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6.3 我国的海洋权益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
我国的海洋权益【学习目标】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赤潮(1)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__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以及__________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③一般来说_________的春夏季节,雨过天晴;洋流________,水温较高;________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2)我国赤潮多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群岛、______湾和南海的___湾。
(3)赤潮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国家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_____和______,还包括本国管辖的________区、____________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一、选择题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65万至70万桶。
“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教案“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2.了解各国在海洋中的权益,包括领土主权、经济区、航行权等。
3.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国际视野,提高对海洋事务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
二、教学内容1.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2.海洋权益的概念和范围3.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
2.案例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海洋权益的复杂性和国际规则。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4.研究性学习:布置相关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加深对海洋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海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
2.讲授新课: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各国在海洋中的权益。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海洋权益的复杂性。
3.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的理解程度。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反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研究性学习报告、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海洋权益的概念及保障1. 海洋权益的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在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EEZ)和公海等海域内享有的主权、主权管辖权、权利和利益,包括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管辖、管理和使用权。
2. 海洋权益保障的国际法基础海洋权益保障的国际法基础包括《联合国宪章》、《国际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底领土和海洋矿产资源公约》。
其中,《联合国宪章》第1条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是促进国际合作,保护人权、基本自由和国际法的尊严,同时通过国际对话解决国家间争端。
《国际海洋法公约》则是规范领海、毗连区、大陆架、EEZ和公海里各国海洋权益的国际法基础,内容涉及海洋空间和资源的法律、管理和利用等方面。
《国际海底领土和海洋矿产资源公约》则规定,海底领土是由沉积物和赖特灰、自然资源等构成的,是国际海底领土上的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二、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保护1. 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主要包括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EEZ等,其中EEZ是我国海洋权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建立了405个海洋保护区和25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包括海洋生物、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环境。
2. 我国海洋保护的现状虽然我国加强了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但是在海洋资源保护管理、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具体表现如下:•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区域性海水污染、大量固废排入海区等严重污染现象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过度捕捞。
我国近海渔业开发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很多鱼类的数量、种群结构和分布区域都出现了严重问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挑战。
海洋勘探、发现和开发的有效方式和规则仍然有待开发和完善。
三、我国海洋发展战略1. 我国海洋发展的现状我国是海洋国家,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
目前,我国的海洋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海洋能源和海洋渔业两大领域。
第三节海洋权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跟邻国海洋权益争议的概况,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难点: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 、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
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
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结合图6.20,板书讲解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毗邻区、大陆架等概念。
)思考:内水与领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2.我国的海洋国情(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6.3 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 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1.读图填图1)将陆地领土、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填入图中相应位置并标出相应数据。
2)一国所主张的海洋权益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解释说明相关名词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国采用_______________。
6)区别内海和领海7)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2.读图6.22,探究1)我国国情相关数据:我国大陆海岸线_______________,岛屿_______________,岛岸线_______________,领海面积_______________,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2)我国海洋污染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我国的海洋存在划界问题吗?如果存在,应该如何解决?4)_______________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3.读图6.23及材料,探究1)明确钓鱼岛、冲绳海槽,台湾岛,琉球群岛的相对位置2)利用资料阐述钓鱼岛乃我方领土3)联系海洋权益相关知识点4.海洋的地位和价值归纳1)海洋是地球环境的_______________,对全球环境及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2)海洋是生命_______________,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 6.2 我国的海洋教案湘教版选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2.掌握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范围、水文特点以及资源状况,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开发海洋国土的主要形式,增强地理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填图等活动中,掌握我国四大海域的位置和组成。
2.填表比较四大海域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活动,掌握开发“海上领土”的主要形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我国广阔而富饶的海洋国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讨论海上领土的开发形式,产生“向海洋进军”的豪情壮志。
3.通过展示海洋景观图片和多媒体演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四大海域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范围、组成、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等)[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教学媒体与教具]四大海域图、海洋开发利用形式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我国的国土分布图,引导学生说明我国近海海域分布以及我国著名的半岛、岛屿、群岛、海峡、海洋。
(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指图说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指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过渡】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洋国土面积广大,我国的近海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域的范围、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蓝色国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第二节我国的海洋一、我国的四大海域【资料收集】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域,收集有关这个海域的各种资料(包括海域的位置、范围、入海河流、水文特点和资源概况,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等)。
【资料处理】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交流展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
【点拨】1.四大海域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山东烟台蓬莱列岛的庙岛群岛到辽宁大连的老铁山一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至济州岛的一线东海域南海的分界线——闽粤交界的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一线(1)写出城市名称:A ;B(2)A、B纬度相近,A城市海港水温比B城市海港水温高,成为冬季不冻港。
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一、海洋的基本概况1.海洋面积我国海洋面积约为3,000,000平方公里,为世界国家之首。
我国沿海和海岛长度达18,000多公里,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海岸线中国海岸线全长1.8万多公里,拥有多个海湾和港口,地形复杂,形成了许多海岸峭壁、海角、海灯塔和海湾,如草海、厦门、山东半岛、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3.海洋气候中国海洋气候分为三大类型:亚热带季风型、热带季风型和渤海湾型。
气候变化大,海面也不断有台风和海浪等自然灾害。
二、我国的海洋资源1.矿产资源我国海域含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盐等,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
2.渔业资源我国境内的渔业资源很丰富,每年钓获的海产品总量为1026万吨,是人均海产品消费的世界第一大国。
3.海洋环境资源我国的海洋环境资源非常珍贵,如海水、海浪、海沙、海水温度等,这些资源除用于科研探索和旅游观光外,也能用于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
三、我国的海洋权益1.领海和毗连区我国拥有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毗连区,作为我国的主权范围,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是我国旅游观光、渔业、军事防御等的重要地区。
2.经济海区和专属经济区我国的经济海区和专属经济区是指位于我国领海以外、由我国政府依法划定、享有主权、权益和管辖权的海域。
经济海区面积约为376.9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275.8万平方公里。
这些区域内的海洋资源和环境资源都有极高的价值。
3.大陆架和大洲坡大陆架是指沿海领海外延伸的陆地部分,大洲坡是以大陆架为基础,向海底延伸的坡度逐渐加大的部分。
我国大陆架和大洲坡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
四、我国的海洋法律与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这部法律于1992年通过,对我国的领土和领海进行了具体规定。
其中,领海的范围是12海里,毗连区为领海向外延伸的12海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这部法律于1998年通过,对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了规定。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1.结合图文材料,记住海域的划分,能够分辨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以及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国家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
(区域认知)2.理解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理解海洋权益与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一、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1.海洋权益(1)概念:海洋权益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务和海洋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的总称。
(2)法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3)各类海域1A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与其陆地领土和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2B毗连区: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的一带海域。
3C专属经济区: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4D大陆架:指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5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⑥国际海底区域: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2.海洋发展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安全的总体方略。
[易错提醒] (1)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宽度都是从领海基点算起。
(2)毗连区宽度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宽度不超过200海里,都包括12海里的领海。
二、我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1.我国的海洋权益(1)范围:我国管辖的海域;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及其他国家管辖的海域。
(2)内容:内海和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他国管辖海域等方面的权益。
2.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1)发展海洋经济。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4)积极采取立法和执法行动。
三、海洋权益与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1.安全利益(1)海洋是我国国防的前沿阵地,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的安全和核心利益。
(2)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海洋航道是我国的生命线,只有保证航道的安全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权益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特点以及对海洋权益的保护;3.了解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4.掌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海洋权益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我国海洋权益的种类和保护情况;3.掌握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将海洋权益的概念进行讲解,并介绍海洋权益的种类;2.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特点: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特点进行讲解,并分析保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3.了解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介绍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分析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和目标;4.掌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介绍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
2.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洋权益的概念和种类,以及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2.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的特点和保护情况,引导学生对海洋权益保护的认识;3.讨论法:通过讨论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师所准备的教材、课件等;2.学生所使用的课本以及连接网络的设备。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2.课堂上的点名提问和讨论。
2. 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讲解海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图表解析等,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了解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掌握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了解海洋环保相关法规、政策,掌握环保措施的实施和成效;3.组织参加相关活动,如实地考察、科技展览等。
最新湘教版选修2《我国的海洋权益》教案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二)海洋资源被掠夺性开发,海洋经济权益损失严重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资源的商业开采,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
在渔业资源方面,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南海成为天然的大渔场。
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但说“无权宣布休渔”,而且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而我国渔民在该海域的合法作业常被外国非法干扰,甚至扣押、处罚。
(三)区域内外国家的联手制衡,海上安全权益受到威胁从北到南,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8个海上邻国存在权益争端,还面临着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受到来自周边邻国和区域外大国的联手制衡与遏制,我国的海上安全权益受到威胁。
其中南海涉及的争端方较多、情况复杂、最为敏感。
南沙争端有关国家相互借重,以多种方式有意把岛礁和海域争端国际化,争取国际势力的支持,在权益问题上设置障碍,以达到最终迫使我国接受现实的目的。
我国在海洋权益、海洋开发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6.2 我国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2.掌握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范围、水文特点以及资源状况,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开发海洋国土的主要形式,增强地理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填图等活动中,掌握我国四大海域的位置和组成。
2.填表比较四大海域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活动,掌握开发“海上领土”的主要形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我国广阔而富饶的海洋国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讨论海上领土的开发形式,产生“向海洋进军”的豪情壮志。
3.通过展示海洋景观图片和多媒体演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四大海域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范围、组成、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等)[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教学媒体与教具]四大海域图、海洋开发利用形式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我国的国土分布图,引导学生说明我国近海海域分布以及我国著名的半岛、岛屿、群岛、海峡、海洋。
(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指图说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指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过渡】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洋国土面积广大,我国的近海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域的范围、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蓝色国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第二节我国的海洋一、我国的四大海域【资料收集】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域,收集有关这个海域的各种资料(包括海域的位置、范围、入海河流、水文特点和资源概况,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等)。
【资料处理】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交流展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
【点拨】1.四大海域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山东烟台蓬莱列岛的庙岛群岛到辽宁大连的老铁山一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至济州岛的一线东海域南海的分界线——闽粤交界的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一线(1)写出城市名称:A ;B(2)A、B纬度相近,A城市海港水温比B城市海港水温高,成为冬季不冻港。
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一、海洋地理概述我国海洋涵盖了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等区域,总面积约为3,500,000平方千米,其中包括领海、内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不同类型的海域。
我国的海岸线总长达到18,000公里,拥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
海岸线上的港口也是我国海运和贸易的关键节点,经常承担着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和货物过境运输。
此外,我国的海洋地形多样,其中包含着海峡、海湾、海峡、半岛等具有独特地理特征的海洋地貌。
二、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域宽广:我国海洋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近1/5,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
2.海岸线辽阔: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位列世界前茅。
3.资源丰富: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等。
4.海洋文化悠久:我国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基因。
三、我国海洋的权益及其保护我国海洋的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领海:指从基线向外延伸的海域,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
2.内海:指被陆地完全包围并与公海不相通的海域。
3.毗连区:指领海外,距离我国岸线不超过24海里范围内的海域,主要用于保护领海主权、治理海上环境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4.专属经济区:指延伸至领海外200海里以外,我国拥有权益开发利用海域的专有经济区域。
5.大陆架:指自然延伸至海洋底层的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坡、大陆架边缘和大陆架等层次。
在保护海洋权益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1.推进国家海洋战略,加强海洋立法,规划海洋空间,加强海洋信息共享和管理。
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海洋科学研究。
3.组织开展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加强海洋渔业的管理和规划,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执法和海上安全监管,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
四、总结我国海洋是我国的重要国土资源,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