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七版重点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镇静催眠药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巴比妥类、环丙二酰脲(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弱酸性(pKa为7.8)可做成钠盐作注射用;水解性:其钠盐水溶液放置易水解,故本类药物的钠盐注射液应做成粉针剂,临用前配制。
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银盐沉淀,沉淀溶于过量氨试液中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紫蓝色络盐肝脏,50%羟基化后再与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结合,经肾排出R1 =巴比妥类构效关系:1.丙二酰脲的衍生物,5位碳原子的总数在4-8,药物有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药效发挥。
碳数超过8,具有惊厥作;2.引入亲脂基团,将C-2上的氧以硫代替,硫喷妥钠酸性降低,脂溶性增大,起效快、短。
3.在酰亚胺氮引入甲基,也可降低酸性和增加脂溶性,起效快;两个氮上都引入甲基,产生惊厥。
苯巴比妥: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苯巴比妥的用法注意事项:1. 久用能成瘾2. 肝功能严重减退者慎用。
3. 注射剂用注射用水配成5-10%溶液,现配现用。
静注宜缓慢。
给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肌肉松弛程度,以恰能抑制惊厥为宜。
9结构与作用时间长短的关系:与5位上的取代基的氧化性质有关:•5位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不易被氧化而吸收,作用时间长•5位取代基为支链或不饱和时,代谢迅速,主要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体外, 镇静、催眠作用时间短。
影响药效的另外两个因素1. 解离常数:以分子形式透过生物膜;以离子形式产生作用2. 脂水分配系数: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相对大小。
P = C0/C w一定的脂水分配系数:保证药物既能在体液中转运,又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作用部位溶于水:在体液中转运;溶于脂:透过细胞膜1-甲基-5-苯基- 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苯并二氮杂卓类七元亚胺内酰胺环是活性必需;酒石酸唑吡坦N,N,6-三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1,2-a]并吡啶-3-乙酰胺.(半酒石酸盐)10第二节抗癫痫药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长期应用苯妥英钠可致牙龈增生5H-二苯并[ b,f ]氮杂卓-5-甲酰胺苯并二氮卓类11第三节抗精神失常药(强大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盐酸盐吩噻嗪类2-位氯原子的作用:引起分子不对称性——抗精神病作用药物的重要的结构特征(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核、失去氯则无抗精神病作用)副作用: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等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羟基-1-哌啶基]-1-丁酮丁酰苯类(对氯苯基、对氟苯甲酰基、对羟基哌啶、丁酰苯)12构效关系作用特点首过效应强普鲁卡因的衍生物:苯甲酰胺类: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舒必利氯氮平(Clozapine)苯并二氮杂卓类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广谱抗精神病药,作用强;临床用以治疗多种类型精神分裂症(锥体外系反应轻、对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也可能有效)。
巴比妥1.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效主要受理化性质的影响。
——2解离常数(PKA)pKa↑—药物的分子形式↑—药效↑。
——3。
脂水分配系数:5位取代基碳原子总数在4-8之间,脂水分配系数合适,超过8作用过强。
——4。
M上引入甲基,酸性下,脂溶性上,起效快,失效也快,2个N 上均引入甲基,脂溶性过强,引起惊掘。
——5。
2位氧原子以S原子取代,脂溶性上,起效快,失效也快。
——6. 5位为直链或芳烃基,不易代谢,长效,为支链或不饱和烃基,易代谢失活,短效。
氯丙嗪(大题)*理化性质:1.遇光渐变色,水溶液显酸性反应;——2,母核易被氧化,在空气中或日光中放置渐变红色,注射液中加入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
部分患者在强日光下会发生光化毒反应。
——3遇硝酸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显红色。
——代谢:口服吸收不规律,个体差异大。
——2在肝脏代谢,主要有N-氧化,S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甲基,侧链氧化等途径,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用途;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大剂量用于镇吐、强化麻醉,人工冬眠,——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奢睡,便秘等副作用,对产生光化毒的病人,服药期间避免强光照射。
镇痛药构效1苯环和哌啶环是基本结构。
——2酚羟基被醚化或酰化,活性降低,成瘾性降低,酚羟基为必需基团。
——36位醇羟基被烃基化,酯化,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增加,成瘾性加大,——47,8位双键可被还原,活性增加,成瘾性加大。
——5,17位N原子为活性必需,当R2为大基团时,可从激动剂转为拮抗剂。
肾上腺素理化性质: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与空气和日光接触易被氧化变质,在水中极微溶解,在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和挥发油中不溶,在矿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在氨溶液和碳酸碱溶液中不容,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不稳定,饱和水溶液显弱碱性反应。
——2具有邻苯二酚结构,遇空气的氧或其他弱氧化剂,日光,热及微量金属离子均能使其氧化变质,生成红色的肾上腺素红,继而聚合成棕色多聚体,其水溶液露置在空气及日光中也会氧化变色——3左旋体活性大于右旋体,左旋体水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可消旋化导致活性降低,消璇化速度与PH有关,PH4以下,速度加快。
教案(理论)章节名称 第二节 抗胆碱药 Anticholinergic Drugs第 7 课次 总 32 课次 教学时数 2 授课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抗胆碱药的发展和结构类型。
2.掌握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3.熟悉各类药物的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化学合成方法和药物作用的靶点。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教学问答法【参考资料】《药物化学》 主编:尤启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课件【重点与难点】重点: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
难点:阿托品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 2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 展示目标 1分钟 课堂讲授 85分钟 课堂小结7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内容纲要】第二节 抗胆碱药 Anticholinergic Drugs对于因胆碱能神经系统过渡兴奋造成的病理状态,可用抗胆碱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胆碱药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即胆碱受体拮抗剂。
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及对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不同,抗胆碱药通常分为3类:①M 胆碱受体拮抗剂,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M 受体,呈现抑制腺体(唾液腺、汗腺、胃液)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律,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②神经节阻断剂,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选择性拮抗N 1胆碱受体,稳定突触后膜,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主要呈现降低血压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症高血压。
③神经肌肉阻断剂,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 2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表现为骨骼肌松弛作用,临床用作辅助麻醉药。
一.茄科生物碱类M 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iteH 2SO 4.H 2O2Atropine 化学结构中具有莨菪烷(Tropane )骨架,莨菪烷3α位带有羟基即为莨菪醇。
α-羟甲基苯乙酸简称莨菪酸。
由(-)-莨菪酸与莨菪醇形成的酯称为(-)-莨菪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