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和饲料不足的情况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与生产为解决人类食品和饲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因此,本文就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作一阐述。
关键词:单细胞蛋白生产前景单细胞蛋白(简称SCP)主要是从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微型藻等单细胞生物和具有简单结构的多细胞生物中所提取的蛋白质,称为单细胞蛋白质,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几乎都是来自酵母菌。
单细胞蛋白其粗蛋白含量可达45%~70%(而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仅达35%~45%),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理,维生素含量高。
成本低、产量高、原料广等特点,特别对于缓解世界面临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和能源缺乏等问题尤其显得重要。
1、单细胞蛋白的特性1.1单细胞蛋白的生物特性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
用于生产SCP的单细胞生物包括微型藻类、非病原细菌、酵母菌类和真菌。
1.1.1SCP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2]1.1.2 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来源极为广泛,成本较低。
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糖质原料,如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制糖的废蜜等;二是石油原料,如柴油、正烷烃、天然气等;三是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甲醇、乙醇等;四是氢气和碳酸气。
最有前途的原料是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农林加工产品的下脚料、食品工厂的废水下脚料等。
这些资源数量多,而且用后可以再生,还可实现环境保护。
1.1.3 生产速率高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
微生物的倍增时间比牛、猪、鸡等快千万倍,如细菌、酵母菌的倍增时间为20~120h,霉菌和绿藻类为2~6h,植物1~2周,牛1~2个月,猪4~6周。
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摘要: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
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
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营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有意无意,经常直接食用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食品。
平常我们吃的蘑菇就是微生物的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含有和牛排一样多的蛋白质。
微生物食品在人类食谱中的比例越来越重。
目前,世界上还有2/3的人营养不良,缺少动物性蛋白,可见人类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大。
毕竟地球上的动植物有限,产生的蛋白质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微生物方面做文章,势在必行。
(一)单细胞蛋白概念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单细胞蛋白的概念。
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
(二)单细胞蛋白含丰富营养物质及其原料来源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0~15 g干酵母,就能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而且单细胞蛋白质里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几种在一般食物里缺少的氨基酸,再单细胞蛋白里却大量存在.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这也是一般食物所不及.正是由于单细胞蛋白具有这些突出的优点,现在人们用它加上相应的调味品做成鸡、鱼、猪肉的代替品,不仅外形相象,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也不亚于天然的鱼肉制品;用它掺和在饼干、饮料、奶制品中,则能提高这些产品的营养价值.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的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用来喂猪可增加瘦肉率;用来养鸡可多产蛋;用来饲养奶牛还可提高产奶量.在井冈霉素、肌苷、抗菌素等发酵它又可代替粮食原料.原料来源广泛:可作为单细胞蛋白生产原料的资源有:矿物(石油、液蜡、甲烷、泥炭等)、纤维资源(秸秆、木屑、糠稗、蔗渣等)、糖类资源(糖蜜、甘薯、木薯等)、工业有机废液(味精废液、淀粉废液、豆制品废液、酒精废液等)等。
单细胞蛋白名词解释单细胞蛋白是一种由微生物製造的蛋白质制品,用于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替代品。
它是利用微生物(如细菌、酵母、微藻等)在发酵过程中生产大量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的营养价值和可持续性,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而无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大面积农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资源。
单细胞蛋白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菌种培养、发酵和分离纯化。
首先,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提供适当的营养条件,如碳源、氮源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然后,在适当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细胞生物量。
最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细胞分离出来,去除其他杂质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高蛋白质含量,通常可以达到50%以上,远高于传统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其次,它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适合作为植物和动物蛋白质的替代品,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此外,它不含胆固醇、转基因成分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无负面影响。
此外,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水资源和化肥农药量少,对环境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单细胞蛋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牧养殖,代替传统的鱼粉、骨粉等饲料原料。
这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减少对海洋资源的压力。
其次,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食品供应中,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替代肉类和植物蛋白质的有效选择,有助于解决全球食物供应和安全性的问题。
尽管单细胞蛋白在营养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其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上竞争。
其次,公众对于新型食品的接受度和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较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和公众宣传教育,促进单细胞蛋白的广泛应用。
此外,与传统食品相比,单细胞蛋白的口感和风味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其食用的可接受性。
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舒宜宝 0953010813 潇湘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摘要: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
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1]。
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营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有意无意,经常直接食用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食品。
平常我们吃的蘑菇就是微生物的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含有和牛排一样多的蛋白质。
微生物食品在人类食谱中的比例越来越重。
(一)单细胞蛋白概念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单细胞蛋白的概念。
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2]。
(二)单细胞蛋白含丰富营养物质及其原料来源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0~15 g干酵母,就能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3]。
而且单细胞蛋白质里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几种在一般食物里缺少的氨基酸,再单细胞蛋白里却大量存在.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这也是一般食物所不及.不仅外形相象,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也不亚于天然的鱼肉制品,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的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用来喂猪可增加瘦肉率;用来养鸡可多产蛋;用来饲养奶牛还可提高产奶量.在井冈霉素、肌苷、抗菌素等发酵它又可代替粮食原料.(三)单细胞蛋白优点第一,生产效率高,比动植物高成千上万倍,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快。
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引言单细胞蛋白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资源,它能够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
本文将介绍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单细胞蛋白SCP的概述单细胞蛋白SCP(Single-cell Protein)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细胞进行发酵或培养得到的一种富含蛋白质的产物。
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均衡、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可用作饲料、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等。
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工艺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发酵和提取等环节。
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单细胞蛋白SCP生产的关键环节。
首先选择适合生产SCP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包括酵母菌、蓝藻、真菌等。
然后将选定的菌种进行预处理和扩大培养,确保菌种的活力和数量达到要求。
发酵发酵是SCP生产的核心步骤。
通过给菌种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促使其进行充分的生长和代谢,产生大量的蛋白质。
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需要根据具体菌种和工艺进行调控。
提取提取是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SCP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心法、过滤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SCP产物。
SCP的应用领域单细胞蛋白SCP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饲料领域由于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良好的营养价值,它在饲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CP可以用作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抵抗力。
食品添加剂领域SCP可以提取得到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提供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另外,SCP还可以作为替代性蛋白质来源,用于制备素食产品和代餐食品。
化工领域SCP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加工处理,提取出特定的功能性物质。
这些功能性物质可以用于化工领域的合成反应、生物降解材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2010级生物技术1班姓名:王祖喜学号:20101105977题目:单细胞蛋白指导老师:牛艳芳日期:2012年6月25日单细胞蛋白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级生物技术1班王祖喜指导老师:牛艳芳摘要单细胞蛋白是生物化工高新技术产品。
有独特的生产特性和开发、应用价值,并在解决人口问题上有重要意义,除此,对其的发展前景有所把握。
关键词单细胞蛋白生物化工生产特性应用价值人口问题发展前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蛋白质短缺。
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选生物工程技术之微生物合成单细胞蛋白。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关单细胞蛋白的知识。
1单细胞蛋白概述1.1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英文名Single-Cell-Protein,简称SCP)是生物化工高新技术产品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一般是指大规模培养系统中生长的酵母、非致病性细菌、微型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内所含蛋白质,其粗蛋白含量可达45%~70%(而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仅达35%~45%),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理,维生素含量高。
其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
1.2单细胞蛋白的特性(一)营养特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由于原料及生产工艺不同,其营养成分组成变化较大,一般风干制品中含粗蛋白质在50%以上。
因为这类蛋白质是由多个独立生存的单细胞构成,所以富含多种酶系。
动物对其消化率高。
例如,猪对啤酒酵母的消化率可达92%,对木糖酵母的消化率可达88%。
必需氨基酸组成和利用率与优质豆饼相似。
单细胞生物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如啤酒酵母含核黄素38.5 mg/kg,硫胺素94.6 mg/kg。
微量元素中富含有铁、锌、硒。
酵母类单细胞生物一般具有苦味,适口性不佳,因此,在配合日粮时比例不宜太高。
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挖掘前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供应的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农田耕作和畜牧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蛋白质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成为了一种有望解决食品供应问题的革新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的技术路线和其在产业挖掘方面的前景。
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的方法。
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具有多项优势。
首先,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具有高生产效率。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以大肠杆菌、酵母等常见微生物为材料,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蛋白质,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其次,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无需大面积土地和大量的水资源。
相比之下,传统农业生产蛋白质需要大量土地用于种植作物或放牧,并且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
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摆脱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在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节约水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微生物制造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合成特性可调控。
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可以控制微生物产生特定类型、纯度高的蛋白质,在满足人们对营养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特殊人群对特定蛋白质的需求。
制造单细胞蛋白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菌种筛选、菌种培养、发酵工艺优化和蛋白质提取四个步骤。
首先是菌种筛选,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大肠杆菌、酵母等,根据生产需求和菌种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菌种。
接下来是菌种培养,通过悬浮培养或固定化培养,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使菌种快速繁殖并合成蛋白质。
发酵工艺优化是提高蛋白质产量和纯度的关键步骤,包括调整培养基成分、优化环境条件和进一步改良菌株。
最后是蛋白质提取,通过离心、超滤、纯化等方法将微生物中的单细胞蛋白提取出来,然后进行结构分析、功能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微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产业的挖掘前景巨大。
首先,单细胞蛋白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由于其高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和可调控性,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肉制品、乳制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替代品。
微生物与蛋白质研究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大分子,它们在细胞过程、代谢调控、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微生物样本在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性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蛋白质样本。
微生物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样本,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微生物繁殖周期短,代谢活跃,相对于人类或者其他复杂的生物体,生长和繁殖速度更快。
这就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优势样本。
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丰富的蛋白质信息。
其次,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完全已知,并且微生物的基因组较小。
这使得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中成为了优秀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员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全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探索蛋白质的变异、修饰、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最后,微生物生长环境相对简单,而且可以轻松进行培养。
这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便利。
与其他生物样本相比,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微生物的样本选择更加简单、可控,从而能够更好地探究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
二、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方式1. 蛋白质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质谱技术。
微生物在蛋白质质谱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微生物中的蛋白质。
典型的蛋白质质谱技术包括质谱图谱分析、蛋白质结构分析以及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揭示微生物中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功能特性,这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调控等相关信息。
2. 蛋白质组学数据库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是整理和存储蛋白质组学数据的重要平台。
微生物在蛋白质组学数据库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资源。
蛋白质组学数据库不仅可以提供微生物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生物学过程中的蛋白质调控网络。
单细胞蛋白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610081) 魏 瑶摘 要 介绍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生产原料和条件,评价单细胞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列举生产实例和食品中的用途。
关键词 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细胞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生物价 浓缩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简称SCP)就是从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
酵母菌体中蛋白质含量占细胞干物质的45%~55%;细菌蛋白质占干物质的60%~80%;霉菌菌丝体蛋白质占干物质的30%~50%;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等蛋白质占干物质的55%~60%。
同时微生物细胞中还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所以微生物菌体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
单细胞蛋白生产有70年的历史。
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因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品,建立起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厂。
战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生产SCP的工厂。
1973年第二次国际SCP讨论会上,英国、苏联、意大利、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生产SCP 的公司参加。
英国的ICI公司,以甲醇为原料生产的饲用SCP,商品名为“布鲁丁”,年产量7万t。
西德黑斯伍公司也以甲醇为原料,培养细菌生产食用SCP。
由于细菌含有15%~25%核酸,作为食用SCP,所以将细胞中的蛋白与核酸分离开,蛋白(含核酸1%以下)可供人类食用;核酸在5‘———磷酸二脂酶降解作用后产生出核苷酸,作为助鲜剂、调味品;去核酸的蛋白可添加在面包等食品中,作为强化剂。
该公司已中试规模生产,年产量1000t。
SCP的生产不仅可以应付战时蛋白质供应的短缺,而且在农业、畜牧、及渔业歉收时,也可补充蛋白质供应的不足。
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要确保充足的蛋白质供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至关重要。
同时有了粮食,可以提供饵料和饲料,使养殖业和畜牧业发展,促使蛋白质量增加。
但是以传统方法发展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要使蛋白质量飞跃增长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当耕地减少,水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就更加困难。
微生物发酵和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
同时,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向环境和生态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者们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的食品生产方式。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化学物质的过程。
在微生物发酵中,微生物利用可代谢的底物(如碳源和氮源)和其他条件,通过代谢产生目标产物。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许多常见食品,如酸奶、面包和啤酒,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
在微生物发酵中,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底物和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相应的生长条件以最大程度地增强目标产物的生产效率。
例如,在酸奶生产中,乳酸菌是最常用的微生物。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温度、乳酸菌种群和发酵时间等因素以使酸奶的质量保持一致。
除了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人们还开始探索单细胞蛋白(SCP)生产技术。
SCP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质,可以被用作人类和动物的食品。
SCP生产可以有效地利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弃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负担。
SCP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蛋白质来源,补充传统肉、鱼和大豆等蛋白质来源不足的缺陷。
在SCP生产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蛋白质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和提纯。
传统的SCP生产流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品,而新型的SCP生产技术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和节约能源。
例如,新型SCP生产技术可以使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和低碳水化合物底物,从而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微生物发酵和SCP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食品生产方式的瓶颈和环境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这些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广。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与应用姚峰【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7-9)【作者】姚峰【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传统蛋白质饲料主要是植物性蛋白饲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
植物性蛋白饲料的蛋白含量为20%~50%,包括大豆及其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葵花饼粕、亚麻籽饼粕、玉米蛋白粉及其加工副产品玉米麸料和玉米胚芽粕。
动物性蛋白饲料的蛋白含量为40%~90%,包括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粉及蚕蛹饼、血浆蛋白粉、奶粉和酪蛋白。
20 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传统蛋白质饲料产量已满足不了养殖需求,各国都在寻求其他的饲料蛋白源。
单细胞蛋白(SCP)饲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1 单细胞蛋白的概念单细胞蛋白(SCP)是指利用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酵母菌、细菌、真菌和微藻等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
SCP 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
酵母是最早广泛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
酵母中含蛋白质45%~55%,是一种接近鱼粉的优质蛋白。
细菌蛋白的蛋白含量占干重的3/4 以上,在补充含硫氨基酸以后,它的营养价值与大豆分离蛋白相近。
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细菌较多,研究较多的细菌为光合细菌和自养产碱杆菌。
自养产碱杆菌的菌体蛋白质含量高达60%~80%。
应用较多的真菌有曲霉和青霉。
主要利用糖蜜、酒糟、纤维类农副产品下脚料生产单细胞蛋白。
霉菌丝体蛋白质占干物质的30%~50%。
利用水域培养藻类获得蛋白质也是很好的途径。
开发利用较多的是小球藻和螺旋藻,产品蛋白含量可达55%~70%。
2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特点2.1 生产效率高比动植物高成千上万倍,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快。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0.5~1h、酵母1~3h、微型藻类2~6h 即可增殖1 倍。
2.2 原料丰富工农业废物、废水,如秸秆、蔗渣、甜菜、木屑、废糖蜜、废酒糟水、亚硫酸纸浆废液等;石油、天然气及相关产品,如原油、柴油、甲烷、甲醇、乙醇、CO2、H2等,都可作为基质原料。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
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微生物细胞蛋白质营养物质
一、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
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
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
二、正文
单细胞蛋白定义
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的优点
1 SCP营养丰富
2 利用原料广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
3 生产速率高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
4 劳动生产率高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
5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
6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
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
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
单细胞蛋白特性
(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
(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
(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
单细胞蛋白的作用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
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
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
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
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
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
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
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
[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
[3]魏瑶. 单细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