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分泌功能
- 格式:docx
- 大小:13.41 KB
- 文档页数:2
肾脏具有分泌肾素,促红细胞⽣成素,1.25-(OH)2VD3 和前列腺素等内分泌功能。
(⼀)肾素- ⾎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肾素是⼀种糖蛋⽩,由肾脏的近球细胞合成、贮存并释放。
肾脏通过肾素- ⾎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参与调节⾎压和⽔、钠代谢。
某些肾脏疾病可出现肾素- ⾎管紧张素活性增强,从⽽形成肾性⾼⾎压;醛固酮分泌增多可出现钠⽔潴留。
(⼆)促红细胞⽣成素 肾脏可以产⽣促红细胞⽣成素,其肾内确切⽣成部位尚⽆定论。
促红细胞⽣成素具有促进⾻髓造⾎细胞和原红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织红细胞释放⼊⾎和加速⾎红蛋⽩的合成等作⽤。
肾脏疾病时常伴有贫⾎。
肾性贫⾎的发⽣与肾实质的破坏导致促红细胞⽣成素形成减少有关。
肝脏肾脏⾎中↓↓(肾内) 各种应激原──→交感神经兴奋性↑⾎管紧张素原⾎Na+↓GFR↓──→致密斑钠负荷↓→球旁器→肾素→↓⾎容量↓⾎压↓─→牵张感受器受刺激⾎管紧张素I 630(肾⾎液灌流量↓)(⼊球⼩动脉)收缩⾎管←↓(转换酶) ⾎管紧张素II钠⽔重吸收←醛固酮←↓(酶A) 肾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调节及作⽤⽰意图(关于致密斑钠负荷变化引起肾素分泌,⽬前有两种观点,⼀种认为钠负荷降低可刺激肾素分泌;另⼀种则认为钠负荷增加会引起肾素分泌) (三) 1,25-(OH)2VD3 1,25-(OH)2VD3 是维⽣素D 3 的活化形式,具有促进⼩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管对磷的重吸收和⾻钙的动员等作⽤。
维⽣素D 3 的活化在肝脏和肾脏。
肾⽪质细胞线粒体含有1 - α羟化酶系,可将由肝脏⽣成的25-(OH)VD3 羟化成1,25-(OH)2VD3。
当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实质损害,1,25-(OH)2VD3 ⽣成减少,可发⽣低钙⾎症,从⽽诱发肾性⾻营养不良。
(四)前列腺素 肾髓质间质细胞可形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631 PG)E 2 、A 2 和F 2 ,其中P G E 2 和P G A 2 具有扩张⾎管、降低外周阻⼒和促进肾⼩管排⽔、排钠的作⽤。
肾脏生理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 尿液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对血液
进行处理,生成尿液。
尿液中含有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药物、尿素等,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2. 水电解质调节:肾脏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保
持体内稳定的渗透浓度和酸碱平衡。
肾小管对钠、钾、氯、钙等离子进行重吸收或排泄,调节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3. 酸碱平衡调节:肾脏通过调节氢、碳酸氢盐、酸性尿素
等的排泄和重吸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它主要通过产生
和排泄酸性或碱性尿液来实现。
4. 激素分泌:肾脏分泌多种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
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
肾素参与调节血压和体液容量平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活性维生素D参与
钙磷代谢调节。
5. 血液净化和代谢产物排泄:肾脏通过滤过和重吸收机制
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
酸酐等。
同时,肾脏还可调节血液体积,排除体内毒素和
药物代谢产物。
总之,肾脏的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至
关重要,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排除代谢废物,维持酸
碱平衡等。
肾脏分泌的激素有哪些文章目录一、肾脏分泌的激素有哪些二、肾脏的保健措施三、肾病的饮食注意肾脏分泌的激素有哪些1、肾脏分泌的激素有肾素95%肾素来自肾小球旁器,它是肾素合成、贮存、释放场所。
肾素是水解蛋白酶,可使肝产生血管紧张素原肽链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在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经氨基肽酶水解,继续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Ⅱ主要调节循环血量、血压、水、电解质平衡。
肾素分泌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和体内钠的调节。
肾素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反馈调节,高血钙、高血镁、低血钾亦刺激肾素分泌。
2、肾脏分泌的激素有前列腺素PG是由20多个碳原子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经肝、肺、肾皮质内PG分解酶灭活。
PG前体由花生四烯酸(在肾间质细胞内脂肪颗粒中)在PG合成酶作用下生成。
PG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对血压、体液起调节作用。
可刺激环磷酸腺苷生成,对抗ADH(抗利尿激素),引起利钠排水,使血压下降。
3、肾脏分泌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但正常人却并不会因此而贫血,这全靠骨髓不断地造血,补充新鲜血液。
而慢性肾衰病人,几乎百分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因为骨髓造血,离不开EPO。
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多肽类激素,90%由肾脏产生,10%由肝、脾产生,肾毛细管丛、球旁器、肾皮质、髓质均产生EPO。
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成熟、释放,进入血循环,使红细胞生成增加。
4、肾脏分泌激素的重要作用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本文将对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排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对这一重要器官的理解。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1.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控制人体内部的体液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大量稀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代谢产物和调节血浆离子浓度,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时,肾脏能够调节酸碱离子的排泄,使血液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调节血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来调节血压。
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高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反之,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低时,肾脏会增加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
4. 产生尿液:肾脏通过对血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生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物质和水分等,通过排除尿液,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滤过:肾脏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到肾单位中。
在肾小球内部,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旋涡,使水分和溶质进入肾小管。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肾单位对滤过的水分和溶质进行选择性的重吸收。
水分和溶质经过肾小管的各个部分,根据体内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被重吸收回体内。
3. 分泌:除了滤过和重吸收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废物和药物排泄进尿液中,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
4. 浓缩与稀释:通过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作用,肾脏能够调节尿液的浓度。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减少水分的丢失;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可以通过稀释尿液来增加水分的排出。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重要的器官,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如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血压等,还担负着排泄代谢产物和废物的重要功能。
简述肾脏的功能有哪些?
1.排泄功能。
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把体内各种代谢终末产物,以及对机体无用和有害的物质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2.内分泌功能。
肾单位周围的一些祖师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醋和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维生素D3等,从而参与调解血压,调节水盐平衡,促进骨骼生成红细胞,促进肠道多Ca2+的吸收以及舒张血管等生理过程。
3.保持水平衡功能当人体水含量多或少时,通过反射使得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
减少或增加,以减少或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于是尿量增加或减少,以维持水的平衡。
4.保持酸碱平衡功能肾脏科通过对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尿的酸化以及铵盐的形成,达到“排氢保钠”的作用,使血浆和尿PH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液调节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液体调节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不仅负责排除废物和多余物质,还担任着维持体液平衡、调节电解质浓度和保持酸碱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生理学功能以及液体调节的过程。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肾脏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包括滤过、重吸收、分泌和排泄等。
这些功能协调合作,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1. 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肾脏的滤过过程是将血液中的成分分离出来,形成初尿。
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丛(肾小球滤过膜)中,血浆经过滤,大部分的水、小分子物质和溶液能通过,并进入肾小管,形成初尿。
2. 重吸收(Reabsorption)在肾小管系统中,初尿经历重吸收过程。
肾小管中的上皮细胞会重新吸收需要保留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电解质和蛋白质等。
这些物质会被从初尿中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确保它们在身体内的正常水平。
3. 分泌(Secretion)除了重吸收,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活动的转运机制,一些细胞可以将某些物质分泌到初尿中,如药物代谢产物、尿酸和尿素等。
这些分泌物质是通过分泌机制来排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物质。
4. 排泄(Excretion)排泄是指将初尿转化为尿液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初尿通过肾单位从肾皮质到肾髓质,最终聚集在肾盂,形成尿液。
尿液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以达到排除废物和多余物质的目的。
二、液体调节的过程液体调节是指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量和浓度,以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浓度的稳定。
1. 血液滤过与排尿肾小球滤过膜的有效性决定了滤过过程的效率。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灌注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表面积,肾脏可以控制血浆滤过量和水分排泄。
这样,即使水分摄入变化,肾脏也能调整尿液的生成量来维持体液平衡。
2. 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肾脏还被神经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所控制的抗利尿激素所调节。
当体液浓度过高或血容量不足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该激素会促使肾小管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从而在尿液中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体液容量。
肾脏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肾脏的位置和外形肾脏是人体位于腰部的一对器官,位于腰椎的两侧。
一般来说,右肾的位置要比左肾略低一些,这是由于右侧肝脏的位置占据了一部分的空间。
肾脏的外形类似于豆子,左右两个肾脏之间的形状稍微有些不同,由于肝脏的位置,右侧肾脏略为下移,而左侧肾脏略为上移。
肾脏的上部与肾上腺相连,下部与输尿管相连。
肾脏的外层被覆盖着一层叫做肾脏外膜的结缔组织膜,这一层膜的作用是保护肾脏,并且与周围的组织结构相连。
肾脏的内部由实质组织和集合系统组成,实质组织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等部分,而集合系统包括肾盂和输尿管等部分。
二、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是全身器官中血液供应最丰富的器官之一。
主要的供血动脉是来自于肾动脉,而透析后的静脉血则通过肾静脉回流至全身大循环。
肾脏所占的血液量约占全身血液量的1/4。
肾脏的血液供应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肾脏的血液供应对于维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调节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至关重要。
肾动脉分支进入肾脏形成肾锥和肾皮质,然后朝不同方向散布,进入肾脏的两个层面:一是进入肾小球的球状动脉,二是进入肾小管的系统动脉。
三、肾单位与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的排泄器官之一,其排泄功能主要通过肾单位来完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个部分。
肾小球由肾小球团和肾小管组成,而肾小管部分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等部分。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滤过、再吸收和分泌等多种生理过程,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肾小球滤液是由毛细血管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作用而产生的,滤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其中包括水、蛋白质、糖、盐和尿素等。
肾小管对滤液中不同物质的再吸收和分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四、肾脏的内分泌功能除了排泄功能以外,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在肾上腺的调节下,肾脏可以分泌一种叫做肾素的物质,肾素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肾素还可以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对体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功能概述肾功能简述(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的功能1.排泄: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终产物、药物毒物等。
2.调节:回收保留有用的物质,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3.内分泌:生成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肾脏的基本结构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主要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内层为髓质,由肾锥体构成,主要包含髓袢、集合管和乳头管。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三个步骤进行的。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肾血浆流量通过肾小球成为原尿的百分数是20%左右,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
(二)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膜分为3层,即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膜形成滤液(原尿)的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绝大部分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25mg/24h,而微量蛋白中的各组分仅为微克或毫克水平。
(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分和某些溶质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肾小管分为三段,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1.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不同物质的重吸收率不同,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重吸收,Na+,K+,Cl-,HC03-等也绝大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称为阈值,如前边所述肾糖阈。
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溶质),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除了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肾脏还承担着多种内分泌功能。
这些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肾脏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之一是产生肾素。
肾素是一种由肾小管细胞产生的激素,它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醛固酮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刺激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同时促进尿液中钠的排泄。
这种通过产生肾素和醛固酮的机制可以调节身体对水盐的平衡,维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另外,肾脏还可以产生降压激素—尿酸腺苷。
尿酸腺苷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促使其松弛和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肾脏还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EPO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当身体所需的氧气供应不足时,EPO会被释放出来,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
通过这一机制,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氧气供应,维持正常的血液氧饱和度,防止缺氧的发生。
最后,肾脏还具有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释放因子的合成。
T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而肾脏合成的促TSH释放因子可以促进垂体释放TSH。
这一机制可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保持甲状腺激素在人体内的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肾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它通过产生不同的激素和调节物质,参与了水盐平衡、血压调节、红细胞生成和甲状腺功能的正常运行等多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与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息息相关,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内分泌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除了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平衡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包括产生和释放一些重要的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维生素D。
这些激素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肾素是由肾小球器跟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和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物质——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激活血管紧张素系统来调节血压,并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
醛固酮是一种能够增加体液保留和钠含量的激素,对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血压至关重要。
其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肾脏产生的一种激素,用于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生成红细胞。
EPO的分泌受到血液中氧气含量的调控,当氧气含量降低时,肾脏释放EPO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以增加氧气供给。
这对于维持正常的氧气运输和供应至关重要,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肾脏还参与维生素D的激活和代谢。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肾脏中进行氢化反应,被转换成一种活性形式,即1,25-二羟基维生素D。
这种活性维生素D可以通过肠道吸收钙和磷,调节钙磷代谢,并促进骨骼的形成和维持。
此外,活性维生素D还对免疫系统和某些细胞的功能发挥着影响。
总而言之,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
关重要。
肾脏产生和释放的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维生素D,参与了血压调节、红细胞生成和钙磷代谢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进行这些内分泌调节,肾脏帮助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夏建春
【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肾脏不仅生成尿液,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现分述如下: (一)1,25-(OH)_2D_3 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
由皮肤合成的或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_3,先在肝脏羟化成25-(OH)D_3,然后在肾脏皮质,由近端小管细胞线粒体内的lα羟化酶进一步羟化,形成1,25-(OH)_2D_3,释放入血液循环。
1,25-(OH)_2D_3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
主要的靶器官是小肠、骨和肾本身。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夏建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4.1
【相关文献】
1.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与贫血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四) [J], 维方
2.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一) [J], 维方
3.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肾脏的关系 [J], 余健;聂国明
4.肾脏基础理论与临床(2)——谈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与临床 [J], 徐邦宁
5.“肾主骨生髓”与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J], 张亚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友健康】肾脏与内分泌---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肾位于脊柱中部,双肾分列脊柱两侧,形如蚕豆,大小如拳头,是我们人体的“过滤器”。
它里面有几百万个小的过滤器(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球主要起过滤作用,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肾小球过滤到肾小管,肾小管把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去,真正没有用的东西就被排出进入到膀胱里,24小时连续不停的“清洗”我们的血液,让体内产生的过多的水分、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1]。
只有这些废物——1500 ml~2000 ml尿液从膀胱排出,才能维持机体、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
肾友们不知道的是肾脏不仅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还是内分泌器官。
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肾脏可产生和分泌10余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血压、水、电解质平衡、红细胞生成、钙磷代谢、机体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肾脏和内分泌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肾脏内的内分泌物质有哪些?肾脏受损后,内分泌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慢性肾衰时,肾实质损害严重,肾滤过率降低,水钠排泄受阻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而残存肾单位仍然具有较高合成与分泌肾素的能力,因此血压升高。
肾友的血压增高,严重者可达200/100 mmHg以上。
其中,有3/4的肾友有显著的水钠潴留[3]。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从肾脏髓质分离出来的物质,具有促进血管舒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钠钾排除,降低血压的作用[4]。
肾脏在血压影响方面是通过“升压系统”与“降压系统”的平衡起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到一定程度,血压就会升高。
肾脏的激肽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肾脏的激肽来自肝脏的激肽原,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成。
激肽进入血液,使小动脉舒张,外周阻力下降,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肾小动脉舒张,使尿量增多;如果生成过多,可被激肽释放酶水解破坏,二者在机体内保持着动态平衡[4]。
而患肾脏病时,尿中激肽释放酶分泌明显减少。
肾脏内分泌功能指肾脏产生某些具有内分泌活性的激素类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如1,25-二羟胆钙化醇[1,25-(OH)2D3]、肾素、肾前列腺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等,可对骨质代谢、血压和造血功能进行调节。
肾脏的内分泌激素
肾脏不仅是许多激素的靶器官,而且还可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胆钙化醇、前列腺素和激肽、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等,对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
1. 1,25-二羟胆钙化醇
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也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
主要靶器官为小肠、骨和肾本身。
能促进小肠钙磷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保持血浆中钙磷含量,保证骨的正常钙化。
对骨有促进骨盐沉积和溶解的双重作用。
2. 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调节骨髓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分泌量受机体需氧量及供氧量控制。
3.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
肾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可将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无生理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8肽)和血管紧张素Ⅲ(7肽)。
血管紧张素维持机体血压和血容量平衡的作用显著,尤以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最强,通过促使全身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兴奋交感神经升高血压,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升压物质。
4. 前列腺素
肾髓质间质细胞可分泌2种具有降压效应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A2(PGA2),前列腺素E2作用限于肾内,作用短暂,可使肾皮质血管舒张,血
流向皮质,从而增加滤过率;同时抑制水、钠重吸收,增加水、钠排泄。
前列腺素A2作用较前列腺素E2持久而广泛,除可使肾皮质血管舒张外,还可进入血循环使全身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其主要在肺内分解失活。
5. 激肽释放酶和激肽
激肽释放酶广泛存在于许多器官组织中,在肾脏主要由肾皮质肾小管生成,作用于肾组织和血浆内的激肽原产生激肽。
激肽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促进肾脏分泌前列腺素和肾素,从而促进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6. 抗高血压脂
由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主要可分为两种,即肾髓质抗高血压极性脂和肾髓质抗高血压中性脂,可舒张全身血管,其降压作用可能通过直接舒张血管而实现。
临床意义
1.如维生素D3缺乏、肾小管疾患,导致1,25-二羟胆钙化醇分泌不足,可引起钙磷代谢失常,影响骨质形成,造成佝偻病或骨软化。
2.肾脏严重疾病,肾单位大量减少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可致贫血。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血压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