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电喷摩托车工作状态监测及系统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40.42 KB
- 文档页数:3
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众所周知,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汽车发动机的控制电脑ECU,设置了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这个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根据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情况,确定诊断故障的数量多少。
当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监测到一个故障时,一方面它启用故障的保护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它将该故障以故障代码的形式存储在随机存储器(RAM)中,并且同时点亮故障指示灯(CHECK ENGING)。
汽车维修人员可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读取该故障的故障码,再通过查对有关的技术资料,将代码所示故障了解仔细,便可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进行有目的的维修。
众所周知,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汽车发动机的控制电脑ECU,设置了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这个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根据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情况,确定诊断故障的数量多少。
当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监测到一个故障时,一方面它启用故障的保护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它将该故障以故障代码的形式存储在随机存储器(RAM)中,并且同时点亮故障指示灯(CHECK ENGING)。
汽车维修人员可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读取该故障的故障码,再通过查对有关的技术资料,将代码所示故障了解仔细,便可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进行有目的的维修。
就目前而言,汽车用电子控制系统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不同的汽车制造厂,不同的车型,同种车型的不同生产年代,其电子控制系统也是千差万别。
同时,制造厂家是不提供控制电脑内部硬件线路原理和软件程序(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
另外,再加上国内多数汽车维修人员,对电脑控制系统较为陌生,因此,就更进一步增加了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维修的难度和神秘感。
实际上,对于汽车维修人员,了解上述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从修理和维护的角度来看,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部件,大多采用更换部件的方法进行维修,因此,正确利用电喷车故障自诊断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使车辆尽快恢复良好的技术状态,反而显得更重要。
二、进气系统检修注意事项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电脑主要根据空气流量计测得的空气流量信号或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来控制喷油量,因此进气系统密封不严而漏气,将对发动机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为此在检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发动机量油尺、机油加油口盖、连接软管等的脱落均会引起发动机工作失常。
(2)当空气流量计以后的进气系统零件、管件松脱、裂开均将吸入空气,导致发动机工作失调。
检修时应对上述部位是否漏气进行认真检查。
(三)空气流量计及线路检测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在线检测和元件单独捡测两种。
在线位测是传感器在工作状态时检测有关端子的电压对传感器、ECU及连接导线的综合检测,而元件单独检测主要是传感器与线路不连接的情况下,对传感器内部情况进行检测。
一般检测有关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或通断情况。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原理图如图3-60所示。
(1)元件单独检测关闭点火开关,拨下空气流量计与ECU连接线插头.测量空气流量计各端子之间的阻值:©FC-E1之间,当叶片不转动时,FC与El之间不通用于稍微拨动叶片,FC 与E1之间导通(0Q),说明油泵开关正常,否则油泵开关损坏。
②VC—E2之间电阻值。
③VS—E2之间电阻值。
④THA—E2之间电阻值。
上述各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符合表8—11所列值。
表8-11续表(2)在线检查①接通点火开关,但不要起动发动机。
②找出ECU,测量ECU连接器相应端子的电压,应符合表8—12的值。
③如不符合表8—12的值,还应检查ECU与空气流旦计之间的导线,若导线正常,则应检查或更换查或更换E C U。
表8-122.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反光镜检测方式卡门空气流量计电路原理如图8—6所示。
其中THA为进气温度传感器。
图8—7为其连接器端子排列情况。
(1)元件检测拔下空气流量计连接器插头,测量THA 与E2之间的电阻值,0℃为4〜7k Q ;20℃ 时为2〜3 k Q ;40℃时为0.9〜1.3k Q 。
FAI电喷系统结构特点与维修技术作者:杨陈红全FAI(Free Armature Injection)是自由电枢喷射装置的缩写。
FAI是摩托车专用单缸电喷系统采用独创的完全独立自由电枢脉冲驱动,从技术上根本解决了电喷技术应用于摩托车时因系统复杂导致成本、安全、维护、保养、检修等环节的问题。
本文所述的FAI属于闭环控制的电喷系统。
1、背景资料(1)根据国家对摩托车环保法规的要求:自2010年7月1日起新定型的摩托车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应达到国III标准。
所以,环保摩托车已经成为摩托车发展的新趋势,利用电喷技术解决摩托车排污是可行途径之一。
目前,国内实施的是国H标准,但是国II要想达到国III标准,摩托车对发动机要求有质的飞跃。
一般认为,摩托车要达到国III标准的技术路线有2条,一是化油器+(2)据了解,各厂都在加大技术改造速度和力度,以达到国III标准。
本文所涉及到的FAI技术就是一种让排放达标技术。
市场成车主要见于WY125—16系列,QJ125,市场主力套件主要以杭州飞亚公司设计制造的为多见,如图1所示:新一代的电喷发动机采用的FAI电喷系统突破了传统的电喷系统结构,将相关部件集成化,改进了燃料的输送方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与传统电喷系统相比,除电喷零部件成本下降外,应用FAI电喷系统,将化油器摩托车改造成电喷摩托车时,相对变动的零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也较低,工艺性较好,便于推广应用。
摩托车电喷技术距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事实上,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维修技术人员对FAI新技术不熟悉,面对故障,束手无策,也有读者欲将自己车改造为FAI,却缺乏相应的改装技术支撑。
本文从实战出发,将FAI 系统从原理结构到检修思维方法进行论述,期望能给从业者和读者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也期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类文章共同来讨论推动FAI这个民族产品的发展。
2、FAI也喷系统的结构FAI电喷系统是由“FAI喷油器”、ECU、节气门体、点火线圈、火花塞、各种传感器组成的闭环控制电喷系统。
摩托车电喷系统故障诊断和检修方法摘要:本文针对电喷摩托车维修过程中对电喷系统故障诊断的一些原则进行总结、以及对电喷摩托车故障诊断基本方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摩托车;故障;检修引用:随着摩托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化油器摩托车大部分达不到国家最新颁布的摩托车排放标准要求,为加强环境保护,减轻排放污染,各摩托车生产企业均推出规格和排量不一样的电喷摩托车。
电喷摩托车结构复杂,一旦需要维护,呈现在眼前的密密麻麻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复杂的管路,使维修人员无从下手。
为此,总结了电喷摩托车的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以及故障诊断方法,检修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一、电喷摩托车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电喷系统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对发动机的运转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论是该系统的ECU、控制线路还是其它任何一个传感器、执行器出现故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运转稳定性、动力性、经济性等。
而造成电喷发动机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的原因可能是电子控制系统,也有可能是电子控制系统以外其它部分的问题,也可能是机械方面的;而且不同车型的电喷系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故障检查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给故障的检查与排除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电喷摩托车故障诊断的一些基本原则,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便可迎刃而解。
电喷摩托车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先外后内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先对电子控制系统以外的可能故障部位予以检查。
这样可避免本来是一个与电子控制系统无关的故障,却对系统的传感器、ECU、执行器及线路等进行复杂且又费时费力的检查,即真正的故障可能是较容易找到却未能找到。
以进气系统为例,ECU主要根据空气流量计测得的空气流量或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进气歧管压力来控制喷油量,因此进气系统密封不严而漏气会导致发动机失调,造成怠速不稳、易熄火、动力性和加速性变差,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要比化油器式发动机要大得多。
诊断进气系统故障时,首先应按未装电控元件的基本诊断程序进行检查排除;如故障仍未排除,并确认是进气系统发生了故障时,首先应拆除空气滤清器,进行目测检查,排除一些一般性故障因素。
摩托车点火系统的使用与检测现代摩托车种类繁多,电路改进快,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更使得摩托车电气部分花样繁多,这样便给其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即使如此,它们各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如供电方式、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电气系统可划分为5个部分,即:信号系统、照明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
在电气系统的这一大家族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点火系统吧!尤其是喜欢外出或者跑长途旅游的摩友,是否因点火系统出了问题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地方,车子启动不了而受过罪呢?是否因其有故障使得行驶无力,加速性能差而苦恼过呢?还是因其有故障而使得化油器回火或排气管“放炮”而失落呢?今天我就和读者好好聊聊点火系统的有关知识吧。
摩托车点火系统可分为有触点和无触点(CDI、PEI)点火系统。
由于无触点与有触点点火装置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如:点火提前角由脉冲传感器的位置决定,不受触点磨损的影响,点火可靠;点火电压上升快,有利于汽缸内混合气的燃烧,启动性能好等等。
因此,现在大部分摩托车都采用CDI点火系统,笔者就着重谈谈CDI 点火系统吧。
CDI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电源线圈、脉冲发生器、电子点火器、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升压变压器,俗称高压包)和火花塞等组成。
那么在整个点火系统中,只要其中一个部件有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点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不能工作。
因此,多掌握一保养和维护的知识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
当我们的车子突然熄火,或是不能启动,在确定油路正常,汽缸有压力后,就可以断定为点火系统出了问题(通常我们是先看有没有火)。
问题可能出在构成点火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件上。
如何快速找出问题的所在部位呢?我们可以利用逐个新元件替换法,即从最外端(火花塞)用新元件替换,直到有火为止。
此方法虽然快速、直接且效果明显,但很不现实。
因为不可能有谁将所有的元件都配备齐全。
第二种为逐个检测法,即一个一个地检测,直到检查出有问题的部件为止。
ECU检测方法(试行篇)一、准备相关配件如下:二、连接方法1、使用电喷整车线束连接:A、先连接电门锁(如果无电门锁也可直接用一根导线与后刹车灯线的正极线连接取电);B、在电缆总成上连接ECU、喷油器、节气门体、温度传感器(没有温度传感器可以不装);C、连接诊断仪至线束上的ECU诊断接口;D、连接线束正负极电源线到电瓶上。
2、使用电喷改装线束连接A、在线束上连接ECU、喷油器、节气门体、温度传感器(没有温度传感器可以不装);B、连接诊断仪至线束上的ECU诊断接口;C、连接线束正负极电源线和电喷驱动电源线并安装固定到电瓶上。
电喷驱动电源线上可安装一个控制电源开关,打开开关就可以直接检测。
3、使用电喷整车检测方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建议使用;●连接诊断仪至线束上的ECU诊断通讯接口;●如安装有电瓶,可直接打开开关进入检测;三、 ECU检测方法(温馨提示!建议在检测ECU之前,先给该ECU进行升级)1、直观判定:●ECU表面发烫,用手触碰感觉无法承受,则认定ECU故障;●仅更换ECU后车辆便能正常工作,则初步认定ECU故障;需要检测;2、判断失效的检测方法●判定点火系统断火或无火花,通过更换ECU后车辆正常,则初步认定ECU故障;●三包员见ECU三包卡显示“点火系统断火或无火花”,需要将问题ECU插到电喷车上检测,如车辆能点火则故障原因描述不对,可寄回飞亚深入检测,确定无故障后原件返回经销商。
如车辆不能点●使用诊断仪检测时,如果出现如下显示:检查电缆和诊断仪数据线、并确定连接无问题时,则认定为ECU故障;●使用诊断仪检测ECU时(确定诊断仪和数据线连接正常),诊断仪屏幕无法正常显示操作界面或者无法正常进入操作界面,也就是软件读取数据不成功,则认定ECU故障;●使用升级工具为ECU升级,在升级过程中ECU无法升级的(经过多次升级或者更换过升级工具和UP乃然不能升级的),则认定ECU正常失效;4、判断ECU正常有效(可能误退)的方法:●认定ECU品质正常程序如下:(备注:只要该ECU能够正常点火,则下面判断为ECU正常有效)。
电喷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常用维修工具及设备1、电控系统零部件的拆装——常用汽车机械零部件拆卸工具。
2、电控系统电路及系统电信号——数字式万用表(带蜂鸣)。
3、系统方波及脉冲波信号——示波器。
4567●●●●●不启动发动发动机,此时,若系统当前存在故障或故障排除后而未被清除的历史故障码,发动机故障指示灯将以一定的规律闪烁,输出系统所检测出故障的代码;(读取故障码的同时,怠速控制阀将进行复位动作)●依据故障码记忆的顺序报告故障,故障代码之间停顿3.2秒,数字以亮0.4秒灭0.4秒频率闪烁,数位之间停顿1.2秒;数字0闪烁10次,其他数字与闪烁次数对应;●故障排除后,应使用故障诊断仪清除故障码,以免影响下一次维修时对故障的判断。
三、读码卡(故障码读取器)●读码卡提供一个快捷的故障码读取方法。
●将读码卡插到故障诊断插头;●读码卡将依故障码记忆的顺序循环故障码;●测、五、MT20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码表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维护注意事项一、日常使用保养●汽油应使用93号以上的优质无铅汽油,注意如果油箱加注一次含铅汽油,即可使三元催化器完全失效。
●机油消耗异常时,应尽快解决,因为机油中所含的磷会使氧传感器及三元催化器失效。
●进行双怠速排放检测时,务必充分预热发动机及三元催化器,先进行高怠速测量,再进行低怠速测量。
二、排除故障时的注意事项●电喷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较高,当整车或发动机出现异常时,首先检查相关的机械零部件、系统接插件和线束状况;在确定零部件损坏之前,应反复进行替换试验检查。
●拆卸燃油系统零部件时(如:更换滤清器、拆卸油泵或油轨进/回油管路),先用抹布遮挡在油管接头处,再小心松开接头以泄除管路油压。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燃油溅落到发动机及其高温排气管路上。
●不得采用拔火花塞引线的方法检查点火系统是否工作,因为喷嘴仍在工作,喷出而未使用的汽油会在三元催化器中燃烧并迅速造成破坏。
内的点●线路若有破损,维修时须用优质绝缘胶布将破损处包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摩托车电喷系统故障诊断原则和检修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电喷摩托车维修过程中对电喷系统故障诊断的一些原则进行总结、以及对电喷摩托车故障诊断基本方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摩托车电喷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摩托车的保有量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化油器摩托车大部分达不到国家最新颁布的摩托车排放标准。
为加强环境保护,减轻排放污染,各摩托车生产企业均推出规格和排量不一样的电喷摩托车。
电喷摩托车结构上有较大的改变,一旦需要维护,呈现在眼前的密密麻麻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复杂的管路,使我们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本文总结了电喷摩托车的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以及故障诊断方法,检修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1.电喷摩托车的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电喷系统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先外后内造成电喷发动机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原因可能是电喷系统,也有可能是电喷系统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故障,这时候我们就应先对电喷系统以外的可能造成故障现象的部位进行排除,比如防盗系统是否关闭、燃油箱是否有燃油或燃油是否符合标准、缸头,缸体,气门等某些部位漏气现象、或某些部位是否机械卡死等等。
这样可以避免本来是一个与电喷系统无关的故障,却对电喷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线路做些费时又费力的检查,而造成真正的故障却未找到。
?先易后难采用简单的直观的检查方法对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检查。
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人工直观法通过问、看、嗅、摸、听、试等方法将一些较为显露的故障迅速的找出来。
?先熟后生由于电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不同的车型的电喷系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检查与排除电喷系统故障时,须了解电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且参阅厂家提供的详细技术资料。
发动机的某一故障现象可能是以某些总成或部件的故障最为常见,应先对这些常见故障的部位給予检查。
若未找出故障,再对其它不常见的可能故障部位进行检查。
R x t e ,m ",m ",r 7s Y ,x t e s Y ,m ",m ",k f ,R (,R o t e ,Fo t e s Y ,D +s Y ,.N s Y ,;x t e ,B Q M G )89d V *G G =: K K 9>w 9 : 2:9 u K =# G w :#:= G K G ,7C 6 !7C 6t e C 6 F C 6-?d S a i P O /L '?<T&.@N n Pj %4P A E53`0%4P (Q `0%4P = : K w =9 K G\h A E.q C 6.v t ["n _%4P n I ";W C 6R W C 6 X 7P.J p H ]O /C 6c ?C 6g .$-?P;o t e ,^,b +s Y ,U +s Y ,Z +s Y ,1+s Y ,l +s Y ,+_C 6Q J12521A,采用了FAI电喷系统,FAI控制器(ECU)对供电系统要求比较高。
即蓄电池供电、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是电喷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
另外Q J125-21A,蓄电池的容量比普通车蓄电池要大(12V/9Ah)。
(2)检查蓄电池万用表置DC25V挡,红表笔与蓄电池正极红色线相接,黑表笔接地。
启动发动机,转速在5000r/min时,蓄电池充电压在14.5~15之间。
如果充电电压低于12V或高于18V,说明蓄电池充电电压不正常。
检测蓄电池的电量及储电能力。
从蓄电池接线端子上拆下电源线,蓄电池的电压在12V以下时,如图3所示,用充电机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时检查蓄电池。
具体方法如下,蓄电池的正、负极与充电机正、负极相接,将蓄电池充电电压调至14.5V。
蓄电池出现下列现象,说明蓄电池有问题。
①将蓄电池与充电机的电源输出线相接,补充充电(充电电压控制在14.5V)约1min,蓄电池的充电电流由0.5A迅速下降并稳定在至0.4~0.2A,说明蓄电池蓄电能力正常。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用技术培训讲义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讲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工程研修中心目录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 (7)1.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 (7)1.1.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含义 (7)1.1.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功能 (7)1.1.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推动了维修方式的革新 (8)1.1.4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回报 (9)1.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发展与现状 (10)1.3 旋转机械的故障类型和监测方法 (11)1.3.1 旋转机械故障的类型及原因 (11)1.3.1.1 结构损伤性故障 (11)1.3.1.2 状态劣化性故障 (11)1.3.2 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13)1.3.2.1 振动分析法 (13)1.3.2.2 油液分析法 (13)1.3.2.3 噪声诊断法 (15)1.3.2.4 温度监测法 (15)1.3.2.5 轴位移监测法 (16)1.3.2.6 综合分析法 (16)1.4 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常用术语 (17)1.4.1 机械振动 (17)1.4.2 涡动正进动反进动 (17)1.4.3 振幅 (17)1.4.3.1 振幅 (17)1.4.3.2 峰峰值单峰值有效值 (18)1.4.3.3 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 (18)1.4.3.4 评价机器振动状态的方法 (19)1.4.3.5 振动烈度 (19)1.4.3.6 振动标准 (20)1.4.4 频率 (33)1.4.4.1 频率周期 (33)1.4.4.2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通频振动选频振动 (34)1.4.4.3 倍频工频 (34)1.4.4.4 故障特征频率 (34)1.4.5 相位 (38)1.4.5.1 相位 (38)1.4.5.2 键相器 (38)1.4.5.3 绝对相位 (38)1.4.5.4 相位差相对相位 (39)1.4.5.5 同相振动反相振动 (39)1.4.5.6 相位的应用 (40)1.4.6 相对轴振动绝对轴振动轴承座振动 (41)1.4.7 横向振动(径向振动)轴向振动扭转振动 (42)1.4.8 高点重点 (42)1.4.9 机械偏差电气偏差晃度 (42)1.4.10 刚度阻尼临界阻尼 (43)1.4.10.1 刚度 (43)1.4.10.2阻尼 (44)1.4.10.3 临界阻尼 (44)1.4.11 临界转速 (44)1.4.12 挠度弹性线主振型轴振型 (45)1.4.13 刚性转子柔性转子圆柱形振动圆锥形振动弓状回转 (46)1.4.14 同步振动异步振动亚异步振动 (46)1.4.15 谐波次谐波(分数谐波) (47)1.4.16 共振高次谐波共振次谐波共振 (47)1.4.17 简谐振动周期振动准周期振动瞬态振动冲击振动随机振动 (48)1.4.17.1 简谐振动 (48)1.4.17.2 周期振动 (49)1.4.17.3 准周期振动 (49)1.4.17.4 瞬态振动 (49)1.4.17.5 冲击振动 (50)1.4.17.6 随机振动 (50)1.4.18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参变振动 (50)1.4.18.1 自由振动 (50)1.4.18.2 受迫振动 (51)1.4.18.3 自激振动 (51)1.4.18.4 参变振动 (51)1.4.19 旋转失速喘振 (52)1.4.20 油膜涡动油膜振荡 (53)1.5 振动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54)1.5.1 振动传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54)1.5.2 振动传感器的类型 (55)1.5.3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55)1.5.4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56)1.5.5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 (57)1.5.6 常用振动传感器主要性能及优缺点 (58)1.6 振动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 (59)1.6.1 振动信号的分类 (59)1.6.1.1 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 (59)1.6.1.2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60)1.6.1.3 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61)1.6.1.4 时限与频限信号 (61)1.6.2 信号的时域分析 (62)1.6.2.1 时域分解 (62)1.6.2.2 信号的时域统计及随机信号的数字特征 (63)1.6.2.3 时域相关分析 (64)1.6.3.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及幅值谱、相位谱、功率谱 (66)1.6.3.2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7)1.6.3.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7)1.6.3.4 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 (68)1.6.4 数字信号处理 (69)1.6.4.1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流程 (69)1.6.4.2 常用信号分析函数间的关系 (70)1.6.4.3 A/D转换 (71)1.6.5 信号采样参数的设定 (72)1.6.5.1 A/D位数与量化误差 (72)1.6.5.2 采样频率f s与频率混迭 (72)1.6.5.3 采样长度T的选择与频率分辨率∆f (74)1.6.5.4 信号的截断、能量泄漏与窗函数的选择 (76)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图谱 (79)2.1 常规图谱 (79)2.1.1 机组总貌图 (79)2.1.2 单值棒图 (79)2.1.3 多值棒图 (80)2.1.4 波形图 (81)2.1.5 频谱图 (84)2.1.6 轴心轨迹图 (84)2.1.7 振动趋势图 (86)2.1.8 过程振动趋势图 (90)2.1.9 极坐标图 (90)2.1.10 轴心位置图 (91)2.1.11 全息谱图 (91)2.2 启停机图谱 (92)2.2.1 转速时间图 (92)2.2.2 波德图 (93)2.2.3 奈奎斯特图 (95)2.2.4 频谱瀑布图 (96)2.2.5 级联图 (97)3 旋转机械常见振动故障的机理与诊断 (98)3.1 不平衡 (98)3.1.1 不平衡的种类 (98)3.1.2 不平衡振动的机理 (98)3.1.3 不平衡故障的诊断 (99)3.1.3.1 信号特征 (99)3.1.3.2 方向性 (99)3.1.3.3 敏感参数 (99)3.1.3.4 故障甄别 (99)3.2.1 转子弯曲的种类 (100)3.2.2 弯曲振动的机理 (101)3.2.3 弯曲故障的诊断 (101)3.2.3.1 信号特征 (101)3.2.3.2 方向性 (102)3.2.3.3 敏感参数 (102)3.2.3.4 故障甄别 (102)3.3 不对中 (102)3.3.1 不对中的类型 (102)3.3.2 不对中振动的机理 (103)3.3.2.1 刚性联轴器的振动机理 (103)3.3.2.2 齿式联轴器的振动机理 (104)3.3.2.3 膜片联轴器的振动机理 (104)3.3.3 不对中故障的诊断 (105)3.3.3.1 信号特征 (105)3.3.3.2 方向性 (106)3.3.3.3 敏感参数 (106)3.3.4 故障甄别 (106)3.3.4.1 与转子横向裂纹、转动部件松动故障的甄别 (106)3.3.4.2 与轴承不对中的甄别 (107)3.4 轴横向裂纹 (107)3.4.1 轴横向裂纹故障的振动机理 (107)3.4.2 轴横向裂纹故障的诊断 (108)3.4.2.1 振动特征 (108)3.4.2.2 敏感参数 (108)3.4.2.3 故障甄别 (109)3.5 支承系统连接松动 (109)3.5.1 支承系统连接松动故障的振动机理 (109)3.5.2 支承系统连接松动故障的诊断 (110)3.5.2.1 振动特征 (110)3.5.2.2 方向性 (110)3.5.2.3 敏感参数 (110)4 故障诊断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111)4.1 故障真伪的诊断 (111)4.1.1 首先应查询故障发生时生产工艺系统有无大的波动或调整 (111)4.1.2 其次应查看仪表、主要是探头的间隙电压是否真实可信 (113)4.1.3 应查看相关的运行参数有无相应的变化 (115)4.1.4 应察看现场有无人可直接感受到的异常现象 (115)4.2 故障类型的诊断 (117)4.2.1 振动故障类型的诊断 (118)4.2.1.1 主要异常振动分量频率的查找步骤及方法 (118)4.2.1.2 根据异常振动分量的频率进行振动类型诊断 (120)4.2.2 轴位移故障原因的诊断 (126)4.3 故障程度的评估 (127)4.4 故障部位的诊断 (129)4.5 故障趋势的预测 (130)5 齿轮的故障诊断 (132)5.1 齿轮的常见故障 (132)5.2 齿轮故障的特征信息 (133)5.2.1 啮合频率及其谐波 (133)5.2.2 信号调制和边带分析 (135)5.2.3 齿轮振动信号的其它成分 (138)5.2.4 齿轮常见故障与特征频率及其谐波、以及边频带的小结 (140)5.3 齿轮故障的诊断方法 (142)5.3.1 细化谱分析法 (142)5.3.2 倒频谱分析法 (142)5.3.3 时域同步平均法 (144)5.3.4 自适应消噪技术 (145)6 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146)6.1 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 (146)6.2 引起滚动轴承振动的原因及其特征频率 (147)6.2.1 由于结构特点引起的振动——滚动体通过载荷方向时产生的通过频率 (148)6.2.2 由于轴承刚度非线性引起的振动 (148)6.2.3 由于制造及装配等原因引起的振动 (148)6.2.4 由于润滑不良引起的振动 (149)6.2.5 由于轴承工作表面上的缺陷引起的振动 (149)6.3 滚动轴承振动的固有频率和缺陷间隔频率 (151)6.3.1 滚动轴承的固有频率 (151)6.3.2 滚动轴承的缺陷间隔频率 (153)6.4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的诊断方法 (154)6.4.1 合理选择分析频段的范围 (154)6.4.2 传感器位置的选择 (155)6.4.3 滚动轴承故障波形的评定指标及因数判断法 (156)6.4.4 滚动轴承的诊断方法 (158)6.4.5 滚动轴承失效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频率 (162)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1.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1.1.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含义通俗地说,状态监测就是给机器体检,故障诊断就是给机器看病。
电喷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电喷系统是现代汽车引擎燃烧控制的关键部件,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对于确保汽车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喷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的相关知识。
一、电喷系统的使用维护1.定期更换油品和滤清器:油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喷系统的工作效果和寿命,建议根据车辆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汽油滤清器。
2.应注意油品保存:未使用的机油和汽油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太阳直射和高温环境,以保持其品质。
3.调整喷油嘴:如果发现汽车动力性能下降或油耗增加,可能是喷油嘴出现问题。
此时,可以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喷油嘴的调整或更换。
4.喷油器清洗:喷油器是电喷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如果发现喷油器堵塞或喷油不均匀,可以使用专业设备对喷油器进行清洗和维护。
5.保持电喷系统干燥:电喷系统中包含大量的传感器和电子元件,应尽量避免进水或潮湿环境,以防止电喷系统故障。
6.定期检查电连接器:定期检查电喷系统的电连接器是否松动或损坏,确保连接稳固,以避免由于电连接问题导致的故障。
7.定期使用燃油添加剂:定期使用合适的燃油添加剂可以清洁和保护电喷系统中的喷油嘴和气缸。
8.注意驾驶习惯:合理的驾驶习惯可以减少电喷系统的负荷,延长其寿命。
例如,不频繁的大加速和急刹车,以及定期进行发动机冷却。
二、电喷系统的故障诊断1. 故障指示灯:现代汽车的电喷系统中都有故障指示灯(Check Engine Light),当电喷系统发生故障时,会自动点亮该指示灯。
此时,可以通过OBD诊断设备读取故障码来判断故障原因。
2.故障码的诊断:故障码是电喷系统中的错误代码,对应不同的故障原因。
通过OBD诊断设备读取故障码,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理。
3.喷油嘴的检查:当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抖动或者油耗增加时,喷油嘴可能出现问题。
此时,可以检查喷油嘴的阻塞情况、喷油量是否均匀等,以确定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喷油嘴。
4.传感器检查:电喷系统中有多个传感器,包括氧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