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感冒药的组分分析与合理选用[1]
- 格式:pdf
- 大小:218.14 KB
- 文档页数:3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感冒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感冒药已被列为非处方药物(英文缩写OTC),其种类多达百余种,感冒药的OTC 在药物销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很多朋友都会在家准备一些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
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感冒药,发挥感冒药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老年人群,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着凉”,又称上呼吸道感染。
70% 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及咳嗽等;有时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无伴发症,7天左右多能自行康复。
而流行性感冒(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与感冒类似,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头痛、关节疼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呈暴发流行,有集体发病和集中流行趋势。
受寒冷本身并不会引起感冒,个体的易感性与其健康和营养状况、上呼吸道异常(如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有关。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在24~72 小时的潜伏期后突然起病,伴鼻或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
感染症状受宿主生理状况的影响,过度疲劳、心情苦闷、鼻咽部过敏性疾患和月经来潮期间等可加剧症状。
如无并发症,感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消失。
但在特定人群、高危人群中,感冒可以引起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加重,引发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重危并发症,并可显著增加高危人群的死亡率。
感冒,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很多人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往往自己采用一些习惯的做法来治疗,这样一来有时反而使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这些错误的习惯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抗生素治感冒这种用法不仅错误而且有害,因为一般抗生素对感冒病毒均无效,而且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张涛(广东省中山市湖滨中路17—19号门诊部,广东中山528400)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某市医药公司出货单、广东省阳光采购平台某市订购量收集2010年度某市市场上流通的抗感冒药资料,从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询近十年相关文献备用。
1.2方法将上述收集到的有关抗感冒药资料,按纯中药制剂、纯化学药制剂、中药与化学药复方制剂进行分类;再将每种产品按所含成分、药理作用、传统剂型或新剂型等进行列表统计,并结合成分等进行配伍分析、讨论。
得出按不同症状、生理状态(老人、儿童、孕妇)、特殊病理状态、特殊禁忌条件下对感冒药的正确选择。
2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共统计到536个不同品牌或不同制药企业的抗感冒药,其中处方药97种,占全部18.1%。
可见抗感冒药还是以非处方药居多,占了全部81.9%之多。
这也符合市场规律,随着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分类管理机制的实施与发展成熟,患者自我购药的机会不断增多的市场现状。
2.1感冒药的剂型分布(1)纯中药制剂[9]:在中药组方中,主要由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等清热解毒类的中药类组成,如荆芥、防风、桔梗、银花、连翘、竹叶、板蓝根、柴胡、黄芩等,具有使入侵之邪毒从表而散、驱邪外出的作用。
这一类中药,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均有抗病毒,抗细菌,清除炎症的作用。
本类感冒药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组成,疗效好,且标本兼治,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如柴胡、葛根、黄连、金银花等,这些中药具有西药所不具有的抗病毒的效果。
如柴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解热作用,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在抗病毒方面,柴胡除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葡菌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不仅能够应用于治疗流感,对感冒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感染性疾患都有治疗作用。
(2)中西药复方制剂[9-10]:在中西医结合的组方中,多是以解表清热的中药配以解热镇痛类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制剂,解热镇痛类药具有迅速去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的作用,解表清热中药的抗病毒消炎作用可抑制咽痛等炎症反应,使其症状缓解,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用药调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叶陈伟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感冒患者抗感冒药物处方420份,分析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
结果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98张,占23.3%。
其中,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60张,占14.3%;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38张,占9.0%。
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发生率高于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双扑伪麻分散片,占50.7%(213/420),其次为复方锌布颗粒,占29.0%(122/420),愈酚甲麻那敏颗粒占12.9%(54/420),酚麻美敏口服液占3.8%(16/420),复方氨酚烷胺片占3.3%(14/420),酚氨咖敏片占0.2%(1/420)。
涉及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包括:解热解痛类、收缩血管类、抗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及其他类。
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物时,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具处方,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多成分抗感冒、流感和过敏药;药理作用;合理用药doi :10.15887/ki.13-1389/r.2016.18.090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1]。
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咳嗽、发热、鼻塞及全身不适等[2]。
感冒属急性呼吸道病变,病原体感染为主要致病原因[3]。
临床上多采用抗感冒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类抗感冒药虽药物成分相似,但有不同的药效侧重[4]。
因此,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为其选择合适的抗感冒药物,不仅可控制病情,且可减少不良反应[5]。
这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类抗感冒药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特征,从而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6]。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使用建议作者:苗成信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市场上常用的一些感西药类冒药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分组成,并给出合适的使用建议,以提高药效的相关性和促进各类西药类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使用建议;合理用药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为流行性感冒,由其他病毒引起的为普通感冒[1]。
感冒为发病频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因而抗感冒药液为使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目前市场上抗感冒药的品种多种多样,按其组成成份包括西药组方的感冒药,中药组方的感冒药,中西药合剂的感冒药。
目前许多患者都是自我购买感冒药,但许多人对于常见感冒药的药理成分和适应症不太明确,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药物的滥用或者重复使用的问题。
西药类感冒药见效较快,药名种类较多,但其成分基本相同,这就导致了如果患者对药物的成分及作用不了解,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药物的滥用或者重复使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常用的一些感西药类冒药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分组成,并给出合适的使用建议,以提高药效的相关性和促进各类西药类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1 常见的感冒药的成分分析及其作用2 感冒药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使用注意事项2.1 解热镇痛发热头痛是感冒的常见症状,因而常见感冒药中很多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的功能,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控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起作用的[3]。
但是如果对乙酰氨基酚用药过量,可能会引起急性的肝坏死,甚至严重的会昏迷以至死亡。
并且双氯芬酸钠对肾脏有毒副作用,因而小儿需慎用。
2.2 血管收缩伪麻黄碱可以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从而减轻鼻咽部黏膜充血,减缓鼻塞症状,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对于这类药物需慎用。
2.3 镇咳氢溴酸右美沙芬可以对延脑咳嗽中枢进行直接作用,来抑制咳嗽反应,从而解除患者的咳嗽症状。
常见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
药物药物成分
酚麻美敏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素释层和缓释层)
酚氨咖敏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咖啡因、氨苯那敏
氨酚伪麻美芬
片(日片)
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
氨麻美敏(夜
片)
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氨苯那敏酚咖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
复方盐酸伪麻
黄碱
非那西丁、盐酸伪麻黄碱、酚苯那敏
美敏伪麻(成
人10ml)
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
美敏伪麻(儿
童)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马来酸溴苯那敏、愈创甘油醚
药品名成分
仁和可立克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人工牛黄、金刚烷胺感康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人工牛黄、金刚烷胺999感冒灵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中药成分、咖啡因
百服宁夜片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
白加黑夜片苯海拉明、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人工牛黄、金刚烷胺泰诺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伪麻黄碱
新康泰克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
关于抗感冒药的主分分析及应用的综述作者:韦波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日常使用的感冒药的活性成分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来浅谈关于抗感冒药的选择和应用。
做法:对感冒药的种类的总概括和并对活性成分和服用后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简要分析。
从归纳分析结果中,人们对正确认识抗感冒药有的新的层面,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1服用感冒药是必须的吗?对于小病,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部分人认为,有没有有效的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还是个未知数呢。
因为在常人看来,吃感冒药有时会带来副作用,二是部分患者患了感冒后,即便不去治疗,自然而然也会好。
三是有了感冒症状的人,如果发一些热也有利于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最后,感冒患者症状自我药疗后,会掩饰掉其他重大的疾病[1]。
因此,一部人如果知道自己已确认流感,他就通过多喝水,注意休息,达到感冒的自我痊愈。
在某些权威看来,感冒的自然痊愈的主张虽说有道理,但并不可行。
毕竟,一些感冒症状是无法忍受的,另一方面,现今人们事务繁杂,为了不影响工作,不舍得花时间休息,而通过吃药,来减少感冒对工作的影响[2]。
2市场上的普通感冒药组成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及详细的各项调查,目前的抗感冒药的西药类药物名称和组分大致如下。
①复方氨酚葡锌片(康必得): Acetaminophen(对乙酰氨基酚) Dioxopromethazine Hydrochloride(盐酸二氧异丙嗪) Zinc gluconate(葡萄糖酸锌)等[3]②白加黑(夜片+日片)×板:夜用片每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 mg 盐酸伪麻黄碱 mg 无水氢溴酸右美沙芬 mg 盐酸苯海拉明 mg 辅料为 L-HPC/K 吐温- PVP 硬脂酸镁糊精.③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毫克盐酸金刚烷胺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毫克人工牛黄毫克咖啡因毫克辅料为淀粉④吴太:复方氨酚烷胺片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毫克盐酸金刚烷胺毫克咖啡因毫克人工牛黄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4]。
感冒药的分类及用法大全(西药篇)1、感冒药的分类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种类繁多,大体可分四类。
(1)抗过敏类:这类药物均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成分,如氨咖黄敏胶囊、感康、泰诺感冒片、白加黑、快克、泰诺儿童感冒液、小儿速效感冒颗粒、感冒清片、感冒通片、VC银翘片、新康泰克胶囊。
(2)解热镇痛药类:如复方阿斯匹林(APC),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复方苯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柴胡注射液。
(3)抗病毒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
(4)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抗感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或胶囊)、正柴胡饮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或胶囊、片)、清开灵颗粒(或胶囊)、抗病毒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2、感冒药的分期运用2.1 早期一般为起病的1~2天,此期大多有程度不同的过敏症状,症状见喷嚏、鼻塞、鼻流清涕、咽痒、鼻咽部不适,身冷,轻度恶寒或恶风。
此期治疗原则重点是抗过敏,故应服用含有抗过敏药物的感冒药为主。
2.2 发作期起病后2~4天,症见发热、恶寒、体温升高;咽痛、头痛,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轻度咳嗽、咯出白痰。
此时过敏症状已有减轻,若继续服用抗过敏类药,效果欠佳。
故应及时改服解热镇痛类感冒药,或加服抗病毒药和抗感冒中成药。
2.3 感染期若发作期症状不能控制则易发生上呼吸道炎症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期除对症治疗外,还应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另外,若除感冒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轻度腹泻(除外各型痢疾)者,属胃肠型感冒,可加服藿香正气水(或丸、胶囊)。
若感冒迁延月余不愈,仍有喷嚏、流涕、鼻塞者、属鼻炎型感冒(已确诊的各型鼻炎不属此例),宜加服治鼻炎的药物,如鼻炎康、鼻渊舒等。
若年老体弱乏力,汗出畏风者,属体虚感冒,可酌加补中益气丸。
若症状不典型而诸症悉具者,应作系统检查,以防它变。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内常见的西药抗感冒药物的成分,保证临床合理应用各项药物。
方法:调查分析本院内常见的抗感冒西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药物成分。
结果:本院收集的八种抗感冒药物分别为仁和可立克、感康、999感冒灵、百服宁夜片、白加黑夜片、快克、泰诺、新康泰克,发现其均为复方制剂,具有减轻鼻部充血的程度,实现解热、镇痛、抗组胺、镇咳等成分。
临床用药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最佳的药物种类及剂量,降低副作用发生率,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
结论:对感冒患者使用抗感冒西药时,需注意药物特点、疗效、适应证,注意相关内容,以此保证药物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临床合理应用随着社会及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重疾的风险也大大降低[1]。
但是,诸如普通感冒这样的小疾病仍旧频繁困扰着我们。
因此,各式各样的抗感冒药物应运而生[2]。
这些药物在成分和疗效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对不同的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症产生不同的影响[3]。
如果缺乏对这些药物成分的了解,就有可能导致药物的滥用[4]。
因此,鉴于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患在感冒后常常伴有咳嗽、头痛、发热、关节痛,全身疲劳,流鼻涕等症状,这些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5]。
故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感冒药的种类在不断增多,选用适合的药物实质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果不理解药物成分,有可能导致药物的滥用甚至重复用药[6]。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药物的成分,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7]。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院内常用的抗感冒药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共整理八类抗感染药物。
1.2方法针对八类抗感冒药物进行分析,明确药物主要成分。
2 结果本院收集的八种抗感冒药物分别为仁和可立克、感康、999感冒灵、百服宁夜片、白加黑夜片、快克、泰诺、新康泰克,发现其均为复方制剂,具有减轻鼻部充血的程度,实现解热、镇痛、抗组胺、镇咳等成分,详细见表1。
抗感冒复方制剂处方分析与应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致力于开发全面覆盖抗感冒所有症状的药物。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在市场用于防治感冒的复方制剂品种多、药名多、剂型多、数不胜数。
虽然给临床选择抗感冒用药提供了挑选余地,但由于复方制剂太多对复方中有效成份不太了解,难以保证药症相符。
了解复方制剂成份,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感冒药是医生,患者关心的问题。
笔者将抗感冒复方制剂进行处方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特点、整理成文供临床参考。
l、抗感冒的复方制剂经分类整理后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西药方制剂、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中药复方制剂。
例如,美国强生的泰诺(酚麻美敏片)是纯西药复方制剂,双鹤药业的新速效感冒片就是由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而同仁堂的感冒清热冲剂就是纯中药的复方制剂。
2、抗感冒复方制剂品种虽多,但从所含主要成分来看,常用的药物主要为抗过敏药,减轻鼻粘膜充血水肿药,解热镇痛药三大类。
抗过敏药常选氯苯那敏(扑尔敏)。
减轻鼻粘膜充血的药常选伪麻黄碱。
用这二种类型的药主要为减缓感冒的卡他症状。
伪麻黄碱可减轻鼻塞、流涕而没有刺激心脏引起心悸和收缩外周血管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扑尔敏与伪麻黄碱对减轻卡他症状有协同作用。
解热镇痛药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
由于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头痛、发热、选用这类药以对症治疗。
复方感冒药的成分中还有镇咳药和抗病毒药。
镇咳药常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酚,它有较好的镇咳作用。
抗病毒药多数处方选用金刚烷胺,它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作用,但因病毒变异,其疗效不肯定,同时金刚烷胺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所以一般情况不用此药为好。
至于其他成分如咖啡因与解热镇痛药有协同作,同时也能消除减缓感冒的昏沉感,部分常用抗感冒复方制剂的详细组成见《常用抗感冒复方制剂成份表》1~4。
3、复方中不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①水杨酰胺为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代用品。
水杨酰胺于90年代在日本普遍使用取代了氨基比林。
我国西北第二合成制药厂研制成功开始上市使用。
分析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应用效果2吉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5沈阳药科大学广东省珠海市519000摘要:感冒的常见症状为鼻塞、流鼻涕、发热等,且发病机制主要是受到病毒的感染,为了有效的控制感冒症状,需要合理的选择抗感冒类药物。
基于此,本次将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物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各类别药物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关键词:西药类;抗感冒药;药物成分;应用效果药品市场中的抗感冒药物可分为中药类、西药类和中西药复方制剂类,其中以西药类的使用率最高,且见效最快。
但是,大多数人群在购买抗感冒药物时,对药品种类的选择较为模糊,进而会出现药品不对症、见效慢等症状,对身体的恢复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需要加强对药物成分和作用的了解,合理选择抗感冒药物。
一、感冒概述感冒俗称为“伤风”,指的是在上呼吸道在发生急性感染后,出现鼻咽部等症状,如咽痛、流鼻涕、鼻塞等,有时还可伴随着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性症状。
一般情况下,感冒具有3天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的具体长短则是由机体感染的病毒所决定的,具体可包括了肠道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的潜伏期最短。
由于感冒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且以鼻部和咽部症状为起始症状,在随着疾病的发展和加重后,则会出现全身性症状。
此外,随着病情的加重,感冒也会诱发其他的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所以在出现感冒后也需要及时服用抗感冒药物,控制疾病的发展,避免诱发其他疾病。
二、常见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经市场调查后可知,目前抗感冒药物可分为中药类、西药类和中西药复方制剂类,大多数感冒病人在购买感冒药物时只是查看药品的生产厂家、价格等,对药物的成分了解较少,进而会造成了药物选择不对症等现象,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现阶段市面上常见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按照成分的作用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即收缩血管类、解热镇痛类、抗组胺类、中枢性镇咳类、抗病毒类以及祛痰类等。
基于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摘要:抗感冒药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其种类多,不同种类成分差别大,分析抗感冒药成分有助于控制药物质量。
该文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抗感冒药;药物成分;成分含量感冒是指主要由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作伤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干、咳嗽、头痛、发热等。
此病如此广泛,以致很少人没患过这种病。
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上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患者自身免疫即能痊愈,药物主要发挥辅助作用[1]。
患感冒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着凉、长时间吹空调、出汗后未及时清洗、接触感冒患者等,感冒原因不同,感冒种类也不一样,所应用的感冒药物成分也有分别,对症下药才能避免不合理用药,所以对抗感冒药成分的分析非常重要[2]。
1西药类抗感冒药的成分1.1 清热解毒成分清热解毒是西药类抗感冒药借用了中医的概念,热毒是指火热极盛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也称作热邪。
西药类抗感冒药中可能含有部分具有清热解毒疗效的中药成分,例如牛黄、连翘,但更多的是具有“清热解毒”效应的西药成分,例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感冒患者常有咽干、全身燥热的症状,使用含清热解毒成分的抗感冒药能缓解此类症状,但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脏,低龄儿童严禁使用此类药物。
1.2 抗病毒成分感冒大都由病毒引起,所以有些抗感冒药中含有抑制病毒复制的成分,并非真正杀灭病毒,此类成分如金刚烷胺,可以抑制流感病毒。
1.3 抗组胺成分患感冒后,人体组织受到侵害会产生“应激”物质,其中组胺就是这一类成分。
组胺能使血管扩张,但也导致局部水肿等不良反应,抗组胺成分就是要抑制组胺的过量生成。
常见抗组胺成分有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
此类成分可引起嗜睡、乏力、心脏毒性等问题,使用时须遵医嘱。
1.4 祛痰成分感冒使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若不及时排出体外,影响呼吸,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来说,痰液堵塞气道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威胁生命。
常用抗感冒药成分及作用(药学部临床药学室总结2013.1.31)1.新康泰克(蓝色装)新康泰克盐酸伪麻黄碱90mg马来酸氯苯那敏4mg药理作用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抗组胺药,能进一步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不良反应不安,失眠困倦,嗜睡,口干,便秘老年人慎用慎用儿童慎用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慎用2.新康泰克(红色装)新康泰克(红色装)对乙酰氨基酚500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盐酸伪麻黄碱3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 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抑制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减抗组胺药,能进一步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酸痛、咳嗽和咽痛等严重感冒症状。
4. 感康7.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对乙酰氨基酚250mg金刚烷胺100mg咖啡因15mg人工牛黄1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抗流感A型病毒作用中枢兴奋药,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并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组胺药,能进一步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幻觉头痛极少困倦,嗜睡,口干,便秘老年人慎用慎用慎用慎用慎用儿童慎用慎用慎用慎用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禁用慎用禁用慎用8. 海王银得菲氨酚伪麻那敏片(Ⅱ)海王银得菲对乙酰氨基酚320mg盐酸伪麻黄碱3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解热镇痛作用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抗组胺药,能进一步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不安,失眠困倦,嗜睡,口干,便秘老年人慎用慎用慎用儿童慎用慎用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慎用慎用9. 日夜百服咛日夜百服咛日片对乙酰氨基酚500mg盐酸伪麻黄碱30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药学部临床药学室2013.1.31对乙酰氨基酚【药理作用】本品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作者:熊星尧胡梦红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感冒作为一种多发病症,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对于感冒患者来说,合理的选择感冒药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抗感冒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是指导合理选择药物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只有明确感冒药成分及作用,才能更好的使用感冒药。
本文从常见西药类抗感冒药物成分分析、西药类抗感冒药物中各类成分的具体作用和正确选择抗感冒药物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药;抗感冒药;成分分析1 常见西药感冒药物成分分析当前市场上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的成分依作用可分为收缩血管成分、解热镇痛成分、抗组胺成分、中枢性镇咳成分、抗病毒与祛痰成分等。
其中,收缩血管成分有盐酸苯丙醇胺、伪麻黄碱等;解热镇痛成分有阿司匹林、对乙酞氨基酚、非那西丁、布洛芬、水杨酞胺等;抗组胺成分有特非那定、盐酸毗咯毗胺等;中枢性镇咳成分有氢嗅酸右美沙芬等;抗病毒成分有金刚烷胺等;祛痰成分有愈创木酚甘油醚等。
2 西药类抗感冒药物中各类成分的具体作用2.1 解热镇痛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感冒有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头疼,而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则有效的对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从而达到减缓头疼发作的症状,还能比较有效的减退发烧症状。
这种成分在现在的常见的白加黑、快克等药物上是经常见到的。
2.2 收缩血管成分收缩血管成分主要的功能就是使鼻塞现象得到缓解,原理是收缩血管成分含有伪麻黄碱,可以对呼吸道的毛细血管进行选择性的收缩,从而减轻鼻塞。
这种成分在现在的常见的白加黑等药物上是经常见到的[1]。
2.3 中枢性镇咳成分在感冒期间,如果出现咳嗽的症状,这就说明感冒程度加深了。
在出现咳嗽症状时,选择感冒药时就要选择含有中枢性镇咳成分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因为该成分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延脑咳嗽中枢,从而可以达到减轻咳嗽的症状,中枢性镇咳成分在西药类抗感冒药物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2.4 抗组胺成分通常感冒会引起微血管的扩张,并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也会增加,这样就会引起流涕、流泪以及打喷嚏症状的发生。
浅谈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及合理使用
蔡金美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抗感冒药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药物,同时也是各个家庭的常备药。
因此,安全、合理地使用抗感冒药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不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感冒药种类繁多,其成分和功效也不尽相同。
人们一旦选用抗感冒药不当,轻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重则会发生不良反应。
为了促进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人们使用抗感冒药的安全性,笔者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以及如何合理地使用抗感冒药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1页(P123-123)
【作者】蔡金美
【作者单位】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九江 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3
【相关文献】
1.常见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合理使用 [J],
2.抗感冒药的成分分析与合理使用 [J], 李鄂丽;黎薇
3.科学认识感冒,合理使用抗感冒药 [J], 林耀广
4.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J], 邓文娟
5.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J], 杨晓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