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81 KB
- 文档页数:1
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场一、电场基本概念电荷的存在会产生电场,电场是电荷在空间中的延伸,被定义为在电荷周围空间中的某个点处,单位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力除以此试验电荷的大小。
电场的单位为牛/库仑(N/C)。
二、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指单位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力大小,它是一个矢量量,用E表示,方向为电力的方向。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电场强度的标量值,由库仑定律计算得出。
三、电势电势是电场中某一点电势能单位电荷的大小,它是一个标量量,用V表示。
带正电荷的物体的电势是正的,带负电荷的物体的电势是负的。
在电场中电荷从高电势区流向低电势区,电势的降低可以用于做功。
四、电势差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是指在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所需的做功,它是一个标量量,用ΔV表示。
电场中从高电势到低电势点的电势差通常被称为电势降落。
五、电场的电势分布在电场中,电势值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电势分布可以通过电场中某一点周围单位线密度的带电平面对该点产生的电势计算出来。
第二章磁场一、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当电荷运动时,它会产生磁力线。
磁力线是空间中磁场的线条,方向沿着该线的切线方向。
磁场本身是一个矢量量,用B表示。
二、磁场中的力当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它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这个磁力是垂直于电荷速度的,并且方向遵循右手定则。
在匀强磁场中,电荷穿过两个平行的极板时,其加速度是恒定的,但速度不同,这导致了电荷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三、磁场中的磁通量磁通量是描述跨越磁场的面积和面积内磁场的乘积的物理量。
磁通量是标量量,用Ф表示,单位是韦伯(Wb)。
四、磁通量密度磁通量密度为磁场中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用B表示。
在磁场中,磁通量密度的大小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物理必修三前两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静电场。
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电荷。
-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2. 电荷守恒定律。
-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 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上,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 接触起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
二、库仑定律。
1. 内容。
-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表达式。
- F = k(q_1q_2)/(r^2),其中k = 9.0×10^9N· 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
- 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三、电场强度。
1. 电场。
-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 电场强度。
- 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必修Ⅲ知识点小结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行政区界;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从总体上看,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通常要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大得多,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带动作用。
3、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岛状。
4、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5、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6、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就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注意,高收入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
2、衡量区域的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3、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平衡—不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最主要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范围:东部经济地带(12个):辽宁省(辽)、河北省(冀)、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山东省(鲁)、江苏省(苏)、上海市(沪)、浙江省(浙)、福建省(闽)、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中部经济地带(9个):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河南省(豫)、安徽省(皖)、湖北省(鄂)、江西省(赣)、湖南省(湘);西部经济地带(10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甘肃省(甘或陇)、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陕西省(陕或秦)、青海省(青)、西藏自治区(藏)、四川省(川或4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原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III---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知识点1.Festivals are meant to celebrate important times of year. 节日是用来庆祝一年的重要时光的。
mean doing sth. 意味着mean to do sth. 打算或企图做某事mean sb. to do sth. 打算让某人做某事be meant for 打算作……用;为…而有I believe he is meant to be a soldier.我相信他天生是要当军人的。
2. Discuss when they take place and what people do at that time. take place发生,举行take the place of代替,替代3. the beauty of the full moon 满月的美4. watch the full moon with family and friends和家人、朋友一起看满月5. 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to satisfy the ancestors, who might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有些节日,是为了纪念死者,或使祖先得到满足,因为祖先们有可能回到世上给人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带来危害。
to return to London 回到伦敦Return the book to the library. 把书归还给图书馆。
On my return from work, I saw the door was open. 我下班回家时,看见门开着。
6. …go to clean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去上坟、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
高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三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势与电场的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属性: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 repulsion,异性相attraction。
库伦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2.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数学表示为E=F/q,单位是N/C。
均匀带电直线上的电场强度:E=kλ/r,其中k是电场常量,λ是直线上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r是测点到电荷的距离。
均匀带电面的电场强度:E=σ/2ε0,其中σ是面上的电荷密度,ε0是真空中的介质常数。
3.电势能和电势差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qV。
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变化。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W/q。
电势差的计算:ΔV=Ed,其中E是电场强度,d是移动的距离。
4.电势电势的定义: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其中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势可以用电势差来表示。
电势的计算:V=kQ/r,其中k是电场常量,Q是电荷,r是测点到电荷的距离。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ΔV/Δl,其中ΔV是电势差,Δl是移动的距离。
5.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电场线不相交,电场线越密表示电场越强。
6.理想导体中的电场理想导体的特性:理想导体内没有电场,导体表面上的电荷都集中在表面上,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导体的内部是等势面。
理想导体中的电场:当导体与电源连接时,在导体表面形成等势面,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的电势恒定。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第一章中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整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内容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核心考点背记1.人的体液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4)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分析存在于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调节成分:淋巴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③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大小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电荷【引入】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拿梳子梳头,却发现发丝被梳子吸引粘连在一起;干燥的冬天脱下毛衣总会发出“噼啪”的声音。
这些其实都是静电现象,不同物体因为相互摩擦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是“电”的基本单元。
一、电荷(一)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的玻璃棒2.负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3.电荷量(Q或q)表示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C)(二)电荷的基本性质1.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2.带电体也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例】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乙带什么电?(负或不带电)二、三种起电方法(一)摩擦起电1.现象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带电2.原理不同原子核(带正电)对电子(带负电)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判断正误】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X)3.带电情况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思考】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后,丝绸带什么电?(二)接触带电1.现象用带电物体接触导体,会使导体也带电。
2.原理电荷向导体发生了转移3.电荷的分配原则【例】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1)A带1C的正电荷,B不带电,接触后怎么分配?(AB平均分配,最后都带0.5C的正电荷)(2)A带1C的正电荷,B带2C的正电荷,接触后怎么分配?(仍然平均分配,最后都带1.5C的正电荷)(3)A带1C的正电荷,B带2C的负电荷,接触后怎么分配?(先中和,剩余的再平均分配,最后都带0.5C的负电荷)结论:能中和先中和,如果两物体完全一样,最后电荷平均分配。
4.中和等量的电荷相接触后,既不显正电,也不显负电,而是成电中性。
5.应用验电器原理:接触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拓展】金属导电原因金属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可以自由的穿梭于金属内部,这样的电子叫自由电荷。
并且,自由电荷如果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三)感应带电(静电感应)1.现象2.原理(1)金属内部有自由电荷,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
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第一章主要是关于立体几何的内容,包括点、直线、平面在空间中的关系,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利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点、直线和平面的定义: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并且无限延伸,平面是由无数条平行直线连成的。
2. 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建立三个坐标轴(x轴、y轴、z轴),来表示空间中的点的位置。
其中,x轴和y轴在平面内,z轴垂直于平面。
3. 平面方程: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D为常数项。
通过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和平面的法向量,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方程。
4.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
通过确定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确定一个直线方程。
5. 平面与平面的关系:平面可以与其他平面相交、平行或重合。
6. 直线与直线的关系:直线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7.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来求解。
8.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可以与平面相交、平行或垂直。
以上是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和解
决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位置和结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的位置和形状: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呈略微扁球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大气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大气圈是地球的外部包围层,有助于维持生物的生存环境;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构成;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一层岩石的壳;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构成。
3.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两极的大圆线,用来说明地球上某个点的东西方位;地理纬度是指垂直于地球轴线的平行圈,在北半球用来说明地点的南北方位。
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圈的运动,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5.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是一个生命存在的独特环境,它具有适宜的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等,为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条件。
总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位置和结构,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占2/3)和(占1/3)构成注意:①“体内”指与外界环境不能直接相通的内部环境;②人体内环境仅仅指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细胞内的液体统称细胞内液;③细胞内液≠细胞液(特指液泡内的液体);④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官腔内的液体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主要包括(位于血管)、(位于淋巴管)和(位于细胞间隙),绘制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注意:①血浆与血液、血清的关系: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全身所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一般组织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胰腺细胞等都等生活在中;血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浆是由(占90%),其余包括(占1%)、 (占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特别提醒: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来源记忆它们所含有的成分:血浆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淋巴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注意: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含量少于血浆。
②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DNA和RNA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③细胞分泌的外分泌液如唾液、胃液、胰液、泪液、汗液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注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和的含量有关;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源自其中的和。
人体血浆中渗透压约为 KPa。
(2)酸碱度:细胞外液中PH,主要由缓冲物质如和等离子调节。
人体血浆中pH接近。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功能:它是 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指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和 的 的状态。
Eg :不同人的体温有差异,一个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体温也有变化,但人体不管处于寒冷或炎热条件下体温都可以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维持在 g/ml 。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①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②区域的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差异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粮食作物有水稻(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算法初步知识点1.1.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1.1.2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1.角度的方向?角度30度怎么画,角度-30度怎么画?
2.象限角分类?举例判断角度在第几象限?例如150度在第几象限?自己举例.
3.同角终边相同角度的集合怎么表达?举例说明.
4.扇形的弧长公式?扇形的周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5.三角函数的定义?(三个公式,具体题型,已知坐标求sin,cos,tan)
正弦在各个象限的正负?余弦在各个象限的正负?正切在各个象限的正负?
6.三角函数的同角基本俩公式分别是?这俩公式的用途是什么?三种题型你熟悉吗?
7.诱导公式口诀是?诱导公式的步骤是?举例说明,写出详细步骤。
同时什么时候用诱导公式?
8.三角函数sinx的图像是?
通过图像观察以下问题,第一,y=sinx的值域是?第二,y=sinx的周期是?第三,y=sinx的奇偶性是?第四,y=sinx的对称轴是?第五y=sinx的对称中心?第六,y=sinx的单调性?
9.复合三角函数的平移伸缩问题:
第一水平方向的平移
第二水平方向的伸缩
第三竖直方向的平移
第四竖直方向的伸缩
10复合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的意义以及用图形怎么求表达式。
11复合三角函数的值域?周期?单调性?对称轴?对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