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走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进 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 作 国新诗的基础。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者 的一夜》、《猛虎集》等。
▲张幼仪
▲林徽因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 的张幼仪成婚。
现实(1):飘然离去-
梳
依恋之情
理
苦闷彷徨 百般珍惜
情
河畔金柳
无限依恋
感
寻梦(2~6 ) 康河水草
康桥景美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情感变化
感情到达高潮 星辉放歌图
对康桥定情 榆阴清潭图 欢喜眷恋 水草招摇图
河畔金柳图
难舍难分 作别云彩图
呼应
情绪低落 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图 不舍洒脱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 为线索,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 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 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 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抒发了诗人 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
新月诗派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 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 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其代表人物闻一多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他认为诗 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诗派 也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连用三个“轻轻的”,运用 反复手法,实写悄悄来到和离开 康桥时的情景,营造了宁静和谐 的意境,奠定了舒缓的感情基调。
金 柳 (第二节)