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1
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大豆的营养丰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丰富。
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饮食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豆还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因此要强化大豆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
现简单介绍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大豆的种植技术。
1、大豆种植的意义大豆是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作物。
大豆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用大豆作为原料所获得的一些饮食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其中以大豆作为原料获得的豆油可以有效防止人体患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几率。
因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此长期食用可以避免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免疫系统障碍。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蔗糖和乳糖,还可以预防糖尿病,也是糖尿病患者首选食材。
大豆除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大豆在经过加工后,剩余的材料可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饲料,如豆饼、豆粕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可以促进家畜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提高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种植大豆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意义重大。
2、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因素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著名,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仍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如温度、土壤、光照等外,还包括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原因。
其中气候对大豆的影响较大,大豆在整个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光照以及气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大豆营养物质的含量,通常光照充足、雨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较高;不同的播种期决定了大豆的生长环境不同,会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大豆籽粒中的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的组成,影响到大豆的品质,因此在种植大豆时要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期,做好适时播种;肥料中的一些营养素、矿物质等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的肥料对大豆产生的影响不同,如氮肥和磷肥可增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单纯的施加有机肥会降低大豆籽粒中的含油量,当与磷钾肥和氮磷肥配合使用时则可以增加大豆中的含油量。
加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摘要:阐述了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及提高产量的对策,并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豆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 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
1.1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
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
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
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
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
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
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
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
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
1.3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
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
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
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
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
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
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研究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大豆积累在植物体内的物质的分配对大豆的产量影响非常大。
研究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干物质积累的特点大豆的干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无机物包括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大豆的干物质积累是从播种开始到收获结束的一整个生长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初期积累阶段、生长中期积累阶段和生长后期积累阶段。
在生长初期积累阶段,大豆植株主要积累根和茎的干物质,植株的生长主要依靠地下部分的茎和根的发达。
随着生长的进行,大豆植株的地上部分逐渐生长壮大,茎、叶和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
在生长中期积累阶段,大豆茎、叶和根的干物质积累逐渐降低,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
这一阶段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豆的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物质的积累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之间、不同的生长阶段之间以及不同的遗传类型之间。
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有着不同的需求。
在生长初期,大豆主要依靠地下部分的茎和根的发达,因此茎和根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长中期,大豆的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长后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最为迅猛,是大豆产量定量形成的重要期。
不同的遗传类型对干物质的积累分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大豆品种在干物质的积累分配上存在着差异。
目前的研究表明,提高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影响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温度和湿度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大豆植株的茁壮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分配。
影响大豆收成的因素
1. 水分:大豆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太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腐烂,太少的水分则会影响生长。
2. 土壤:大豆需要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土壤pH值,土壤质地过重或过轻及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豆生长。
3. 气候:大豆的生长与发育与气温、降雨、日照、风力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连续干旱或暴雨天气都会导致大豆减产或死亡。
4. 病虫害:大豆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虫害、病害的侵袭,如叶螨、稻飞虱、白粉病、灰霉病等,这些都会影响大豆收成。
5. 营养供应: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镁等元素,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6.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对大豆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如适时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等。
大豆产量生理指标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产量和生理指标是衡量其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从产量和生理指标两个方面来探讨大豆的种植情况。
一、大豆产量大豆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种植技术等。
其中,土壤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需要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同时还需要土壤的pH值适宜,一般在6.0-7.0之间。
此外,大豆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缺水会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气候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
如果气候条件不适宜,如长期干旱、高温等,会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种植技术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例如,适时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二、大豆生理指标大豆的生理指标是反映大豆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豆的生理指标包括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
株高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豆的株高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株高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豆的产量。
过高的株高会导致大豆的分枝少,花果期短,从而影响产量;过低的株高则会导致大豆的叶面积少,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产量。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面积上大豆叶面积的总和。
叶面积指数越大,说明大豆的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越强,从而产量也会越高。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大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绿素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大豆的光合作用越强,从而产量也会越高。
综上所述,大豆的产量和生理指标是衡量大豆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生理指标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影响因素分析黄大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黄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土壤、气候、种子品质和耕作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土壤是决定黄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首先是土壤的pH值,黄大豆对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适应性较好。
其次,土壤的肥力对黄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黄大豆对有机质含量高、水分保持能力好、土壤透气性好的土壤更为适宜。
此外,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也对黄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合理施肥对黄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气候因素也是黄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黄大豆生长期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高温和低温对黄大豆的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高温会影响花荚发育,降低产量;低温会延缓黄大豆的生长速度,抑制根系发育。
此外,日照充足也是黄大豆生长所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光合作用是黄大豆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充足的日照能够促进黄大豆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种子品质是影响黄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内在因素之一。
选择优质健壮的种子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首先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活力,纯度高、活力强的种子可以确保良好的发芽和生长。
其次,种子的耐病虫害性也是选择种子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病虫害的种子能够减少植株的损失,提高产量。
另外,种子的大小和颜色也会对黄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大颗粒的种子营养储备量更高,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耕作管理不仅决定了农田的生产潜力,也对黄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
合理的耕作操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黄大豆的产量。
首先,选择合适的耕地方式,如旋耕、揭犁等措施,有助于松土、改善土壤结构。
其次,适时进行田面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以满足黄大豆的生长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黄大豆的生长环境良好,减少胁迫因素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
大豆产量生理指标1. 导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满足畜牧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大豆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生理指标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理指标的角度深入探讨大豆产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方法。
2. 大豆生理指标的重要性大豆的生理指标反映了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了解和研究大豆的生理指标对于科学种植、高效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1 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利用阳光能量进行化学合成的过程,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直接影响其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
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具有较高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较高的大豆品种。
- 良好的管理措施:保持土壤湿度、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
2.2 根系发育大豆的根系发育对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大豆的营养供给和生长发育。
改善大豆根系发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水分管理:合理浇水,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 确保养分供应:合理施肥,给予大豆足够的氮、磷、钾等养分,促进根系生长。
- 根外激素处理:利用根外激素处理来调控大豆的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2.3 花粉活力大豆的花粉活力直接关系到其授粉率和结实率,对于产量的影响较大。
提高大豆花粉活力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 喷施适当的激素:喷施适量的生长素、叶面肥等激素,可以促进大豆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大豆开花期间,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于花粉的发育和活力至关重要。
2.4 株型结构大豆的株型结构对于大豆的空间利用效率和养分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调整大豆的株型结构可以优化产量和产量构成。
改善大豆的株型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调整密度:合理调整大豆的株密度,控制茎叶竞争,促进有效穗数和结实数的增加。
大豆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摘要分析了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提出了其提高措施,以期为大豆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产量;影响因素;提高措施北林区是全国的大豆主产地之一,平均单产虽高于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但却比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低很多。
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先后推广应用了不少大豆先进生产技术,但整体看,大豆平均单产提高并不大。
为了找出原因,笔者对全区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北林区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措施。
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1.1茬口不合理,整地质量差由于大豆生产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少,特别是绥化市北林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很大,造成倒茬轮作困难,重迎茬大豆面积增加。
大豆田缺少深翻基础,秋整地多数是用旋耕机旋1遍,年复一年使犁底层逐渐上升,耕层变薄,地变硬。
在苗情调查时发现,有逾20%的农户由于整地不合理造成缺苗断条,因保苗株数不够而影响大豆产量。
1.2品种选用不合理,种子处理不当许多农户不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用品种,而是凭经验用种。
遇到高温年份,晚熟品种产量高,农户下一年就全部选用晚熟品种。
这样一旦遇积温不高或低温年,就会出现贪青晚熟、青粒瘪粒增多、产量降低、商品性差等现象。
由于晚熟品种受挫,农民马上又会改种早熟品种,甚至认为越早越好,结果又浪费了积温。
现在大多数农户都很重视种子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但对种衣剂的选择不够重视。
不注意种衣剂成分,认为只要包衣即可;使用时任意增减种衣剂用量,不按说明使用;个别农户错用种衣剂,把玉米或其他作物用的种衣剂用在大豆上,从而造成损失。
1.3田间管理差农户施肥只注意施肥数量,不看肥料养分含量,常出现施肥量不少,但肥料养分含量低,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产量不高的现象。
同时施肥未能合理配比,只管总量,不论种类[1]。
绥化市大豆田间除草大部分采用化学除草,主要是播后苗前除草,但不注意除草剂种类及气候对除草效果的影响。
大豆一亩地能产多少斤,适合哪些地区种植目前我国大豆亩产量大约为125-150kg,具体产量与大豆品种,种植管理技术,气候因素,土壤肥力等有关。
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当地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较高,大豆亩产量可以达到200kg左右,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大豆亩产量只有100多kg左右。
大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以种植,其中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一、大豆一亩地能产多少斤1、大豆的亩产量与大豆品种,种植管理技术,当年气候因素,土壤肥力等有关,目前我国的大豆亩产量大约为125-150kg。
2、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当地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较高,大豆亩产量可以达到200kg左右,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大豆亩产量只有100多kg左右。
3、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2018年美国共生产大豆1.24亿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34.1%,共消费大豆6122万吨,占全球大豆总消费量的17.6%,仅次于中国。
4、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8年进口大豆8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进口量的57.1%,其次是欧盟和阿根廷,三者的大豆进口量一共占了全球大豆总进口量的72%。
5、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18年巴西出口大豆7250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51.44%,其次是美国和阿根廷,分别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30.8%和5.8%。
二、大豆适合哪些地区种植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3.2%,总产量占全国的37.3%)。
1、北方春大豆区(1)东北春大豆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主要包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等省份及地区。
(3)西北春大豆亚区:主要为新疆农区。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主要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等地区。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主要包括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地区,山东省、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江苏省洪泽湖地区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山西省西南部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2023·06作物栽培ZUOWUZAIPEI摘要: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
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
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
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带状间作;间作模式;大豆品种;玉米品种大豆古称菽,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大豆原产于我国,但我国却不是大豆的主产国,据统计,2021年我国大豆产量1640万t ,进口量9652万t ,对外依存度超过80%[1]。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在主要产区与粮食作物存在竞争,而且种植大豆土地产出率低,产量水平不高,比较效益低[2]。
针对以上问题,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团队提出发展套种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3,4]。
该技术主要通过高低搭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来扩大大豆种植,使玉米从原来的平面受光变为立体多面受光,行行具有边际效应[5]。
在玉米产量不降的同时,多收一季大豆,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6]。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创造作物高产的天然优势。
2020年大豆全国高产记录453.54kg/667m 2,2021年玉米全国高产记录1663.25kg/667m 2[7]。
大豆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食用豆类作物:主要指以收获籽粒食用的豆科植物。
2.有限结荚习性:大豆的有限生长类型,顶部结3个豆荚而后自动封顶的类型。
二、填空1.大豆产量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4个因素构成。
2.大豆蛋白是全价蛋白,含有人体所需 8 种氨基酸。
3.大豆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是东北春大豆区。
三、选择题1.太谷的大豆品种引到运城种植,其生育期(B)。
A.延长B.缩短C.不变2.对于大豆,下列论述错误的是(C)。
A.根系具根瘤B.豆血红蛋白形成后开始具有固氮能力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生关系D.根瘤菌固氮量不能满足大豆自身需要3.晋大53号大豆引到南方种植,其生育期(B)。
A.延长B.缩短C.不变4.运城的大豆品种引到太谷种植,其生育期(A)A.延长B.缩短C.不变D.有的品种延长,有的品种缩短5.对同一个大豆品种来说,在籽粒产量的四个构成因素中首要的最活跃的因素是(D)。
A.单位面积株数B.粒重C.每荚粒数D.每株荚数6.夏大豆与春大豆比较(ABD)。
A.种植密度应增大B.生育期变短C.经济系数降低D.花期变短E.需水量少四、判断是非题(对者写“∨”,错者写“×”)1.有限结荚大豆从上往下依次开花。
(×)2.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需要养分、水分最多的时期。
(∨)3.大豆是一种需氮量较少的作物。
(∨)五、问答题1.简述大豆根瘤固氮的特点。
答:①根瘤细胞内形成豆血红蛋白,根瘤内部呈红色,此时根瘤开始具有固氮能力;②根瘤菌所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2-3/4,共生固氮是大豆的重要氮源,然而单靠根瘤菌固氮是不能满足其需要的;③开花至青粒形成阶段固氮最多,约占总固氮量的80%;④大豆植株与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大豆供给根瘤菌糖类,根瘤菌供给寄主以氨基酸。
2.简述大豆三种结荚习性类型的生育特点。
答:①无限结荚习性:具有这种结荚习性的大豆茎秆尖削,始花期早,开花期长。
黄豆亩产量一般多少斤,产量低是什么原
因
回答目前我国黄豆亩产量在180公斤-200公斤左右,但在受到天气因素、种植户管理方式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黄豆亩产量也有所不同,多的可达350公斤-400公斤,少的则不到100公斤。
黄豆,又名大豆,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栽培,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有着“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的美称。
一、黄豆亩产量一般多少斤
目前我国黄豆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80公斤-200公斤,并且目前黄豆亩产量的世界纪录也来自于我国新疆,亩产量高达811公斤。
二、产量低是什么原因
黄豆与其他农作物一样,其亩产量受很多因素干扰,常见的有:
1、种子因素:种植户没有选择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在播种前没有对种子进行筛选处理。
2、种植户管理因素:播种时过于密集,施肥不合理,对于病虫害处理不及时等。
3、自然因素:黄豆对于光照和温度有很高的需求,所以当天气不合适时对于黄豆的亩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1。
农业技术员职称考试题库与答案(完整版)1.大豆种子是由。
构成的?A.皮层、胚B.种皮、胚乳、胚C.种皮、残留胚乳、胚D.种皮、胚标准答案:I)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中,受栽培条件影响变化较大的因素是()A.每株荚数B.每荚粒数C.粒重I),株数标准答案:A3.大豆一生吸收养分最多时期为()A.花芽分化期B.开花结荚期C.鼓粒期D.成熟期标准答案:B4.大豆发生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产生灰色至紫色霜霉状物,这属于农业技术员职称考试题库与答案(完整版)1.大豆种子是由。
构成的?A.皮层、胚B.种皮、胚乳、胚C.种皮、残留胚乳、胚D.种皮、胚标准答案:I)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中,受栽培条件影响变化较大的因素是()A.每株荚数B.每荚粒数C.粒重I),株数标准答案:A3.大豆一生吸收养分最多时期为()A.花芽分化期B.开花结荚期C.鼓粒期D.成熟期标准答案:B4.大豆发生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产生灰色至紫色霜霉状物,这属于农业技术员职称考试题库与答案(完整版)1.大豆种子是由。
构成的?A.皮层、胚B.种皮、胚乳、胚C.种皮、残留胚乳、胚D.种皮、胚标准答案:I)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中,受栽培条件影响变化较大的因素是()A.每株荚数B.每荚粒数C.粒重I),株数标准答案:A3.大豆一生吸收养分最多时期为()A.花芽分化期B.开花结荚期C.鼓粒期D.成熟期标准答案:B4.大豆发生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产生灰色至紫色霜霉状物,这属于C.玉米标准答案:I)12.小麦出苗至成熟过程中,需要经历()A.分窠期、抽穗期、开花期B.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C.分薨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I),分枝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标准答案:C1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构成的因素是0A.株数、每株粒数、每穗实粒数B.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C.穗数、粒数、粒重D.株数、每穗实粒数、粒重标准答案:B14.大豆的原产地是()A.美国C.巴西1).阿根廷标准答案:BC.玉米D.大豆标准答案:I)12.小麦出苗至成熟过程中,需要经历()A.分窠期、抽穗期、开花期B.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C.分薨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I),分枝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标准答案:C1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构成的因素是0A.株数、每株粒数、每穗实粒数B.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C.穗数、粒数、粒重D.株数、每穗实粒数、粒重标准答案:B14.大豆的原产地是()A.美国B.中国C.巴西1).阿根廷标准答案:B标准答案:D19.大豆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是()A.幼苗期B.开花结荚期C.鼓粒期D.成熟期标准答案:B20.防止小麦锈病的危害,要选择哪种杀菌剂()A.托布津B.苯来特C.多菌灵D.叶锈特标准答案:I)21.小麦光照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外界条件是()A.光照强度B.光照长短C.温度高低I).水分多少标准答案:B22.春小麦播种深度一般是0A.1-2厘米C.4-5厘米D.5-6厘米标准答案:A23.小麦春性品种通过感温阶段的温度范围和时间是()A.0-3℃、35天以上B.0-8℃›35天C.0-8℃›5-15天D.0-12o C>5-15天标准答案:D24.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最佳的药剂使用()方法A.喷粉B.喷雾C.拌种D.熏蒸标准答案:C25.小麦处在春化阶段时,抗寒性()A.最强B.最弱C.中等I).较弱标准答案:AC.4-5厘米D.5-6厘米标准答案:A23.小麦春性品种通过感温阶段的温度范围和时间是()A.0-3℃、35天以上B.0-8℃›35天C.0-8℃›5-15天D.0-12o C>5-15天标准答案:D24.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最佳的药剂使用()方法A.喷粉B.喷雾C.拌种D.熏蒸标准答案:C25.小麦处在春化阶段时,抗寒性()A.最强B.最弱C.中等I).较弱标准答案:AD.碟形花序标准答案:A30.下列作物中属于经济作物类的是()A.水稻B.马铃薯C.紫云英D.棉花标准答案:D31.下列作物宜采用分期分批收获的作物是()A.水稻B.玉米C.小麦I).棉花标准答案:D32.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有0A.株数、每株有效铃数、籽棉重B.株数、每铃籽棉重C.株数、每株有效铃数、铃籽棉重、衣分D.株数、每株有效铃数、衣分标准答案:C33.下列作物中属于直根系的作物是0A.水稻B.棉花C.小麦I),玉米标准答案:B34.棉花同一植株上不同部位棉铃大小的一般规律是()A.靠内侧重B.外围的重C.顶端的重D.内外围没有差异标准答案:A35.棉花发生了棉螃危害,应该选择()防治效果好?A.化学防治法B.植物检疫C.农业防治法D.物理机械防治法标准答案:A36.棉花伏前桃结铃时间为()A.7月15日前B.7月15日-8月1日C.8月1日-8月15日D.8月15日以后标准答案:A37.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0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标准答案:C38.棉铃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的,因此一般俗称()A.萌果B.坚果C.浆果D.颖果标准答案:A39.适宜于作叶面喷肥的氮肥是()A.尿素B.氯化钱C.碳酸氢镂D.硫酸镂标准答案:A40.油菜“花而不实”有可能是缺()A.硼D.氮标准答案:A41.不宜在水田施用的化肥是0A.氯化镂B.硝酸钱C.尿素D.碳酸氢镂标准答案:B42.下列几组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组作物是()A.棉花、小麦B.棉花、大豆C.大豆、水稻D.玉米、油菜标准答案:B43.过多施用磷肥,常导致作物缺()A.镒B.铜C.锌D.钾标准答案:C44.下面哪一种氮肥含氮量最高0D.氮标准答案:A41.不宜在水田施用的化肥是0A.氯化镂B.硝酸钱C.尿素D.碳酸氢镂标准答案:B42.下列几组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组作物是()A.棉花、小麦B.棉花、大豆C.大豆、水稻D.玉米、油菜标准答案:B43.过多施用磷肥,常导致作物缺()A.镒B.铜C.锌D.钾44.下面哪一种氮肥含氮量最高0D.氮标准答案:A41.不宜在水田施用的化肥是0A.氯化镂B.硝酸钱C.尿素D.碳酸氢镂标准答案:B42.下列几组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组作物是()A.棉花、小麦B.棉花、大豆C.大豆、水稻D.玉米、油菜43.过多施用磷肥,常导致作物缺()A.镒B.铜C.锌D.钾标准答案:C44.下面哪一种氮肥含氮量最高0D.氮标准答案:A41.不宜在水田施用的化肥是0A.氯化镂B.硝酸钱C.尿素D.碳酸氢镂标准答案:B42.下列几组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组作物是()A.棉花、小麦B.棉花、大豆C.大豆、水稻D.玉米、油菜标准答案:B43.过多施用磷肥,常导致作物缺()A.镒B.铜C.锌D.钾标准答案:C44.下面哪一种氮肥含氮量最高0B.开花初期C.开花前期I).开花盛期标准答案:D56.棉花蕾铃期防治的主要害虫是()A.地老虎B.蟋蛀C.棉铃虫D.棉红蜘蛛标准答案:C57.下列四种昆虫,哪一种属于农作物害虫()A.家蚕B.蚊子C.赤眼蜂D.棉红铃虫标准答案:D58.肥料三要素是指下列哪一组营养元素。
大豆的因素
大豆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1. 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的大豆具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生长周期、产量等特性。
2. 种子质量: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好的种子可以提高大豆的抗逆性和产量。
3. 生育期需求:大豆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不同,合理满足生育期需求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外部因素:
1. 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雨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2. 土壤条件: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等因素会影响大豆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利用,合理调整土壤条件可以改善大豆的产量。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
4. 栽培措施:适宜的密度、施肥、浇水、控制杂草等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大豆的土壤利用率和产量。
5. 栽培管理:合理的耕作措施、及时的修剪和调整等管理措施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