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 格式:pptx
- 大小:319.8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学“我们所以能讨论重商主义,是因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一套学说,这套学说在一段颇长的时期里解释了政治家们的实践,或成为他们实践的基础”。
——埃里克·罗尔①重商主义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经济学流派。
第一节重商主义概述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产生并盛行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晚期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这个时期正是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时期。
一些教科书认为,重商主义时期是从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但如果要考虑到德国的“官房学派”,重商主义时期实际上一直要延续到18世纪下半叶才结束(以约翰·海因里希·戈特拉普·尤斯蒂(Johann Heinrich Gottlob von Justi,1717-1771)逝世为标志?)。
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导致了重商主义的产生和盛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文艺复兴;民族国家的兴起。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回顾: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荷马时代”。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时期。
公元1世纪-476年,罗马帝国时期。
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是“中世纪”。
在13-14世纪,欧洲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和以北海、波罗的海为中心的南北两大贸易区。
在封建社会晚期的西欧各国。
农业: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许多手工业发展为专门的行业。
小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资本主义萌芽。
城乡关系。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二)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罗斯托87)商业革命是指“随着15世纪末新航路的发现,国际贸易的显著扩张,扩展到了亚洲、西半球和非洲。
…这场革命一直持续到1783年英国开始经济起飞为止。
1783年之后工业革命本身开始左右世界贸易的规模和形式”(罗斯托87)。
商业革命时期实际上就是重商主义时期。
在13-14世纪,欧洲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和以北海、波罗的海为中心的南北两大贸易区。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1)基本思想:①社会财富观念:金银也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的形态,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②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更重要,是获取货币或财富的真正源泉)。
③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尽量少地流向国外。
(2)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两个阶段的基本思想一致。
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但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①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货币差额论时间: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观点: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一切销售都会使货币增加,因此应该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这样才能多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
代表人物:约翰·海尔斯、博丹、孟克列钦②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时间: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观点:(1)认识到货币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增加。
(2)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
(3)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4)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5)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安东尼·塞拉2.为什么说托马斯·孟的书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托马斯·孟的《贸易论》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他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在书中全面反驳了那些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
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