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分类与营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45
常见疾病与营养补充常见疾病与营养补充一.概论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健康这个话题,具盖勒普调查公司统计:美国四分之三的人有财务压力,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健康压力,我们今天的这个生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我建议大家以两种心态来学习:一是以做学生的心态来了解这门知识;二是以当老师的心态去传播这些知识,让大家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预防重视起来。
今天我们选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给大家进行介绍,希望大家听了营养课以后,能熟悉的掌握那种病该补充那些营养素比较理想,说出来能一步到位。
例如: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该补充什么?为什么?我们知道营养品不是药,但很多病都是由于营养失衡造成的,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富贵病,去医院也没法治好,全靠营养调理,所以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段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也意识到预防保健和营养食品的作用,这样营养保健这个行业就逐渐出现了。
但是,“食补”应该怎么补,却很少有人说得清,这就需要营养师的专业指导。
在美国,营养师很“吃香”,想要获得营养师资格很不容易。
只有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相关工作领域见习至少两年才有资格参加注册营养师的考试,通过统一考试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人们非常在意营养师的意见,而且已形成了随时向营养师咨询的习惯。
目前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缺少近400万名营养师。
而且,在这有限的4000人当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专业人士少。
二.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差别预防:是指事情还没有发生以前去想办法。
治疗:是指事情发生以后找补救的办法。
预防医学与治疗医学的投资比例是1︰10,预防医学花1元钱,等于治疗医学省10元钱。
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同样重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不是治疗。
现在医学证明许多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都与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就能预防和调理,大家身体好了,就避免了痛苦,省了很多钱,现在医疗费用很高,我们工薪族更不敢得病,家里出一个病人,就全乱套了,以前公家报销,以后没有地方报了。
慢性疾病和营养的关系研究慢性疾病与营养之间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营养失衡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而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探讨慢性疾病和营养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指的是长期发展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病等。
这些疾病长期积累,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残疾和死亡。
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是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用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病情。
因此,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二、营养对慢性疾病的影响营养是指人体获得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健康饮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基础。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营养失衡可能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和恶化。
同样的,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可以通过饮食方案得到有效的控制。
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饮食中的糖分和淀粉类食物。
而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钠的摄入,减少盐分在饮食中的摄入。
此外,肥胖症也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饮食和营养密切相关。
肥胖症患者需要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三、营养如何预防慢性疾病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案能够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目的。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运动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日摄入营养素的量应符合人体的需要。
一些营养素,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不存在过量摄入的问题,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则需要摄入适量。
此外,高纤维和低脂肪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营养补充也能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例如,维生素C和E、钙、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都具有预防慢性疾病的效果。
此外,许多植物性菜肴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性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非常有益的。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营养有关疾病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
由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渐进性的,甚至是潜在性的,因此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往往易被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一、营养与疾病(一)营养缺乏或不足营养缺乏可直接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等。
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营养缺乏是指单纯摄入不足,既可以是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也可以是几种营养素同时摄入不足。
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常见的原因,一是战争、灾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食物短缺;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忌食或挑食等使某些食物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引起营养缺乏;三是不合理的烹调加工,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破坏和损失,虽摄入食物数量不少,但某些营养素却不足。
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捞饭等易患脚气病;蔬菜先切后洗,过度加热或水煮可使维生素C大量破坏、损失。
2. 继发性营养缺乏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营养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疾病、药物、生理变比等原因引起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或需要量增加等。
如昏迷、精神失常、口腔疾患及肠胃疾病引起的食物摄入困难或障碍;消化道疾病或胃肠手术等引起的营养素吸收障碍;肝脏疾病引起的营养素利用障碍;某些药物(如抗惊厥药、新霉素等)所致的吸收、利用障碍;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以及生长发育、妊娠、哺乳或环境因素引起的机体需要量增加等。
试着总结一下常见慢性疾病营养防治和膳食指导的一般规律1、慢性病的概念: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2、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3、功能特点:慢性病一般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多因一果);一种危险因素引起多种疾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一体多病等特点。
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4、因素:1不合理膳食:1)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2)谷物食物消费偏低3)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高盐饮食,高糖饮食;2营养保健知识匮乏;3身体活动不足及肥胖;4吸烟5有害使用酒精5、防治:1健康促进:1)健康教育2)自我保健3)环境保护和监测4)卫生服务方向和卫生政策2健康保护1)全人群策略: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2)高危人群策略3)双向策略(1)一级预防:①针对机体的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规律的体育锻炼,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普及健康知识,提倡合理膳食,做好婚前检查②针对环境的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的预防工作,食品、药品的安全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的和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包括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③对社会致病因素的措施:对心理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疾病(2)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手段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6、慢性病管理的对象:1)患者管理:患者是慢性病管理的最重要的对象。
(1)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式治疗。
PCMH(2)慢性病自我管理CDSM2)疾病的管理3)对慢性病管理团队人员的管理第二章1、营养:是一种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营养物质。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相关疾病是由于长期的营养素缺乏或营养失调造成失衡不仅造成身体功能的改变,而且逐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如营养素缺乏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或者其他不良病症。
一、营养缺乏病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可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并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称为营养缺乏病。
生长发育不良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缺碘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缺维生素D和钙;异食症或生长发育不良,缺锌;贫血,缺铁或铜;夜盲症,缺维生素A;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腔阴囊炎症,缺维生素B2;癞皮病,缺烟酸或维生素PP;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缺维生素C。
二、营养与肥胖我国肥胖的标准:体质指数(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WHO则为(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2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发生来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形成作用仅占20%~40%.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都是肥胖者,其中遗传子女有70~80%发生肥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膳食因素: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富裕型”膳食结构和暴饮暴食、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增加肥胖的危险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体力活动过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就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4)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现代化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在家就餐日益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增多。
2、肥胖防治的营养知道原则(1)严格限制总能量的摄入:建议糖类占总能量的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提倡高蛋白质、低糖类和低脂肪的膳食结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优质蛋白质可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3)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每日烹调用油应低于15g。
临床中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原则在临床医学中,正确并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平衡、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饮食管理等方面探讨临床中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原则。
一、饮食平衡饮食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基础,也是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常,一餐应包含五大类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和油脂。
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更注重选择低GI值(血糖指数)的食物。
二、能量和营养素摄入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是饮食指导的核心内容。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疾病状态的不同,需合理计算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哈里斯-本尼迪克特方程、肌酐清除率估算公式等。
同时,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也是指导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摄入量的评估和指导中,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相关的营养补充剂。
三、饮食管理饮食管理不仅包括营养摄入,还包括饭前饭后的注意事项、餐次安排、食物选择等方面。
首先,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通过多餐少食的方式增加进食量,避免饥饿感持续过长时间。
对于有特殊饮食禁忌的患者,应指导其严格遵守饮食限制,比如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食盐摄入,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此外,饮食管理还包括了合理的烹饪方式和食物的口感调整,使患者在进食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四、液体摄入液体摄入在临床营养指导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水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实际情况,需合理计算饮水量。
例如,腹泻患者感受疼痛或无法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水分平衡。
结语临床中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原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饮食平衡、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饮食管理以及液体摄入都是指导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