20万年前,新余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江西半坡”的拾年山遗迹,展现了6000多年原始农业文明一:仙女湖的文明和精神:在这块仙女下凡的乐土上,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其中尤其以仙文化深入人心。
“仙文化”蕴含了和谐精神、卓越精神和创造精神,它追求天地的和谐、天人的和谐,要求突破生命极限,追求现世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先秦以来,处在吴头楚尾的新余地区同时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新余文化中既有吴文化的精致、细腻与淡雅;又有楚文化的潇洒与飘逸。
三国吴宝鼎二年新余建县后,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晋,虽然是一个战乱频仍、生死无常的时代,却是心灵独立、个性风发的时代,新余也处于玄仙之风双盛的豪放与洒脱中,有了葛洪、娄阳炼丹洪阳洞的事迹,又有许旌阳修建翔云观、太平观的活动。
隋唐之际,又有陈太素、罗太冲二仙炼丹飞升的神话。
北宋则有黄公真人羽化成仙、显身助国的传奇,明代又出现七雨道人体恤百姓,为民祈雨得遂所愿的逸事。
仙文化赋予了新余人改变自己现状的创造精神,佛教文化又赋予了新余人善良、智慧、勤劳的秉性。
南宋初年的德光禅师也是一位从新余走出去的高僧。
每一个熟悉宗教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以一条偈语破解金人妄图以千手千眼观音像羞辱当时南宋孝宗皇帝图谋的故事,更不会忘记他关心家乡、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
德光的法脉众多,人才辈出,衣钵所传,有撰写著名佛教典籍——《五灯会元》的普济和尚,有曾帮助明成祖朱棣成就帝业的道衍法师,他们把德光的佛教哲学发扬光大,也把由仙女湖水养育的新余文化传向了四方。
二:历史名人:卢肇: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卢肇,他从小笃志好学,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唐会昌三年(874年)状元及第后先后在朝中和地方为官,所到之处,皆有贤声。
他的文章为人所推崇,颇得韩愈文风,袁州知府杨应瑶称赞曰:“袁州之文章,节义自肇始”。
他平生著述甚多,所著《海潮赋》、《汉堤诗》曾得到皇帝的嘉奖。
文风绵绵,浩浩不绝,如今,仙女湖风景区内,还保存有当年的卢肇读书台供后人瞻仰。
严嵩:字帷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介桥人。
生于明成化十六年3月(公元1480年),1498年在乡试中举,1505年考入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507年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直至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六十五岁的严嵩一步一个脚印成为首辅大学士,并被授予“太子太傅”的加官。
从此开始了长时间的专权揽政生涯,前后掌权达20年之久。
1566年(嘉靖45年),在全家补抄后,87岁的严嵩在介桥老家逝世。
严嵩虽名声不好,但他的文章和书法还是过得去的,此外,他为家乡人民办了不少好事。
严嵩一生著作很多,有《钤山堂集》、《钤山堂诗抄》、《振秀集》、《南宫奏仪》、《留院逸稿》、《历宫表奏》、《直庐稿》等。
宋应星:明代江西奉新人,公元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出生于南昌府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奉新县宋埠乡牌楼村),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僚家庭。
在家塾期间,饱读《四书》、《五经》,又读了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业工艺等方面书籍,为《天工开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分宜地区人民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工农业科技史籍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子澄:本名黄湜,字子澄,分宜澧源(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
生于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乡试第二名,第二年赴京全国性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接受殿试时,因紧张没有回答自己的出生,皇帝便将他降成第三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后升职为掌修国史的翰林院史官修撰(从六品),最后官职到了太子寺卿,兼翰林学士(正五品),深得明惠帝赏识,与齐泰一起辅佐皇帝。
在明皇室的斗争中,黄子澄不为明成祖所利诱,宁愿被肢解而不恃暴君,被明成祖实行磔刑,并株连十族。
葛洪、娄阳:东晋著名道学家。
相传葛洪、娄阳二人曾在洪阳洞炼过丹,所以人们便集合二人之名叫洪阳洞。
《分宜县志》记载:此洞“有石室十工,石穴七十二。
”绵延十余里。
洞内怪石壁立、钟乳嶙峋、琳琅满目、仪态万千。
洞口刻有“洪阳古洞天”五个古朴苍劲的大字,两边刻有前人诗文和葛洪、娄阳二人神像。
东边向顶部倾斜的石榻上有一个凹陷的池子,据说就是葛洪、娄阳炼丹用的。
佛照德光禅师:俗姓彭,名德光,自号拙庵,赐号佛照,宋代临江军新喻县人。
德光为佛教禅宗“南岳下十六世”临济宗扬岐派六世。
德光为大慧宗杲禅师的得意弟子,也是历代新喻籍僧人中最出色的一位,为临济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法嗣遍布海内,甚至远播东瀛。
他名满当时,广结善缘,与范成大、陆游、周必大等文人雅士有着广泛的交往,甚至与孝宗皇帝以禅相会,并留下了一些佳话。
德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自是太平无一事,何须弄出许多般”这首偈颂化腐朽为神奇,把看似矛盾的“一眼视物”的孝宗皇帝和“千手千眼”的观音大士融为一体,并换个角度进行观照,把孝宗皇帝比做观音大士,说明其一手而致千手,一眼而致千眼的圣者风范!由此纳须弥于芥子,扬宇宙于大千!从而阐发了“一多相即、大小相容、广狭自在、延促同时”的佛法真谛!说明了万物互相摄取、互相包容而又浑然一体的道理。
所以此偈一出,犹如晴空霹雳,震得举朝大惊!宋廷群臣总算舒了一口气,孝宗更是龙颜大悦!一场令南宋政府万分难堪的外交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生前,他在洪阳传道讲学之际,兴趣所致,在洪阳题写了《分宜晚泊江亭》诗一首,“寒水粼粼受晚风,轻舟来往思无穷。
何妨也向溪南去,徙依空林暮霭中。
”诗中,作者巧妙地将他的理学理念与仙女湖的灵秀之美作了结合与刻画,使之成为精美的诗歌意象,使山水诗有了生命与活力,这首诗也和他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样,成为诗理结合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王钦若:北宋时期江南第一个宰相。
文化盛典《册府元龟》的作用直到今天还在显现,而它的主要撰著者王钦若更是赫赫有名。
大概是由于受仙女湖文化的影响,王钦若一生崇尚仙道,这既成就了他在文化上独树一帜的地位,也造就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性格,至今,史学家们还在称颂他在任亳州通判时巧解因阴雨连绵,百姓所收谷物无法按标准收入官仓的难题的故事。
王钦若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在于他的著述丰富,影响深远,除《册府元龟》之外,《卤簿记》、《天书仪制》、《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天禧大理记》等流传甚广,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初理学家粱寅梁寅,字孟敬,号石门,下村公社醴溪梁家村人。
生于元成宗大德七年癸卯六月初一申时,卒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享年八十七,葬于本里含珠堆。
临终作云:“八十七年处世,二三千卷文章。
有些古怪有些强,自许中人以上。
常乐即同富贵,多书也当田庄。
遥瞻圣主谢恩光,归路风清月朗”。
生二子梁岷、梁。
梁岷曾任古田县令。
梁寅,世业农,家贫。
幼聪慧,德纯识高,自力于学,笃志力行。
年十七教训里中,潜心理学,尤好古文词。
淹贯《五经》,累举不第,笔之于书,著有《周易参义》、《春秋考义》、《尚书纂义》、《礼记集略》、《诗经演义》、《周礼考注》、《策要史断》、《宋元史历代叙略》。
杂著则有耄言论林类训、宋论搜古集、格物春秋蛊说、石门文集等。
明太祖征天下名儒纂修礼乐,寅就征,年巳六十余,在礼局中,笔力出众,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
尔后诏修元史,授礼部主事。
老病辞归,赐白金为资。
初诏以明经科取士,江西省臣礼聘主文衡者三,所得皆名士。
隐居石门,四方之士慕名求之,群贤众瞻,门庭若市,人称“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
梁寅的理学有高深造诣,以孔孟的“明人伦"为核心,继承朱、程。
寅认为纲纪伦常,名分等级是永恒不变之“道”,此即所谓“天理”,而人之本性又属“五常备”具"。
他的理学既不同于先秦儒家之注重现实之说,又不同于自汉至唐,儒家以祸福人的天意为伦理渊源之说,而应该认定本来之理。
并重视教育,以此实现“天德王道”之治。
人向寅请教日:“官何为乎”?寅日:“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
又问日:“天德、王道之要?”寅笑日:“言忠信,行笃敬,天德也。
不伤财,不害民,王道也”。
“近接朱程,继往开来,振起两朝人物;远宗孔孟,承先启后,维持百代斯文”。
“萃拔越州秀,宋代三魁,旨贯提纲颢祖;类超江右英,明朝一圣,中庸绍祖是寅宗。
”“应聘承恩,一世声华昭日月;立言定理。
万年词典镇乾坤。
”这是门人金幼孜、黄子澄题赠的颂联。
并书“失子堂”三字,高悬石门书院,故又称凤台书院。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受到仙女湖文化气息熏陶的艺术大师傅抱石,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画作,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为中国画家和国画艺术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他的艺术思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焕光华。
最难得的是,他继承了新余文士热爱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他虽然常年工作、生活在外地,却时刻不忘自己是新余人,每有新作,必在落款处写明自己的籍贯。
如今,许多新余籍名人回乡省亲,更有无数新余才子告别家乡父老,到远方开拓新的天地,然而,不论他们走到哪里,沐浴过仙女湖光辉人总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老和家乡的仙女湖。
罗日光,(1886—1933)男,汉族,又名罗凤凰,化名老杜,江西省新余市九龙山乡上圜世岭村人。
家贫。
革命前以做小生意兼种田为生,常往返于新余、吉安等地。
罗日光于1927年夏在吉安延福地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余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夏,罗日光受延福地区党组织派遣,回新余九龙山地区开展革命活动。
在花桥培养发展了7名党员。
1928年10月,在九龙山棕形里村,正式成立新余县第一个党支部——花桥支部,任支部书记。
经常不断地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加强了党的组织。
1929年冬,成立了第一支工农武装——新余游击队。
12月,罗日光领导了花桥暴动。
花桥的农民,手拿鸟枪、梭标、大刀等武器,戴着红袖章,高喊着:“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口号,纷纷向地主、土豪劣绅家冲去。
当晚,捉到了国民党的探子刘进寿。
第二天,又活捉了反革命分子张才德和开鸦片烟馆的赌博、流氓头子丁俊达,在长埠捉到了土豪劣绅章明清。
将刘进寿、张才德、丁俊达公审后处死;迫使章明清交出1500块银元后处死。
根据花桥暴动成功的经验,罗日光决定在30日,组织下保、河下、洋田等地农民,同时举行**,形成了新余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第一次革命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