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基因工程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41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内容1. 基因克隆实验:让学生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2. 基因编辑实验:让学生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并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编辑效果。
3. 基因表达实验:让学生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
4. 抗原-抗体反应实验:让学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重组抗原,并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检测。
5. 基因工程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
2. 演示法:演示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基因工程》等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 实验器材:准备PCR仪器、琼脂糖凝胶电泳设备、表达载体、大肠杆菌等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3. 实验指导: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南,方便学生查阅。
五、实验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应用评价:评价学生运用基因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六、实验教学流程1. 实验前准备:讲解实验原理、目的和操作步骤,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实验操作。
3.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专题一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5、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6、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A.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B.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基因工程,今天我们来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初中基因工程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工程的技术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 基因工程技术;3. 基因工程的应用;4. 基因工程与生物伦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因?基因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的技术。
2. 解释转基因生物的概念:转基因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中,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
三、基因工程技术(15分钟)1. 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 讲解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组成。
3. 介绍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钙离子处理法等。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10分钟)1. 农业方面: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生物农药等。
2. 医学方面:基因治疗、基因诊断、生物制药等。
3. 环境保护方面: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等。
五、基因工程与生物伦理(10分钟)1. 介绍基因工程在生物伦理方面的问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歧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基因工程与生物伦理问题?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2. 强调基因工程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技术和应用;3. 学生能够对基因工程与生物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 在讲解基因工程技术时,可以进行实验演示或播放实验视频,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在讲解基因工程的应用时,可以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其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3.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4.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基因工程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0分钟)通过课件和图表,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方法的区别。
3.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30分钟)讲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转导、重组、修饰等基本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基因工程如何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4.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30分钟)讲解基因靶向技术、DNA测序技术、DNA合成技术等基本技术,并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
5.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30分钟)介绍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如转基因作物、基因治疗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基因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影响。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评价本节课程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
2.教学手段:课件、图表、实验演示等。
五.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课件、图表、实验装置等。
2.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答案,评价学生对基因工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可能导致学生的消化吸收不够彻底,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来加深对基因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第2课时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学习目标] 1.熟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2.了解农杆菌转化法。
3.画出DNA 分子杂交示意图。
4.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知识点一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知识梳理1.转化的含义: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01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01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02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最常用的方法 ①农杆菌特点: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03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04Ti 质料上的T -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05DNA 上。
②受体细胞:植物□06体细胞或受精卵。
③操作过程:将目的基因插入到□07Ti 质粒的TDNA 上―→转入□08农杆菌―→导入□09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10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目的基因表达。
(2)基因枪法:适用于□11单子叶植物,成本较高。
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动力,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12表达载体DNA 打入受体细胞中,使目的基因与其整合并□13表达的方法。
(3)花粉管通道法:我国科学家独创的方法花粉管通道法,就是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愈合前,剪去□14柱头;然后,滴加□15DNA(含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借助□16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
该方法十分简单经济。
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1)方法:□01显微注射技术,采用最多、最有效的方法。
(2)受体细胞:动物的□02受精卵。
(3)操作过程:将含有□03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04受精卵)―→□05显微注射―→受精卵经胚胎早期培养后,□06移植到雌性动物的□07输卵管或子宫内―→获得□08新性状的动物。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1)方法01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①用□胞称为□02感受态细胞)。
第一节基因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原理,并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方面的应用。
(3)能正确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活动和动画演示等方法探究基因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基因生物技术及产品安全性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生物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1)“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基因工程的应用。
(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大致操作过程。
(2)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美国科学家培育出首批转基因婴儿》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批转基因婴儿,这些健康宝宝在出生前都经历过一系列基因科学实验。
该事件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激起了关于伦理的激烈争论,一方面体现了科学家希望通过改变人类生殖细胞基因培养出正常、健康的婴儿,另一方面有悖人类的伦理观。
关于转基因技术,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二、新课学习在美国马里兰州有个小女孩,她体内的某个基因与正常人不同,无法合成有分解氨基毒素功能的酶,导致其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只能生活在无菌的隔离帐内。
1990 年,当小女孩4 岁时,医生们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使她的病情大为缓解,由此她成为世界上接受基因治疗的第一人。
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它已经为我们展现了生物工程的美好前景。
视频:《基因工程与医学》(一)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原理:各种生物的DNA 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也是相通的,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同样可以得到表达。
相关链接:质粒有些细菌除核区固有的遗传物质以外,其细胞质中还存在一种相对独立的环状DNA 分子,我们称之为质粒。
照对市爱民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生物专题1 基因工程【本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1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根本工具〔一〕教学内容理解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根本工具的作用,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开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二〕教学: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根本工具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四〕教学过程: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限制性内切酶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分子手术刀)酸二酯键断开。
切割后的DNA末端:黏性末端平末端功能:将切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分子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能“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分子缝合针)种类也能“缝合”双链DNA的平末端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能在宿主细胞中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条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点,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分子运输车)质粒(常用)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1.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和,赋予生物以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手术刀〞掌握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关注限制酶从哪里寻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
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何保护机制?在生物体内有一类酶,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酶是基因工程中所用的重要切割工具。
家已从原核生物中别离出了许多种限制酶。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背景基因工程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实验目标1. 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 掌握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
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对实验问题进行解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DNA模板、引物、dNTPs、Taq酶、DNA连接酶、感受态细胞等。
2. 仪器设备:PCR仪器、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离心机、DNA提取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PCR扩增目的基因:a. 设计引物,并进行合成。
b. 配置PCR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引物、dNTPs、Taq酶等。
c. 进行PCR扩增,观察扩增曲线。
d. 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2. DNA连接:a. 准备连接反应体系,包括目的基因、载体、DNA连接酶等。
b.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并进行转化。
c. 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3. 转化与筛选:a. 配置转化反应体系,包括连接产物、感受态细胞等。
b. 进行转化,观察转化效率。
c. 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
4.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PCR扩增产物,判断扩增效果。
b. 分析转化子,判断连接效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实验材料要进行质控,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便于分析。
4. 实验结果要进行多次重复,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拓展与思考1. 讨论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基因工程所面临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3. 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七、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拓展与思考等。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并能够分析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
教学时间:约15分钟
一、引言(5分钟)
1. 引入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方法,以改变其
性状或功能的技术手段。
2. 介绍基因工程的历史:基因工程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
成为现代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5分钟)
1.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DNA切割、DNA连接、DNA复制等步骤,可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
宿主细胞中。
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能够精确编辑生物体基因组,有效实现基因修饰。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5分钟)
1. 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可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基因疾病诊断与治疗等。
2. 农业领域:基因工程可用于培育抗病虫、耐逆境的转基因作物。
四、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及风险(5分钟)
1. 伦理道德问题:基因工程涉及到生命的改变,需要慎重考虑道德伦理问题。
2. 风险:基因工程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需要谨慎应用。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
2. 提醒学生要注意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
期望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定义、相关技术和应用,以及
基因工程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及风险,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背景基因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学的分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和重组,实现对生物性状的改良和功能的研究。
本实验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克隆、表达和检测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目标1.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步骤;2. 掌握PCR扩增、DNA提取、酶切、连接、转化等实验技术;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实验内容1. 基因克隆: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酶切、连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2. 基因转化: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胞;3. 基因表达:对转化成功的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4.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肠杆菌、质粒、PCR试剂、酶切酶、连接酶等;2. 仪器:PCR仪器、电泳仪、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原理,阅读相关文献,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2. 基因克隆: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转化大肠杆菌;3. 基因转化: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胞;4. 基因表达:对转化成功的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5.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2.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帮助;3. 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实验教学安排1. 理论讲解:2课时2. 实验操作:4课时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课时七、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分析的深度;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展现。
高三生物学《基因工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说出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作用。
概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2.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的作用及操作步骤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基因工程的成果图片,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大豆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工程。
提问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基因工程的定义,强调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即基因重组。
通过实例说明基因工程是如何实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限制酶:介绍限制酶的来源、作用特点和作用结果。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限制酶如何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 分子。
DNA 连接酶:讲解DNA 连接酶的作用,即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
比较不同类型的DNA 连接酶的特点和用途。
运载体:介绍运载体的种类,如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分析运载体的作用,包括携带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等。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讲解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如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强调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讲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和目的。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介绍将目的基因导入不同受体细胞的方法,如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