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理生理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8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讲义9
病理生理学的肾脏病理生理学
肾脏病理生理学
一、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RF )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
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
包括少尿型ARF 和非少尿型ARF 。
(一)病因与分类
1.肾前性肾衰竭
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导致肾血液灌流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发生的急性肾衰竭。
见于各种休克早期。
2.肾性急性肾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的实质性病变而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最常见于肾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肾毒物及体液因素异常引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某些原发性肾脏疾患引起弥漫性肾实质损害也可导致ARF 。
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是指尿路急性梗阻所致的肾衰竭。
见于泌尿道结石、盆腔肿瘤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
(二)发病机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脏病理生理介绍导语:肾脏病在现在可以说是,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种疾病,而我们都知道,肾脏出现问题,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肾脏病,如果我们不能够积极肾脏病在现在可以说是,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种疾病,而我们都知道,肾脏出现问题,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肾脏病,如果我们不能够积极的采取治疗,及时的发现,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的危害,以及出现的恶变的可能性就会增高,所以我们现在就去认识,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左肾囊肿的病因病理左肾囊肿常累及肾下极。
出现症状的囊肿其直径平均约为10厘米,但也有少数可大至充满胁腹部。
囊肿内通常含清亮琥珀色囊液。
囊壁很薄,囊肿常呈“蓝色圆顶”状。
偶可见囊壁钙化。
约5%的囊肿含血性囊液,其中半数囊壁上可能有乳头状癌。
单纯性肾囊肿好发于肾脏表面,但也可位于深部。
当一囊肿位于深部时,其囊壁就与肾盂及肾盏的上皮内壁紧连,要将它们分开十分困难,但囊肿并不与肾盂相通。
镜检可发现囊壁有重度的纤维变性及玻璃变性,还可见到钙化区域,邻近肾组织也受压发生纤维变性。
许多发生于儿童的单纯性肾囊肿已有报道,但巨大囊肿还是罕见于儿童。
此时,须先排外癌肿存在的可能。
在尿路造影中,多小房性肾囊肿与肿瘤可相混淆。
超声影象可以确诊,偶需行CT及MRI检查。
左肾囊肿都有哪些危害?左肾囊肿怎么处理?左肾囊肿通常都是在由于某种其他原因去做检查时被发现的。
许多左肾囊肿患者并不知道他们有这种疾病。
不过,严重的左肾囊肿疾病极为少见。
在美国,约有2%的慢性肾衰竭疾病是肾囊肿所造成。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肾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承担着多项重要的功能,包括排除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和血压调节等。
然而,肾脏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探讨肾脏疾病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肾脏疾病的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单位,由结构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将有益的物质重新吸收,同时将废物、毒素和过多的液体排出体外。
然而,在某些疾病中,肾小球结构受损,导致毛细血管腔内的蛋白尿和其他血浆成分的损失。
这些损伤可能是由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损伤或遗传因素引起的。
糖尿病肾病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与糖尿病的长期存在和高血糖相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尿。
此外,糖尿病还会引发炎症反应,激活细胞因子,导致纤维化和肾小管损伤。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血糖,以减缓肾脏损伤的进展。
另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是肾小球肾炎。
这是一种由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中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并损害肾小球结构。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多种亚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等。
这些亚型根据病理学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常用药物。
此外,肾脏疾病还包括肾结石、肾脏肿瘤和肾衰竭等。
肾结石是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形成,可引起剧烈的腰痛和血尿。
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较轻微,但晚期可能导致转移和死亡。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肾衰竭通常由于外部因素如创伤、感染或药物使用引起,而慢性肾衰竭则是由于长期的肾脏疾病引起的。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病和发展。
遗传因素被认为对某些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病和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有贡献。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肾脏的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
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
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
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
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
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其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部位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在皮质内层近髓质处的称髓旁肾单位,其肾小管甚长,伸入到髓质内层,甚至达到乳头部,其出球小动脉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外,还发出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内层。
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旁肾单位。
而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管长,加上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这对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
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
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
滤过分子大小一般以有效半径来衡量,半径小于14 如尿素、葡萄糖、通过滤过膜不受限制;半径大于20 如白蛋白,滤过则受到一定限制,半径大于42 ;如纤维蛋白原,则不能通过。
滤过膜所带电荷对其通透性有很大影响。
正常时滤过膜表面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如白蛋白,当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三、肾小球系膜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系膜细胞的作用可能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
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
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后者的内化、降解。
除此之外,肾素/前肾素还有其功能受体,这一受体分子量为45kD(Sealey等.1996)。
它与前肾素结合后,可促使其发生构象改变,暴露AGT结合位点,从而具有催化AGT的活性(Suzuki等.2003,Daniel等.2005)。
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前肾素结合并内化后,不但能刺激细胞内AngII的大量合成(Peters等.2002),而且可以不依赖于AngII而直接激活细胞内MAPK42/44和ERK信号转导途径(Nguyen等.2004,2006),见图1。
图1肾脏局部RAS组成及部分生理功能示意图(方框中为肾脏经典RA¥成分)AGT:血管紧张素原;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ACE抑制剂;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JNK:e-Jun氨基末端激酶;EGF:表皮生长因子研究发现,在正常小鼠,前肾素水平约为血浆肾素/前肾素总量的70%~90%。
但在糖尿病等状态下,前肾素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可达总量的95%以上(Price等.1999)。
肾素/前肾素受体的发现,为糖尿病者肾脏AnglI异常增加提供了合理解释H】。
早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浆前肾素水平增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Luetscher等.1985)。
肾素/前肾素受体旁路途径的发现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在肾脏,肾素/前肾素受体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Nguyen等.2002)。
在高表达该受体的转基因小鼠中发现,。
肾脏系膜细胞TGF一131、PAl—l及基质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出现严重的肾小球硬化(Huang等.2006)。
(三)AndI受体ATl和AT2ATl受体在肾脏表达广泛,AngII在肾脏功能调节中的多数作用均由其介导。
ATl受体属7次跨膜受体,与G。
/G11蛋白偶联,可激活多条下游信号通路(Berry等.2001)。
肾的生理病理
肾是我们身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负责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调节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多个生理功能。
但是,肾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和病理变化。
一、肾的生理变化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肾脏也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如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血流量逐渐降低。
同时,肾小管和间质也会发生纤维化,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
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维护肾脏的健康,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二、肾的病理变化
肾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理变化,如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
1.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
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2.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等。
3.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尿中的矿物质沉淀形成的结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肾结石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重等有关。
4. 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量减少等。
当肾功能完全受损时,需要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因此,我们要关注保护肾脏健康的方法,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食过重、久坐不动、熬夜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