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群文阅读《母爱》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27 KB
- 文档页数:5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母爱》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理解母爱的伟大;(3)学会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母爱》;(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爱的伟大;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亲情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母爱》全文;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母爱》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母爱》;(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2)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3)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理解母爱的伟大。
5. 感受母爱:(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2)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母爱的经历和故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母爱》作文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母爱。
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母爱的故事或事例。
2. 作文素材库。
3. 作文评价标准。
学生准备:1. 观察和体验母爱的日常生活。
2. 收集关于母爱的素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或事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母爱》。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母爱的感受和经历。
2. 教学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
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爱,给出具体的写作方法和建议。
3. 学生写作(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作文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作文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作文中更好地表现母爱。
每组给出一个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2. 写作练习(15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作文修改与完善1. 自评与互评(10分钟)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给出修改意见。
2. 教师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出修改意见和评分。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母爱》这篇文章。
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母爱》文章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2 教学辅助材料:与母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相关文章或诗歌,用于比较和拓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母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母爱的关注和思考。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母爱》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写作与表达4.1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2 表达与分享:学生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表达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5.2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思考如何将母爱的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爱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每组选择一种表现,准备分享给全班。
6.2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解释选择这种表现的原因。
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感想。
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母爱》诗文。
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能够描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母爱的存在,培养感恩之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冰心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母爱》诗文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母爱》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母爱的意义。
2.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母爱主题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一个关于母爱的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定义和意义。
3.2 诗文朗读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母爱》诗文,感受诗的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母爱的理解。
3.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让学生通过例子来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母爱主题的作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母爱。
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母爱》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其他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培养文学素养。
5.2 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母爱的存在,培养感恩之心。
鼓励学生通过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孝顺父母的美德。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慈母情深》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母爱主题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关于母爱的文章,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母爱的文章,要求文章内容健康、感人,适合学生阅读。
2. 准备与母爱相关的故事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3. 准备母爱主题的图片或插图,增加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阅读理解:分发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分享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感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5. 总结感悟: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并在班级内分享。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对母亲的感悟。
2.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阅读理解测试和作文,评价学生在理解母爱主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母爱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母爱的实际行动和感恩之情。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母亲代表来课堂分享她的母爱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
2. 组织一次母爱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3. 开展一次母爱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访问孤儿院或养老院,让学生体验母爱的关怀。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母爱。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物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体会课文第4、5自然段的作用。
3、抓住重点、语言简练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感动自己的情节。
2、能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能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第4、5自然段的作用。
【课前准备】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读了《母爱》这篇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复习的情况。
二、复习词语——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大屏幕出示)
洗漱、牲畜、挣脱缰绳、呵斥驱赶、倔强、仰天长哞、鲜血沁了出来
三、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选择课文中最感动自己的情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朗读最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什么感动了你。
【第4自然段】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
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的悲壮。
运水的战士哭了,有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老牛面前。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母爱》语文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读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爱》。
(板书课题,齐读。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打开书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自己读)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从哪看出来的(生答)师:几斤水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却是非常珍贵的,水真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他是谁(老牛)它是位什么样的母亲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生读书)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报并板书:慈爱、倔强(一)第二自然段师:现在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哪些词句体现了老牛的这种倔强呢(先读书再汇报)随机出示:(1)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僵持着。
(2)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
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师:僵持和对峙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对峙与僵持都能体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但对峙的程度更深一些。
)谁能够把这种僵持、倔强的紧张场面读出来呢(读句子)生读(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师:边读边感受老牛此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同桌读----再指生读。
(二)第三自然段师:这么倔强的一头老牛接下来会做什么呢大声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进一步体现了老牛的倔强呢(先交流再汇报)适时出示:(大家看这句话)谁来读一读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
老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是还是不肯让开。
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出示:去掉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再看一下。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扬起长鞭,()抽打()老牛。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2)懂得感恩,珍惜母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2)分享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分析:(1)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教师总结: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2)教师引导:珍惜母爱,感恩母亲。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
(2)观看一部关于母爱的电影,写下观后感。
母爱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深刻意义;2.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母爱”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童话等多种文本形式。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用一段关于母爱的经典名言,如"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以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兴趣。
2. 导读(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诗歌或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母爱的不同表现方式,同时提问促使学生思考母爱的特点和影响。
3. 阅读与分析(30分钟)教师将准备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要求学生默读,并就以下问题展开探讨:- 文章中描绘的母爱有哪些感人之处?- 你认为母爱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 在你的亲身经历中,有没有感受到母爱的力量?4. 创作与分享(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创作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诗歌或小故事,并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在文学作品中,你觉得哪个角色的母爱最感人?为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和阐述个人观点。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有关母爱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报告或作业。
四、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通过学生的创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与思考的深度;3. 学生通过创作与分享展现的情感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