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6-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76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9《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及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以及《家》的主要内容梗概。
2.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家》的内容梗概介绍三、关于巴金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投影出示:历史的评价四、归纳情节祖孙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和矛盾)五、课文研读1.孙子眼中的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1)请划出描写爷爷的相关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2)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外貌、神态与心理等。
眼前的祖父和记忆中的祖父。
明确:年迈衰老、严厉专横、冷酷腐朽的封建卫道者。
2.祖父眼中的觉慧是怎样的一个人?神态与心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明确: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3.作者在塑造觉慧和祖父这两个人物时用了对比描写方法,文中还多处用了这种方法,试找出来分析。
祖孙之间,祖父前后,兄弟之间。
4.觉新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相关描来分析。
明确: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六、拓展延伸从选文你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有怎样的特点?时至今日,你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七、布置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以“我的--------”为题写自己的一位家人、好友、邻居或者其他人。
要求:1.运用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2.字数200左右。
八、课堂总结。
祖孙之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课后欣赏,提出问题,立足文本分析,解决问题2、正确理解高老太和觉慧的人物典型形象3、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提出问题,辩证评价人物形象的思维【教学重点】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高老太和觉慧的人物典型形象【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学生聆听歌曲《爷爷煮的茶》我们刚刚聆听了周杰伦的歌曲,展现了亲切感人的祖孙情,我们都是在祖父祖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他们用自己的满头白发为我们遮风挡雨,用自己的满脸皱纹为我们刻下爱的痕迹。
但是巴金的《家》中的祖孙之间却截然不同。
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祖孙之间》。
二、走进新课活动一:再现情节(学生表演文中故事)活动二:品析人物(结合文中语句)高老太爷:严厉专横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旧)-------封建统治者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封建反叛者------封建承受者活动三:探究主题1.这种新与旧之间的矛盾能不能调和呢?2.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人却掌控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主旨:祖孙之间的对立,是新旧两种思想的对立,祖父的衰朽暗示着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社会终将崩溃,而觉慧的反抗预示着新生力量必定登上历史舞台。
三、拓展延伸:小家庭,大时代。
通过“父子对立”的模式,表现家族内部的矛盾,反映时代,折射历史,这是家族小说的共同特点。
代表作品: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张恨水《金粉世家》林语堂《京华烟云》四、小结:这节课主要抓住了课文的焦点——冲突进行探讨,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时代发展到今天,巴金笔下那种封建大家族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意识形态中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今天还依然存在, 联系现实,请你思考,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与“旧”。
《家·祖孙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家族小说、巴金、《家》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涵、塑造方法,理解祖孙间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思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与腐朽,感知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形象内涵和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资源:导学案、、课文六、课型:新授课七、安排:1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的联想温暖、幸福、爱、思念……对比高老太爷的典型语言,体会《家》中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学习重难点:目标3、4(三)自主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女佣颔下檀郎校书大吹大擂挨打颧骨一瞥强辩2、解释词义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四)情节梳理1—7段高老太爷假寐,觉慧观察、回忆祖父8—17段高老太爷训斥觉慧,觉慧分辩18—末段高老太爷吩咐觉新看管觉慧(五)形象解读高老太爷在《家》整部小说中,高老太爷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就是在我们节选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形象来解读。
1、速读1—7段。
用原文词语概括假寐时和觉慧记忆中高老太爷的特点,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假寐时)衰弱(记忆中)相貌庄严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亲切古板不近人情道貌俨然讲道德说仁义顽固荒唐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2、品读8—17段。
第9课《家》——祖孙之间 (对应学生用书P4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见(pi ē)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 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 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3.⎩⎪⎨⎪⎧ 干z ào 燥烦z ào 躁4.⎩⎪⎨⎪⎧ 严l ì厉鼓l ì励5.⎩⎪⎨⎪⎧ 迟y í疑n íng 凝结6.⎩⎪⎨⎪⎧ bi àn 辨析bi àn 辩论7.⎩⎪⎨⎪⎧ chu í捶背tu ò唾沫三、用对词语1.陈规 成规例句工作要敢于创新,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那些墨守成规,不能灵活处理问题的作风,也要改进。
辨析陈规:指陈旧的规矩;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成规: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2.偶尔偶然例句①主教练迪马特奥说:“切尔西今夜发挥失常只是偶然现象。
”②他星期天常在家看书,偶尔也到公园走走。
辨析“偶尔”和“偶然”都是副词。
“偶尔”指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
“偶然”还有形容词用法,如“偶然的机会”。
四、积累成语1.道貌俨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俨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家》整本书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说、表演、分析、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阅读成果;
2、指导学生从“家”中故事,“家”中人物,“家”中文化三个层面阅读、研讨《家》的内容和内涵,学习阅读评析小说的思维方法。
3、理解人物行为的动因,分析觉新、觉民、觉慧、瑞玨、梅、鸣凤、琴、高老太等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而深入解读《家》的深刻主题和作者创作的意图。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整理归纳、思考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阅读、交流、思考、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报告,制作PPT或表演等。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阅读成果,引导学生从“家”中故事,“家”中人物两个层面展开。
活动过程:
一、简述“家”中故事
1、指名简要概述《家》的情节。
2、说一说:“我最爱的故事”
二、“家”中人物
1、人物图谱展示
2、“我最爱的人物”
3、人物比较
三、探讨
1、觉新、觉民、觉慧出身同一家庭,受过同样的新教育,为何性格迥异?
2、高老太爷只是一个冷酷、专制的封建家长吗?在他死之前,对觉慧表现出的“温和”、“慈祥和亲切”怎样理解?可否比较一下他与《红楼梦》中的贾母?
四、小结。
布置作业
“家”的文化解读。
《家·祖孙之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孙之间》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五单元。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两篇小说(另有陈忠实《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这两篇小说都属于家族小说,主要讲述家族兴衰的故事,反映一个特定时代中几代人的关系,从他们各自的活动中认识他们所选择的命运。
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增进对家族题材小说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鉴赏小说的能力。
但对家族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缺乏切实的感受,对封建大家庭更缺乏了解。
鉴于此,课前我印发了本课的导学案,介绍巴金生平及作品《家》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反映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并在导学案上预设了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批判以高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歌颂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和方法】1.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析点拨法、合作探究法2.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从《家》出发——基于薄弱学校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初探一、课程规划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素质普遍较低。
学生的家庭大部分来自农村或郊区,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不高,阅读量也比较少。
因而,教师要担负起为这样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的责任,要鼓励孩子阅读,引导孩子阅读。
基于此,我设计了“从《家》出发”整本书阅读项目,希望能为孩子点燃阅读经典的火把。
该项目隶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实施对象为高一学生。
二、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品质。
阶段目标:1、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了解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节;2、深入文本,能够学会掌握精细化阅读小说的方式,学会细心品读,用心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用意;3、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能够将自己对情节、人物的感性理解整理成理性文字,并与他人沟通交流。
三、课程实施第一阶段导读阶段导读阶段是班级共读一本书的第一步。
1、学生阅读《家》中的序言《文学生活五十年》,了解巴金其人及其写作目的。
结合《小狗包弟》中的情节,能较全面地掌握巴金的热情和忧虑。
2、全书共四十章节,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利用三周时间完成初读。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1、学生利用周四早读和晚自习各半个小时集体阅读,利用其余课间时间个性化阅读,完成阅读跟进表单。
2、学生摘抄作品中的好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心得体会。
3、教师设置题目进行阶段性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阅读进度。
4、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文本。
(利用两节课时间)人物:折梅与投湖——感受鸣凤的美好形象和她死前的心理挣扎。
主题:捉鬼风波和火烧跑龙灯人——认知封建没落家族的腐朽与残酷。
环境:“雪”、“梅”、“夜”等自然环境——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表现人物,渲染气氛,表达主题的作用。
《家》祖孙之间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见(pi ē)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 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3.⎩⎪⎨⎪⎧ 干z ào 燥烦z ào 躁 4.⎩⎪⎨⎪⎧ 严l ì厉鼓l ì励《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钩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
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
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
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
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倾听年轻生命痛苦的呻吟
——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正确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4、把握文本在刻画人物关系时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导入。
二、作者介绍
1、基本情况介绍
2、世人心中的巴金——经典评价
三、作品介绍
1、“家”能让你想到什么?
2、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3、“五四”以来的家庭小说
4、作品内容梗概介绍
5、课文节选部分《祖孙之间》前后主要情节介绍。
四、学习文本
1、一句话概括文本情节
爷爷高老太爷与孙子觉慧之间的一场谈话。
2、人物分析
找出孙子看爷爷的表情词语,以及他内心中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笔划出来,再划出爷爷眼中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用恰当词语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孙子眼中祖父:衰弱古板威严
祖父眼中孙子:胡闹不听话学坏(第14段角色扮演朗读)
3、文中找依据,孙子认为与爷爷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敌人)
4、思考:文中祖孙关系,真的只是觉慧眼中敌人的关系吗?
分析文本,总结:对立与关爱
5、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理解高老太爷与孙子之间的疏离和成仇?
五、探究
1、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者,却掌握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
2、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地方?对这样的家庭,你有什么看法?
六、作业
拓展训练,我们一起来尝试
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从家庭相册中选择一组照片,并结合照片写一组讲述家庭变化的散文《我看家中的某一个人》。
板书设计
祖孙之间(巴金)
尊敬反抗敌人
衰弱
胡闹
古板祖家孙学坏威严不听话
担心关爱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